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78000000011

第11章 应对“初二现象”的几点建议

上文所述的情况和简要分析的原因,可能会让许多老师和家长感到担忧甚至畏惧——该怎么教育孩子啊?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当遇到未成年人的各种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将其视为孩子成长中必须拥有的经历,而不要动不动就往思想品德方面“上纲上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冷静地、心平气和地应对“初二现象”。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冷静、理性、科学、机智是最最重要的。

我认为,从观念上讲我们要有四个“坚信”:

第一,坚信这只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可以解决的问题;

第二,坚信学生出现种种问题不是因为他们道德败坏或刻意刁难;

第三,坚信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主要是正面需求未得到满足所致;

第四,坚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积极要求进步的,而不是故意制造麻烦。

只有有了这四个“坚信”,我们才不会动不动就暴跳如雷,或者对复杂问题简单归因,最终把学生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上去。

家长要特别注意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在有一个冷静的态度的同时,我想我们也要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注意讲究科学的方法。在这一方面,我认为首先要强调家长在教育处于敏感时期的孩子时特别要讲究科学。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够先进,缺少专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对经验不足,常常会好心办坏事,起到反面的作用。

可是在另一方面,“初二现象”的种种问题,主要指向就是家长。以逆反心理为例,学术界的研究表明,孩子心理反抗的主要指向就是父母,有时也会转移到教师及有关成人身上。他们反抗的中心是依赖和控制;而他们的人际关系倾向又是脱离父母的羁绊;同时,他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机会显著多于其他人。这就形成了教育任务很重与教育能力不足的尖锐矛盾。因此,家长特别需要提高自己科学教育孩子的水平。

第一,家校协同,形成合力。这是解决学生各方面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八中初中部取得今天成就的基本经验之一,在解决“初二现象”的各种问题时,这一原则显得尤其重要。

如前所述,初二时期是学生心理、学习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家长要加强学习,多向老师咨询,对孩子的变化应早有心理准备。如果家长对初二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了充分了解,就会对孩子的行为多一分理解,即使孩子出现问题,也会用比较科学的态度来解决。

同时,目前有不少学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尤其不想和家长说学校里的情况,不想和家长说心里话。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二届上海市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上,有调查显示,有63%的高中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和父母说的只占21.9%,初中学生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较长,有比较专业的观察方法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掌握更多关于学生的信息。这就需要家长能够经常和老师联系,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就一些问题和老师沟通,双方合作,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第二,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父母与孩子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有时看起来相当尖锐的矛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双方出现了严重的认识落差。对此,林崇德教授的描述非常精辟:“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少年儿童的认识超前是指他们具有成人意识而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条件;父母的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他们只注重孩子半成熟的一面,而忽视了子女的成人感这一不可忽略的发展事实。”参见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长期以来,父母都习惯居高临下地对待子女,缺乏对亲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的认识;不理解孩子自我发展的成长特性,不能适应他们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因此面对子女身心急剧发展的初二时期,不少家长表现得困惑不解、不知所措。而这一阶段亲子关系处理得好,会使青少年对家庭产生深厚的感情和应有的责任感,并能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独立态度,较为平稳地度过“心理断乳期”,并能较为顺利地进入成人社会。如果处理得不好,会使矛盾激化,刺激子女的反抗情绪,乃至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社会交往,使他们长期陷入压抑和孤独之中而难以自拔,并且对家庭观念的形成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会留下一生的遗憾。父母也会因此而失去子女对自己的尊敬、爱戴,以至于失掉应有的教育权。

我认为,家长要正视亲子关系的改变。在这一时期,在孩子眼中,父母已经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缺点多多、弱点多多的个体。由于自身洞察力与对他人认识能力的发展,孩子已经能够从人的整体人格对父母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评价,父母也不能再把子女作为完全依赖于自己和随意支配的对象。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而不是简单地说教或“威慑”。父母要和孩子们建立起朋友式的友谊关系,尊重他们应有的自主权与隐私权;遇事多与他们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并通过积极的引导,转化他们不成熟的和片面的认识。比如发现孩子迷恋网络、染头发等问题,家长们一定要放下架子,跟孩子就这一问题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这么做的原因,然后再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

第三,理解、沟通、引导。在这个时期,初中生不稳定的情绪、不佳的心理状态都是有其缘由的,家长应该保持耐心、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各种变化,不要轻易恼怒,要多理解孩子。家长应该主动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的关注不应当只局限于学业。如果认为孩子不愿意与自己沟通,那么应该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任由青少年质疑或者反对,双方甚至可以进行一定的辩论,这都会促进双方的了解。

