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4800000037

第37章 稀里糊涂的战争开始了(7)

问题是,天朝的皇帝接受不了这种“不欺饰”。道光在琦善此折上朱批道:“朕断不似汝之甘受逆夷欺侮戏弄,迷而不返,胆敢背朕谕旨,仍然接递夷书,代逆恳求,实出情理之外,是何肺腑?无能不堪之至!汝被人恐吓,甘为此遗臭万年之举,今又择举数端,恐吓于朕,朕不惧焉”。随后,道光发出了琦善之折“显有不实”,“着革去大学士,拔去花翎,仍交部严加议处”的上谕。1841年2月9日,道光谕旨到达广东,虽然交吏部严加议处了,但还是令他戴罪立功,统辖广东官兵,准备决战。

琦善一看,这下更得与英夷和谈了,因为总得等大军来到再与英夷翻脸吧。当然这是琦善后来的自辩词,在爱国心切的人士看来,这是琦善在抓紧时间卖国呢。不过,凭良心说,琦善大人真的是在拖延时间呢。2月10日,他与英夷会谈于穿鼻洋蛇头湾,一方要全岛,一方只答应岛上一处,琦善这次扯的牛皮够长了,要求给他10天的时间考虑。这时间考虑得够长的,如果琦善真是个卖国贼,他大可不必考虑这么长时间。谈判的过程中,琦善怕英夷等不及干起来,还几次装病呢。给皇帝老儿打工,不容易啊。更重要的是,按照天朝特色,大臣谈判了,即使是签了字,中国皇帝也可以翻脸不认的。所以,琦善纵有那千般卖国的心思,他也卖不动的。比如《穿鼻草约》,天朝政府就没认嘛。

不过琦善没想到,先与他翻脸的是他的同僚。就在琦善与义律亲密接触的时候,林则徐开始鼓动广东巡抚怡良,劝他向道光密告琦善。林则徐鼓动怡良,原因可能是如下几点:

第一,林则徐作为被贬之身,没有上密折之权了,无从弹劾琦善,只有把希望寄托到广东巡抚怡良身上。

第二,琦善的两广总督与怡良的广东巡抚官职平行,负有互相督政的义务。

第三,于公于私,林则徐与怡良都算性情相投的。

林则徐鼓动怡良奏琦善几本,主要有三个动作:

第一个动作:1841年1月7日,大角、沙角失陷后,林则徐感觉事关重大,怀疑琦善是否如实奏报,所以他建议广东巡抚怡良单衔上奏,以摆脱干系:“不然沙角之事,恐不免于波及,若俟奉有严旨,始行申辩,则已晚矣。”杨国桢先生对林则徐此番动作如是评价:“明白地暗示怡良,起来揭发琦善独断独行,放手乞和的罪恶行径”。怡良虽与林则徐是好友,但作为天朝大吏,也不是随便被人当枪使的主儿,他在徘徊,他还要考虑。1841年1月28日,怡良上奏了(这个老滑头,忽悠了二十天),但不是揭发琦善,而是与琦善先拉开距离,撇清干系。他是这样说的:“经琦善面向臣告知,以夷务系其专办,现惟加倍慎密,不便稍为宣露,嘱令臣专管地方事件,俾免分心。”至于英夷攻击沙角、大角炮台之事,怡良只说自己听说之后,“骇异”,“焦愤”,并会同广州将军阿精阿、副都统英隆及其他高干,到琦善那儿开会协商,琦善问大家“攻剿有无把握”,“臣等均不敢谓有把握”。但他向皇帝表态,虽然攻剿没有把握,但逆夷不成体统,“除攻剿外,恐亦别无把握”。

怡良此折的意思很丰富:除了撇清自己与夷务无干外,还向组织上表态,打不过也得打,最起码态度很正确。但是没说琦善一句坏话,只把琦善的原意汇报了,说琦善认为,现与英夷开仗,声援不足,而且,外省兵丁日久才能到达。这样利己不损人的上奏,倒也不失忠厚。至于琦善自己,对于大角、沙角炮台失陷一事早就如实上奏了,道光命交部议处,略示小惩。所以林则徐的第一次鼓动,对琦善没有任何影响。

