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5400000008

第8章

竺可桢原本是个不过问政治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认为科学可以救国,大学教育应超脱于党派斗争之外。可日益严酷的现实使他逐渐清醒,科学家的理性和良知呼唤他站到了民主斗争的前沿。

1.费巩事件

3月的重庆,阴雨连绵。不下雨的日子里,则是雾蒙蒙的一片,空气潮湿得仿佛抓一把就能拧出水来。

竺可桢在重庆与相识一年多的陈汲女士结了婚。

陈汲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在中央研究院图书馆工作。著名文学家、武汉大学教授陈源是她的哥哥。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使陈汲具有出众的气质和学识。

婚后,竺可桢偕夫人回到遵义。他没想到,一场政治风波正在等着他。

竺可桢从重庆回到遵义的第二天,浙大的训导长姜琦就找上门来。他气急败坏地说:“竺校长,我这个训导长是干不了啦!学生娃子们太猖狂,简直无法无天,你若是不严惩这些学生,我就要上告中央党部!”

竺可桢忙问:

“发生了什么事?坐下来慢慢说。”

姜琦是国民党党员,也是教育学教授。从1939年秋开始,教育部规定国立大学设立训导长一职,专门负责学生工作,并要求必须是国民党员方能任职,所以姜琦被聘为训导长。

姜琦上任后,因发展三青团团员的事激起了学生们的不满。学生会的壁报对他的做法进行了指责,他就派训导处的人把壁报撕掉。学生会的代表到训导处抗议,由此闹得不可开交。

竺可桢听着姜琦的诉说,心想:作为一个训导长,又身为大学教授,为这样一点事就又吵又闹,未免小题大做,太不善处理事情了。但为了迅速平息事端,他对训导处的人员进行了劝解,也批评了学生会的一些做法。但是,姜琦却坚持要开除学生,竺可桢不得不给两个学生记过处分。他想就此了结冲突,没想到姜琦和学生的对立仍在发展和继续。

没多久,竺可桢接到教育部发来的密件。密件上说浙大有共产党的学生组织,如黑白文艺社、铁犁剧团等,并列举了这些社团组织负责人的姓名,要求校方调查取缔。

接着,竺可桢又收到了贵州省主席转来的内容相同的密件。

竺可桢不相信密件上的指斥,他历来主张思想自由,他认为:即使这些学生是共产党,只要他们不违法、不犯校规校纪,就不应当干涉他们。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才能活跃,学校才有良好的学术气氛和政治气氛。

但是,姜琦却坚持认为学生不能有思想自由,训导处的职责就是监视和管束学生。他看到,不仅学生反对他,而且竺可桢也对他的做法不满,就提出辞职,想以此让竺可桢让步。可他没想到,竺可桢真的同意了他的辞职。

姜琦辞职离任后,竺可桢顶着当局的压力,聘请曾经留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授费巩出任训导长。费巩不是国民党员,但他为人正派,爱护学生。竺可桢希望通过他,使校方和学生真正融洽一致起来。

在竺可桢的坦诚聘请下,费巩同意担任半年训导长,条件是他不参加国民党,也不领取训导长的兼薪。他对学生们说:“有人称训导长为学校的警察局长,但我决不做警察局长或侦探长。我认为训导长不过是教授和导师职务的扩充,我愿意做你们的顾问,做你们的保姆,以全体同学的幸福为己任。”

费巩教授是个古道热肠、疾恶如仇的方正君子。他关心学生,自己拿钱置备了一批凳子,使学生们在饭厅里可以坐着吃饭。他想方设法改善食堂伙食,亲自动手领着学生在烈日下架起大锅烧开水烫臭虫,为教室安亮瓦,糊窗户,做书架,他还亲自设计改制桐油灯,让学生上晚自习用。

费巩教授性格刚直,常常抨击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他支持学生定期开办“生活壁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师生间建立了很深的情谊。

费巩的所作所为被国民党、三青团所忌恨,他的言行都成了一条条罪状,从各种渠道密报重庆当局,记录上了黑名单。

一天清晨,费巩在重庆千厮门码头准备前往北碚的复旦大学讲学时,突然神秘失踪。

消息传到遵义,竺可桢万分焦急,他倾全力四处打听费巩的下落。根据当时国民党压制民主的政治形势,竺可桢分析费巩很有可能是被特务抓捕或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呼号,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与浙大教授一起联名打报告给教育部和蒋介石,要求维护人权,主持正义,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费巩失踪案在整个社会传遍,整个社会舆论哗然。

