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9300000017

第17章 做诗与参禅(2)

但是,仅仅悟到这个程度,还是很不够的。佛教从小乘开始,随着社会的前进,逐渐向大乘过渡。大乘最根本的教条,从信仰上来说,是菩萨思想,要广度众生,比起声闻乘来,要广大得多了。在教义方面,这表现在最早出现的《般若经》中。《般若经》的主要思想是:法无自性,即所谓法空的思想。“空”,梵文原文是ūnya,意思是“空虚”。许多大乘的重要经典,如《法华》、《华严》等等,其主要思想都是建立在般若基础上的。所谓“般若性空”者即是。我在这里没有可能详细介绍大乘中观派、瑜伽行派的共同点和不同之点。不管是所谓“空宗”,还是所谓“有宗”,其根本教义都是讲空。中观派讲空讲得过了头,连“佛性”“真如”等等都想空掉。这动摇了大乘的信仰基础,因此有宗就出来加以纠正或者补充。他们之间没有根本矛盾。

什么叫“空”呢?《中论》第二十四品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法”,指的是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因缘生成,本身是不存在的,所以称之为空。佛家这一套烦琐哲学,同我现在要讨论的东西,没有多么重要的关系,姑且置而不论。

总之,要讲悟,悟到了“无我”,还不够,必须再提高一步,要悟到“空”。

我在上面回答了我提出来的两个问题:什么叫“悟”?“悟”到了什么东西?“悟”,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得真理,是一脉相承的。悟得的东西低层次的是“无我”,高层次的是“空”。禅宗的思想基础是大乘空宗。因此悟空对中国禅僧和禅学诗人,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禅宗的几个祖师爷所悟得的,也就是这个空。我从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谈起。我现在根据《坛经》把他们两人一段公案简略地介绍一下。

(六)上座神秀题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七)五祖念了偈以后,对神秀说:“汝作此偈,见即未到,只到门前,尚未得人。”对他是不够满意的。

(八)慧能是不识字的,也作了一偈,请一解书人题在壁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又偈曰: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五祖认为慧能悟道,便把衣钵传给了他,并且说:“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神秀和慧能的两偈,其区别一看便知:神秀悟空悟得不够。

“无我”的思想,“空”的思想,一旦渗入中国的诗歌创作,便产生了禅与诗密不可分的关系。禅与诗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相互起作用的。正如元好问在《赠嵩山隽侍者学诗》中所说的:“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四、禅与中国山水诗

禅与诗的密切联系首先或者主要表现在山水诗上。

为什么会产生山水诗呢?(我觉得,山水画的出现也与此有关。)悟“无我”或者悟“空”,最好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主观条件,指的是心灵中的悟解;一个是客观条件,指的是适当的自然环境,以远离尘嚣的山林为最理想。身处闹市也不是不可以静悟。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人。他也许有自己的一套修养方法,这里暂且不谈。佛家的禅僧或者接受参禅思想的诗人,据我的观察,有一套不同的办法。他们往往遁入深山野林最寂静,不受尘世干扰的地方去静悟。中国古诗说:“天下名山僧占多”,正表示了这种情况。但是,佛教初入中国的时候,并不是这个样子。传说是中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建筑在洛阳城外,并不在山中。

后来仍然有在城市中建庙的习惯,《洛阳伽蓝记》中记述的寺院,几乎都在城内。一直到了唐代,长安城中的寺院还是很不少的。此风流传,至清不衰。可见佛寺并非一定要建在山上。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可能从晋代起,山林中建庙的风气就开始了。从此就开始了名山与名刹互相辉映的局面。中国的禅宗初祖达摩于梁武帝时期(6世纪前半)来华以后,在洛阳他不住在白马寺,而住在嵩山中的少林寺,可以透露个中消息。

既然讲到达摩,我索性把达摩的禅法以及大小乘禅法的区别也简略地介绍一下,以利于对中国禅宗的了解。禅,在印度有其根源,梵文是dhyna,巴利文是jhha,音译为“禅”,原意是“冥想”,英文叫meditation。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传到中国来以后,汉末安世高的禅法属于小乘,与属于大乘的禅宗的禅法完全不同。小乘禅法有所谓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八定之说。“四禅”指的是静坐冥想时精神统一的四个阶段,梵文称之为dhyna-catustaya。