第二个动作:1841年1月28日伯麦致赖恩爵的那份照会,怡良拿给林则徐看了。

林则徐当即劝怡良,要他上折揭发琦善:“人民、土地皆君职,今未奉旨而私以予叛逆之夷,岂宜缄默受过?”一句话,管夷务是琦善的事,可人民与土地却是你广东巡抚的事儿,香港乃爱新觉罗家的地盘,岂能由人臣私割?要割也得皇帝割才对,你这不是替琦善背黑锅吗?按梁廷枏所言,怡良当时听了林则徐的鼓动,还有些徘徊。这个老滑头,老是处于徘徊的状态中。不过凭良心说,不慎重不行啊,官场如战场,一边是皇上,一边是钦差大臣,惹恼哪个都不是好玩的。作为一个天朝大吏,怡良当然明白不能盲动。

第三个动作:1841年2月9日,琦善接到了被交部严加议处的谕旨。第二天,林则徐就知道了,当即建议怡良将此谕旨公布于众,说是可以鼓舞民心,激励士气。

怡良没干,但是通过这个“严加议处”,他发现皇上对琦善已严重不满,便不再徘徊了,1841年2月11日,怡良发出了自己的密奏:《奏英强占香港并出伪示折》。这个举动是当官的一门技术活。也就是说,身为广东巡抚,要告两广总督琦善,得提防着会不会造成自己告自己的不利局面。总之,得先把自己撇清到一边,之前,他1月28日发出的那个奏折已经做了很好的铺垫,但这次还得重复一下,免得皇帝忘掉:“经琦善面向臣告知,以夷务系其专办,现惟加倍慎密,不得稍为宣露,嘱令臣专管地方事件,俾免分心。”琦善割让香港及英夷在香港贴安民告示,这么有失国体的事,为什么当时不告十几天之后才告呢?怡良解释为,一直疑惑是“民间传说”呢。他以不无疑惑的口吻说:“该大臣到粤如何办理,虽未经知会到臣,然以事理度之,亦万无让给土地人民听其主掌”,但现在确认了,“兹据水师提臣转据副将赖恩爵禀钞伪示移咨前来,则是该夷竟以香港视为己有”。而且,英夷竟“敢以天朝百姓称为英国子民”。老实说,怡良此折写得太漂亮了,不是官场老手,绝对写不出这么滴水不漏的文章来。而且,我相信怡良在写此折之时,已能预见到事情的结局了。

1841年2月20日,道光收到怡良密折,其读后感可想而知,皇帝老儿一看就着急了,立即下谕:琦善擅予香港,辜恩误国,着即革职锁拿,押解来京严讯,所有家产查抄入官。谕旨内中骂琦善:“被人恐吓,奏报粤省情形,妄称地理无要可扼,军械无利可恃,兵力不固,民情不坚,摘举数端,危言要挟,更不知是何肺腑?如此辜恩误国,实属丧尽天良”。明白没?天朝官员不说假话不行吧?你要说英军大大的厉害,那么就是丧尽天良,因为是在帮英夷吓唬咱亲爱的皇上了。

1841年3月2日,道光给靖逆将军奕山下发谕旨。要求他查明琦善私割香港的实际情况:“琦善与义律屡次晤面谈论香港之事,彼时有无官员在旁?该夷目与琦善有无私相馈送之事?着奕山等密加查访,据实具奏”。看样子,道光怀疑琦善拿了英镑呢。

1841年3月12日,道光的谕旨到粤,于是,又一个钦差倒下了。琦善戴着铐子被押解进京了!但这不是最后一个。

老实说,林则徐与怡良这次联手,干得很漂亮,把琦善干倒了。不过,怡良与林则徐不推琦善一把,琦善也会倒下的,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怡良的密折,提前了琦善倒下的时间,加重了琦善倒下的速度,让琦善倒得很快很难看。

