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1200000037

第37章 论谭嗣同的《仁学》(1)

中国近代杰出的维新志士谭嗣同,身后被人们称之为“一世之杰,六士之英”,“其志节、学行、思想,为我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这除了由于他曾忘我投身维新变法的救国事业,并最终为此献出生命之外,还由于他留下了一部独特的着作《仁学》。本文就《仁学》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说些浅见。

与同时代别的一些着作相比,《仁学》具有两个鲜明特色:一是它用一些扑朔迷离的哲学语言设计了谭嗣同称作“心学”的救世方案,从而使它在哲学着作为数不多的中国旧民主革命时期,突出地成为一部有浓厚哲学色彩的作品;二是它用异乎寻常的激烈语言,抨击了中国历代封建专制主义,特别是清朝统治的罪恶,从而使它成为一部在维新派中最富有民主主义色彩的作品。这两个特色,同时就是这本五万多字着作所包含的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现先说第一个方面。

《仁学》写于1896年8月谭嗣同到南京作江苏候补知府期间。当时,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正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局面;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压迫下困苦不堪。前者使谭嗣同深切忧虑亡国之祸,后者则使他既对人民的疾苦深为同情,又害怕人民起来革命。面对他那噩梦般的现实,谭嗣同积极提倡变法,但却到处碰壁,阻力重重。现状不堪忍受,未来也许更加可怕。他在这种几乎绝望的情况下,因流寓于南京的佛学家杨文会的指引,一头埋入佛学典籍,而且“一见钟情”,很快达到入迷的程度。他从佛教唯心论中得出“心力”的伟大魔力:“心之力量虽天地不能比拟,虽天地之大可以由心成之、毁之、改造之,无不如意。”因而感到在现实世界中他找不到的解决社会严重问题的灵丹妙药,可以从精神世界的冥冥之中去寻找。他认为只要使人们相信“人是永不死之物,所谓‘死’者,躯壳变化耳,性灵无可死也”,人们就会“知生前之声色货利诸适意事,一无可恋,而转思得死后之永乐,尤畏死后之永苦,于是皆易相勉于善”。为此,他决心“开一学派,合同志以讲明心学”,以便“以心度一切苦恼众生”。他的这项工作,便是通过写作《仁学》来进行的,《仁学》中那些光怪陆离、晦涩难懂的哲学性语言,主要就在于创立这个“心学”,以作为他的救世方案。

我国学术界对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已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和论述,本文不准备多讨论谭嗣同的哲学思想,仅就其这个“心学”及与之有关的问题谈些看法。

那么,《仁学》创立的“心学”,即谭嗣同设计的救世方案是怎样的呢?

它首先提出了对世界总体的看法,把世界统一在“仁”的基础上,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这个天地万物之源的仁,是“以通为第一义”的;它依靠充满宇宙、无处不在的“以太”,实现“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即把世界统一起来。 多年来学术界对《仁学》的哲学体系是唯心还是唯物的,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众所周知,区分这两种哲学观的基本根据,是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凡断定思维或精神是本原的是唯心主义,认定存在或自然界是本原的是唯物主义。《仁学》把世界统一于精神概念的“仁”,因此其哲学体系从总体上说只能是唯心主义的,哪怕它在某些方面有个别唯物论观点,也不能改变其总体上的唯心主义性质。随着自然科学和工业的日益发展,近代欧洲各国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早已在渐渐加进唯物主义的某些内容,力图用泛神论观点调和精神与物质的对立。所以,问题不在于有无个别唯物论的内容,而在于对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个根本问题如何回答,“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