为了把这一点说明白,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释迦牟尼在临涅盘前,坐双树间进入禅定。《长阿含经·游行经》中说:是故比丘!无为放逸。我以不放逸故自致正觉。无量众善,亦由不放逸得。一切万物无常存者,此是如来末后所说。于是世尊即入初禅定,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四禅起入空处定,从空处定起入识处定,从识处定起入不用定,从不用定起入有想无想定,从有想无想定入灭想定。

然后又倒转回来,从灭想定转到第一禅,又从第一禅依次回到第四禅,“从第四禅起,佛般涅盘。”小乘禅定大体上就是这个样子。

综观释迦牟尼的一生,他并没有号召和尚普遍坐禅。有人说:“佛教在印度流传的时期,便提倡居山林坐禅。”这是一种误解。灵鹫峰同佛祖有点关系,它只是王舍城附近的一座山峰。释迦牟尼对它并无偏爱。所谓灵山,到了大乘时期才屡见于佛典。常说的“灵山会上,如来拈花,迦叶微笑”,这是大乘捏造的。可能与大乘起源有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这里暂且不谈。事实是,释迦牟尼成佛以后,到处奔波游行,弘宣大法。讲的不外是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禅法还根本没有。在印度,开凿石窟,雕塑佛像,是晚起的事情。一直到后来,也并不提倡在山林中修建寺庙。“天下名山僧占多”的现象,在印度是没有的。玄奘游学的那烂陀寺,有悠久的历史,有崇高的地位。也是建筑在大平原上的。

我现在再回头来谈小乘禅与大乘禅的问题。根据汤用彤的意见,汉晋流行之禅法,大别有四:一曰念安般;二曰不净观;三曰念佛;四曰首楞严三昧。其中一二属于小乘禅,三属于净土教,四是大乘禅。达摩的禅法属于大乘。达摩主顿悟,而在中国首倡顿悟者为竺道生,他们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这是很自然的。达摩所修大乘禅法,名曰壁观。《灯录》引《别记》云:达摩教禅宗二祖说:“外息诸缘,内心无惴。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达摩大概认为,修这样的禅,最好远离尘世,因而不住在洛阳城内,而遁隐嵩山少林寺。达摩之后,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连神秀在内,都提倡独宿孤峰,端居树下。三祖僧璨“隐思空山,萧然静坐”。四祖道信唯山林是讬。五祖弘忍提倡“栖神山谷,远避嚣尘”,等等。由此可见,坐禅与山林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我现在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大乘顿悟与山林以及与山林有密切联系的山水诗的关系。这个例子就是谢灵运。

我们绝不能说,谢灵运属于禅宗,因为禅宗初祖达摩在梁武帝时期(6世纪前半)来华活动,而谢灵运则是生活在385年至433年,比正式禅宗的建立要早很多年。但是禅宗思想绝非一夜之间就从地里钻出来的,而是有一个长久的潜伏期。因此,如果说谢灵运的思想和行动有与后来的禅宗相通之处,那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古今文艺理论家和文学史家都认为,晋宋之际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两晋的“玄言诗”为“山水诗”所取代。这并不是说,“玄言诗”一下子就消失了。那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无论如何,这个变化是极为显着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山水诗的开创者又是集大成者就是晋宋之际的谢灵运。

为什么独独一个虔信大乘空宗顿悟说,曾协助僧人们翻译整理《大般涅盘经》,显然学习过梵文,对梵文悉昙章有精深研究的谢灵运会成为山水诗的开路人呢?再从后来的、至少是唐代和宋代的许多山水诗人都与禅宗有密切联系这一点来看,佛教的顿悟与山水诗之间有一脉相通之处,就很显然了。

山水诗的形成,其原因绝不止一端。对于这个问题,蒋述卓发表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归纳起来,约有以下几点:第一,山水在此时已作为人类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进入文学艺术领域;第二,玄学与佛学思辨性的理论及其方法给山水诗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第三,佛教在印度流传时期,便提倡居山林坐禅。这一点与实际情况不符,我在上面已经谈到了;第四,由对本体的探究与追求,也引发出了玄佛二家对自然山水理想寄托的契合,等等。因为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所以论之者极众,学说五花八门,我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专谈谢灵运。