怡良作为广东巡抚,除了在林则徐的鼓动下告倒琦善外,还在林则徐的鼓动下做了另一件大事:赏格杀敌。1841年2月25日,由于琦善始终不同意赏格杀敌,遂在林则徐的鼓动下,怡良以巡抚衔发布单衔告示,奖励大家奋勇杀敌,赏格如下:缉获英夷兵船一艘,赏十万元破毁英夷兵船一艘,赏三万元缉获或破毁英夷巡船或炮船一艘,比例酌减缉获英夷大火轮一艘,赏五万元缉获英夷小火轮一艘,赏两万五千元生擒义律、伯麦、小马礼逊,每人五万元献出以上三人首级,每颗三万元缉获英夷军官,每人一万元献出夷人军官首级,每颗五千元缉获英夷兵或水手,每人五百元献出英夷兵或水手首级,每颗三百元缉获印兵或水手,每人一百元献出印兵或水手首级,每颗五十元因捕获夷人或夷船而丧命者,给家属补助三百元。

怡良赏格远远高于林则徐在任时所开的价,且重点奖励捕获英夷船舰者。问题是,赏格再高,天朝的百姓也俘获不了英夷的战舰与大炮,发不了这笔战争财。百姓爱财,取之有道。偷个鸡啊鸭啊的还凑和,拖人家英国一口大炮,正规军队都拖不动,何况老百姓呢?现代战争,不是这么个打法啊!还是那句话,天朝百姓想捉个英夷扣个英船先富起来,不是那么好玩的。怡良不知道,他贴告示的当天,英军已做好了再次进攻虎门的准备工作。虎门,这次准备奉献给天朝什么样的精神原子弹呢?

虎门之战二:成全了关天培,一个最悲凉的英雄

1841年2月24日,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伯麦向关天培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清军把虎门第二道防线——横档一线的清军阵地全部交由英军据守。清方当然不干。于是2月25日,英军开始了针对虎门的第二次战事行动。战争开始前,关天培大设疑兵计,命令一些士兵绕着炮台后的小园山不断地旋转,意图给夷人造成增兵无数的印象,这种三国演义里的冷兵器招术惹得英国人报以“愉快地一笑”。直到如今,还有中国学者埋怨琦善拒不增兵导致战事失败云云,可见“人多力量大”的冷兵器思维在中国是多么地流行。其实一个小小的炮台,由于大炮本身不行,即使增兵到人挤人的程度,也只是徒增伤亡而已。茅海建先生对此有过详细的论证,他考证威远炮台,炮位四十尊,平时守兵编制六十人,战时编制一百六十人,而到交战时的编制实是三百二十七人,另外雇勇九十一人。这样算来,平均是一百人守一座炮。难不成天朝以为,英国打仗不用炮,专门跑炮台上跟天朝士兵摔跤、扛膀子、使绊子、掰手腕子呢?

具体到这次虎门之战,英军事前就侦察到,下横档岛没有设防,所以战争一开始,他们就派出炮兵分队,携带臼炮三门,在一百五十名步兵的护卫下,由“复仇女神”号轮船拖运至该岛登陆,架开了大炮。2月26日,占领下横档岛的英军,放炮轰击上横档岛。一个小时后,上横档岛上的清军被炮火压缩到了炮台内,英军遂展开登陆行动。清方阵亡三百人,被俘若干,逃亡若干。上横档岛也落到了英军手中。

上午11时,英舰“伯兰汉”号和“麦尔威厘”号炮轰靖远、威远、镇远等炮台。一个半钟头后,镇远崩溃。

英舰的主攻目标是靖远,下午二时开始进攻,关天培在靖远督战,英方一阵大炮过后,关天培这边的守军即伤亡过半。关天培后来也牺牲了,英国鬼子又给天朝成全了一位民族英雄,而天朝人士又嗜好英雄,所以把英雄描绘得气壮山河,版本多多:

版本一:据《中国近代史记》和《中国近代爱国者的故事》记载,关天培负伤十多处,血流如注,依然镇定指挥,还替代炮手,亲自放炮杀敌。谁知突遭大雨,大炮火门透水,失去作用。关天培向琦善要求援军,琦善拒绝(似乎英军的胜利与英军军事实力无关,只与琦善一个人的态度有关),关壮士只好孤军奋战,坚持到傍晚,鲜血染红了英雄的战袍,英雄在霞光中巍然站立。目光炯炯,凝视前方,手中握着一把利剑。近身肉搏战开始了,英雄伤了左臂,但英雄用利剑杀死了不少敌人,敌人的刀枪穿过了英雄的胸膛,英雄力竭而死。还有,英雄在战争开始前,就把自己的钱财全部分给了部下(估计不是讹饷所致,而是英雄表示自己的誓死抗战决心),且给家人寄去一只匣子,内放几枚牙齿和几件旧衣。英雄净身死亡了!