在这方面,家长的坦诚和策略非常重要。亲切、诚恳、无拘束的谈心能让孩子把一切真心话都倾泻出来。平时,儿子对严肃的父亲可能很信任,但没有倾谈的气氛,常常是没有想好的不谈,想错的更不敢谈。因此,家长一定要营造一个宽松、诚恳的谈话氛围。同时,要把经常性谈心和有目的的谈心相结合。父母要起主导作用,启发、引导、提问要随机应变,通过谈心发现问题,就可以对症下药,给予引导教育。

以早恋问题为例。如果孩子有早恋的倾向,家长应该和孩子好好谈谈,加以正确的引导,不要一味地指责。首先,要摸清情况,不要把纯洁的异性友情也视为“早恋”,要设身处地去体验孩子的内心世界。其次,要尊重理解,允许和鼓励孩子与异性的正常交往,尊重他们的隐私,不要私拆他们的信件及偷看日记。最后,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其正常交往,帮助他们用理智超越情感,培育高尚情操,也可以适时适度地给他们介绍一些性知识。

此外,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是增进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良好方法。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应有目的地和孩子开展活动,如安排家务劳动,重大决策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从而避免消极的心理和行为给亲子关系带来不良影响。

第四,我想和父母们沟通一个观点——“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不是我“发明”的,这句话的“所有权”应该归属著名的教育学者、诗人张文质先生。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也希望家长们能真正理解这句话。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应该也是教育的境界。

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着急、最浮躁的民族,我觉得这话有点夸大其词,但是并非没有道理。以教育来说,我们的一些家长,当然还包括一些教师、学校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表现得特别没有耐心,对每次考试都斤斤计较,对孩子的正常波动大惊小怪,孩子稍有一点问题就觉得是世界末日,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而在我的了解中,孩子对父母的这种心态是极其反感的。青年作家辛泊平有一段话,我觉得可以作为这些家长的“清凉药”:

“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更无法代劳,我们只能慢慢等待,这是生命的过程;另外,置身这个崇尚速度的年代,我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落在同龄人的后面,留下永久的遗憾,这是社会的法则,我们依然无法躲避……在孩子的世界里,快与慢不是唯一的价值。他快,是因为他体验到了生命飞翔的速度,所以,他要舒展他的肉体去追赶新奇;他慢,是因为他听到了心灵的回声,所以,他要停下脚步去猜测那个来自灵魂深处的秘密。在这些非关理性直指心灵的游戏中,快乐是最高的准则。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速度和空间。”辛泊平:《以爱的名义,孩子你慢慢来》,见http://blog。sina。com。cn/s/xinboping74.

在这里,我想举八中首届少年班一个学生的例子。这个孩子叫陈曦,1976年生于江苏。他7岁上小学,三年级时考上八中少年班,13岁上大学。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系获得了固体力学博士学位,师从J。W。哈钦森教授,(Dr。W。Hutchinson,美国科学院、工程院、文理学院三院院士)。这位教授对陈曦的评价是:“我很骄傲有你这样的学生。”(I am proud of having you as my student。)

目前,陈曦执教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纳米力学研究中心主任,并且很荣幸地担任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助手。李先生对他的评价是:“我以有你这样的同事为荣。”(I am honored to have you as my colleague。)他同时还担任近20个杂志的审稿人,并任美国《力学研究通讯》杂志的编委。

现在看来,陈曦的发展是非常顺利的,他也取得了国际级的学术成就。但是这个孩子当年在少年班的成绩并不理想,毕业时也没有像很多同学一样考入国内顶级的大学。他是在本科毕业时,在蒋咏秋教授的帮助下考入清华大学黄克智院士门下攻读硕士,后来才有了去哈佛攻读博士的机会。也就是说,这样一个成功的、智能超常的学生,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过时间不短的困难(相对其自身能力来说)时期。我们的父母就更应该对孩子有耐心,有包容之心,在初二这个敏感时期,这两种心态显得特别重要。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家长应该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对一时的得失太过计较。

学校教育要注意些什么

针对“初二现象”,八中初中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或者说,八中初中部并没有为“初二现象”过多地专门研拟对策。因为我们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虽然有其客观原因和不可避免性,但导致问题恶化的根由还是因为教育不得当。只要教育者按规律办事,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就能成功应对“初二现象”。如果一定要归结经验的话,我想大致有以下几条。

第一,尊重学生,以鼓励为主。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但是在这里还是要着重提出来。因为学生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所以学校教育也要越发注意策略,要在多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的基础上,慢慢地、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同时,对学生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肯定,在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期待和关爱。