既然天地万物之源的仁是“以通为第一义”,因而世界各种事物本应“通为一身”而不应当“妄生分别”,这就是《仁学》创立“心学”的前提和基础。基于这一前提,《仁学》宣称世间一切对立的事物本来并不存在对立,都是由于人们“妄生分别”而来的。它像佛教鼓吹的“小时正大,芥子纳于须弥;大时正小,海水纳于毛孔”、“一即多,多即一”之类唯心论的诡辩一样,也否定时、空的客观存在,说:“但有我见,世间果无大小矣。多寡、长短、久暂,亦复如是。”《仁学》进而把人们感受到的种种树立和痛苦,说成是由它们的名称引起的。例如三纲五常压迫人,只是由于有了“君为臣纲”之类的“名”,一旦取消了这些名称,它们对人们的压迫也就随之消除了。为了证明“名”有这么大的法力,谭嗣同还举了这样的例子:“今夫翘希世之瑰宝以示野人曰:‘汝盍往取是’?则色然喜;或曰:‘瓦砾也’,则又废然返。”是什么引起这位“野人”色然喜和废然返的呢?谭嗣同说不是那块东西本身,而是由于“野人”听了对那块东西的不同称呼之故。谭嗣同企图用这类虚构的例子,证明世上各种对立和痛苦也是由“名”引起的,只要改变事物的名称,便可改变这些事物的性质。所以在《仁学》和同时期写的其他一些文章中,他用很多笔墨,论证了许多名称都是“妄生分别”而应予取消的,不但三纲五常,连善恶、淫杀以至生死等名词,也一律应予取消。谭嗣同反对“名”,包含有反对封建名教,即封建纲常伦理的目的;他否认生与死之别,更在于希望人们发扬不怕死的精神,他强调“皆用天地固有之质点粘合而成人……生固非生,灭亦非灭”。

“故学者当知身为不死之物,然后好生恶死之惑可袪也”。这些认识有符合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的科学成分在内;而且他借此宣传不怕死的精神,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是,谭嗣同着重于从形式上和名称上去反对许多不合理的事,幻想用破“名”来消除世间的对立和痛苦,这当然是唯心主义的空想。弱者往往幻想出现奇迹。谭嗣同这种把破“名”

同改变事物性质等同起来的企图,是他无法解决现实社会严重矛盾的反映,他用不承认主义,把世间一切对立说成并不存在,都是人们主观的产物,因而可通过改变名称或主观意识,来使“一切苦恼众生”得到“超度”。这是《仁学》救世方案即“心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把世上各种对立、痛苦等说成是人们主观产物之后,《仁学》进而要求人们“断意识”、“我相除”。所谓“断意识”,就是人们须同佛教徒“入定”时那样,不要去想现实世界身受的苦难和各种矛盾,“外绝牵引,内归易简,简之又简,以至于无,斯意识断矣”。换言之,人们应当“忘掉”身受的压迫、剥削、苦恼等,使身受痛苦、烦恼而不知。而做到了这样的“断意识”,人们也就达到了“我相除”,即忘记了自己本身的存在。

于是就可以“异同泯”、“平等出”了。这是《仁学》创立的“心学”中又一个重要的内容。 为了使人们接受这套“断意识,我相除”的说教,谭嗣同特别强调要“重灵魂”、“轻体魄”,要求“轻灭体魄之事,使人人不困于伦常”,这是他那个“心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仁学》说灵魂是万能的和无所不在、永远不灭的,它存在于一切有生之物和无生之物,而且可以独立存在。人死之后,其灵魂就“转世”投到别的人或物身上,所以,它竟说一个人能记忆“前生”之事;甚至说人类可以“进化”到“纯用智,不用力,纯有灵魂,不有体魄……可以住水,可以住火,可以住风,可以住空气,可以飞行往来于诸星诸日”。《仁学》如此宣扬灵魂超脱一切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永远不灭,是为了说明只有这个灵魂是重要的,“体魄”则是暂时的和不足道的,人们应当用忍受“体魄”的暂时苦难或节制物质的过分享受,而追求灵魂的永乐和纯洁。这是谭嗣同创立“心学”的主旨所在。

总之,《仁学》从强调天地万物之源的“仁”是“通”的,“天地万物人我”本是“通为一身”而不该“妄生分别”出发,要求人们相信世间种种对立、苦恼等都是人的主观产物,只要改变它们的名称,或者不去想它们,又忘掉自己,特别是看轻体魄,注重灵魂,人们就不会再感到痛苦和烦恼,于是,“一切苦恼众生”就可得到“超度”了,当时严重的社会矛盾,也就同时得到了总的解决。

《仁学》创立这样的“心学”来作为救世方案,一方面是用以劝导剥削者和富人不要过于追求“体魄”的享受,要给广大被剥削的劳苦人民留一线生路。在谭嗣同看来,这是缓和当时严重的社会矛盾所不可缺少的,所以他在书中斥责那种“妄分彼此,妄见畛域,但求利己,不恤其他,疾痛生死,忽不加喜戚于心”的为富不仁者。另一方面,它更主要的是劝导“苦恼众生”用心灵的自我修养和忍耐来解脱尘世烦恼与痛苦。