版本二:据《晚清祸乱稗史》记载,关天培死守虎门,老仆劝退,关不干。老仆跪下抱关足求退,关拔剑欲砍之,仆大哭而下。

版本三:据《夷氛闻记》记载,关天培手燃巨炮,忽自炸裂(这定是假冒伪劣武器,真是应了郭士立1832年日记中的那句话:中国炮对炮手们要比对他们所瞄准的敌方更加危及性命),兵无人色,皆走。一小兵伏下,希望背受伤的关天培逃跑,关天培用刀砍他,小兵躲开了。一弹当胸而至,关倒下。关虽死犹生,居然屹立不倒,把英夷吓傻了。

版本四:据《英军在华作战记》记载,炮台快要失陷时,清兵纷纷溃逃,关天培手挥利剑,力斩数人,但是仍阻挡不住大家逃命要紧的心切。正砍逃兵的当口,一弹飞来,英雄中弹而死。

版本五:据郭成、郭伟的《民族英雄关天培殉难新说》记载,炮台失陷了,只剩一个关天培了。义律出面劝降,并说英方会重用关天培,却遭到了关天培的怒骂。

劝降不成,义律开炮。事后,还将关公的尸体弄到自己营房,让士兵们都“膜拜”一番才还给天朝,甚至英国鬼子最后还感叹说:天朝有此义将,鸿福未艾尔。

这故事一看就是瞎编胡诌的中国土特产,英军要关壮士的尸体何干?难不成要过去重用为将军吗?他们虽然对天朝某些官兵誓死如归的精神表示震惊和感叹,但这些行为都是违反他们的文化理念与人生价值观的。至于义律会汉语,还是关天培会鸟语,抑或他俩找了个翻译,否则如何对话,等等问题,故事中干脆没有交代。

版本六:据夏燮的《中西纪事》记载,关天培在虎门抗战非常坚决,无奈抗战的过程中,发现水师贪图回扣,所购得的弹药皆掺了沙子,导致关义士屡发不中,激愤之余,抽刀自刎。

这个还算可信。原因就在于,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解决不了假冒伪劣问题。

同类推荐
  • 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弈论是数学与经济学中的重要课题,实际上,博弈论也是人生与社会中的重要命题。如果离开了人生与社会,博弈论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博弈,博弈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博弈论的精髓,就是“策略思维”,策略的选择决定着人生的成败,社会的沉浮,历史的变迁。
  • 征战天下

    征战天下

    穿越到大秦时代的段业,凭借对历史的了如指掌,发明高级军用器械,建立无敌铁军收取良才名将挥兵天下,大败各路诸侯于沙场之上,全盘战局操于手掌之中,成就宏图霸业!
  • 三国之蹩脚医生

    三国之蹩脚医生

    我真的只想好好的活下去而已,为什么你们不相信我。=============那边那个正在逃跑的曹操,听说你脑中风为什么不听医生的诊断,过来,让洒家给你开瓢。一个拿着菜刀的青年这么说着
  • 新命

    新命

    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如何一展所学,如何在乱世安身立命?这是我的故事,也是他的。
  • 混在异界当军阀

    混在异界当军阀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腹黑中学生穿越到似古非古的世界的故事。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暗养杀手,训练死士。且看他如何成为一代混世军阀,将万里河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至于皇帝,那就是个傀儡。
热门推荐
  • 至尊邪帝狂小姐

