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8100000005

第5章 幸福迷途(1)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欢快活泼的旋律,歌唱的是万物生长的美丽春天,听的人也会从心底萌生出无限的快乐心情。春天在山林,在田野,在孩子们的心灵上,而我们苦苦寻觅的幸福,又在哪里?阻碍我们获得幸福的障碍又有哪些?

一、不幸福的“幸福经济学”

对于“幸福”的探讨和辩论最初源于哲学和伦理学,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都曾从德行的角度阐释幸福对于人生的意义。

然而,幸福与经济学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这从中国文字“幸福”二字构成中可以窥见一二。

古人造字,很奇妙。譬如“幸福”二字,以今人的目光来看别有一种新的意味。

“幸”字上面一个“土”,可以看成是代表土地和房子;下面的“”则代表钱财,所以,“幸”就是有地有房有钱。“福”字的“礻”旁,代表穿,“口”代表吃,“田”同样代表土地,所以,“福”就是有衣穿有饭吃有田种(有活干)。

从构字法来看,幸福和生活现状、物质多寡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

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也看到了“幸福”的这种特性,所以他将幸福分为精神幸福和物质幸福,并且认为精神幸福高于物质幸福,坚信道德的完善高于世俗的享受,人们应该通过加强个人自制力,避免屈从于欲望、成为物质的奴隶,从而获得精神自由和内心充实。

苏格拉底主张通过严格自制获得精神幸福,他的学生柏拉图更进一步,主张将人的需求严格控制在基本需求范围内,实行一种“一切消费出于必需”的城邦制,这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显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主张抑制人的物质需求,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苏格拉底的另外一个学生色诺芬,也强调精神幸福的首要意义,不过,他同时也重视物质幸福的价值和意义。色诺芬认为,从物质和精神角度上来说,人首先要基于物质基础才能存在,所以需要先满足人物质上的需求。而追求有德行的生活则是人的高层次需求,是一种超越生存的精神享受,也就是苏格拉底所定义的精神幸福。

色诺芬承认物质幸福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所以,要满足这种幸福,前提就是要实现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所以,色诺芬认为,一个人获得幸福,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节制自身的欲求,二是增加财富。

如何增加财富?色诺芬提出了“经济”一词,古希腊语中的“经济”,由“家庭”和“法律”两个词根组成,因而被理解为“家庭财产管理”,所以“经济学”最早的含义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或艺术”,色诺芬也因此成为最早将经济学与人生幸福联系在一起的哲学家。

可见,经济学最初是一门通过财产管理以提高人类物质福利的学问,其研究对象主要限于家庭领域。后来,学者们将经济学作用范围扩展到了国家或社会经济问题上,逐渐发展成近现代流行的经济学,并将其研究的最终目的定性为探索和促进经济发展,这就是我们现在熟识的经济学。

然而,经济发展的真正含义何在?它最终指向何方?它和人类社会最终走向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我们现在已经明确,“幸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本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经济发展作为推动社会向前迈进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最终目的仍然要指向“幸福”,否则就会迷失了方向。所以,从本源上来说,人类幸福及其实现应该也必须是经济学永恒不变的主题。

但事实上,当今世界的现状似乎正在偏离这一目标。全球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物质较从前更加丰富,可供人们选择的种类更多,但大众的幸福感并没有出现相应的提升。

经济学家伊斯特林曾在1974年提出了一个后来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的命题,即一国的经济增长未必会换来生活满意度的改善,人们的幸福度未必会因此而获得提高。三十多年来,经济学界对这一命题争吵不休,但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经验数据的确表明了,“伊斯特林悖论”阐述的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传统经济学所做的经济人假设,使得每一个理性经济人将效用最大化视为自己不懈追求的目标。所谓的效用最大化,即功用最大化,讲求的是获得和付出之间的效用比为正值,且该数值越大越好。好比一块钱有多种花费方式,买饼干、糖果、冰激凌、玩具……理性经济人考虑的是哪种方式更能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问题在于,效用最大化并不等于幸福最大化,一块钱能购买一个冰激凌,也能购买到十颗糖果,但是对于一个喜欢吃冰激凌的孩子而言,十颗糖果虽然实现了数量上的最大效用意义,但他并不喜欢,于是提供的幸福感也就逊色于一个冰激凌带来的满足感。

