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总会有风云四起之时,总会出现出乎意料之事。这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坚守内心的信念,就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任何地方。正如俄国文学家列宾所说:“没有原则的人是无用的人,没有信念的人是空虚的废物。”
坚守信念,可能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但知易行难,真正做得到的人并不多。这是因为,信念有时徘徊于坚持与动摇之中,彷徨于前进与退缩之中,有时甚至会出现坚持比放弃还难的无奈。
在茫茫无垠的沙漠中,甲乙两个旅行者结伴穿越沙漠,他们没有水了,甲开始觉得四肢乏力,几乎都走不动了。乙递给甲一支手枪,说:“你每隔两小时鸣放一枪,我找到水后,枪声会指引我与你会合。”说完,便步履蹒跚地找水去了。
茫茫的沙漠里空无一人,甲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这样的安静实在是可怕,他不禁开始胡思乱想起来:“乙能找到水吗?他会不会走到半路就倒下了?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就算他能回来,我能坚持到那时候吗……”甲这样想着的时候,感到绝望极了,甚至忘记了乙临走前嘱咐的话。
夜幕降临的时候,乙还没有回来,甲彻底地绝望了,他再也无法忍受内心对求生的煎熬、对死亡的恐惧,于是用手枪了结了自己的性命。枪响后不久,乙就提着满壶的清水蹒跚地赶了过来。
故事中的甲是被沙漠的恶劣气候所吞没的吗,是被同伴置之不顾了吗?不是!他是被自己打败的。他胸怀不够豁达,因困境迷失了生存的信念,认为坚持下去仍然看不到希望,甘心放弃了求生的欲望,从而导致一出悲剧上演了。
还有一则故事《满满一壶沙》,同样是沙漠缺水的困境,讲的则是以信念求生存。
在茫茫无垠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他们迷路了,而且没有水了。这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没过多长时间,队员们开始觉得四肢乏力,几乎都走不动了,感到死神正在向他们挥手。
这时候,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惊喜地喊道:“我这里还有一壶水,我们还有希望在喝完这壶水之前走出沙漠。但我们就这一壶水了,没有走出沙漠,谁也不能喝这壶水。”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些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他们决心一定要走出沙漠。
终于,队员们凭着那壶水带给他们的信念,一步步摆脱了死亡的威胁,顽强地穿越了茫茫沙漠。大家在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视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拧开壶盖,流出的却是满满一壶沙……
在迷路、缺水的情况下,这友探险队却能坚强地走出茫茫大漠,创造出一般人难以创造的生命奇迹,正是因为他们相信这壶“水”让自己有活下去的可能,这就是信念给予他们的力量,让人惊叹的力量。
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坎坷和失意,就像行走在迷茫无际的荒漠中。这时候,只要心中铭记自己的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地去实践它,就一定会看到希望,迎来曙光。
事实上,即使有再多的艰难险阻,即使自身力量再薄弱,意志坚定之人也不会改变伟大的志向,不会放弃对信念的坚持。他们敢于冲破重重障碍,努力实践心中的梦想,如此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途。
看了1990年地球日的展览后,美国12岁的小姑娘劳拉·贝丝·摩尔意识到在她居住的城市休斯敦没有任何的垃圾回收系统,她决定要改变这种现状。她想垃圾不回收,就是在破坏着美丽的家园。她给市政厅打电话询问能否为本市提供垃圾回收系统,但是接电话的人认为劳拉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根本不把她的想法放在心上。她写信给市长,但寄出去的信却石沉大海。后来她准备了一封有数百人签名的请愿书寄给了市政厅。“市长不在乎我的想法,”劳拉回忆说,“他把我看成是个孩子。”
但是,劳拉坚信回收垃圾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做任何事都不会那么容易,你必须努力争取。我的想法即使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我的尝试即便一直在碰壁,我都相信我能改变这一切。”因为具备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劳拉没有气馁,而是选择坚持,她开始给一些大的回收公司打电话,希望他们能给予她帮助或建议,但这些公司也没有把这个12岁的孩子当回事。面对每一次拒绝,劳拉告诉自己:“那只是前进途中的一步,打一次电话,少一个支持的人,但我要做的就是一直打下去,直到找到愿意帮助我的人。”
