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0600000002

第2章 东北秧歌(1)

1、何谓“东北秧歌”?

东北大秧歌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民间娱乐活动,来源于生产劳动之中。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目前所说的东北秧歌包括了地秧歌、高跷秧歌和二人转。

2、东北秧歌的渊源

东北秧歌有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3、东北秧歌的发展

史书记载,早在康熙年间,由流放到塞北的徒囚中艺人文士,将内地的戏曲歌舞带到东北,东北就已经有了“上元日”(正月十五)办秧歌的习俗。表演的男子扮成参军、妇女等角色,边舞边歌、通宵达旦。到了清末民国年间,扭大秧歌已经是遍布东北各地。到乾嘉时期,这种歌舞活动与东北人民的热情浪漫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稳、梗、翘风格的秧歌舞,特别是渐渐成型的秧歌音乐,那锣、鼓、镲、唢呐等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令人过耳不忘。

4、风格独特的东北秧歌

东北大秧歌的风格,以火爆、热烈、欢快、奔放著称。民间称秧歌扭得好叫“扭得浪”,即不但舞姿要优美,而且腰胯摆得幅度要大,节奏感要强,表情要有感染力,总之是不能平淡而要夸张,才符合关东豪爽热情的民风。此外,秧歌的“走阵”(行进表演队形)也要活泼新鲜。除通常的圆场外,还可以走出“二龙吐须”、“太极八卦”等许多花样,时快时慢,边走边变。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5、东北秧歌的艺术特色

(1)东北秧歌的角色及作用

①秧歌头:整个秧歌队伍中负责指挥调度和整体协调的核心人物。

秧歌头只有一人,位置处于队伍第一位,高跷高度也是全队最高的一人,大概在1.1米~1.3米之间。指挥时面向队伍,领舞时负责控制秧歌的节奏和秧歌调的快慢轻缓。可以说,整个秧歌队的表现完全操控在秧歌头手中。

②公子:秧歌队舞动环节的重要人物。

公子共有4人,高跷高度仅次于秧歌头,大概在1米~1.1米之间,两两一队跟在秧歌头后面。其舞动效果与秧歌头齐平,大气随意,是全队中最耐看也是最为宏观的一种。

最主要的是,公子还有一点主要绝技。这点决定了秧歌头与公子的特殊地位,因为他们五人要完成其他人完成不了或者是看似完成不了的动作。家乡话称之为打别。

③花角:花角并非京剧中的花脸等角色。这里所言的花,是指女花容的意思。花角多由女性承担,即使有男性,也必须是不那么魁梧的,要求腰枝纤细肩膀低垂为好。

花角中分头花和普花。

头花为4~8人,分两队尾随于两队公子身后。着装为古代小姐的模样,满身绫罗绸缎,各种配饰,头顶有假发,装有头饰。右手持扇,左手持手绢。舞动要求必须上身平直,不许晃动,脚步移动范围不能过大,舞动扇子与手绢时胳膊幅度不能过大,要有古代小姐的矜持劲儿。必须有任由前面公子折腾,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

后面跟随大概20名左右的普通花角。

(2)东北秧歌的服装特色

秧歌头的服装与公子相同,另外装备有哨儿和指挥旗。指挥旗共有两面,红绿各一面,分持于两手。依靠哨音和旗语指挥乐队的秧歌调变化、队伍队形变化和各种角色的穿插登场以及表现形式。

公子的服装是古代公子哥的服装。长衫是不能系的。右手持扇,舞动时右手以碗为中心使手腕顺时针方向转动扇子,将其尽量舞成一个圆环,速度快时就像右手舞动一团各种颜色的大花。左手拎着长衫的衣襟,一屈一伸,背后看上去像是一只蝴蝶时而张开肘而合上翅膀一样。

6、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

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有三种:大鼓秧歌、小鼓秧歌、地秧歌。

(1)大鼓秧歌

大鼓秧歌在三种形式中流传最广,尤其以辽南地区的营口、海城及盖县等地更为盛行,主要通过使用的道具来与小鼓秧歌区分。

(2)小鼓秧歌

小鼓秧歌分“天津高跷”和“小鼓高跷”两种。表演者脚踩1尺6寸左右的木制跷腿,因为两者都以腰鼓和手锣伴奏,所以统称小鼓秧歌。

(3)地秧歌

地秧歌是一种不踩高跷表演的秧歌,地秧歌又叫“地蹦子”主要流传于沈阳、抚顺一带。

打别的主要动作要领是:四位公子在得到秧歌头的三声急促哨声命令之后,尾随秧歌头快速向前奔跑,脱离秧歌队伍,奔至队伍其他人围成的一个空场中间,奔跑距离大概在十米左右。然后,在秧歌头举起左手红旗的时候,齐齐左腿高跷立地,右腿向后平伸与地面平行,之后以左腿高跷为圆心,身体旋转180~270度(270度的旋转据传我的家乡只有三人能完成),旋转之后右腿高跷落地,双脚呈剪刀状交叉,人半蹲,右手舞扇,左右抓着衣襟像蝴蝶一样不住舞动,双腿交叉着边舞边转,转至180度时直身归队。