因此,谭嗣同创立这个“心学”,尽管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种种黑暗、不平的苦闷与反感,反映他希望改变不合理社会现状的心愿,但它要求人们主要用消极避世态度对待现实,这就注定了不可能有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它既不可能被广大受苦人民,也不可能为富人和剥削者们所重视,因而在当时和后来的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发生什么影响。

如果说,《仁学》创立的“心学”即救世方案,总的来说是让人们用消极态度对待社会问题,它除了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哲学史上留下一些供人研究的资料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仁学》第二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即激烈抨击封建专制、特别是清朝统治的罪行,却是这部着作的精华所在。

谭嗣同生活的时代,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纲常伦理,残酷而严密地压迫着中国人民,阻碍着社会的进步。谭嗣同认识到,要缓和社会矛盾,消除广大人民不满,减轻以至解除民族危机,都必须扫除这个社会进步的障碍。另一方面,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中国民族资本,也迫切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以得到顺利发展。所有这些都使谭嗣同对封建专制及清朝的反动统治政策深恶痛绝,因而他在《仁学》中向压迫广大人民、束缚民族资本的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仁学》把这称为“冲决网罗”。

《仁学》基于封建“名教”是维护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以激烈的言词对它进行了鞭挞。

中国历代许多封建思想家制造各种理论,宣扬“三纲五常”之类封建名教的神圣性。如宋朝理学家朱熹说什么:“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清末曾国藩鼓吹:“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仁学》却用截然相反的观点说明名教的产生及其作用。它说:“俗学陋行,动言‘名教’,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而事实呢?“名忽彼而忽此,视权势之所积;名时重而时轻,视习俗之所尚”,根本不是先天就有,也决非“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的。《仁学》揭露统治者创设名教,是为了便于施行对人民的“箍制之术”,所以“独夫民贼,固甚乐三纲之名,一切刑律制度皆依此为率,取便己故也”。

《仁学》进而对最重要的名教“三纲”,进行了一一批判。它批判“父为子纲”说:“子为天之子,父亦为天之子,父非人所得而袭取也,平等也。”就是说,在“天”面前,人人都平等,父和子也平等。

同类推荐
  • 大唐神捕

    大唐神捕

    唐懿宗年间,长安大理寺监狱惊现越狱事件,在逃跑四名人犯中,有一个人犯是长安有名的女诗人鱼玄机。越狱事件使得皇帝震怒,指派京兆尹杜璋负责侦破此案,经过一番排查之后,发现人犯逃往五台镇的踪迹,结果顺利在該地抓获鱼玄机,却在归来的路上被神秘组织截杀于峡谷之中。长安武侯刘二郎临危受命开始对鱼玄机等人进行追捕。刘二郎发现此案有诸多疑点,遇到了很多诡异事件,就在此刻,刘二郎不知自己陷入更为凶险的阴谋漩涡之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宋时

    宋时

    穿越到北宋,从一个小小的帐房先生做起,且看杨霄劫后重生,为您展现一段传奇人生。。。。。
  • 古代历史名人之谜

    古代历史名人之谜

    本书包括“古代历史名人事迹追踪”、“近代历史名人悬案全破译”、“中国历史名人趣事”、“历史财宝悬案”四章,对普希金是为爱而死的吗、安徒生是落难王子吗、埃及艳后是被毒蛇咬死的吗、达·芬奇是同性恋吗等历史秘闻进行了探究。
  • 渊兮明兮

    渊兮明兮

    范式末帝之时,天下倾乱,群雄并起均不服朝廷号令。内宦官专权,外有外族蠢蠢欲动。天下苍生苦于征战,得凭五皇出世,摒成见,释刀兵,以民为土,以德为据。扶余云端见月明,未有硝烟遮天际。残垣复砌,城郭相继,得百年大兴!而世事难料,五皇之和平盛世在这时已延续近百年,但此五国却各怀鬼胎,天下之争又将开始。梁平卫襄豫,五国之争,又将开启一段乱世,又是谁能在这波云诡谲,腥风血雨的天下之势中得人心,聚人才,平天下呢?
  • 兰州历史文化(十三):表演藝術

    兰州历史文化(十三):表演藝術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热门推荐
  • 盛世为妃