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诗人。他信佛,写过一些关于佛教的文章,诗文中有佛教思想,更是非常明显的。他有时候把儒家经典同佛典相比,认为“必求性灵真奥,岂得不以佛典为指南耶?”沈约《宋书》为灵运立传(《列传》第二十七)。《传》中讲了一些他信仰佛教的情况,也讲到他对山林的爱好。“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这一点同唐代虔诚奉佛的王维完全一样,很值得注意。沈约把谢灵运的《山居赋》完整地收入《传》中。《赋》中讲到佛,讲到山水,讲到招提(佛寺)。谢灵运用了很多佛经典故,并自己注出出处。他对“钦鹿野之华苑,羡灵鹫之名山”,注:“鹿野,说四真谛处。灵鹫山,说《般若》、《法华》处。”这说明,谢灵运精通佛典,相信的是大乘空宗的《般若》和《法华》。我在上面提到灵鹫山与大乘的关系。这里又提供了一个证明。《赋》中还说:“安居二时,冬夏三月。远僧有来,近众无缺。法鼓朗响,颂偈清发。”可见山中迎远僧,邀近众,击法鼓,做佛事之热闹情况。总之,《山居赋》充分体现了谢灵运信佛教,爱山水的心情。

谢灵运同佛教的关系还不止这一些。

谢灵运对梵语有研究。他对悉昙藏,对梵汉音训都有湛深的研究,对梵文字母的数目,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日本僧人安然撰《悉昙藏》,引用了很多谢灵运的话。我从第一卷中引一条:

谢灵运云:诸经胡字,前后讲说,莫能是正。历代所滞,永不可解。今知胡语而不知此间语,既不能解,故于胡语中虽知义,不知此间语亦不能解。若知二国语,又知二国语中之义,然后可得翻译此义,以通经典。故睿法师昔于研采经义,又至南天竺国,经历年岁,颇了胡语。今就睿公是正二国音义,解释中胡字晓然。

庶夫学者可无疑滞,粗为标列在后,差可推寻云尔也。

此事又见于《佛祖统纪》二六《僧睿传》,参看《高僧传》七《慧睿传》。可见谢灵运对佛经梵语确是下过一番功夫。对十四音,谢灵运也有自己的看法。

谢灵运还自己在山中修建佛寺。《佛祖统纪》五三说:“谢灵运于石壁山建招提寺。”谢灵运可以说是集佛典顿悟、作山水诗、于山中建寺这三件有联系的事情于一身。

因此,在他的山水诗中大量地反映出他那佛教思想,特别是般若空观的思想。关于这个问题,过去很多学者做过很精彩的分析,比如说,赖永海的《佛道诗禅》第143~145页;蒋述卓的《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第76~77页。我在这里不一一具引。此外还有很多书谈到这个问题,都请读者自己去翻阅吧。我只想指出几个例子。在《佛影铭序》中,谢灵运说:“我无自我,实承其义。尔无自尔,必祛其伪。”我在前面讲要“悟”什么东西的时候,曾说,首先要悟“无我”,这是佛教最根本的教义之一,后来的“空”可以说是它的发展。在这里,谢灵运说到“我无自我”。正是禅宗初步的“悟”。当然其他所有的僧人,都必须相信“无我”。不过从谢灵运笔下看到“无我”,觉得绝非偶然而已。过去讨论谢诗与顿悟之间的关系的学者,曾举出了许多谢诗的名句。我个人觉得,谢灵运脍炙人口的名句“明月照积雪”,写的是白茫茫一片空蒙的景象,也可以归入反映他般若性空思想的诗句之中。甚至他那名闻千古的“池塘生春草”,倘若从佛教顿悟的观点上来加以解释,不也可以发前人未发之覆吗?

对于谢灵运的诗,要谈的还很多。限于篇幅,我就不再细谈了。总之,谢灵运是在禅宗建立和流行以前把大乘般若性空思想与山水诗结合起来的集大成者,对以后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入持久的影响。

同类推荐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秋获集

    秋获集

    本书分中国春节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年节两部分,介绍了春节的形成及演变、春节的习俗、古代宫廷的春节礼仪、港澳台地区的春节活动、中国春节在海外等内容。
  •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本书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本书尽量做到有理论有实际,论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希望能在传播理论的研究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选拔标准、教学大纲编排、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模式、师资队伍结构、教学评估体系等做了全面调查和分析。下调查访问后的研究后果,对播音主持工作、播音主持人才的综合素质、播音主持人才能力需要的新趋势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本书介绍了尖子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内容包括给学生一颗仁爱之心、发挥自身魅力使课堂讲解更精彩、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播种一颗希望的种子、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纠正学生的攀比心理、编排座位不以科学性为标准、带领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等。
热门推荐
  • 屠九终余一

