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9600000038

第38章 修辞篇:匠心独运超凡俗(2)

这里,毛泽东把资产阶级贪图享乐的生活方式及其对共产党人进行的腐蚀拉拢比喻为“糖衣裹着的炮弹”,向全党敲响了拒腐防变、反骄破满的警钟。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发人深省,具有很强的教育和警示作用。痛惜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的确有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忘记了毛泽东的谆谆教诲,没有经得起执政地位的考验,被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拉下水,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打中,贪图安逸,腐化堕落,直至蜕化变质,成为人民的罪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有那么多的领导干部败下阵来,站到了被告席上,难道不值得警醒吗?看来,毛泽东比喻的糖衣炮弹的威力的确不能低估!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该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光芒,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性文献。文章在阐述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十大关系时,也不乏生动幽默的比喻。例如在讲到正确处理与农民的关系时写道: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她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让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全句根本没有见到“农民”一词,只是说明了鸡要吃米才会生蛋,马要吃草才能奔跑的简单常识。实际上,这就是暗喻的修辞方法,即借助上述的道理,比喻如果损伤农民利益,必定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带来严重影响。相反,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他们才会有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这个暗喻用浅显的道理说明了认真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的重要意义。不仅含义深刻,而且形象鲜明,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访苏期间出席苏共中央举行的招待会上发表祝酒词。当他提出各国共产党要团结一致的主张时,施展了语言大师的神奇魅力。他说:我们开了两个很好的大会,大家要团结起来,这是历史的需要。中国有句古话:两个泥菩萨,一起打碎了,用水调和,再做两个。我身上有你,你身上有我。

毛泽东诙谐幽默、生动深刻的语言,感染了与会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引起热烈反响和不断的掌声。面对各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毛泽东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并没有搬出共产党的老祖宗关于讲团结的语录,也没有空说任何大道理,而是调动自己的语言功能,用一个体现中国人含蓄温和特点的非常简短的比喻,以独特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也许他的语言算不上多么响亮,但那风趣幽默、绘声绘色的比喻,切实使人感到,这番话让共产党的老祖宗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发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响亮号召,显得更加实在,更加具有新鲜感,更深刻地留存在人们心中!

毛泽东在运用比喻方面不愧为能工巧匠。他的比喻修辞艺术可谓炉火纯青。从他的写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正像老舍先生所言:“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的联想。”要想把比喻用得得当,在加强语言学习的同时,必须注意生活知识的积累,善于发挥想象和联想的作用,这样才能产生精巧贴切的比喻。我们还要善于理解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差别,能从差别中发现其相似之处,这样才能找到逼真的比喻。要真正收到比喻的预期效果,对喻体的选择要认真推敲,注意用具体的和人们较熟悉的事物,比喻抽象的和人们较生疏的事物;用比较浅显的常识,比喻比较深奥的道理。当我们注意了这些问题,再经过写作实践的磨练和经验的积累,作比喻的技巧一定能够日渐成熟,所作的比喻就能像有生命的东西一样,“活”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第二节多用设问,波澜起伏

设问是利用疑问句的形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具有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特点。当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某种意思或观点时,故意提出一个或几个问语,然后用肯定的语气直接回答,或借用其他事物间接回答,这就是设问。设问有单句设问和多句设问连用两种类型。使用设问的直接效果就是提起人们的注意力,启发读者思考,以便达到突出作者的思想意图的作用。有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用好设问,能够打破平铺直叙的形式,使文章增加起伏感,引导读者一步一步地深入论题的中心。

毛泽东是具有超凡智慧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善于在文章中制造波澜,打破平淡,其中使用设问就是他的重要杀手锏。

一、开篇造势,吸引读者

你还记得《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吗?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是一篇政治论文,是毛泽东思想处于萌芽状态的重要标志。

请看此文开篇使用的两个设问:“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开头后,紧接着又是一个设问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这里先后运用了多句设问和单句设问两种方式,是毛泽东为这篇政治论文掀起的两道波澜。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如果连真正的敌人和朋友都分辨不清,哪里还有胜利的指望呢?这不能不引起读者的惊愕!可以断定,这种修辞方法,无论对于当时的读者,还是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都会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一种强烈的冲击,让人不得不关心,不能不思量,一下子就能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难怪很多读者都记得这篇文章,难怪很多朋友阅读此文后,都可以准确地背诵出文章的开头几句!这不能不说是毛泽东的设问艺术起了很大作用。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一文,是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话。

文章刚开始就像连珠炮一样,劈头盖脸就是连续三问: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在这三问中,第一问是全文论述的中心,紧扣主题,只问不答,旨在提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第二、三问,有问有答,各用两个字毫不犹豫地否定两种错误观点,批判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后面的几句话,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正面回答,使全文中心论点有破有立,稳定突出,并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读者朋友思考:文章这样开头提问,是否让你有为之一振的感受呢?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文章的开头也是这个道理。

