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官断案传说
清官的特点在于一个“清”字,即清廉、清介、清明、清正。清廉指生活清苦朴素,不贪图享受,不贪污、不受贿、不损公肥私。清介指为人耿直、有骨气、不阿谀奉承、不随波逐流,对恶不敷衍,不屈服。清明指居官勤于政务,办事有法度、有条理、爱民如子,奉公守法,不草菅人命,不枉屈是非。清正指为人处世,气度宽宏,严于律已,宽于待人,不以一已之私而忘国家之忧。
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些清官不畏权势,敢于断案,匡扶人间正义,其传说也倍为老百姓传扬。
包公,名包拯,字希仁,宋朝合肥人,曾任开封府尹,是宋朝有名的清官。在铡美案和铡包勉这样的大案要案中,充分体现了包公在大是大非前的清正廉明,而包公的智慧与断案技巧,还主要体现在他对一些民间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如以下这则传说:
相传包公带着包兴,微服私访。这天,来到一个地方,看看天色已晚,决定找个人家投宿。
他们顺街走着,见前方有一位老人伏在门前石阶上流泪。包公忙上前问:“请问老翁,何事伤心?”老人抬头看了包公一眼,并不说话,只是流泪。包公不便多问,便提出想在这里借宿。老人一听,连连摇手:“不行,不行!实不相瞒,这里前几天才死了人。”包公一听死了人。便问死者何人?何故而死?这一问不要紧,倒引出一段奇案来。
原来,这位老人姓徐,夫妇两人,膝下只有一子,年方十八。不久前,老夫妇为儿子娶了亲。新娘子聪明贤慧,全家人都很满意。
新婚之夜,新娘子听说丈夫正在攻读迎考,便出了一个上联考他。这是个连环对:“点灯登阁各攻书”。新娘子开玩笑地说:“对不上下联,不准进洞房。”偏偏新郎书生气太重,一时答不出,竟赌气到学堂去了。
第二天,新娘发现丈夫愁眉不展,便问是何原因?新郎说;“我正为答不出你的对联发愁呢!”新娘说:“你昨天夜里不是对上了吗?”新郎感到很奇怪;“我昨夜睡在学堂里,并没有回家,怎么会答出对联来呢?”新娘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这才知道昨夜是被人钻了空子失去贞操,悔恨交加,一气之下,便上吊自尽了。
一见出了人命案子,衙门马上来人,将新郎捉拿归案。文弱书生抵不住糊涂官的严刑拷打,被逼供认,判了死刑,秋后问斩。老夫人徐氏闻讯,投河而亡。活生生的一个家庭,被弄得家破人亡,好不凄惨。
包公听老人讲完了经过,心里也很难过。是谁促成新娘子冤死的呢?要破此案,必得先对出这个对子来。
这天晚上,包公就宿在老人家里。夜深了,他还在苦思着那个下联,一个人在后院里踱了一会,索兴叫包兴搬来一张太师椅,倚在梧桐树旁,对月而思。想着想着,包公禁不住笑出声来。原来,这个下联正是“移椅倚桐同赏月”。对联想出来了,破案的办法也就有了。
天明后,包公来到县衙,叫人贴了张榜,上写欲在本地挑选一些有才学的人,带进京城做官。条件是:能对出“点灯登阁各攻书”的下联来。
榜贴出不久,一个书生揭了榜。他得意洋洋地来见包公,说:“本书生看过榜后,欲随大人进京,还望大人多多栽培。”包公说;“你对出那副对联了吗?”书生假装思索了一下,说:“这是个下联,上联应是‘移椅倚桐同赏月’,不知大人肯不肯带学生进京?”包公嘿嘿一阵冷笑。“行,我带你进京!”说罢,惊堂木一拍:“还不快给我拿下!”左右一拥而上,把书生捆绑起来。
书生正做着官梦,不想被当场拿住,吓得连喊冤枉。包公厉声说:“歹徒,你居心不良,乘夜间淫人妻子,害死两条人命,岂能饶你!左右,掌刑!”书生一听,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下,高呼:“小人愿招!”