刘颖老师曾经中途接手过一个初二班级,刚一进班就发现了两个在同学中间很是“显眼”的女孩子——身上的校服与其他同学无异,但是头发又长又碎、略显蓝色,遮住了眼睛和半边仍显稚嫩的脸庞,更让嘴角无所谓的表情显得极为显眼,这与她们学生的身份极为不符。

下课以后,刘老师找到了她们,简单聊了几句,知道了她们的名字分别是莹莹和晨晨,她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还知道了莹莹是一名体育特长生。同时刘老师也发现自己和晨晨在以前有过相处,两年前她曾带学生出国访问,晨晨也在其中。有了这一层关系,刘老师便找到了接触她们的第一个突破口:

我赞扬晨晨在出国访问的过程中非常懂事,表现很出色,也体现出了很强的能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告诉她现在她长大了、漂亮了,老师都不认识她了。这一番话很快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于是我继续告诉她,我还是喜欢她当初留给我的活泼、单纯、乐观的印象,不喜欢她现在略显世故的样子,希望她能改一改,更希望她对我这个“老相识”今后的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第一次谈话就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我始终以尊重、平等、和蔼的态度与她们交谈,没有严厉地批评和指责,更多的是肯定、建议和鼓励。我期待着她们开学后在装扮上的变化,以检验我对她们初次教育的效果。

暑假很快过去了,返校那天我见到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她们:头发依旧有些长,但是已不带颜色;除了睫毛膏已看不太出其他化妆的痕迹;耳钉已经换成了透明棍;指甲油也换成了无色透明的。虽然这些还是不符合学生的要求,但是对我来说,我已经很高兴,也很满足了,这说明她们并不像其他教过她们的老师告诉我的那样,已经是“无药可救”了。

在接下来的接触中,我发现这两个女孩其实很单纯,很需要理解和情感上的依靠,而且比很多男孩子还要“讲义气”。她们都曾有过很辉煌的小学时代,都是小学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也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因为在初一时结识了不好的朋友,所以使学习成绩大大下降,在同学和老师眼中成为“另类”的学生,经常听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议论;家长也因为接受不了她们如此巨大的改变,对她们由从前的表扬变成了现在的数落甚至打骂。

于是,这两个孩子变得很不自信,不再信任包括老师和家长在内的任何人。同时,她们之间变得更加同病相怜,更加有共同语言,更讲义气,也在同学和老师眼里变得更加另类,更加不可理解,她们进入了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便经常找她们谈心,每次都力争尊重、平等、真诚,就像朋友间聊天似的也把自己曾经碰到的类似的事情和处理的方法告诉她们,共同探讨应该怎样去面对和解决。渐渐地,这两个孩子越来越信任我,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会主动来找我。

莹莹是个体育生,每天放学都要训练到很晚才回家,很辛苦,再加上她的学习基础很差,所以过去她经常不写作业,数学考试从未及过格,也对学习没有兴趣。随着我和她们谈话的次数逐渐增多,我发现她交数学作业的次数也在增多,还经常找我问问题和补课,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地高兴。为了趁热打铁,我抓住一切机会表扬她,特别是在运动会以后,我向全班同学说了莹莹如何克服伤痛,辛苦地每天坚持训练,表扬了她在学习成绩和完成作业方面的进步,还代表全班同学感谢她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让全班同学为她鼓掌。这次,我从同学们的眼中看到了接受和肯定的目光,也从莹莹眼中看到了泪水和感激。此后,在她训练受伤时,我又向她介绍好的医生,帮她补请假落下的课;在班里,我还让她担任班长助理,加强她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和沟通。所有这些,除了换来了莹莹的进步,也换来了她在给我的新年贺卡上的一段话:“您是我上学以来遇到的最好的一位老师,只有您真正关心我、爱护我,也只有您理解我,我非常感谢您,您真的是一位好老师”。还有她的母亲也多次向我表示感谢。我越来越感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师爱的伟大力量。

在关心、帮助之余,刘老师也注意到不能偏袒她们,当她们犯了错误时,还是会很严厉地批评她们,但是因为有了她们对教师的信任,所以她们从不顶撞、认真听从。在此后的学习中,莹莹和晨晨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尽管她们的中考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但相对过去来说已经很令人欣慰了。刘老师正是用尊重、理解、沟通换来了学生的信任,最终改变了这两名学生的态度、情感,而且很有可能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第二,防止出现两个极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对“棘手”的初二班级和初二学生,有些教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是过度纵容,或是一味压制。这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在教育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常常发现,对学生不管不问固然会问题成堆,管得过多似乎效果也不好,因为问题好像是越管越多。

