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2400000016

第16章 “温州模式”争论(3)

这一报告认为,凡是家庭工业发展壮大,就必须采取经济联合体的做法。这就是说,温州个体私营经济要么是原地踏步,要么就是搞联合,没有第三条路,这显然太绝对了,而这显然又是传统的“合作”理论在作祟。

1984年杨作浩的文章也表明了这方面的担忧。当时关于温州模式的讨论还没有大规模展开,这是一篇比较早期的论文,因此有这种忧虑也不足为奇。杨文认为,对于家庭工业,“如果不加限制而任其自由地发展,那就难免会出现从事大量雇工经营和专搞高利盘剥”。从传统理论角度出发,这种担忧是正确的。然而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改革的要求看,这些担忧显然是非常不必要的。可见,学者们一方面在积极为温州模式拍手叫好,而另一方面,囿于历史局限等原因,确实也较难冲破头脑中的传统理论束缚,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以传统观念出发来看待温州模式这个新生事物。

(四)加强引导,促进规范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一般的这么说说,其实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因为任何经济现象,由于是“无形的手”起主要作用,总归有其盲目性,就算是美国也不例外,正在发生着的次贷危机就是明证。以政府“有形的手”,进行适当的引导规范,是有利于发展的。然而问题在于,多数人是用传统理论、传统计划经济要求,来提出引导规范的问题,这其实是违反了温州模式的内在要求的。

马洪发表于1985年的一篇文章,建议合并县工业局和工商局,组成乡镇经委。一则是针对个体户、家庭经营业、万元户的情况,加强管理,使之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二则是把供销员等各类人才组织起来,作为乡镇经委组织生产、流通的力量。先不说如何管理各类个体户,而那种把分散于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的供销员组织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度集体偏好的乌托邦思路。中国改革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存在着把各类供销员组织起来的可能。

有的研究者明确提出,完善温州模式要适当加大“统”的功能。挂户经营是温州家庭工业早期的一种重要做法,即因各种原因没有取得独立法人地位的个体或联合体经营者,挂靠在集体或国有企业上,以挂靠单位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一些人士没有看到这只是一种过渡性的体制形式,它会因制度变迁和家庭工业发展而消失,反而提出以加强“统”的层面,来完善挂户经营,要把“挂户经营”引向合作经济“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轨道。现在当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其实是出于集体偏好的一种思路,完全与温州模式发展南辕北辙。

还有一些学者以计划经济思维来看待温州农民的创业创新,习惯于指责农民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其实中国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盲目性,远甚于温州农民的盲目性,中国的计划经济造成的投资失误,远甚于温州农民的投资损失。

同时温州模式的活力,也正是在温州农民的这种自发性之中,如果真的没有了这种自发性,大概也就没有了温州模式的真正活力。

五、短暂的反复

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风波之后,浙江以姓资姓社争论为主线的解放思想进程,出现了短暂的反复。这种状况累及当年全省工业生产总值仅增长6.9%,比上年大幅回落17.5个百分点,1990年全省工业总产值亦仅增长8.6%,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低增长率。而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温台经济则惨不忍睹。温州1990年工业仅增长5.8%,台州1990年GDP仅增长4.8%,都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未曾出现过的低增长。

(一)经济工作必须问问姓资姓社

就在1991年底,中国的改革开放快进入第14个年头的时候,《浙江社会科学》发表了一篇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长篇论文,把姓资姓社问题上升到了“导致和平演变”的高度。这篇文章指出:“认为经济工作不必问姓‘社’姓‘资’,这是不正确的,至少是片面的。”“对于改革开放中任何一项重大措施的出台,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是完全必要的。”如何问“姓资姓社”呢?