    屠九终余一

    “你们都想要这个位面?”屠愈左手负背,右手虚握着七彩闪烁的光球,喃喃说道。“是,又怎样?你还敢灭了我们?”一道声音从光球传来。“有何不敢?!”言毕,便是猛然将手一握,七彩光球瞬间消散,只余金光与紫光。二者分立与屠愈手掌,紫光传出声音:“你敢灭我们?你会受到九大位面的惩罚的!”“就凭你?还不至于。”说话间,一弹指,紫光化气散于天地间。
  • 一眼遥望便成一世

    一眼遥望便成一世

    在现代她是一个大家小姐…大多数很乖很萌很可爱…只是……在另一个时空与时代他是一位掌握天下地冰山王爷…他比皇上更狠…绝…无情…但他对皇位无半分心思…只是一位闲散王爷…当多面地她遇上无情地他…这个世界还好吗…………
  • 似水流年—无良

    似水流年—无良

    她,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却因为逃课不成,不幸出了车祸来到了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他,北晋朝的风流邪魅太子,以女人的斗争为兴趣,但是她的出现却打乱了他原本应有的生活。她不肯留情,他也不肯回头,两个执着的大神之间,会有怎么样的事情发生呢?!
  • 豪门宠婚:老婆,别逗

    豪门宠婚:老婆,别逗

    【宠文甜文】失忆醒来却被医生告知怀孕,宋琼楼感觉整个世界都不美好了,孩子木有亲生父亲?舅舅舅妈想要“卖”了她生下来的孩子?她可能不是宋琼楼?偶买噶。为了留下孩子,保住自己的命,她带着小包子拼命逃跑中,却无奈被“猎人”追回……婚后,宋琼楼娇嗔道,“你当初是不是对我一见钟情?”男人勾勾嘴,露出邪魅的笑容,“不,是你对我一见钟情。”她委屈指控,“我替你生了两个包子……”“好好好,是我对你一见钟情。”某男人安抚自己刚被确认怀孕的老婆。
  • 方山先生文录

    方山先生文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久城风云:家有悍妻

    久城风云:家有悍妻

    吃个拉面也能遇上同姓人?乌龙之后,原来此余非彼俞,只是同音不同字!一夜醉酒,醒来时却发现那个翩翩公子倒是成了采花贼,从此开启了斗贼模式!“喂,你不该叫俞情的,你应该叫偷情的。”“女人你再说一遍试试!”“你应该叫偷……唔……”一吻缠绵后,某男心情大好,“女人,你不是要我负责吗?今晚我就好好对你负责!”在不停地你追我赶中,他却将她的心偷了……原来我们的相遇就是命中注定,你是我不愿错过的良辰美景。俞情余生我只爱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加衫寻书友群,群号码:216282930
  • 媚情:倾世宠婚

    媚情:倾世宠婚

    丈夫圈养女人,除了离婚斐若璃别无选择!哼!秦昊!折了翅膀又如何!老娘不是天使,是恶魔!没想却遇到雷某人,“丫头,我给你我所有的一切,你要吗?”离婚再婚,前夫被现任老公的公司收购,现世报啊,她扭头甜蜜地搂着某男的脖子,“老公,咱们造人吧!”
  • WUTHERING HEIGHTSL

    WUTHERING HEIGHTS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梦千年:至尊狂妃

    一梦千年:至尊狂妃

    她,梦蝉曦,13岁。是银碟集团总裁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大小姐,是活泼开朗、萌萌哒的小萝莉。一朝意外穿越成一个有些痴傻的凌宇大陆蝴蝶谷谷主。性格活泼开朗、最爱自由的她,如何在异世生活。他,慕容宸,凌宇大陆四王爷,一次偶遇竟让冷酷无情、杀人果断的四王对她宠溺不说,竟放下身段,陪她游历整个异世,鞍前马后,为她扫平整个异世。可惜,梦蝉曦是神女,一出世,就有拯救世界的巨大艰难的任务等待着她。萌宠灵兽陪伴她,妖孽美男保护她。看她征服天下,征服美男。。
  • 天神八部

    天神八部

    取名天神八部,只因全书拟分八卷,卷名又刚好是那八位天神,虽则如此,但与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并无关系。两个世界、八百群雄、八位天神,八名性格迥异却因同一件诡异离奇的案子卷在一块的人。玄幻?都市?校园?穿越?历史?秦皇汉武?神魔乱斗?谁说这一切不能在一块的?有有谁知道把这一切都混起来煮成大杂烩是什么味道?啥也别说了,就让本疯子来慢慢演绎给大家看吧。虽然,过程,会有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