这就涉及一个班主任角色转变的问题。我认为,班主任们在初一已经基本将班集体建设成形,初二时期正是转换角色、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好时机。班主任角色转变的目标,我认为应该是由班主任扮演一种“规则维护者”的角色。这些规则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非强制性的,但是它们都应该由师生一起制定,并有班主任的强制力量“悬置”在后,成为班级自主管理的“底线”。

师生一起制定的这种底线首先并不明确地为某些特定目的服务,也并不是把班级引向某一特定目标,它只是设立一种基本的行为阈限,其允许自由度很大。其次,它的规范作用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而是告诉学生“至少应做什么”或“最差你也不应做什么”,它并不设立高调的“目标”让学生努力前进,而只是设置低调的“底线”防止学生“跌下悬崖”。最后,这种“规则”并不是没有强制性,相反,它的强制性比旧的规范更强,因为后者的要求可以达不到,十成可以只达到七成,但前者的要求是绝不允许打折扣的,你绝不能做得更差。这样,既可以避免传统意义上的规则与学生独立意识的过多碰撞,又能够避免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严重问题,还能够给学生的自主管理、管理自我留下空间。

我始终认为,既然学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那么教育者就要利用好这个意识,而不是处心积虑地防范、压制。管是为了不管,学生自主管理和管理自我能力的提高,是应对“初二现象”以及其他许多问题的根本之途。在这里我举一个非常“小”的例子。

王红宇老师曾经做过初二(6)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学生活泼开朗,学生彼此间见了面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这种现象反映在课堂上就是显得散漫,特别在早读时,在没有严格纪律要求和自由活动内容较多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每天早晨同学们都是在一片嘈杂声中度过的,忙忙碌碌而又毫无收获。如果不管,显然不行,但是王老师多次批评提醒,却又不见起色。最后,王老师决定采取让学生自悟自管的办法解决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早晨同时经过三层、四层两层楼道,初二年级的十个班都分布在这里,对于每个班级的风气,不用进班,在这一时间就能比较出差别,受到这个启发,我决定让学生自己去做调查,让他们在调查中领悟。

我在三张纸上分别写上了同样的时间:7:20、7:30、7:40、7:50,分别交到三个学生手中,这三个人分别被安排在三层、四层还有我们班,我要求他们把当时见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连续几天之后,我利用班会时间,请这三个同学分别把自己的记录汇报给大家。

时间

三层情况

四层情况

我们班情况

7:20

同学们陆续进班。

同学们陆续进班。

同学们陆续进班。

7:30

开始交作业。

开始交作业,但是很安静。

开始交作业,但是声音很大,下位子的较多。

7:40

自习。

自习,楼道非常安静。

交作业,但是声音很大,有下位子的同学。

7:50

安静自习。

安静自习。

交作业,还有同学说话。

听到这一比较,同学们都很惊讶,没有想到我们的早晨忙忙碌碌却是这样的徒劳无功,而且浪费了如此宝贵的时间。在大家震撼之时,我进一步让大家思考:我们班在早晨混乱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大家回忆了自己早晨所做的事情,分析出班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这样三个原因:一是个别同学到校时间较晚;二是大家都在忙碌,谁也没有关注时间,这样时间就从我们身边偷偷溜走了;三是有的班干部到校后觉得有不少工作需要做,就需要和同学在班内说话。针对这些情况,我和大家商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掌握不好时间这个问题最不好解决,反复思考后,学生们录制了自创的晨曲,解决了早读混乱低效的问题。

王老师曾经向全校教师展示过这支晨曲,我觉得它非常精彩:

7:30——

同学们,大家早上好!现在的时间是7点30分,让我们在美好的清晨开始早读时光吧。请同学们回到座位上好吗?请把要交的作业摆在课桌上,为交作业做好准备。如果你有事还要和同学商量,请你降低音量,或走出教室;如果你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准备好,那么请你抓紧时间。不知你是否在补今天要上交的作业,那就请你快停笔吧,因为这会对你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呀!

7:40——

现在的时间是7点40分,各位组长,请你们收上本组的作业,交至课代表,别忘记附上详细记录,各位辛苦了!

7:50——

悦耳的铃声提醒我们该进入到紧张的学习状态中,不知大家第一节课的用具是否准备好?做做题,复习复习,都是很好的选择。安静和谐的氛围就在我们的集体中!