许多年过去了,新中国成立后从缴获的特务档案中才得知,费巩是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杀害于歌乐山集中营的镪水池中。

在当时,费巩失踪案成了国民党政府宣传民主、宪政的一大讽刺。这一事件也使竺可桢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政府反人民、反民主的法西斯专政本质。

2.倒孔游行

1941年12月27日,日军攻陷香港。香港沦陷前,当时的行政院院长孔祥熙,派专机到香港把妻子宋霭龄、女儿孔二小姐,以及大批箱笼行李和四条洋狗接到重庆,而许多著名的爱国人士却留在香港不能脱险。

重庆的《大公报》披露了这一消息,顿时“一石激起千重浪”,人民压抑已久的愤怒被点燃了。

远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学生举行了游行,浙大的学生也决定游行示威。就在这时,竺可桢接到了教育部的电报,要求学校阻止学生上街。

第二天清晨,遵义街头布满了军警。竺可桢深知形势的严峻,他不愿意看到流血冲突事件发生。他集各学院的院长来到学生集会地点,力图劝阻群情激愤的学生。

面对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他说:“孔祥熙做的事,是不得人心的。可是,你们出去游行太危险。街上的军警早已荷枪实弹,弄不好,就会流血。”

他停了一下,又恳切地说:“你们在学校里可以集会,可以演说,可以出壁报,也可以发电抗议。为了你们的安全,还是不要上街为好。”

学生代表说:

“竺校长,现在是什么社会?老百姓连起码的权利都没有。四条洋狗可以坐飞机,而知名爱国人士却没有这个资格。竺校长,您也是有声望的爱国人士,对香港的那些同人,您难道不寄予同情吗?”

竺可桢说:

“我同情他们,也支持你们。可是我还是希望你们不要离开校园。”

他觉得有许多话堵在胸口,可又不能像这些学生一样大声呼喊。他看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想告诉他们,只要在学校,他就能保护他们。可一旦走出校门,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把我们关在学校里有什么用?我们要向人民大众宣传,揭露政府当局的消极抗战、贪污腐败!我们要唤起民众!”

“竺校长,让我们出去吧!”

竺可桢的眼睛湿润了,在这种时刻,他只想和学生们在一起。他下了决心,对大家说:“你们既然要游行,那就让我来领队。但必须排好队伍,保持秩序,勿与军警冲突。”游行队伍出发了,以浙大校旗为前导,竺可桢领着教职工走在前面,中间是女生,后面是男生,整齐的队伍呼喊着口号走遍了山城的大街。

途中,他找到警备司令张卓,要求军警不要干涉学生的爱国活动。

军警没有出来阻挠,游行队伍秩序良好。尽管学生们在前面刚刚贴上标语,军警就立即在后面撕掉,但广大市民对学生们却报以热烈的欢迎。

浙大的这次示威游行发生在被国民党称之为“模范省”的贵州,惊动了最高当局。蒋介石亲自给警备司令张卓打电话,要他严密监视浙江大学,一旦发现共党分子,立即查办处置。

接着,教育部和中统都派要员到遵义调查,形势显得十分紧张。

—天深夜,国民党县党部的书记叶道明,以查户口为名,在浙大助教潘家苏、学生滕维藻的住处搜出了“反动标语”,并当即把他们拘捕。

竺可桢早就知道叶道明是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的卑鄙小人。他说:“这里边一定有鬼!”他去县党部要人,可是,潘家苏和滕维藻已被押往重庆。遵义山城,冬天十分寒冷,竺可桢脚上的冻疮破了,他跛着脚四处奔走,脚肿得老高,一挨地就疼痛难忍。经过他和师生们的调查,证明这是一起栽赃陷害事件。整个冬天,竺可桢都在为这两个人的事情上上下下地努力,最后,他终于在中统局的保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把这俩人从看守所保了出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月19日深夜,国民党特务又逮捕了浙大史地系学生王蕙和中文系学生、黑白文艺社社长何友谅。他们先被关押在贵阳,后又被关押到重庆青木关附近的“战时青年训导团”集中营。竺可桢只身一人到集中营去探望他们。

青木关在重庆郊外,竺可桢为了探望这两个学生,早上5点就起来了。他步行到北碚车站,等了一个小时才坐上公共汽车,下车后又走了七八里路。那是一条窄窄的石板路,蜿蜒起伏于丘陵间,四野不见什么行人,显得十分僻静。