这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在应用到社会经济中时却被人们抛之脑后。绝大多数人将效用与幸福对等,而竭尽所能追求最大化效用,获取尽可能多的收入,积蓄尽可能多的钱财,认定财富越多,也就越幸福。很多城市或国家的经济行为,更是远离了“幸福”这个最初始点,演变成为了一种实力竞争和炫耀,GDP多年来的压倒性权威地位,也说明了人们在追逐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更加迷恋于收入增长,而忽略了当初我们努力工作增加收入的初衷。经济学与“幸福”的初衷渐行渐远,甚至背道而驰。

二、幸福头上三道锁

人们热衷于谈论幸福,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现在很多人并不幸福。

有的人外表光鲜,住楼房,出入有车,却神情郁郁,并不开心,问他为什么,答曰压力太大;有的人享受着高薪,仕途顺畅,家庭稳定,受人尊敬,然而也不认为自己生活幸福,总觉得没有安全感。更不用说众多忙忙碌碌的普通大众,为了工作,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总认为自己殚精竭虑,却回报太少。所以着名作家韩少功用一段话阐释现代人的这种“不幸福”:“做声不幸福,不做声也不幸福;成家不幸福,不成家也不幸福;这种瀑布现象使人类成了所有动物中最不快活的,是最进步,也是最惨兮兮的。”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会感到不幸福呢?有人将原因归咎于商业社会节奏过快、竞争太激烈、压力过大、贫富差距拉大等,这些当然都是原因,所以要提高幸福指数就必须依靠市场和政府的力量给予协调加以解决。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内外因,如果将以上原因归为外因,那么内因更不应该忽略——人们自身是最内在、最根本的原因。

由于幸福是一种个人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所以它除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影响,还与自身需求、个人性格、家庭背景、工作情况以及个体所处的人群环境特点等有关。归结起来,就是所谓的幸福头上“三道枷锁”。

第一道枷锁:贪、嗔、痴

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参悟了世间万众陷入苦恼、苦难的根源,皆出自贪、嗔、痴。

对名利,对所有喜爱之物无休止的追逐,即是贪;追而不得,或者得但不合心意就会怒;愚昧而无知,不明事理,执迷不悟,即为痴。

人世间因为这三者,纷争不断,甚至战乱迭起,陷于其中的人们劳心劳力,难得安宁。这是人类不幸福的根源之一,具体内容我们会在后面章节中讲述。

第二道枷锁:比较

人是群体动物,人们通过戮力同心,开创了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

与此同时,人们的幸福内容也在群居生活中发生了巨大变化。

究其原因,大多数人的幸福感源自比照的结果,可能是比照自身,今天比昨天幸福,明天比今天会更幸福;也可能是比照他人,我比他人好,比他人幸福,比他人差,没有他人幸福……人们正是借由这些比较,获得自身的幸福感。

当个人幸福源自比照自身时,一方面要看这种比照的标准是否严苛,另一方面则要看比照的结果。

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的人,往往不容易感到幸福。同样是半杯水,严苛的人看到的是“只有半杯满”,而容易满足的人则欢欣鼓舞:我已经拥有半杯水啦。谁更容易感到幸福,结果不言而喻。

比照结果也很重要,当结果是正值时,我们会产生一种优于他人的优越感和成功感,从而感到快乐、满足。当比照的结果是负值的时候,大多人会因为这种不足而产生沮丧和失落。

第三道枷锁:显性意识

到目前为止,虽然我们尚无法与动物进行毫无障碍的交流,但科学家们通过多种试验证明,动物和人一样,具有趋乐避苦的本性,且表现得更为直接,毫无掩饰。

这种本性又叫做潜意识,是动物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意识,人类和动物的潜意识并无差别。与潜意识对应的是显性意识,它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别的关键。显性意识使得人类拥有了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独特性: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进行创造性劳动,而且人的智能发育远超其他动物,在文明沉淀及改造上具有独特优势。

人类的显性意识以逻辑思考,并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进行分析,于是人类可以抽象思考和理性分析,懂得辨别和判断,对于喜怒哀乐的感受甚于动物,所以,“幸福”作为一种抽象而复杂的感受,更适合智能高度发育的人。

而在动物身上,即便是在与人类有诸多相似之处的灵长类动物身上,用“愉悦”或“快乐”来表达它们的幸福可能会更贴切。

正因为人类显性意识的存在,它会在长期的文化渲染以及个人自我控制下,抑制了自我潜意识的发挥,压抑人类追求快乐的本能。这种特性的存在,虽然有效地避免了人类无节制地放任自我的行为,却在无形中给我们的幸福套上了枷锁。

对于孩子而言,玩乐和学习之间永远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玩得开心了,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减少,进而影响孩子的成绩。于是大人就会时刻耳提面命,监督催促,渐渐促使孩子形成作息规律、严以律己的好习惯。