更有技艺高超者舞动完毕后会有个起身翻空动作,就是身体向着反方向突然翻起,旋转180度直身。据传这个名为小翻身的动作已经极少有人完成。

第一节辽宁秧歌

辽宁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一)、老辈秧歌

1、老辈秧歌的历史脉络

“老辈秧歌”是流传于燕山东麓长城脚下绥中县的地秧歌。当绥中地区的地秧歌普遍踩上高跷,形成“高跷秧歌”后,当地就将这种代代相传的地秧歌,冠以“老辈”二字,称其为“老辈秧歌”。

据老艺人说,这种秧歌起源于民间传说《宝龙山救驾》:宋朝奸臣沈恒威骗皇帝到宝龙山上香,图谋不轨,忠良曹克让闻讯,带全家假扮跑秧歌,混进宝龙山救驾。因此,“老辈秧歌”中才有辈分不同的各种角色。当地表演者都能说出自己是扮的曹军中的哪一位。据查《宝龙山》(也叫《大过会》)是唐山皮影戏《五锋会》中的一折,为明末河北乐亭人齐二黑父女合编的一部影卷。影卷中有多处跑秧歌、跑旱船、耍中幡、逗狮子等场面,说明河北乐亭一带,明代已有秧歌。并且,据查,是老辈秧歌艺人逃荒时带到小滦州的。滦州即今之河北滦县(包括乐亭县)。小滦州相当于乾隆、嘉庆年间迁到王家店,至今约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2、沉稳而又热烈的“老辈秧歌”

“老辈秧歌“虽以腰鼓、手锣为主要表演道具,但它并没有激烈、多变的舞蹈动作,而是以变换各种队形为主。腰鼓、手锣的击打声与大鼓、唢呐交相辉映,形成了热烈和谐的气氛,其风格特点既古朴沉稳又火爆热烈。

3、老辈秧歌的角色

老辈秧歌的男角挎腰鼓,称“鼓头”,女角持手锣(堂锣),称“包头”。一般秧歌队有16个角,多则20、24、36个角不等,但必须成双成对。除此之外,还有领队的“耍公子”,插科打诨的“丑公子”和“彩婆”。老辈秧歌的组织者叫作“会首”。

4、老辈秧歌与民间习俗的交相辉映

(1)秧歌与特殊的“拜糕”习俗

当地有一种“拜糕”的特殊风俗,春节期间如遇上结婚办喜事的,秧歌队便要到新房“拜糕”。所谓“拜糕”,即办喜事人家用十余斤白面,蒸两个大糕,上面做出龙凤呈祥的花样,涂以彩色,供于新房内。秧歌队中的耍公子、大鼓头、大包头、二鼓头、二包头进入房中,耍公子先唱《拜糕词》:“一到宝府抬头观,观见苍龙彩凤在上边,龙凤呈祥白头偕老,富贵荣华万万年。”唱毕,众人向贴在北面墙上的“”字磕头。这之后主人家拿出钱和糕点赏给秧歌队。据说为办喜事人家“拜糕”,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吉祥。

(2)秧歌与“拜山神”的习俗

老辈秧歌出会前,必须到村东北山神庙前祭祀山神。秧歌队分两列来到庙前,耍公子领众人跪地向山神叩头,并唱《拜神歌》:“一上庙台把头磕,山神五道保佑着,保佑保佑多保佑,保佑年年太平歌。”除拜山神庙外,还要拜财神庙。为了保佑健康,经过药店门前时,还要“拜药房”。

(二)、抚顺满族地秧歌

1、抚顺地秧歌的历史脉络

(1)抚顺地秧歌的渊源

抚顺满族地秧歌主要分两种:一种源于河北,是河北移民时传入的地秧歌;另一方面源自满族传统民间舞蹈,由于长期的民族融合,经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满族地秧歌,又称“太平秧歌”,俗称“鞑子秧歌”。这种秧歌年代久远,民族性、民间性及地域特色都极为浓厚的民间舞蹈形式,自清代以来一直在抚顺地区流传,深得群众喜爱。

(2)抚顺地秧歌的历史印记

抚顺地秧歌与满族先世的民间舞蹈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据史书记载,唐代已有名为“踏锤”的舞蹈,明代有被称为“莽式”的歌舞,它们对抚顺地秧歌的形成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抚顺市是满族的故乡、清王朝的发祥地。清王朝统一全国后,东北地区较为安定,满族民间在原有民间舞蹈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了从表演形式到角色、装扮、舞蹈动作都独具特色的满族秧歌。