    至尊邪帝狂小姐

    惨遭男友和闺蜜背叛,又无故被混混追杀的诸葛明珠,意外地发现外婆过世前所送给她的银手镯竟然带有一个可以穿梭时空的系统。于是,她牛逼了!异界时空缺什么?缺盐,哇咔咔,姐这是要成为世间最大盐贩子的节奏?那现代时空缺什么?作为一名关注容貌保养的女子,姐可以负责地告诉你,别的不说,异界时空的美颜丹肯定是受欢迎,只要姐得到美颜丹的秘方,想不发财都不行!当然,发财是次要的,最重要还是增强自己本身的实力,才能保住自己的财富!现代时空,狂虐渣男渣女,开各种公司发大财,异界时空,化身一城之主的掌上明珠,脚踩各路天才,成绝世妖孽!(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最新图文普及版)

    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最新图文普及版)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便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所辑录的这些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重的族群。《百家姓》在历史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
  • 我勇敢的心

    我勇敢的心

    暂停一下下过段时间稿子多了一起发据说这样比较好
  • 天价契约:总裁追妻无下限

    天价契约:总裁追妻无下限

    茫茫人海中,遇见你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不知道。被逼无奈之下,漠茶只好将自己以一亿天价卖给天之骄子的他。契约开始的64天,她身无分文离开了他的视线,一个月后,再次收到他的消息,他要结婚了。再度相遇是在他的婚礼,婚礼结束后便再次消失在他的视线中,却不想这一别竟是永恒。五天后,传来她死于恐怖袭击中的消息,连带腹中两个月大的胎儿。五年后,韩国首尔再度相遇。“漠茶!”他悲愤的嘶吼出声,换来的却是她的漠视,才得知,原来她失聪了。
  • 祸心当道:王的市井妻

    祸心当道:王的市井妻

    “什么?那个半身不遂是我夫君?”某人一口茶还没咽下去,差点从鼻孔中喷了出来,不得不一把捂住嘴,呛得直咳嗽。某人眼珠一转,瞬间有了个主意,弹起身来,拍手道,“有了。要是未来的陵王妃被玷污了,天家为了保全颜面一定会主动退婚!”“什么?未来陵王妃丞相千金被玷污了?”街人一阵吃惊,这是狂风暴雨要来临的征兆么?可某王爷却很淡定了说了句,“说来,本王甚是惭愧,作为霍小姐未来的夫君,却没能保护好她。不过,丞相请放心,霍小姐嫁入陵王府后,本王一定会好好呵护于她,断然不会让她受半分委屈!”某人得知,只差晕倒?这也还要?这破王爷是几辈子没见过女人么?想来,这是要把她往死路逼的节奏,日子真是没办法过了。
  • 举世皆寂

    举世皆寂

    这是一个父母双亡的人的故事,这是一个修仙的世界,这是一场浩大的盛宴。詹镇远以杀淬炼己身,以恶证道。
  • 最强会长

    最强会长

    白喜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小魔王,以恶作剧整人为乐,却不曾想一不小心招惹了学生会会长宋淮杨。于是报复接踵而至,她报了策划部却被塞进体育部;被哄骗着吃了老鼠干;他在游戏里拜她为师却处处拖她后腿。当小魔王遭遇腹黑帝注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你来我往之间彼此的感情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 一品宠妃

    一品宠妃

    她,末世的强者,却被同伴一刀捅到异世重生,母亲是下堂妻,爹还是翻版陈世美。强魂入驻,废物崛起。拼武力,她搬得动石狮子砸的了门,一身巨力,碰谁谁残。玩阴险,一身水系异能让恶母渣爹24小时尿尿尿不完……论好色……咳……单凭声音就扑倒了抬床来府里看热闹的某男……人要你跪,便灭了人。君要你跪,便灭了君。天要你跪,便捅破这天,我擦,说好嫁的是皇家废物嫡子,这货是哪里来的狂霸酷拽,坏事做尽的混蛋……“本妃要换人!”“换?那昨晚是谁摸着本王一直哼哼着爱爱爱不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蜀山斩妖除魔:魂弑

    穿越蜀山斩妖除魔:魂弑

    穿越了,穿越了,倒了八辈子霉运穿越了。穿越后竟然成了蜀山弟子,斩妖除魔不是我的梦想,有事没事和自己那靓丽师傅打打P,调调情,偶尔杀杀人!
  • 梵天真圣

    梵天真圣

    有缘进来瞧,无缘请路过,识见赏分明,读书一娱愉,好湿啊,好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