原来,那日新郎赌气跑到学堂后,几个同学开他玩笑,说他放着如花似玉的新娘不伴,却到学堂来守夜,新郎便将考对联的事说了。谁知,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那书生乘机潜往新郎家去答对联,新娘子不辨真假,竟与他同入洞房,以致酿成了这场悲剧。
包公当堂叫书生划供,打入死牢,并叫来姓徐的老人,让他将押在狱中的儿子领回家去。一场冤案,被包公巧妙地判明了。
三、文人智趣传说
智趣,或者知趣,也就是一种知识的趣味性,泛指文人趣味。文人靠文存身立命,对文字具有特殊的癖好和敏感。所以不但吟诗属对常要咬文嚼字,就是行酒令,开玩笑也常在文字上做文章,而且以此表现他们的智慧。
隋朝的候白,爱开玩笑,他与杨素、牛宏同朝为臣,有一天退朝归来,候白说:“日以夕了。”牛宏道:“刚下早朝,如何便道日夕?”候白说:“你没有听诗句说:‘日夕牛羊归’吗?你二人一牛一羊同时而归,岂非日夕?”三人大笑。
文人智趣,历来为人们所传扬,究其原因,在于人们人们都这种幽默、高雅、隽永、深邃、闲逸境界的崇拜和向往。
姑苏才士李章,反映敏捷,诙谐滑稽。有一次,他应邻居之邀赴席饮酒。主人很富有,却粗陋无文。客人入座后,开始上菜,菜肴很丰盛,摆满一大桌。其中有一盘鲑鱼,又肥又大做得也好,色泽诱人,是一桌中的上品。但这盘鱼却摆在主人面前,李章够起来很困难。他想即不费劲又能吃到鱼,就对主人说:“你我都是‘姑蘇’人,常见人家写这个‘蘇’字不一样,有的人把鱼字写在左边,有的人却写在右边,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主人说:“古人作字不拘一体,这个‘蘇"字中的鱼,可在左,也可在右,移易从便。”李章马上站起来,双手端过主人面前之鱼,说:“领主人之命,今天右边之鱼,也可移到左边,移过来怎样!”说完,把鱼放在自己面前。一桌人都停箸大笑。
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即在于此,凸现出民族文化中丰富的生活趣味和人生智慧。
文人智趣一方面体现在这些文人斗智的文字游戏上,一方面还体现在文人通过这种游戏对世俗生活的改造上。这类传说包括文人对世俗陋习的鞭策和对丑恶人物的讽刺等。另外,一些少年英才的智慧故事,也是这类传说中的一大类。
徐文长即徐渭,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从小就很聪敏,十多岁时学问已经相当渊博。以下这则传说即显示了徐文长的聪慧,也讽刺一些人的自高自大:
有一年秋试,皇帝派了一个叫窦光鼐的老太师到绍兴来主试。老太师为了筹备考务,提前来到绍兴。
窦太师游街过市,总是有一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扛在前面,开路喝道,耀武扬威,自以为文章压倒天下,目空一切,傲慢非常。
这天,正是炎热盛暑,徐文长听说窦光鼐要来了,心想:把他的御赐金牌除下,给他一个下马威。主意既定,就赤身露腹地睡在东郭门内的官道当中。
“嘡……嘡……”鸣锣喝道的声音越来越近。头牌执事看见一个小孩睡在官道当中,就禀告窦太师:“有个小孩子挡官拦道!”窦光鼐听得拦道的是个小孩,不以为意,吩咐住轿,自己出来看看。见那拦道的小孩睡得很熟,连忙把他叫醒。徐文长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发落。窦太师开言问道:“睡在热石板上作什么?难道不怕皮肤晒焦?”徐文长大大方方地回答说:“不作什么,晒晒肚皮里的万卷书。”窦太师听他好大口气,就对他说:“既然你喜欢读书,一定还会对课。我有个课要你对,对不出,你应该让道回避。”徐文长立刻提出反问:“如果对得准,那怎么办?”窦太师想,一个小孩有什么了不起,就随口说:“如果对得好,把全副执事停在这里,老夫步行进学宫!”
窦太师想起绍兴南街有三个阁老台门,便随口占题:“南街三学士。”徐文长不加思索,回对:“东郭两军门。”窦太师一听,觉得南街对东郭,文官对武将,而且这五个台门都是绍兴城内有名声的,不由得点头称赞:“好奇才!”