    盛世为妃

    沐惜颜是现代双色眼眸的混血美女,和朋友谷小麦去逛街没有注意把一个老头地上放着几块白玉石头,上面缠着乱七八糟的红线的东西勾了一下,差点摔倒,老头很惊讶沐惜颜能看到这些东西,而沐惜颜道歉并给老人整理好,结果老人发现沐惜颜不小心摆出了一个帝王命格,紧接着便和好朋友一起穿越到了架空的南煜国。南煜国有个说法,得双色眸者的天下。太后知情便分外看重她,让皇帝娶她做了贞妃,且看沐惜颜如何寻找自己的真命天子,如何逆天做后宫第一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百部世界名著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百部世界名著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丛书共12册,它内容健康、有益,形式新颖、独特,把人类几千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智慧与知识介绍给广大的青年朋友,集经典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
  • 七剑封神传

    七剑封神传

    七把神剑,不同的神器轮回道路,然而面临的命运对于他们来说则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封神。只有等待,等待着记忆的复苏与回归~~~~
  • 冰心诀

    冰心诀

    冰心诀,化有形为无形,聚无形为有形。心之所向,无坚不摧;武撼乾坤,无出其右。地心之髓,冰之圣决。一个地球的现代少年,为保护地球,家人,承载了千年宿命来到守护星大陆。修心、修身,从地球到茫茫星空,锄强扶弱,感化世间。
  • 牵手交织着等待

    牵手交织着等待

    陌上烟雨,独自撑伞,仰头看那久久未放晴的天,脸颊微微一湿,早已分不清那是眼泪还是那雨水。漫步田间,伸手将花采下,将来插进你的发梢。——为什么流泪。——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喜欢她脸红无措的样子喜欢她笨手笨脚的样子喜欢她会心一笑的样子喜欢她顶嘴时野蛮霸道的样子就是想要将最美丽的花插入她那在阳光的照射下微微发黄的发丝之间,与她执手度过春夏秋冬,足矣。
  • 祸水红颜之倾城绝恋

    祸水红颜之倾城绝恋

    如果说他们的姻缘是上辈子注定的,那么这一辈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身负绝症又如何?巧了,她正好会医。只是自古情债难还,一个是对他情深似海的哥哥,一个是对他恩重如山的恩人,还有一个是她相随相伴的知己,但是这些都不是她的最爱,她爱的只是那个不完美,但是却爱她如命的南无殇。美,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世人看得见他的外表,却无法窥视他的内心,虽然她也是看上了他的外表,但是这不妨碍她继续来窥视他的内心。遇上她,是幸,是劫,是磨难。遇上他,是幸,是运,是幸福。
  • 无良神仙都市游

    无良神仙都市游

    这个神仙有点懒,能躺着的一定会睡觉;这个神仙有点贪,那个,这个,法宝,美人统统收;这个神仙有点色,萝莉,御姐,俏佳人,什么那个千年魔女你也要……总之这个神仙太无良,他看上的是他的,看不上的还是他的,不服,来战。
  • 退伍了

    退伍了

    城市户口的退伍兵周飞,满心指望着退役后能分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事与愿违。失业的周飞因为心态失衡和兄弟义气,被动的成为了这个黑社会性质的群体里格格不入的一员,几个月后,草草结盟的五个退伍兵在政府的打击和对手的报复下,性格暴虐、生性多疑的老二“叛变”,组织崩溃,五兄弟各奔西东。周飞远行上海和深圳,因为性格的关系屡屡受挫,在失望、犹豫、彷徨、挣扎和自我激励中,与命运展开了抗争。坚定信念的周飞,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不屈的意志,在跌宕的职场里,从民工和保安成长为职业经理人。几年后因公司被并购、家庭突遭重大变故加上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周飞毅然决定下海从商。
  • 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

    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

    酗酒的知识分子韦涅季克特要乘坐火车去佩图什基看望他美丽的情人和他的儿子,而这个地方从叙述者的口吻听来却像是一个乌托邦。主人公刚刚从一个通讯技术管理局安装队队长职位上被撤职,原因是他把队员们的喝酒情况用统计图表绘制了出来,惹恼了上级部门。他费尽周折,登上了前往佩图什基的火车,可是,因为他的酗酒,更因为那个目的地的虚构性,他似乎永远都不能到达他梦想中的佩图什基……
  • 九玄仙帝

    九玄仙帝

    九玄大陆的仙皇继承人雷鸣重生来到地球,一不小心进入了废人雷鸣身体里,遇美女双修,不仅复原了身体,还修炼成仙,美女环绕不说,还大把大把地赚钞票,日子过得贼逍遥自在了。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