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师傅知道这就是要找的红釉石,就挖了出来,带回窑上,研磨成釉浆,涂在瓷坯上,经窑火一烧,果然,那釉面殷红光彩夺目的瓷器烧出来了。望着用女儿鲜血凝成的红色瓷器,梅师傅的眼泪就象泉水一般涌了出来。潘臣拿到比原先还要艳丽的红颜色酒杯,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即赶回京城,呈献给皇上。皇帝见了,连声赞叹,更加格外珍爱,还为潘臣加封,连升三级。谁能想到潘臣的高官厚禄,却是用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的生命换来的!
瓷工们为了纪念梅英,就把这种红颜色的瓷器,取名为“美人祭”。今天,在高岭山的山岩上,还可以寻见斑斑点点红的石头,据说,那是当年梅英的一腔热血浇灌出来的血花!
第四节中国民间风俗传说
一、节庆习俗传说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最早的风俗活动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比如春节,每年一到春节,各家各户就会张灯结彩,吃团圆饭,拜年,这是每年年末必须过的盛大节日。但是,因为历史的久远,人们对这些分风俗形成的原因已不得而知,于是就会好奇,人们就会编造一个故事来解释过新年的来历,于是,每个节日背后都有美丽的传说流传。
端午节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节日,这一天的主要风俗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是为了纪念屈原:
相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总之,中国的节日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有这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二、人生习俗传说
人生习俗传说,是围绕婚姻、生育、寿诞、丧葬等风俗习惯形成的传说。
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社交往来、婚丧喜庆、吉凶祸福等,都有一系列的礼仪规定。历代统治者还时常有“正礼俗”的举动,运用法制、哲理、教化等手段,将民间风俗纳入礼制的轨道。在礼制的约束下,人们不能超越自己的身份享用不该享用的物品,做出不合礼仪的举动,于是塑成了循礼蹈规、安分守己的民族性格,形成了拘谨、守成、俭约、古朴的民俗风情。
以婚姻礼俗为例,古往今来,经过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一套繁文缛节的形式。尽管各地婚俗不尽相同,但其繁复形式却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汉族婚俗中的一般都有如下一套过程:过文定、过大礼、备嫁妆、上头、正日出门、三朝回门等。
在中国传统的婚姻文化中,媒人是不可不提的。媒人,古代又称为“冰人”,又称“媒妁”,民间俗称“媒婆”、“红娘”、“月老”等。媒人所司职责,文雅的说法,是“通二姓之好,定家室之道”,通俗讲来就是男女婚事。古俗以春秋为嫁娶吉时,而冰天雪地的冬季才是媒人为男女撮合牵线之时,于是有“冰人”之称。而“月老”之说,则来自如下传说:
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式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在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还便是你将来的妻子。”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以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没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他的眉兼有疤痕呢?”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姆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姆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意,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心中的疑问,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情,全盘说出。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三、游艺习俗传说
游艺习俗传说,是围绕各种娱乐、游戏活动产生的传说。竹马游戏在民间非常盛行,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竹马游戏就已经非常普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长干行》,仅几句话,男女儿童在一块儿活泼嬉戏的情景,已描绘得宛若目前。
竹马游戏也有着许多有趣的传说。刘昉是宋代著名的岭南医家,因位至龙图阁学士,后人称之为“刘龙图”。传说,仙人曾送给刘龙图一匹宝马,能日行万里。其实这宝马只不过是一截竹竿,出门时只要把这一节竹夹在跨下,竹竿就变成宝马,腾空而飞,不用一刻时辰,就可以从京城到达家乡。他晚间骑竹马与夫人团聚;早上又骑竹马上朝。连年都是如此。
起初,他母亲不知有这回事,明明儿子在朝为官,为什么每夜经常听到媳妇房里,有男人说话声音,媳妇难道与人有私?有一夜终于忍耐不住下,便敲门而入,见是自己儿子在房,又惊又喜,就问他怎么能夜夜回家,儿子把竹马一事向母亲如实说了。母亲好奇就把竹竿拿到房外天井一骑。据说女人有晦气,宝马被她这一污秽,灵性就大大消失了。
隔天,刘龙图再骑这竹马上京时,竹马飞得特别慢,日报已将午,还走不上一半路程,他心中非常焦急。好在马鞭还不会失灵,他自爱扬马鞭时,把鞭指向太阳,叫太阳永远挂在远处不动。当他慢吞吞感到皇宫时,日还未午,皇帝和朝臣还未退班。过了一会,他把马鞭向太阳指去,太阳就滚下去了。
其实这个传说与鲁班造木鸢的传说非常相似,由此可见我国民间传说的可借鉴性。另外,浙江地区跳竹马的游戏,同样起源于一则民间传说,而传说中的人物就是一向被天神保佑的朱元璋。传说朱元璋被张士诚打败后,躲在淳安梓桐的打铁山石洞里,恰逢一匹竹扎架子外糊彩纸的竹马,他用鞭一抽,竟然昂首长啸,痴风快步奔跑起来。凭借这匹神马,他所向无敌,打败了元军,夺取了帝位。后来,淳安老百姓就制作竹马祭奠祖宗。起初的竹马只作祭具,腹中点蜡烛,用来观赏。
四、民族民风传说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各个民族统一于整个中华民族之中,各民族丰富多采的民俗风情构成了中国民俗的整体。由于各民族历史进程的不同,反映在民俗上,便构成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并存的特点。同时,地域与文化上的差别,也使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社会交往、人生仪礼、游戏娱乐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差别明显、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比如,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献哈达作为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敬献动作因客人身分而异:对尊者,长辈,要举双手过顶;对平辈,只要双手送到对方手上;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献哈达都必须鞠躬,不得用手接送。
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西双版纳是中国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蒙古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貌。他们以蒙古包为中心的待客礼仪,主客之间都要有许多规矩,要分别遵守。主人迎客要立于门外西侧;要“浅茶满酒”;佳宴是手抓肉或全羊席;送客要送到包外或边界,要扶客人上马,目送客人走出一段后方可返回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