在名为“战时青年训导团”,实为进步青年的集中营里,竺可桢见到了王蕙,规定他们见面的时间为半小时。王蕙告诉竺可桢,何友谅因为越狱逃跑被抓回,看管得格外严密,一概不允许探视。她说,他们这次被捕还是因为那次倒孔大游行。被关押期间,审讯内容都是关于那次游行的事情。

探视的半小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竺可桢十分难过地离开了这里。

竺可桢下山时遇到了警报,等了两个来小时警报才解除。他饿着肚子往回赶路,在青木关车站见到一个穿警服的人押着一个戴手铐的学生模样的人。看到这情景,竺可桢不禁流下了眼泪。

不久,王蕙由竺可桢保释,何友谅被国民党杀害。

3.于子三之死

1945年,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了。第二年,浙江大学迁回杭州。

八年来,人民日夜盼望着胜利,盼望着和平。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打败了日本鬼子,盼来的却是令人忧伤的时局和朝不保夕的生活。

国民党的官员们大发接收财。政府悍然撕毁和平协议。内战风暴即将来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全国民众一致要求“制止内战”,“实现政协决议”,“保证人民民主自由”。反动当局对人民的正义呼声置之不理,大肆逮捕、监禁、屠杀爱国进步人士。

人民觉醒了,青年们觉醒了,许多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之中。

1946年9月11日深夜,竺可桢在睡梦中被人叫醒。

来人交给他一封信,那是女儿竺梅和未婚夫投奔解放区之前写给父亲的。信中,竺梅深为自己临行前不能与父亲兄妹道别而难过。

竺可桢更是惦念文弱多病的女儿。竺梅体质一向很弱,每年冬天都要犯哮喘病,发病时,张大嘴喘气,脸憋得青紫。天气冷了,竺梅去的是北方解放区,她连件过冬的衣服都没带,怎样抵御北方寒冷的天气?竺可桢在为女儿的选择惊喜的同时,又禁不住深深地担忧。他怎么也没想到,从此,他再也见不到心爱的女儿了。竺梅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病逝于解放区。竺可桢的命运,竺可桢家庭的命运已直接与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事业紧密相连。

1947年5月,全国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蒋介石大为恼怒,大骂学生“形同暴徒”,决心“断然处置”。

这期间,竺可桢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大会后,正在欧美考察。他接到了教育部长朱家骅的急电:“立即返校,平息学潮。”

竺可桢回到浙大,了解到浙大的学运情况,他并没有按当局的意思对学生采取任何惩罚性措施。

浙江省主席沈鸿烈对竺可桢的态度极为不满,他对竺可桢说:“之江大学学生不及浙大的三分之一,就开除退学了四五十人,浙大实失之过宽。”

竺可桢当即反驳道:

“学校处置学潮不能用武,学校须以德服人方能令人信服。”

竺可桢始终认为学生绝大部分是优良子弟,他不能赞同之江大学让军警入校抓人的做法。

竺可桢千方百计保护学生,而当局却不会善罢甘休。

竺可桢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0月26日,浙大学生会主席于子三和另外三个学生在校外被特务跟踪,以共产党嫌疑被捕。

知道消息后,竺可桢立即组织营救。他找到省政府、警察局、省党部,他担心这些学生被秘密杀害,要求当局立即放人。他对保安司令竺鸣涛说:“如果你们认为这四个学生有重大嫌疑,应交送法院。如无证据,应由学校保释。”

同类推荐
  • 莫泊桑

    莫泊桑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纪晓岚:风流才子的方圆人生

    纪晓岚:风流才子的方圆人生

    纪晓岚一生的处世哲学,在于把世间的一切力变为己力。他知道,借物为小借,借势为大借。只有善借力者,才能平地起风雷。他有一套自己的法则和战术,巧妙处世,迎上取下,侍君才媚兼施,为政刚正不阿。他的官场经验可以简单归纳为几点:第一,靠山要找得准。他明白,没有靠山,在官场上举步维艰。选靠山,一定要有眼力,看准了。不可选小人,不可选庸人,不可选不办事之人。第二,看大势。乾隆禅位之际,纪晓岚毅然决然和一帮正直大臣站在新皇帝嘉庆一边。第三,不要放任自己的物欲,“心肥为取祸第一事”,只有保持对物欲的节制谨慎态度,方可不为暗处虎视眈眈的敌人留下把柄。纪晓岚为人为官的策略还很多,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会有所收获。
  • 霍华德·休斯(名人传记丛书)

    霍华德·休斯(名人传记丛书)