当学生将自己的独立意识用于自我管理时,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尽管初二年级的学生“难管”一些,但是绝大多数孩子还是懂道理、讲道理的,而且有着较强的向上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于自己制定的规则基本能够遵守。这样看来,王老师这次貌似很细小的教育举措,其实是非常科学、非常有针对性的。

第三,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从当今时代中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生,对某些现象和观念老师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不一定为了让学生服从而坚决反对。在这里我想详细谈谈怎么处理前面说过的“非正式群体”的问题。

不少教师和研究者都认为,班级是由个体的学生和少数“小团体”组成的,这个认识我觉得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在我看来,对班集体来说,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虽然有一些学生常常单独行动,但是这些学生的数量很有限。他们大多在性格、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缺乏合群的特性,难以被其他学生接纳(即使这样,我们也会发现其中的一些人仍是某些“非正式群体”的边缘成员)。而大部分学生基本不会单独行动,他们几乎都处于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中。这些群体有些比较固定,有些则比较松散。有少数比较接近成人社会的群体——以某种独特的行为方式作为群体成员的标志,但大多数群体则缺乏这样严格的边界,只是以某种相似性为黏合剂,而这些聚合原因往往是模糊的,从“气味相投”到“谈得来”都有可能。

许多教师都对“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感到不甚舒服,特别在初二年级之后,学生在价值判断上更倾向于和同伴,尤其是“小团体”的成员保持一致,而不是听教师的话。因此,一些教师应对“小团体”的方法主要是“一个目标、三个做法”:“一个目标”就是即使不能完全消除“非正式群体”的影响,也要尽量引导它们成为积极型非正式群体;“三个做法”就是巩固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引导中间型非正式群体,转化、瓦解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这些做法从一般的教育原则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巩固积极者、引导中间者、转化消极者本身是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教育的一般方法。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在处理群体问题时情况会有所不同。正如许多学者注意到的,一个良好的群体不一定绝对是由良好的个人组成的,而有些单个看来很优秀的学生聚合在一起竟然会成为班级的“麻烦”。这是因为群体一旦形成,它将要求自己的成员按照群体的规则行动,尽管学生群体的制约力有限,但是它仍然对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群体需要有些成员在群体活动中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方式,一旦离开群体,有些人的行为常常会有大的变化。

例如,对一些违背道德规范甚至违法的“非正式群体”,当然要毫不犹豫地“打破”。但是,对占大多数的“中间型”群体,“打破”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为,就像戴·冯塔纳指出的,“非正式群体”能“使其成员产生安全、归属和被社会接受的感觉”。一些在被社会、教师、家长认同的价值体系(尤其是考试成绩)中无法成功的学生,却能在小群体的价值观中获得成功和满足——尽管他也许只是善于给人起外号。尽管这些满足未必合理,但它们客观存在。而教师强行打破群体,使这种满足成为泡影,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某种伤害。在“打破”后的“重组”中,这些学生可能并不会像教师希望的那样“良性重组”,而往往可能重组成一些更具对抗性的群体,甚至组成消极的群体。

因此,教师必须拿捏好自己介入“小团体”的时机,不要总是“攻坚”,尽量选择这些群体内部结构较为松散、面临流动的时候介入。同时,教师要掌握好进行教育的“度”,“应谨慎小心地保护儿童在其伙伴眼中的地位不受到不必要的威胁。如果在这方面使儿童蒙羞,不仅使他们受到精神的创伤,也会使他们以后产生使教师更难处理的行为”[英]戴·冯塔纳:《教师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最后,教师应该以一个班级“非正式群体”关系协调者的角色出现,力图使“非正式群体”之间关系的合力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瓦解、消灭“非正式群体”。在这一点上,教师最应具有的不是教育的方法或技巧,而是真正高尚的人格和过人的智慧。

第四,形成良好氛围,强化行为规范。学校要健全管理机制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建立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良好的氛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心理波动,促进其自己解决有关问题。同时,老师本身的自律意识要强。要求学生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否则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极度反感,甚至强烈叛逆。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就是学校必须强化行为规范,设置“高压线”。“高压线”的存在(不一定需要使用),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潜意识中的约束,避免学生出现严重的违规行为。对于确实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要严肃处理毫不手软,同时给予改错的机会,体现“严”与“爱”的结合。

第五,适时、适度地进行青春期性道德教育和性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定期召开男、女生青春期教育会,讲清青春期应注意的有关事项,充分运用生理卫生课,加强性知识的教育,以达到预防教育的目的。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在这方面总是遮遮掩掩,甚至得过且过,结果往往是让本来可以预防的问题变得越发“防不胜防”。

