行走人生,最难坚持的是自我。最难把握的是尺度。坚持自我,难在平衡自我同外界之间的关系,把握尺度,难在衡量正确与否。放弃自我,便是曲意迎合,而过分坚持自我,又会矫枉过正,不禁茫然无措,其实是非功过,自在人心,你的原则在你的心中,而评价你的尺度却掌握在别人手中,所以要做的只是咬定原则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正确对待对与错
生活中,职场上,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别人指着你,直言不讳地告诉你,××啊,我觉得你做这件事情做错了。但是你一头雾水,有些委屈有些惶惑,因为你觉得你做的这件事情无论是出发点还是过程,无论是立场还是结果,你认为都是正确的啊,为什么别人要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并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2009年,出现一位“唯一”的明星,他就是侯耀华。他因为代言假冒伪劣产品的缘故,被中央一套的《新闻30分》,央视的《经济半小时》、《法治在线》点名批评,是唯一一位因为广告代言问题而三次被央视公开批评的明星。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侯耀华并没有认为自己错了。他认为所代言的产品有问题,全部都是生产厂家的责任,当被记者提问是否知道所代言的药品中含有违禁的成分,侯耀华说自己的医学知识浅薄。
侯耀华认为自己没有错,但是消费者认为他错了,他到底是错还是对,真的是是非功过自在人心了。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情况都是这样,我们坚持我们没有犯错,但是别人众口一词认为我们犯错了,那么怎么样正确地对待对与错呢?我们有我们的衡量标准。
别丢弃自己的出发点
一个人做事情的出发点,往往是决定一件事情对与错的重要判别标准。如果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坏的,可能还会有人安慰你这是因为执行过程有问题。一旦出发点本身就是同所有人的利益相悖的,那么别人不去看结果,也会认为你做错了。
南京一家发廊里闯进了一个不速之客,他跌跌撞撞地走进来的时候,以警察的身份勒令别人立刻把店门关上。但是大家很快就从这个满身酒气的不速之客身上发现破绽,他所掏的警察的证件竟然只是一张过了塑的名片。后来这名假民警被判处10天的拘留。
这个假民警一直坚称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看不惯那些女子不务正业,去发廊上班,所以才冒充警察让她们赶紧关闭店门。事实上,这名假警察所进的发廊是一对下岗的夫妻开的夫妻店,完全不存在不务正业之说。这个人的出发点是想让发廊关店,他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他的行为也显得荒诞可笑。
你满足的是谁的利益
俗话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极大地满足了个人私利,而且在满足的过程中损害了别人的利益,那么你肯定是做错了。别人会把你的这种行径归纳为“自私”两字。
说到周星驰就不能不说王晶,周星驰早期的无厘头搞笑电影,都少不了王晶的身影,两个人简直是香港电影界的两个活宝加黄金搭档,电影成就了周星驰的威名,也让大导演王晶的名字为观众耳熟能详。可是正当所有的观众对两个人的强强联手拭目以待的时候,周星驰和王晶却不欢而散,分道扬镳。王晶在博客上自曝两人的“分手”的原因,据王晶说,当年想要联手周星驰拍摄《少年李小龙》,并且敲定了两人如何分成,那便是两人一分为二,谁知道周星驰三易片酬,从二一添作五到最后的二八分,让王晶指责周星驰的自私。
从王晶所说的周星驰三易片酬可以看到,周星驰做这件事只为自己考虑,并没有考虑到合伙人的利益,这也许是王晶“心淡”的最大原因。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满足自己利益的行为也许并不能满足自己合伙人的利益,或者满足其他人的利益,甚至会损害别人的利益。这个时候,我们认为我们是对的,但是在别人眼中我们也许是大错特错。
结果是衡量对错的唯一标准
用结果来衡量一件事情的好坏,是最直接的办法也是最简单的办法。结果好就是做好事。
由“近代慈善之父”熊希龄故居发起,逾百万名凤凰古城游客和网友参与评选的“中国十大好人”评选结果揭晓,李宇春、王菲李亚鹏夫妇、成龙、郑渊洁等5位娱乐文化名人和姚明、刘翔等2位体育明星赫然在列,成为榜单主流,引发网民质疑。在这份榜单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名列榜首。
在这份榜单中,占据半壁江山的都是娱乐名人和体育明星,这不禁让人产生质疑,这些人都是能代表“十大好人”么?这份榜单被专家指出,用明星来填充榜单,其实很多明星做慈善,都是为了达到炒作的目的。用结果来评定我们做的是好事是坏事,虽然很直接,但是难免有功利表面之嫌。所以我们在评断我们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的时候,一定要综合看这件事情的影响,是一时的好,还是能影响深远。
勿让思维惯性束缚住自己的行为
现在生活中,很多思维惯性出现在我们的大脑中,比如女秘书必然胸大无脑,比如小三必然是狐狸精转世,比如煤老板一定是黑心黑肺,这种思维定势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所以我们必须知道这些约定俗成的“雷区”,避免我们的行为误打误撞地撞上。
森蓝觉得很奇怪,无论她怎么竭尽全力地去做工作,但是总是被师父骂得狗血淋头,这让森蓝很委屈,也很生气,直接影响森蓝的工作质量。但是她发现当她真的出了错的时候,她师父总是和颜悦色的给她小心纠正。后来森蓝才知道,公司内有种定势,开始最能出活的人,势必跳槽,森蓝新来乍到,并不知道其中的深浅,所以她师父就时时刻刻地敲打她。
森蓝为工作努力本来是很正确的一件事情,但是偏偏在思维定势的影响下,森蓝这么做就是错了。这种思维定势存在于很多行业,一旦你落入到这个思维定势的框架里面,即便你做得再好,别人也习惯先把你框在框架中,而后再评定你的对错。
明朝末年,大将军袁崇焕因为叛国罪,被实施极刑,在场的百姓,无人不拍手叫好,结果时间过去不久,大家都意识到袁崇焕是个忠臣。这就充分说明,即便评定我们对错的尺度掌握在别人手中,但是千万不要为了迎合而迎合,为了满足别人心中的尺度,而限制自己做事的方式方法。这种行为是削足适履,极为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