暑假里,当同学们去看电影或是约会时,劳拉都在找有关垃圾回收的信息和可以提供支持的公司和机构;当其他的女孩在商业街闲逛时,劳拉正在游说她的邻居们以寻求支持。后来,一家组织同意了劳拉的计划并向她提供支持,但还有一个麻烦,就是需要一个能让邻居放置垃圾的地方。劳拉认为当地的学校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场所。开始校长不愿意接她的电话,劳拉坚持给他打电话。几个月内,她打了无数次的电话,直到一些家长开始和她站在一起,最终使校长同意合作了。
1991年的春天,劳拉的垃圾回收系统正式运行了,当天就有数百名居民将可回收的垃圾交到了回收站。两年后,回收垃圾系统已经非常成功,成吨的垃圾原料再加工成为有用的产品。休斯敦的新市长看到了这种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他决定要将这种系统推广到本市的其他地区。当市长要求一些官员写出一份计划时,他们知道该去找谁来做这件事了,这次是市政厅给劳拉打了电话。
劳拉·贝丝·摩尔小小的年纪,做事却如此坚定,有着不可动摇的毅力。单就这一点而言,不管她能不能成功,她的精神也是令人佩服的。然而,她最终还是成功了,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对什么感兴趣,而是持有什么样的信念。信念,是蕴藏在心中的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树立并坚定了信念,不仅不会让雨打风吹蒙上我们的双眼、俘虏我们的心灵,而且还会给我们以无穷无尽的力量、克难奋进的决心和持久的行动力,直至将成功收入囊中。
信之愈深,念之愈远。漫天风沙中缓慢前行的骆驼、狂风大浪中飘摇起伏的渔船是那么的微小、那么的飘摇,而又是那么的坚韧。它们以无可争议的行动在沙漠中、在大海上树起了强者的旗帜。
慧心物语
即使有再多的艰难险阻,即使自身力量薄弱,勇敢而智慧之人也不会改变伟大的志向,不会放弃对信念的坚持。他们敢于冲破重重障碍,努力实践心中的梦想,如此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途。
007 不被困境所蒙蔽,变“绝不可能”为“绝对可能”
回顾一下,你是否曾说过类似下面的话:
“我学历太低了,怎么可能有高收入呢?”
“我能力有限,不可能胜任那份工作的!”
“我期盼成功,但成功多难啊,我绝不可能成功!”
……
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障碍时,“绝不可能”似乎成了我们的“合理”解释。但是,事情难道真如我们所料的是“不可能”的吗?未必,其实很多所谓的“不可能”源自我们被眼前的困境蒙蔽了,失去了斗志。
1952年7月4日清晨,美国妇女费罗伦丝·查德威克从卡塔弗纳岛涉水下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过去。要是今天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横渡这个海峡的妇女。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
那天早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海水冰凉刺骨,费罗伦丝被冻得全身发麻。千万人在电视上观看,她在汪洋大海中不停地向前游着,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工作人员开枪吓跑了。
时间一个钟头一个钟头过去了,费罗伦丝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见。她感觉自己累极了,不可能顺利游过海峡,便向护送船只求救。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离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说自己不能再游了。
十分钟之后——从出发算起15个钟头零55分钟之后,人们把费罗伦丝拉上船。可实际上,她被拉上来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费罗伦丝不无遗憾地说:“说实话,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我一定可以游完。”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明白了一个哲理:妨碍费罗伦丝·查德威克成功的不是海上的大雾,而是她被眼前的大雾挡住了视线、迷惑了心灵,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可能”游过海峡,结果就真的不行了。
事实的确如此,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潜意识中总认为自己不行,那么他的内心必然会被消极的暗示所占据,即便具备潜力,也会因为不自信而无法引爆潜能。有的人本来聪颖杰出,但却始终找不到自己发展的道路,渐渐滑入平庸与无为的轨道,这或许就是走入了“把可能变为不可能”的怪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