第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展示自身才艺提供舞台或机遇,激发其成就感心理。学校应定期组织友谊赛、文艺表演、趣味文体活动等,逐步让学生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还可以组织学生接触自然与社会,开阔他们的视野。有一些老师一提到初二学生的“闹”、“逆反”就喜欢说一句话:“纯粹是精力过剩!”这句话并非毫无道理,它确实道出了学生随着快速发育而出现的“精力过剩”现象。学校应该创造条件,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去。

文艺活动有声有色

关键还是要“治心”

“初二现象”总体来看是一种心理现象,因此,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水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采取谈心、对话、座谈、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心理教育,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从人际交往、压力排解、提高学习适应性、改善学习方法、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等方面入手,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能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困惑,帮助他们化解成长中出现的种种烦恼。

于娜老师曾经设计过一次以“成长的烦恼”为题的心理主题班会。这次班会并不是解决个人的实际困惑,而是通过几个典型的烦恼,帮助学生以健康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并教会他们一些健康的减压方式,以便能够有效处理现在以及以后可能产生的烦恼和困惑。具体的内容都是根据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定的。

班会课前几天,于老师让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写出自己的烦恼,然后将学生们的烦恼进行分类。在班会课上,老师先挑出学生们普遍出现的烦恼,如:

学习成绩不好,压力太大,因此成绩起伏不定。

背负了太多的期望,各方面压力都很大,总感到前途渺茫,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学校参加自己喜欢的培训班(如,体育、绘画、舞蹈、合唱等),由于种种原因,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父母总拿自己和别人比。

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生活中各种烦恼的看法。然后,于老师告诉学生: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果终日为那些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改变的客观环境怨天尤人,就根本没有办法感受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个世界本就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特长、不一样的身世、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没有必要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差而讨厌自己,因为自己的身上一定还有许多别人所不具备的能力或特长,只是没有发现或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展示罢了。

父母、老师以及自己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历的人和事。也只有经历了,才能拥有完整的人生。教会学生坦然地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懂得接受自己并珍惜身边的一切。在此前提下,努力寻找并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班会的高潮部分是分六组进行的头脑风暴,教师要求学生尽量多地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压?看看哪组想的方法最多,看看哪组想的方法最有效。然后每个小组按照讨论减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排序,并将方法写在老师发的大白纸上。讨论结束后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贴在黑板上,其他小组的同学将自己认为比较好和比较差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全班分析,说出学生认为好或不好的方法,并阐述其理由。

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归纳出一些比较健康的减压方法:运动、听音乐、看励志方面的书、化压力为动力;也找出了一些不健康的减压方法:摔东西、打人、骂人。而对于“打游戏”,学生的认识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及时介入,指出电脑游戏虽然能解决他们一时的烦恼,但极有可能令他们陷入游戏而无法自拔,会带来更多的烦恼和麻烦,学生在选择减压方法时,要考虑这些方法有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这次班会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从学生们的作业和反馈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以比较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了解了一些健康的减压方式,并对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学生们说:

1.这次班会课很有意思,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讨论,我懂得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烦恼,还学到了很多心理调节的好方法。我再也不会因为自己那并不出众的外貌而讨厌自己,埋怨父母了。“一个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2.我很喜欢这次班会课。我不会再为自己的数学成绩不理想而整天烦闷,甚至自暴自弃了。这次班会课让我懂得了,成功者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恐惧和困难的。任何学习上的进步都不是轻易就可以取得的。我必须正视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耐心分析其原因,冷静探索更好的方法,争取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还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和压力,我会选择那些健康的减压方式,如运动、听音乐、看书。我想我会变得更快乐,并且做事也会更积极。

学生们自己把事情“想通了”,很多问题也就不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其实进行心理教育,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因为内心世界是非常个人化的,再好的教师,也不可能完全走进学生的内心。因此,心理教育只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唤醒,而不是控制。

现在,很多学校都专门聘请了心理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八中初中部的张新蕾老师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教师,她曾经结合一次对初二学生错误行为的处理,提出了“德育与心育整合”的设想。我认为很有新意,也很有价值:“以心育德,以德养心”是提高教育实效的一种思路,也是整合教育力量的一种举措。

具体的事情是这样的:

小Q是初二年级一个实验班的学生。有一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的厕所用打火机点火,并把点着的纸从四层扔了出去,被学生处的老师发现。经过调查,目标锁定了他们班的三名同学。其他两名学生认错态度很好,而小Q一直在搪塞,为自己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说自己看到纸着火也有一点害怕,这几天都没有带打火机到学校。但类似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他曾经在教室里点过几次火,就觉得好玩。当问及家长是否知道时,小Q说和家长说过此事,家长并没有什么反应,而是淡淡地说下次别这么做了。