2、抚顺地秧歌的艺术特色

据专家考证,满族秧歌中的人物及其装扮,不仅是满族生活方式的体现,也是反映八旗制度、兵民合一的艺术体现。

(1)抚顺地秧歌的代表性角色

抚顺地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旗装打扮的“鞑子官”和仅穿皮袄、斜挎串铃及各种生活和狩猎器具的“克里吐”(俗称“外鞑子”)。

(2)抚顺地秧歌原生态的表演动作

其表演动作多源自跃马、射箭、战斗之类满族原始状态的生产生活,也有的系模仿鹰、虎、熊等动作,其中多有传统舞蹈的元素。秧歌动作中的蹲、跺、盘、摆、颤等姿态丰富、刚劲豪放,具有鲜明的渔猎生活和八旗战斗生活的特色。

(3)抚顺地秧歌独特的伴奏乐

其伴奏音乐借用了满族萨满跳神的打击乐形式,有“老三点”、“七棒”、“快鼓点”等演奏方式,与汉族秧歌有较大区别。

(三)、辽阳地秧歌

1、辽阳地秧歌的主要角色

主要人物有克力吐、丑公子、拉鱼等。

2、辽阳地秧歌古朴的表演形式

辽阳地秧歌的形式较为古朴,以变化各种不同的花场为主,表演者一般为64人,根据跑场变换队形需要多可过百,最少32人。跑场叫“排阵”、“摆阵”,分为“斗子阵”与“排子阵”,前者如“四面斗”、“八面斗”、“穿心斗”等。后者如“鱼龙阵”、“八封兜底阵”、“葫芦套盘肠阵”等。“斗子阵”无特殊要求,但“排子阵”则有摆阵、进阵、卸阵等套路,表演讲求气势和整体变化,有古代战阵的遗风,与山东鼓子秧歌有近似之处。

(四)、辽南高跷秧歌

1、辽南高跷秧歌的历史脉络

(1)辽南高跷秧歌的分布

东北盛行高跷,并以“辽南高跷”最负盛名,其形式完整,表演规范,主要流传于辽宁南部辽阳、鞍山、营口三市所属各县(市)以及沈阳市苏家屯区、大连市瓦房店北部、盘锦市的大洼县等地。无论是在旧时的年节、迎神赛会还是今天的喜庆节日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民谣中说“喇叭一响,浑身发痒;锣鼓一敲,乐的蹦高”,反映了它的活跃状态。

(2)前辽南高跷时期——“戏出高跷”的形成

“辽南秧歌”是地秧歌与高跷相结合的产物。秧歌于明清之际即已传入东北,踩高跷则是辽南民俗。清初,大批移民进入辽宁,各种民间艺术形式也相继传入,河北、山东一带的“锣鼓高跷”也随之而来。因为高跷足踏跷棍,高于地面,起到活动舞台作用,便于观众观赏而受到当地百姓的青睐。于是,地秧歌艺人纷纷学习高跷,上跷表演秧歌,使地秧歌逐渐转变为高跷秧歌。喇叭戏、二人转及歌舞演唱原是地秧歌中的小场,地秧歌上跷后,这些小场也自然被带进了高跷秧歌。与地秧歌上跷的同时,地秧歌的唢呐伴奏也带到了高跷伴奏中。此外,河北梆子、秦腔、山西梆子、皮黄、昆曲等戏班在前往奉天(沈阳)演出时,经过牛庄,大多作停留演出,“海城高跷秧歌”便从这些剧种的剧目、音乐(特别是锣鼓经)、表演、服饰、扮相等方面,借鉴吸收、充实丰富了自身,这就逐渐形成了“戏出高跷”。该高跷形式的出现为“辽南高跷”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这个时期可以称为“前辽南高跷时期”。

同类推荐
  • 教你学歇后语(下)

    教你学歇后语(下)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开阔眼界的战争故事

    开阔眼界的战争故事

    生活中不乏充满聪明机智的事情,只要睁开自己的双眼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从中得到有益的经验,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人生阅历,解决处理生活中的难题,为自己的生活增光添彩。
  • 西顿动物小说精选

    西顿动物小说精选

    《西顿动物小说精选(无障碍阅读学生版)》配以精美的插图,对故事加以生动的诠释,使它们能感染和启迪更多读者的心灵。童话式的讲述手法将感人至深的动物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帮助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野生动物的内心世界,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学会尊重别人、珍惜生命。
  • 中学文学读本(四)

    中学文学读本(四)