文章没有提供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经济工作必须问问姓资姓社,那么在逻辑上就肯定要退回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种反社会的观点上去。文章强调“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要用无产阶级的政治观点、阶级观点来处理有关的重大问题”,告诫理论界不能“只热心于、埋头于纯理论学术的研究”。对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来说,这种似曾相识的语言,只能勾起对于那段动乱岁月的惨痛回忆。

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不得不令人正视的问题。这就是在浙江这块土地上,从来就不缺乏以“左”的眼光来看待改革开放的思潮,从来就不缺乏以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来评判姓资姓社问题的市场。我们之所以在一个时期内难以见到公开强调必须问问“姓资姓社”的文章,就是因为支持改革开放、支持温州模式,包括学术界在内的各方力量太强了。然而浙江毕竟是大国内的一个省区,无法左右宏观政治背景,而一旦政治气候发生重大变化,浙江改革开放就会出现反复,解放思想进程就会受到影响,温州模式就会遭遇寒流。

(二)“匆匆春又归去”

这一时期在省里,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提法,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微妙变化,让人陡生“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感觉。一位省领导1990年在农村工作会议报告上提出,“在集体企业基础比较好的地方,不要去兴办那些同类产品的家庭工业,并在工商登记、税收、用电等方面加以控制”。

1991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城乡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管理的通知》(省委〔1991〕6号)。这一文件指出,在经济比较发达、集体企业比重较大地区,“坚持在发展集体经济前提下,继续适度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这显然是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提法上退了回去,“共同发展”变成了“适度发展”。这份文件在强调管理、强调对于个体私营经济约束等方面比较多,而强调支持、强调激励的则比较少。

1991年3月,一位省领导在人大的一次会议上提出,“在坚持全民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城市集体经济和农村乡镇企业,适当发展个体、私营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请注意这里“适当发展”字眼的应用,相对于当时浙江方兴未艾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来说,这种说法大大落后于实践,甚至可以说是给浙江的实践形成了障碍。

这一说法也是对于4年前政府工作报告上提法的倒退。1987年的浙江省政府向人大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说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发展商品经济,要全民、集体、个体经济一起上。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有利于”先是肯定要一起上,然而才解释个体经济的作用。

而1991年,则把1987年的“一起上”,变成了:先全民集体,然后才是“适当发展”个体私营,关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口径,起了微妙变化。

(三)“杀机”

这时省里有人直言,有些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在当地的经济总量中占了较大比重,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还提出,由于私营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秩序中存在的某些混乱,已经和正在产生一批新的剥削分子。1991年9月,省里有人指出,要从反和平演变的高度来看待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花大力气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1年初,湖州发生了扼制家庭织机的“杀机”事件。当时湖州市郊区的环渚、八里店、织里等乡镇的家庭纺织业日益兴起,少数职工晚上在家里开布机,白天在集体企业上班时打瞌睡,极个别的甚至偷集体企业的棉纱等。家庭织机数量达到了4000台,是集体织机的8倍。这事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求控制家庭织机规模,保证集体企业发展。

面对着一台织机能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农民与政府产生了尖锐矛盾。到下半年,“杀机”事件逐渐结束,家庭织机数量大幅减少。

幸亏这种反复的时间并不长。1992年2月,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中国终于掀起一个新的改革高潮,浙江以姓资姓社为焦点的解放思想进程,从此逐渐淡化,浙江解放思想进程,逐渐开始以发展模式创新为主线。

(四)台州会议

不过,姓资姓社争论的余波依然存在。1994年春,当时的浙江省体改委在台州召开企业改制座谈会,会前就感觉到了一些压力,有人打电话给参会人员,要他们说话注意一些。刚刚从浙江省省长岗位上退下来的沈祖伦在会上讲话指出,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必须重组,一部分转为个体私营企业,大部分转为由经营者和主要骨干掌握较大股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沈祖伦还指出,试点初始阶段职工人人或大部分人入股的办法,不能解决乡镇集体企业的机制问题。有人则在会上直言,对于乡镇集体企业改制,应该是“能卖则卖”。

后面这话虽然刺耳,但实践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改制办法。从经济学角度讲,只不过是把经营性资产转换成货币性资产,资产数额并未减少。而且后来相当一些地方采取了拍卖的办法,有效避免了集体资产流失。

当时对于乡镇集体企业由经营者控大股,以及资产转让等做法还存在较多不同意见,台州会议受到了指责和批评。当时的主流是要求把乡镇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企业,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在1993年和1994年,分别两次发文,提出对于一些较好的企业,“一般都应逐步改建成股份合作企业”(省委办〔1994〕39号),这就是上文沈祖伦说的职工人人或多数人持股的做法,不过实际效果并不好。最直接的一个技术性难点就是,当时企业扩张很快,不断有新工人进来,实际上是不可能给这些新工人以股份的,这就导致这种所谓的股份合作制维持不下去,如果一定要维持这种股份合作制,则企业难以较快发展。浙江乡镇集体企业改制在这之后的两年多内进展不大。