这本是好事,但是,从孩子的天性上来说,这种好习惯是违背其本性的,过于压抑孩子对玩乐的渴求,过早地催熟孩子的性格,纵然可以教育出一个优才生,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个孩子今后可能是一名优秀的律师、权威的计算机专家、成功的医生,但他极有可能不快乐,或者说他感受幸福的能力是有缺憾的。

人类社会至今还在传承的传统、习俗,凝聚了我们先人的经验、智慧与期盼,它们是人类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积淀而成。传统的力量有时会压制我们内心的渴望,将其压制在一个伦理和道德框定的范畴内,努力做一个有尊严的、善良的人,这是大多数人自愿自觉带上的枷锁。

贪、嗔、痴源自天性,显性意识来自社会文化的影响,而攀比则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于是,“要幸福”虽是人类的本能,却又被重重压力禁锢着,注定了人类的幸福求索之路,困难重重。

三、战争是幸福的刽子手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爆发的各类战争,可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二是实际利益上的冲突,当意识形态或实际利益造成的矛盾不可调和时,战争一触即发。

战争并非人类社会所特有,但唯有人类社会的战争具有毁天灭地的巨大灾害性,对人类自身幸福的摧毁也最具破坏力。

“战”字以“戈”为偏旁,在中国青铜器时代,戈是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挥戈而起,意味着流血、伤亡。

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翻开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意味着战火硝烟,人民家破人亡。从春秋战国开始,每有征战,就会带来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后果。

每一次征战,战士的年迈双亲、妻儿,将要面对的是被摧毁的家园,荒芜的土地,以及被战争夺去财产、子女,剩下幼小者无人抚养,老弱者老无所依的孤苦生活。所以,古罗马诗人、批评家贺拉斯说,“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

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伤亡率是如此之高,而到了近现代,用于战争的武器更加多样化,杀伤力也更为骇人。

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之时,两枚原子弹先后投放向日本的广岛、长崎,导致死亡人数超过了15万人,伤患人数将近20万,两座城市人口伤亡皆过半,广岛的伤亡尤其惨重。

爆炸过后,城市满面疮痍,昔日繁华的居民区沦为了一片废墟,草木皆枯,杳无人烟。而幸运逃出的幸存者,也是满身伤痛,终生饱受核辐射的痛楚。这场浩劫刻骨铭心,成为难以抹去和忘却的噩梦。

这样的噩梦并未因为广岛、长崎的惨剧而画上休止符,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拥有毁灭性核武器的国家数量还在增加中,目前世界上所拥有的核武器的一小部分,就能瞬息之间将整个地球毁灭。

更恐怖的事实是,能毁掉人类,毁掉地球的不只是核武器,尚未大规模使用过的生化武器同样具有毁灭人类、毁灭地球的恐怖力量。

如果是一场大雨,一场暴雪,可能会将人们的房子冲垮、埋没,但大水退去,冰雪融化,四季轮回,大地上还有机会重现生机。但如果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战争,使用了毁灭性的致命武器,那么对于遭受过战火重创的大地而言,要恢复生机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甚至有可能永久性地寸草不生。

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与健康的身体、稳定的工作、温暖的房子、充足的粮食、一定的财富储蓄紧密相关,而战争则以一种最直接、残酷的暴力方式毁掉这一切,使得人们之前的种种努力转头成空。

同类推荐
  • 做人生的赢家,我能

    做人生的赢家,我能

    成功其实来源于很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如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如果能够关注细节,就能够比较容易的获得成功。很多人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却忘记了未来是由当下的日子积累而成的。因此想要获得美好的未来,就应该活在当下,从基础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你的幸福。我们不认为成功有何捷径,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没有任何取巧的可能。但是成功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做好自己能做的,就是不断再想成功迈进。我们期望在别人成功的故事里,能够帮助你发现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获得最后的辉煌。
  • 办公室三国

    办公室三国

    《办公室三国》以经典的三国计谋为依据,对办公室现实生活和竞争进行真实写照,点滴事例包含的是人生的大道理。只要你在职场上打拼,就一定会遇到书中提到的种种现象和规则,翻开此书对你意义重大。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司马懿能忍辱战胜诸葛亮等都是本书为办公室计谋所列举的经典三国故事。翻开《办公室三国》,一切的疑惑将会拨开云雾,一切的愤怒将得到合理的解释,一切你以前并不知情的规则将浮出水面。本书最终的目的不仅在于让你知道什么,学到什么,还在于让你能悟出什么。
  • 带着快乐去工作