    文学阅读是综合素质与能力快速提高的重要途径。继《新语文读本》畅销十多年之后,著名人文学者陈思和教授、著名中学语文教育专家黄玉峰先生带领以大学教授和中学专家组成的强大团队,从语文能力的快速提高与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途径上,探究中学文学教育的新思路,历经数年精心打造成一套最具魅力的“中学文学读本”,献给广大中学生和文学爱好者。本书是《中学文学读本》第四册,内容包括:诸子争鸣,屈原与楚辞,史家之绝唱,曹氏父子的诗文,陶渊明的创作,李白与杜甫,韩、柳的古文运动,白居易的新乐府,晚唐诗人李商隐,唐人传奇十章。
  • 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经典美文系列丛书: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出于读者对禅意美文的喜爱,精挑细选了一部分名家的作品。聆听仁者、智者呓语,感受禅诗意般的清欢美好。柔软的心需要这些诗意来暖化,好的品行需要清凉的禅思来引导。在阅读中,以初心观照世间万物,触目随缘都是心光,幽幽而任远,得大自在,解脱尘世的种种烦恼,感受随时随地都是清欢的人间好时节。
热门推荐
  • 妙手仙医

    妙手仙医

    身体不舒服?扎扎针就好!还有谁不舒服?你!脑袋屁股一起疼?这个好解决,我揍你一顿就好!文能救人安天下,武能打人定乾坤。来看林箫如何玩转花都,坐拥天下!
  • 凤落梧桐:弃女不愁嫁

    凤落梧桐:弃女不愁嫁

    常言道:有凤栖梧桐,好事则近。她出生时,有凤来栖于院内梧桐树。算命术士说此乃吉兆,定是金凤成祥之命。可结果,全家一夜灭门。流落街头,被卖到青楼楚馆,受尽折磨伤害。难道就要就此放弃吗?不!绝无可能!开青楼,养杀手。她变身夜魅修罗。杀高官,胁皇子。她一夜权倾朝野。报家仇,了国恨。她却被万人唾骂。爱她?不过床上情话。若她丑如夜叉,满身疾病疮疤,身无半点长处,毫无利用价值。你,还爱吗?
  • 斩鬼少年

    斩鬼少年

    数千年前凭空出现的恶鬼让东大陆人心惶惶,冒险者组成公会或加入城邦,享受着高人一等的待遇。这是一个人人梦想成为武界高手的时代,这是一个人鬼共存的时代。在边远落后的小村落里,神秘少年拜师于神秘残疾老者,从此,少有人知的玉阳经重回大陆,大陆沸腾了。
  • 葛洛

    葛洛

    阿尔机场,一名黑鬼走下车,这时候就开始了他的黑帮生涯!
  •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

    本书主要阐述了曾国藩一生大智若愚的为人处世哲学,以及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坚挺,崇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人格魅力;揭示了他在官场上善于编织关系网,在权力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并懂得放权用权的成功之道;呈现了他在关键时刻远权避祸,在权力太大、功名事业日趋全盛的时候,不把弓拉得太圆太满的做人智慧。
  • 遗弃红尘之倾世皇后

    遗弃红尘之倾世皇后

    从小之晴就知道自己是被自己的父母抛弃的,不过她一直在想自己的爸妈为什么这么狠心的把她抛弃。后来被现在的爸爸妈妈收养,她一直过得很幸福。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白血病,吞噬了她所有的幻想,当她面临死亡的时候,没有流眼泪,还安慰爸爸妈妈。不过最终家人的努力为她带来了希望,她们找到了之晴的亲生父母,得知自己女儿得了白血病,之晴的亲生父母来到医院为她做了骨髓配型,结果他爸配上了,要为她做移植手术。当她被推进手术室的一刹那,她心想原谅自己的亲生父母。被告知手术很成功,可是过了几天之晴还是没醒。家人很是着急,一边之晴睁开眼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而且还是一个婴儿,不过她再一次被遗弃了,之后她展开了逆转....
  • 类证活人书

    类证活人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子丹经汇编

    女子丹经汇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艳杀天下,帝女风华

    艳杀天下,帝女风华

    乱世开始,群雄争霸。她是前朝遗孤,弱国公主,也是天命帝女长孙倾华。联姻出嫁那天,她对着城门俯身三叩,无愧母国养育之恩,为世所称赞。他是西兰贤德世子百里无忧,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却是在第一眼就看中长孙倾华,点名娶她。联姻途中,徒生变故,百里无忧开始了漫漫追妻之路。明月楼,桃花曲,她一曲倾尽天下。意外重重,情敌多多,惊喜连连,追妻之路且行且忧。那日,百丈城楼前,他以十里红锦,百里桃花,倾国相许。她站在城楼上,明媚如花:“你若为帝,我便双手奉上万里锦绣河山。”他抬头,绝代风姿:“既然我喜欢你,别说什么十里红锦,百里桃花,就算拱手江山讨你欢,我也甘之如饴。”百年后,这于乱世中的一笔风月,终成传奇。
  • 小小都市

    小小都市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一声悲凉的吼声,让一个朦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