二、区分层次,便于理解

《整顿党的作风》一文,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的重要文献,其中第三至第六自然段都使用了设问,文章因此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为什么要有革命党?因为世界上有压迫人民的敌人存在,人民要推翻敌人的压迫,所以要有革命党。……

那么,究竟我们的党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呢?我讲,还是有问题的,而且就某种意义上讲,问题还相当严重。

什么问题呢?就是有几样东西在一些同志的头脑中还显得不大正确,不大正派。

读者朋友们会发现,这4个自然段都用设问打头,使读者眼前一亮。它起到了明显的提示作用,与通常所讲的“段旨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使文章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有利于读者抓住重点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且随着对问题的逐层阐述,读者很自然地被引向论题的中心。

三、激起波澜,引发思考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是毛泽东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全文在修辞方面的突出特点就是大量使用设问句。认真分析和欣赏毛泽东在本文中的设问艺术,你会发现,使用设问句对增强文章活力,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并且引发读者思考,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文章似乎是在提问中完成的,好像毛泽东在与人们当面交谈一样。

在关心群众生活的部分,使用了全文的第一处设问句: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明显的,提出这个问题表面看来似乎多余。然而,实际上它却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因为毛泽东在文章开头就已经指出:有两个问题,同志们在讨论中没有着重注意,我觉得应该提出来说一说。

这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群众生活。所以,第一处设问句并非无的放矢。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紧接着设问句之后作了明确的回答: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

在作了高度概括的回答之后,又讲了应当做好的具体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毛泽东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很明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能不关心的。他想的是那么周到细致,真是一副菩萨心肠啊!

在指出需要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毛泽东在这一段的结尾使用了本文的第二处设问:同志们,那时侯,我们号召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能够不能够呢?能够的,完全能够的。

这又是自问自答的设问方式,语言干净利落,语气坚定自信、毫不犹豫,而且与前面的设问相互呼应。

第三处设问采取了只问不答的方式。毛泽东是这样问的: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

这里连续四问,均没有给予直接正面回答。这是因为有的不便回答,有的无需回答,但每问都发人深省,每问都事关群众生活的实际问题。从几个设问句中,我们切身感觉到,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心里,时刻牵挂着人民群众,装着人民群众的疾苦。他的心与人民群众的心永远紧紧地连在一起。

有一点需要指出,尽管毛泽东没有正面回答上述设问,但是文中所说的“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等于间接地作出了回答。特别是“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几句话,采用层递的修辞方法,把态度表现得非常明朗。这跟现在个别领导干部面对人民疾苦无动于衷,或动辄打官腔,或只做表面文章根本不干实事,或只有提问的上文,而没有解决问题的下文的做法,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第四处设问是这样的: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这里采用的是自问自答的方式,答案简洁,说理透彻,很好地体现了毛泽东的群众观点。

回答以上问题后,毛泽东紧接着又写道:我们这样做了,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国民党要来进攻红色区域,广大群众就要用生命同国民党决斗。这是无疑的,敌人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不是实实在在地被我们粉碎了吗?

这里的最后一句,实际上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即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话的反面,“不是……”,其实是“正是……”,这就使文章的语气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毛泽东继续开掘着设问艺术为该文带来的益处。请看:国民党现在实行他们的堡垒政策,大筑其乌龟壳,以为这是他们的铜墙铁壁。同志们,这果然是铜墙铁壁吗?一点也不是!你们看,几千年来,那些封建皇帝的城池宫殿还不坚固吗?群众一起来,一个个都倒掉了。俄国皇帝是世界上最凶恶的一个统治者;当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起来的时候,那个皇帝还有没有呢?没有了。铜墙铁壁呢?倒掉了。同志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

这里,毛泽东一连使用了5个设问句,句句扣人心弦。他围绕着“什么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设问,然后用最简单的语言,以斩钉截铁的语言给予回答,充分施展设问句为文章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掀起了一层又一层波澜,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回味与思考。

《论持久战》一文,堪称天下奇文!读者朋友一定非常熟悉。

抗日战争是亿万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围绕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命运大决战。毛泽东当然理解这场战争对于中国人民和古老的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他更能掂量出《论持久战》的分量。他深知,要把这篇文章做好,怎样开头是一个大问题。

同类推荐
  •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个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兴,政府无信则不威。提高诚信江苏建设水平,必须从加强诚信教育入手,大力培育诚信意识,弘扬诚信文化,在全社会倡导重诺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氛围。
  • 大学竞争论