这时,徐文长故意问窦太师:“你那金牌上的六个大金字,作何解释?”窦太师听得问起金牌,马上得意地说:“皇上晓得我天下无书不读过,因此御赐这块金牌!”徐文长接着又问:“那么,太师爷,你"时建书"总该熟读吧?”窦太师被问得哑口无言,暗想:不要说熟读,就连书名也没有听说过。徐文长见时机已到,把早已准备好的《万年历》拿出来,递给窦太师说:“太师没读过,学生倒会背。”说着,就喃喃地径自背诵起来,背得又流利、又纯熟。
窦太师果然也聪颖,真是过目不忘,名不虚传,等徐文长背好,他也能背了。但徐文长还能倒背,窦太师却不会。徐文长就理直气壮地问:“太师爷既有书未读,那么这块金牌将作何处理?”窦太师尴尬地说:“那当然不适用于我了!”窦光鼐只好践约,刚想举步朝学宫走去,徐文长却叫住他:“启禀太师,自古中国才子算浙江,浙江才子数绍兴,绍兴处处出才子,太师要小心提防!”窦太师冷笑一声,飘然而去。
等到开考的时候,大家写好文章,收毕文卷,窦太师吩咐暂勿退场,抽卷阅读,好的果然很多,特别是徐文长的考卷,写得更好。但是卷后画上了徐氏祖先的灵位,窦太师借此挥笔落批:“文章虽好,祭祖太早。”为了想试试绍兴才子的本领,窦太师口念了一课:“宝塔圆圆,六角八面四方。”叫大家来对。全场默默无声,大家都想不出好句。窦太师连声催促,全场只好都举起一只手来摇摇。窦太师一看,没有不摇的人,连徐文长也在内。
这时候,窦太师洋洋得意,禁不住冷言相嘲:“绍兴果然多才子,对起课来都变呆痴!”窦太师正想退场,徐文长突然高声喊道:“太师你弄错了,我们都已对出,而且对得很好。”窦太师愕然。徐文长接下去说:“这个对我们人人从小会对,因为考场规矩森严,不能你言我语,闹成一片,只好用手摇摇作个暗号,就是对:‘玉手尖尖,五指三长两短。’不是很好吗?”窦太师经他一说,呆若木鸡。
从此,窦光鼐进出府门,只听到鸣锣喝道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了。
四、行侠仗义传说
行侠仗义,意思是讲义气,肯舍己为人。现代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借郭靖之后,道出了侠义的本质就是为国为民,所谓“侠之大者”。史学家司马迁也作有《游侠列传》、《刺客列传》,可见行侠仗义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自《史记》以下,我国古代描写侠客的传记作品不胜枚举,如干宝的《干将莫邪》、牛僧儒的《乌将军记》、杜光庭的《虬髯客传》、袁郊的《红线》、裴鲽的《聂隐娘》、薛调的《无双传》等,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古代侠义人物形象,也为后世的新武侠小说提供了范本。
我国最有名的好汉书当推《水浒传》,书中的一百单八好汉,个个都有故事,而其中的许多故事均来自于民间传说,比如托天王晁盖就有如下一则为民除害的传说故事:
一日下午,晁盖与吴用在聚义厅议事,没等义卒秉报,闯入聚义厅一个人。那人见到晁盖和吴用,向前跪倒,泪流满面,哭诉道:“大王救我!”晁盖被闯入的这个人弄愣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急忙向前将来人搀起。
这书生擦把眼泪,对晁盖、吴用言道:“我叫李得智,家住二十五里湖边李家庄。今天上午,我送妻子走娘家,走到东平城外河边。不巧张金贵在那儿钓鱼,见我们走过去,愣说是我们将要上钩的鱼惊跑了,要我来赔。我要申辩,却挨了一顿打,妻子也被他们劫下了。无奈,只得到东平县衙击鼓喊冤。知县没让我把话说完就打断我的话,说这种小事他一概不管。我越想越气,后来才知知县是张金贵的哥哥,没有办法,只得返家撑船来山上求晁大王想法救我妻呀!”
晁盖听后,顿时怒发冲冠,一拍桌案骂道:“真乃强盗,无法无天!你所说张金贵,就是人送外号张霸天的吗?”
李得智言道:“正是此人,他仗着他兄长是知县,在东平称王称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万望大王想法救救我妻!”
晁盖气得青筋直暴,多时没有言语,停了好大一会儿,对李得智言道:“救你妻不难,但今日不行,须明天一大早,你要如此这么这么办!”李得智听后,叩头而去。
第二天天刚放亮,东平城西门里张金贵门前,来了许多卖鱼卖柴的。他们叫叫喊喊,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鲜鱼,引来许多买鱼的。他们围拢来讨价还价,叫喊声有低有高。这时,只见从张府走出二三十人,张金贵走在当中。见到今日来卖鱼的这么多,张金贵走到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来到一个鱼摊前,看到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伸手抓了过来,说声:“此鱼活鲜,是条好鲤鱼,给我那小娘子吃了,看她还敢不答应和我成亲?”说后拿着就走。卖鱼的阻拦道:“张公子,这条鱼你可不能随便拿走,这可是条宝鱼啊!”
“老子不管它宝鱼不塞鱼,只管吃!”张金贵把眼一瞪说。“你拿走我的宝鱼,可要还我一个宝啊!”李得智言道:“还你何宝物?老子从不欠人东西,凡我拿的都是我的,我看你小子欠揍!”张金贵牛眼瞪得溜圆。
“不还我媳妇,别想拿走宝鱼!”李得智伸手抓住张金贵说。张金贵听此,定睛一看,认出是昨日被抢那女子的丈夫,把手一甩,“嘿嘿”冷笑道:“好啊,你称二斤棉花访(纺)访,老子我在东平是不是愿怎么干就怎么干?我看你小子活够了。来人呀,将这小子拉入府内,乱棍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