如果按照一般的处理程序,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将学生的行为表现写成文字材料;

2.对学生进行教育,指明这样的行为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3.根据学生行为,由学校做出处罚决定;

4.由班主任向家长告知事情的经过;

5.告知家长学校的处理意见。

根据一般的经验,这样处理完了,事情也就“结束”了。但是,张老师却注意到了这种几乎已经成为“规定动作”的处理流程背后潜藏着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甚至是教育哲学的问题。

传统的德育教育把学生的所有问题归结为思想问题,比较注重道德知识、道德原则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需求的分析和研究。这就导致德育工作脱离学生的实际,出现了教师无奈地教,学生不予理睬的尴尬局面。单纯的说教只会引起学生对教育内容和教育者的排斥。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传统的德育教育比较强调的是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而容易忽视学生最一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传统的德育教育多采用理论灌输,往往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

因此,张老师尝试采用德育和心育相结合的解决办法,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刻意淡化教育痕迹,融洽师生关系,在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德育的教育效果。

第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试图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

班主任的看法是:小Q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他的行为习惯非常不好。据老师反映,他在班里纪律散漫,不完成作业,上课总接话茬,值日时偷懒。

学生处老师在了解点火事件的过程中,发现小Q对于自己的问题一直在逃避,总是避开此事件,而是强调自己已经改了。可以看出小Q不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

小Q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母亲是一位记者。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对孩子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其亲子关系(PCRT)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的高期待以及母亲的高焦虑是制约小Q潜能发挥的重要原因。

第二步,由班主任和学校有关领导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听说学校准备给孩子处分时,家长出现了抵触情绪:反复强调孩子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并且已经改正了错误,一再为自己的孩子开脱,希望学校不要给孩子处分。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学校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家长进行沟通。告诉家长此次处罚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惩罚孩子。我们都清楚孩子的成长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进行的,建立在挫折上的自尊才是真正的自尊,要将这次挫折变成小Q的成长契机。经过沟通,家长对于学校的处理意见表示接受,并且十分感谢学校。

第三步,由家长和学校共同对小Q进行教育。

首先肯定了小Q好奇心很强,告诉他好奇心是我们了解世界非常重要的品质,也是我们创新的前提。接下来,家长和老师帮助孩子分析整个事件:既然好奇心没有错,是什么出错了呢?是时间和地点出现了错误。如果硫酸的试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那就是科学;可如果是在动物园里,在黑熊身上进行的,那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所以要学会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这就是我们要教小Q学会的第一个道理。

我们进一步告诉小Q,因为他的好奇心给学校和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危险(火灾隐患),那他就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气。要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是要教小Q学会的第二个道理。

通过这件事,老师和家长让学生反思自己平时是不是也会出现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与想法。比如平时的作业完成得如何?上课听讲得如何?能力与习惯是可以迁移的,这是我们要教会小Q的第三个道理。

在做了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决定:给予小Q警告处分,如果表现好,三个月后可以撤销处分。处分决定做出后,家长比较满意,学生也比较“服气”,而且在此之后,该生的表现确实有了相当程度的进步。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德育”,更离不开“心育”,“德育”与“心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青少年学生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而这正是我们应对“初二现象”的有效抓手。当然,这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各科教学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教育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

同类推荐
  • 产学研合作发展研究

    产学研合作发展研究

    本书从创新理论、经济理论、教育理论等论述了产学研合作的理论基础,总结了产学研合作的运作机制、模式、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前景提出了对策。
  • 云龙舞

    云龙舞

    文登首部以文学形式反映家纺业发展史的全景式史诗般长篇纪实文学,本书共有八个章节,二百零四个个性鲜明的主题。从文登家纺的源头说起,结合家纺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详细描述了驰名中外的工艺品“云龙绣”的发展历程。
  • 头版头条-中国创刊词

    头版头条-中国创刊词

    我们读着他们的创刊词,好象在听斯人斯世的宣言,在这些宣言中,有是虽是公式化的、标语化的,但更多的是熔艺术与思想与一炉。其中既有豪放而又婉约的回声,好似聆听来自“秦淮河上的桨声”;有是令人回肠荡气,产生一种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残阳如血”之沉郁壮美的意境。与此同时,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每一个不同年代便有不同凡响的空谷足音,如果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那么本书所仰重的创刊词便是来自那种已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作者。
  •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中小学骨干教师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突出骨干教师的培训,既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又是提高教师质量的长远之计。
  • 行业不能告诉你的秘密!

    行业不能告诉你的秘密!