    一个孤儿接掌了父亲的产业,并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出色的电影人、飞行家、企业家、航空设计师及慈善家。他热爱飞行事业,以巧夺天工的设计和精湛的驾驶技术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航空史上的记录;他具有远见卓识的头脑,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科研中心,他发展的通讯设备曾随宇宙飞船登陆月球。他是天才的事业家,也是古怪的亿万富豪,失去事业之后,他遁迹荒漠,至死未曾露面。本书讲述了霍华德?休斯为梦想而执著奋斗的人生经历,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来品评这位天才传奇而具争议的一生。
  •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讲述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西方列强的肆意蹂躏下,中华民族,这个古老骄傲的民族被科技发达的西方蔑视,在西方的机械呜叫声中失去方向。而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乃至中国工程界的天空。
热门推荐
  • 弃忧珠

    弃忧珠

    一个被命运遗弃的孩子,一个光怪陆离的神魔乱世,看他如何一步步揭开身世之谜以及背后的层层因果,如何披荆斩棘,突破重重障篱,修成圆满,傲视群雄…..
  • 藏地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藏地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布瓜博士、乐乐淘和小猴,他们乘坐着阿拉丁的神奇飞毯着陆藏地,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但也充满着危险。他们能够一起克服各种的困难,最终以美好的团圆结束了这场探险旅途吗…书中还介绍了关于藏地的常识,本书读者对象是针对5~16岁的儿童,在奇幻与冒险的故事中,激发他们探索与学习的兴趣。
  • 血战1937

    血战1937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突然爆发,日军参谋部利用纵队司令兄弟之间的矛盾,成功将阳泉纵队改编为皇协军第八混成旅。国民党高层极为震惊,于是他们针对这次事件制定了一个"闪电"计划,清除这些投靠日军的汉奸的行动从此开始了……
  • 诗人李晨曦的再婚生活

    诗人李晨曦的再婚生活

    本书是一部讲述当代都市人恋爱、婚姻、家庭及道德和伦理的情感小说。它通过一个家庭从父亲到三个子女各自的恋爱、离婚、再婚以及家庭生活当中错综复杂的生活、经济和情感矛盾,折射出当今社会人们情感的脆弱和动荡,反映了人们既渴望得到真情,又不甘心真诚奉献、以经济做筹码的情感现状,并通过主人公克服各种磨难不离不弃照顾重病的爱人、最终两人终成正果的故事传递了热爱家庭、甘于奉献、注重责任的正能量。
  • 图解微反应:教你一分钟看透人心

    图解微反应:教你一分钟看透人心

    “微反应”是风靡全球的心理学名词,作为心理应激微反应的一部分,“微反应”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因而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如何利用“微反应”看透人心?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全面分析了人的微反应,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手把手地教你透过微反应捕捉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让你在各个领域,看透他人,掌控局面。
  •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还原经济学的本来面貌,剔除了经济学中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函数和定理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揭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掌握这门会使您的人生更加幸福的学问。全书共分12篇,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骨架,以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现象为血肉,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专业和领域,囊括了国内最新、最经典的经济学概念,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经济学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 我的七仙女

    我的七仙女

    听说集齐七龙珠可以召唤神龙,但你有没有听说,追七仙女生孩子,可以拯救世界?左手《泡妞宝典》,右手《上古神术》,都市屌丝男,竟是孙悟空转世。不闹天宫不取经,这样的悟空像明星。“老公,我们去哪里啊?”七仙女齐声问道。孙宇呆立片刻,答道:“走……回天庭。”爆笑来袭,热血守护,悟空爱上七仙女,这真的是情非得已,因为都是玉帝逼的……是阎王爷逼的……拜托,来逼我一次好不好,哪怕就一次……
  • exo爱你却遥不可及

    exo爱你却遥不可及

    他是exo团宠,她是身份复杂的女子………
  • 网游之暴力坦克

    网游之暴力坦克

    一代网游高手凌风,居然阴差阳错的重生了。凭借着前世的记忆,发誓定要一统零界天下
  • 孤泪爱

    孤泪爱

    她,只是一名孤儿,有所谓的家与亲人却依旧寄人篱下。背负“孤儿”这一称号,她在人面前很乖。却在深夜无人知晓的地方展示从未有过的叛逆,只因她是午夜女王。他,是放浪的少年,却独独为她收敛那一阵骨子里的逆鳞。楼顶的那一刹那,让他记住了她,从而认定此生非她不娶。只是,她不同。她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所以她不懂什么叫做爱。不懂爱的她在遇到一系列的悲惨事情之后,白纱飘过,许下愿望。“如果爸爸还在,我想我会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