然而,毕竟已进入了改革的春天。改革的不同意见渐渐弱化,改革阵营日渐趋强,更重要的是实际工作也越来越显示,只有加快改革才能加快浙江经济发展。随着1997年底党的十五大的召开,1998年初,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共同发文,号召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此为标志,浙江这场围绕姓资姓社争论而展开的解放思想进程,才真正告一段落。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玄域异界帝神

    玄域异界帝神

    在这个被商业化、规律化、职场化的世界里,一个身世离奇、天生慧根的年轻小子,一个善解人意、漂亮智慧的女经理。他们因在一次家族的密谋安排中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那同时也是他们先祖的家乡——玄域异界!在那里他们将如何在那曲折的修炼途中登上玄域的巅峰?又如何化解家族的仇恨?这些迷局将一一在本书揭开。玄域修神者等级:玄体、玄士,玄气,玄功,玄师,玄宗,玄圣,玄帝皇,玄帝神。————————————————————————————————————新人板凳,初入写坛。欢迎指正,同时您的支持是给与我最大的动力。(我虽然没有华丽、热血的文字,但依旧有一片属于本书的天空。)
  • 心灵鸡汤:人生哲理枕边书(书立方3)

    心灵鸡汤:人生哲理枕边书(书立方3)

    人生在指尖流转,生活在光阴中继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完美的,世上的事却总难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却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少留遗憾,多余幸福和快乐。我们这一生,希望做一个自己满意的人,希望自己优秀出色,获得成功,赢得精彩,于是我们努力拼搏着。我们这一生,希望做一个别人满意的人,我们希望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获得更多的爱和关怀,于是我们努力经营着。
  • 心动

    心动

    你说我是吪钱的?!滚犊子去!开国际玩笑么?我勒个去…刚刚被我骂了一顿的混小子是闺蜜未来男朋友的好哥们额滴个神啊这是什么鬼缘分?!在岚岚的威逼之下…我和他有了不该有的缘分…可是我已经有男朋友了…但是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是什么情况?!他们到底是从哪里蹦出来的?原本平静的生活因为他们的出现被炸的碎碎的…乱哄哄的…大骗纸骗了我的东西还想跑么?想的比如花还美!
  • 命义篇

    命义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军心如铁

    军心如铁

    小说以作者自身的军营经历为素材,真实再现当代火热军营生活,以生动、幽默而又不乏睿智的文笔,捕捉大量军营生活与战斗的情节场景,为读者讲述了四个性格迥异的青年学生如何成长为四名优秀的铁血军人的曲折历程。围绕四个主人公,作品同时着重塑造了老、中、青三代军人各自的典型形象。三代军人,虽然背景、阅历、能力各异,心中却怀有同样的勇毅、善良、包容和忠诚。书中人物性格、命运不同,新旧想碰撞,处处充满矛盾,却又处处都是真情,都是血性……
  • 鬼契之门

    鬼契之门

    你们有裸睡的习惯吗?如果有,请一定关好家里的个扇窗户,即使你住在22楼,也许人不会进来,但是有的东西可以。今天,我给大家慢慢道来这个故事…
  • 皇狱

    皇狱

    千年前龙族内乱,正统龙脉毁于一旦,唯一血脉千年后转世,等待苏醒。圣辰天生无法修行,偶然间获得魔界神通,觉醒体内龙脉,走上正邪修行道路。为探寻龙族秘密,圣辰踏天破空,战斗永无止境。
  • 医行学苑

    医行学苑

    从小学中医长大娶娇妻,求学路漫漫医德排第一,堂堂大国医振兴遥可期.......
  • 宋词三百首(上)

    宋词三百首(上)

    词是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 《dnf之王者鬼泣》

    《dnf之王者鬼泣》

    鬼泣大神,他背后的成长路,有多难?成为一个大神,需要什么?他也曾迷茫,也曾落魄。可是他就是一代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