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之前,我们对婚姻的想象可能是有个浪漫的家,在那里窗明几净,微风吹拂着窗帘;还可能有两个人亲密的相处,一起嬉戏,一起看日落日出。可是等到结婚之后,你却发现想象的情形没有出现,倒是跳出来很多自己不曾想到的人和事。
有个同事就谈过自己的这种落差感觉。她当年嫁过去时,在婆婆家里收拾了一间房子作为新房。她倒是装了自己喜欢的窗帘,按自己的喜好布置了房间,可她没过上自己想象的那种温馨生活,反而郁闷了很久。
原因很简单。她发现自己虽然嫁给了丈夫,但他们的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随时随地,都有人可能闯入他们的生活,扰乱他们的节奏。
同事还记得第一次发现这问题的那个周末。那个周末,她和丈夫回她父母家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才回去。一走进自己的房子,她就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没留意。准备去洗手间洗漱时,她发现一直放在桌台上的发夹不见了。明明一直放在那里,就为了顺手抓取的,怎么就不见了?她嘀咕着翻找,却发现它被放进了抽屉里。洗漱完她坐到床上,又发现放在枕边的杂志不见了。怎么回事?她仔细观察,这才发现很房间里很多东西被都挪了位置,不再是当初摆放的样子。
她很不高兴地对丈夫说:“一定有人进咱们的房间了。”果然,是她婆婆趁他们不在,帮她打扫房间了。这本来是好心,可她婆婆偏要按照自己的习惯,把房间里的东西重新摆设,这让她很不习惯,也不舒服,觉得自己的私人空间被侵扰了。
后来,她开始下厨做饭,跟婆婆一起干活的时候,又出问题。她洗好西红柿,搁到菜板子上就切,一刀下去婆婆就喊:哎呀,你怎么不剥皮啊。她愣了,干嘛还要剥皮?婆婆嘀咕着说剥了皮好切,做出来的菜也干净好吃。接着又唠叨一通年轻人就是懒、不会做事的话。她撇撇嘴,心想真够烦的。她长这么大,没剥过皮也没觉得那菜就不好吃了。
最有趣的是她第一次洗衣服。那还是大冬天,丈夫有事出门,她抱了一堆衣服去洗手间洗。没用过婆婆家的洗衣机,她不好意思问,害怕婆婆又说她不会做事。自己琢磨老半天,才开始动手。刚洗了一半儿,公公探头进来看:“还没洗完。”又过了一会儿,他又来看,发现她还在洗。后来公公穿了外套下楼去,她还在洗手间里忙着整理衣服。
就在她往阳台上挂衣服晾晒时,丈夫回来了,一进门就问她婆婆:“这冷的天,我爸跑楼下干什么去?”婆婆在一旁大声说:“上厕所。你媳妇洗衣服老洗不完,他只好去公厕了。”
丈夫过来轻声埋怨她:“你也真是,不知道让老人先用用洗手间?”她觉得委屈,要用洗手间干吗不说呢?到头来还埋怨我。后来想一想,估计公公跟她一样,都是不好意思。
听她说着,我们忍不住笑了起来。她感慨说那时候才真正明白人家说的:婚姻不单是两个人的事,你嫁给他,可不仅仅是嫁给他这个人,可以说是嫁给了一个家,你得适应、了解那个家里的人和情况。
很多时候,并不是大是大非让人产生隔阂,而是那些点滴积累的小问题,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后来她渐渐熟悉了公公婆婆的脾气,知道婆婆为人精明,比较爱挑剔,但心地很好;公公是个随和的老头,从不给她找麻烦,也就把最初的那些不爽渐渐淡忘。
她说:“人家说婚姻是修行,我看没有错。那些琐琐碎碎的摩擦和碰撞,真是让我得到了不断的修行。以前我是个很不耐烦的人,碰到看不惯的人和事,就会远着躲着,懒得理会。但现在,这看不惯可能就在你的家里,怎么远,怎么躲?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不如接受了,慢慢磨合。”
很佩服她有这样的宽容和心胸,能想得明白、想得通透。当从一个自己熟悉了的环境进入到另一个环境里,这本身就需要学习和适应。想起很多因为家庭矛盾而吵翻的夫妻,有多少都是因为不肯在这些小事上宽容和迁就,结果把原本好好的婚姻弄到破裂。
婚姻需要接纳,需要宽容,需要努力地融入对方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正常情况下,婚姻都是两个家庭的事,而不是两个人的事,不单单是跟爱人相处的事。所有生活在他身边的人都会成为我们需要了解的对象,需要我们建立新的联系。只有这样完全相融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和睦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