    带着快乐去工作

    作为中国职业界健康系列读本之一,《带着快乐去工作》一书以“快乐产生激情,快乐营造健康和智慧,快乐营造迈向成就的职业活力”为主题,讲述了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幸福生活观。全书结合古今中外的快乐工作或生活方式,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郁闷、压力、缺乏原动力等问题,提出了快乐工作就是成功人生的哲理。
  • 在夹缝中生存

    在夹缝中生存

    本书阐述了适者生存、生存智慧、处事与做人、生存与尊严、在逆境中崛起、突出重围、永不言败、在夹缝中求生存等生存哲理和指导方法。
  • 只要敢想你就行:出人头地的11条人生经验

    只要敢想你就行:出人头地的11条人生经验

    本书旨在探求如何塑造“敢想”的思维,积极寻求某种新的设想,有意识在抛弃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式,警惕和排除它对形成新的思路可能产生的束缚作用,始终将突破思维定式、进行创新思考,作为人生路上不断获得成功制胜的重要法宝。
热门推荐
  • 红流纪事:碧血丹心守沃土东北抗日联军

    红流纪事:碧血丹心守沃土东北抗日联军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教主恋上芭比公主

    教主恋上芭比公主

    在别人眼里她是完美无缺的芭比公主,事实上她活得如行尸走肉。一次意外,让她来到了符月国。在这里她遇到了天使般得符月国太子慕容逸,及身为教主得花花公子萧子渊。她得生活中发生得许多不可思议得事……
  • 痞子大亨

    痞子大亨

    J市的一个痞子萧强,从不显眼的痞子到赫赫有名的大亨,他拥有平常人没有的能力;他和四兄弟驰骋于各种帮派之间,一次次地扩大自己的势力;商场上,他依然是玩得风生水起,他的企业是国际商界的宠儿,各国的领袖对他敬若神灵……
  • 世镜

    世镜

    他说,身为王族如果这是她的宿命她就要去承受。
  • 时空巨神

    时空巨神

    这是一个修炼元气的世界,元气按品阶和质量分为九等九重天。盘天,一个失去记忆,从龙荒大陆第一禁地苏醒的青年。却发现体内拥有一个时空轮盘。轮盘的作用可预见未来,可修炼时间分身,可找回过去的功法,甚至能停滞时间。从此,盘天崛起了。当你发现自己能停滞时间,你会做什么?盘天:玄天圣女的身材也太好了吧!苍天!什么时候能够让我修炼成时间停止,到时候就……,嘿嘿,大家懂得。修炼等级:元徒,元士,元师,元宗,元帝,准神……。
  • 透视之眼

    透视之眼

    徐青本是一位率性冲动的平凡少年,一次不平凡的际遇让他的双眼拥有奇特的能力,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改变,财富唾手可得,赌坛王者横空出世,纵意人生,笑傲都市江湖!
  • 流浪人眼中的世界1

    流浪人眼中的世界1

    一对姐弟带着一对小兄妹以修行者的身份游走在普通人看不到的世界经历着稀奇古怪的事情,邪恶,温暖,极致,黑暗。。。。。。。
  • 印记:靡菲斯特

    印记:靡菲斯特

    瞧,在地狱之门的上方,他看见一个字母,一个表明撒旦真名的字母——靡菲斯特……——fromDarkShadow平静十年的Blustaugr因他的回归,再次因血腥引起世人的注意。平凡的大学生辛夏,因失恋而在好友的怂恿下,邂逅了神秘的他,并发现隐藏在自己身上的一个可怕的秘密——封存着黑暗物质的靡菲斯特印记。从此,无论黑暗的势力,抑或正义的力量,还是她深爱的他,都要得到这个印记。她心想只要弄掉这个印记,就可以避免一切麻烦,不料......
  • 异世双界

    异世双界

    新书《奈何之路》已经上传,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移步看看,小兽的第二本书,总结了之前失败的原因,倾注我全部的心血,请各位安心收藏,本书保证精彩。书号:2627574
  • 夜色天穹

    夜色天穹

    夜晚的天空,浩瀚神秘。真实的黑暗,扑朔迷离。月牙的印记,携带诅咒。黑色的传承,冲破封印。被光明青睐的少年,却被迫印上黑暗的烙印。当光明和黑暗碰撞之时,等待他的是宿命之中注定的破碎毁灭,还是挣脱命运枷锁来铸就的不朽传奇。一切的一切,都将展现在这片深邃的夜色天空之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