    毒奶粉、毒胶囊,生活中的消费陷阱无处不在,触目惊心,而我们却经常忽视,而且了解得也不全面。这本书就是专门为消费者打造,以规避生活中的消费陷阱。本书共分9大章节,分别以消费里的秘密、商场内幕、超市的“道道”、“美丽”的谎言、家电里虚招、房子里的“水”、旅游中被宰的那些事儿、酒店中的潜规则、机票里不得不说的真相几大生活中常见问题为出发点,为读者解密消费陷阱,提高生活中消费的警惕性。
热门推荐
  • 桥森

    桥森

    “森林里有一座桥。”男子说,“它衔接过去,接通未来。”
  • 万界主宰

    万界主宰

    命中缺命的少年,偶然得到了九片神秘的龟甲,来到了一个浩大而神秘的世界。神与魔对立,当神族被灭,魔族封印破碎,浩劫降临。凭借占卜推演,先天八卦,在浩劫中逢凶化吉。融神血,吞魔魂。神魔主宰?你们的命运,在我掌中!…………………………已有百万字完本作品,小风书友群,284765916
  • EXO从遇见到相爱

    EXO从遇见到相爱

    我们从遇见到相爱,一起来之不易。我们相爱吧!
  •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

    聪明,可以理解为正确认知世界的能力,中国人造字就是想告诉我们任何人只要耳聪目明就算聪明。但如今却造就出大批的精明之人,所谓精明我以为就是急于表现聪明,争名争利、争风争气,小胜一分便自以为得逞,聊以自慰,于是就不讲求规则,不顾及规范、标准甚至底线。其实,所有人只需要迟钝一点、愚笨一点、木讷一点,就会变得高明起来,高明实际上就是善于掩饰聪明,没有必要去耍弄脑子里头隐藏着的小聪明。数百年前的“权谋”,上个世纪的“厚黑”,近十几年的“忽悠”,实在害苦了中国人,实在深深地腐蚀了这个原本很伟大的民族。中国人的聪明啊,实在常常用得不是地方!
  • 盗墓史

    盗墓史

    一次意外,一个偶然,我不知不觉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云南,四川,河南……当在地底沉睡千年的秘密再次被唤醒,当身边的朋友变得不可信任,我到底还能走向哪里?命运的指针慢慢转到了这里,一切谎言都将揭开,历史,也将烟消云散。最引人入胜的谜团,最精彩的盗墓小说,一切尽在《盗墓史》!
  • 苍穹主宰

    苍穹主宰

    传说在域外的极西之地,有一株永世长存的生命之树,每当九星降临,生命之叶飘落下界……少年携上古奇石崛起于大荒中,在一段机缘巧合之下走上修炼一途,从此走上一段曲折离奇,精彩纷呈的争仙之路……
  • 帝王回忆录

    帝王回忆录

    生活持续崩坏着...然后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中遇见许许多多的人,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接着梦醒了...似乎一切都只是一场梦!!!(番2驾到,然而最近没空,先挖个坑...)
  • 企业创新的组织基础

    企业创新的组织基础

    本书从组织与战略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组织背景(要素)对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探讨了主要的组织背景因素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从知识创造的角度分析了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对创新的作用机制,最后探讨了研究开发人员的组织激励及其实施和产品创新中组织设计与变革问题。
  • 仙罗传说

    仙罗传说

    两大仙尊之战,影响仙界之下的仙罗大陆,为此,仙罗大陆的修士,不可飞升!其中同仙仙尊将凌枫施展大法,将凌枫穿越而来,为的,就是助其打破二十万年来的传说与舒服!邪魔仙尊分身化为能量,盘旋天宇二十万年,凌枫与之一战,险胜!更因此惹得两位仙尊同时降世,旷古绝今!但是,自此以后,仙罗大陆上的修士,可以飞升了。ps:大概的剧情就是这样了,多谢朋友们的支持。
  • 七窍玲珑:冷酷王爷的佣兵呆萌妃

    七窍玲珑:冷酷王爷的佣兵呆萌妃

    简介:她,博川国的佣兵王者,十岁开始接任务,五年时间便已稳坐佣兵王者之位。他,冷酷无情,嗜血残忍,是博川国唯一的一位异性王爷,世人称无情王爷。一场刺杀,让两人相遇,从此有了彼此的交际。片段一:她淡淡的说道:成王败寇……他捏住了她的下颚,冷笑:既然如此,那么,胜者为王,败者为奴……简介无能,支持正文,欢迎推荐,评论,收藏哦,也可以关注我的新浪微博:妧梦儿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