    大学竞争论

    本书分为理论篇、本体篇和谋略篇,共七章,内容包括大学竞争的发展论、大学竞争的环境论、大学竞争的理念和制度论、大学竞争的质量论等。
  •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价值的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现于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中,也储存于这个民族长期流传的典籍书册中。书——人类生命的灯。读书是学,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知识。在学习的同时还要思,进行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在今日看来还是正确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参阅古今中外的名著,这是研究学问的必由之路。
  • 习惯重于方法

    习惯重于方法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胡适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二十多篇,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胡适的读书治学观点和方法。
  •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中的网格化管理等机制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来分析政府职能转移的法律规制问题、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员队伍建设问题、以及宜昌市探索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等非政府组织运行机制和宜昌特殊的三峡移民管理机制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热门推荐
  • 木小绵的竹马记事

    木小绵的竹马记事

    木小绵很痛苦,并为有宋晨这样一个白痴竹马而羞耻,记得小时候不懂事,惹到了一个死胖子,不过将宋晨带了出去装个气势,谁料宋晨这丫的一上去就抱住对方的大腿说:“好汉饶命!”擦!这是一个男人说的话嘛?本姑奶奶是宁愿战死好吗?于是,她真的光荣的被打了,还被抓花了脸!被胖子打也就罢了,谁知道宋晨这个家伙,一路边哭边嚷嚷:“哇~~我媳妇儿被人打啦,呜。。。”于是整个小区都知道木小绵被打了,这个不争气的,本姑奶奶迟早有一天要甩了你这个拖后腿的橡皮糖,木小绵在心里恨恨的想着。可她似乎忘了,如今的竹马,却也不是当初的他了。
  • 捞尸笔录

    捞尸笔录

    每年黄河发大水,都会莫名其妙的淹死很多人,我出生在黄河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我叫叶凌,是飘荡在黄河之上的一位捞尸人……
  • 抢来的萝莉小妻

    抢来的萝莉小妻

    第一次见面,他说她军姿站的不规范,罚站一小时,于是十分钟后她装昏。第二次见面,他问她的电话号码,她说没得,于是他揪了她的小脸,她踢了他的胯下。第五次见面,先把生米煮成熟饭!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夏次再见

    夏次再见

    霸道调皮的欧阳凌端,可爱淘气的夏潇潇,简洁平凡的字眼却将他俩的故事描得绘声绘色,让我们一起见证这盛夏的纯恋吧
  • 古灵树奇星

    古灵树奇星

    传说在千万年前,有六位来自神,魔,仙,人,妖,鬼六界的守护者和一位六界的守护者,为了封印六界之外的一股神秘力量“噬魔”而耗尽千年修为。最终这七位守护者的灵化成了一颗种子,由一个非常神秘且无人知晓的轩辕仙族守护着。而在一次失误中,种子生长了。在千百年后,封印开始减弱,噬魔冲破封印,重获自由,而在此时,七位守护着的后人转世,经高人指点,寻找噬魔散落的灵,与噬魔重现千百年前的那一场恶战,又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她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非正常人所能承受的痛苦,可却有了一段令人感慨的创世奇缘......
  • 玲珑璨宇:寻花妖保天下

    玲珑璨宇:寻花妖保天下

    一个华菱共和国的少女,一个瓷诗韵大陆的少年,一段奇特的经历,一个传奇的故事。一株依崖而生的铃兰,一颗坚韧不拔的翠竹,一次奇异的旅行,一次神秘的邂逅,还一个不会忘记时空。
  • 寻唐帝妆

    寻唐帝妆

    “我敢和你打赌,你一定会做我师父的,你信不信!”男子冷冷的看了一眼,眼前清丽的女孩,置若罔闻的抱琴离去……从相遇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与他,此生无数次的回眸与错过,纵使悲欢离合尽,可依旧是白首难约……相濡以沫,真倒不如相忘于江湖……一曲清歌散,今生不愿,何许来生……
  • 妖妃倾城

    妖妃倾城

    她本是修行了一千年的狐狸,一心修道期望成仙,却不想因为一场好心,不经意间步入红尘。他本是任人欺凌皇帝四子,一心装疯卖傻,只求冷宫中母妃平安,不曾想夺位之争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的审判。这究竟是前世的宿命还是今生的轮回。他说:“夭儿,如果这是你想要的,那么我便为你夺来!”惊鸿一曲绝,照影舞动天下,广袖轻舒,唯留清影落人间。
  • 三月三

    三月三

    从乡村生活的侧面表现城市化进程对乡村淳朴情感和古老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损害,引人深思。
  • 刘巴黎手记

    刘巴黎手记

    一个赤脚医生与一个自封大侦探的逗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