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30500000014

第14章 无远弗届·书与人(8)

如今信笔写些画评的人颇多,大约多是从画家的“种种际遇”入手,所谓“知人识画”,这也原本不错。艺术家与艺术品之间的关系,当然有其缠绕的深意,是彼此的镜像。但欣赏艺术品的第一要义,怕是非常需要仰仗某种不被干扰的直觉。比如,你可以不晓得八大山人原是丧国的皇族,但却不妨碍你在八大山人的斜眼怪鸟面前被惊吓到;你无从听闻米开朗琪罗,但却阻挡不住你被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上的开天辟地弄得魂飞魄散。此种直觉,当然需要教养的支持,否则你也难以被吓到和魂飞魄散。而教养之构成,“诚实”当属不可或缺的一条吧?我想要说的是,恰有信笔评画者,以“知人”入手“识画”,不过是道听途说了一些画主的“种种际遇”,便笔下摇曳,做起了头头是道的文章。此虽不为大恶,但失在毫无诚实,动摇了欣赏艺术起码的教养根基——你被作品本身吓到了吗?我岂敢以有教养自诩,但不被吓到,断然不敢轻易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置喙。

杨立强先生这组“故乡系列”就吓到了我。

画印在四开的画册上,统共二十八幅,全以画家的故乡陇南山水写就。“墨彩淋漓,单纯明净”,这是画册序言中的定评,的确,这样的识读所言不虚,二十八幅作品当得上如此的评语。可在这寥寥数语的背面,却是一个关乎“对艺术事业追求的深层理解和态度”,是一个关乎“岸与无岸”的艺术逻辑。

一个中国画家,入手从艺,必然由传统发轫,从此轻舟逆行,溯向自身文明的源头之岸。梳理中国画史,自唐安史之乱以后,国势衰颓,文人画崇尚佛学,出世思想抬头,循着王维的“画道之中,水墨为上”之反色彩檄文,文人画家整体性的放弃对色彩的追求,以遁世、去人间烟火为尚。此极端文化现象,确乎锤炼了笔墨,发展了水墨画,使之达到了东方美学登峰造极的高峰。杨立强先生的这组山水,笔墨竖如金刚杵,柔如蚕吐丝,黑到不能再黑,淡到不能再淡,焦到不能再焦,湿到不能再湿。构图上深谙“少则多,多则惑”之理,显然已得写意文化书写性审美之三昧,由此古意盎然,轻舟侧畔,俨然已是传统之“岸”。此是杨立强先生这组“故乡系列”对我的惊吓之一。

然而艺术之事,不是百米冲刺,总有一根红线、一个尽头等在那里,由是,“无岸”才成为某种终极性的召唤。传统中国画的水墨语言发展到极限之后,其负面效应便渐次显现:遗传基因单一,艺术模式定型重复,以祖宗之法衡量框定一切,诸般得失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来估量。如此种种,正是考验后来者的试金石。能够靠岸已非易事,后辈艺术家有理由就此止步不前,从此系舟于千古之上,也是一种漂亮的境界。但如果你承认时光在流转,世界在变迁,承认“无岸”的漂泊才是艺术最本质的况味,那么,你就不会停止对于“到岸”的反驳。这是我内心中对于艺术家的一个偏执的要求。

杨立强先生满足了我的这个要求。他的这组“故乡系列”,在抵达传统之岸后,有力而又倔强的重新离岸了。由此,就对我造成了新的惊吓。

百年以来,西学东渐,西方美学劈面直入,早有林风眠一辈前贤勾连东西,优化抉择,开启了中国画离岸漂泊的新世纪。纵观“故乡系列”这二十八幅作品,我尤为喜爱其中以青绿为主、用大块色彩构图的作品。在这部分作品中,蒙特里安式的、追求纯粹造型的欲望跃然纸上。色块与色块之间泾渭分明,以浓墨垂直与水平地分割画面,纯然已是“风格派”的艺术旨趣。作为“风格派”的灵魂人物,蒙特里安尝试找出一个“简单的艺术法则”,以最简单的造型和知性,来代替描写实物或气氛。他认为“艺术不是要复制那些看见的,而是要创造出你想让别人看见的”。不是吗,此般立论,已经暗合我们传统美学的精髓。艺术家杨立强从古典离岸,泛舟至现代,从东方到西方,艺术之舟的游弋犹如画了一个圆。杨立强眼中的故乡,是一个超自然的世界,除了有形,还有一种秩序之美、韵律之美,水是直的,坡是横的,绘画语言是一切景致天经地义的基石。他用艺术家的态度来看待世界,在画面中追求的唯一效果,是符合艺术规律的和谐,而色与形,合成最和谐的效果,才是最美的“人造自然”。艺术家不就是“人造”这个世界的吗?简单的描摹与复制,总是等而下之的。

有传统,有现代,但依然是中国画。“故乡系列”依然用毛笔画在宣纸上,从总体上,杨立强先生并没有失去中国画的书写性风范。无论在色彩和水墨的使用上怎样无所不用其极,这组作品依然坚持了中国画始终姓“中”的根本原则,那种“现代”形式之下难掩的“古意”,亦是我在欣赏时所有惊吓的来源。我惊讶于他是如何做到了这种内在的统一。这就关乎“在岸”与“离岸”的辩证了。无论如何漂泊,艺术之道在于抱一,专精固守不失其道,又是新的境界和新的彼岸了。

没有“终生为之努力奋斗和不停步的启示”,断难打通“到达与离去”“固守与开拓”这些相悖命题的穴脉,也断难参破“彼岸无岸”的内在玄机。从“识画”始,我对杨立强先生这位艺术家,有了“知人”的盼望,想知道是何种“在艺术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际遇”,成就了他今天这般了得的功夫。

“一辈子”的习习

和习习相识大约有“一辈子”那么长了——这么说,当然是夸大了我们在这个甚嚣尘上的世间度过的年岁。兰州于我是异乡,我在这里开始写作的生涯,别开生面,犹如重启了一世的活法;而写作之初,习习便是我结识的友人。如今,漫长的岁月过去,以“一辈子”来比附,似乎也说得过去。

但这只是时间上的理由。对于习习而言,我觉得,她这个人本身,确乎就带着“一辈子”那样的况味。

有些人短暂,总像新的一般;而有些人悠远,即便偶遇,也让你生出“一辈子”的观感。习习当属后者,那是她身上天然携着的气息——热衷于琐碎的生活,虔诚于凝练的书写,于琐碎与凝练之中矛盾着,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深深浅浅地徘徊踟蹰,不经意,就是一派饱尝了人世的样貌。但她却绝不苍老。这几乎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十数年过去,昔日结识的旧友都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友”,而习习居然毫无改变,起码在我看来,她依然是我初见之时的那般容颜,从身形到神情,都一如往昔。看起来,岁月对她是无效的,或者,她自己就披挂着岁月,于是,便恒久地远离了岁月的琢磨,成了岁月本身。

由此,习习甚至发展出了一种令人惊讶的能力,她貌似与任何人都不违和,三教九流,恶吏善朋,谁都能在她这种“一辈子”的气息下找到怡然的感受,从而将她视为可以亲近的人。有这种能力加持,行世当然会少一些明明暗暗的阻碍;但我却宁愿相信,“一辈子”的习习,如此“玲珑”,更多地,是出自对于这个尘世的惧怕。在我看来,她的胆量就如她的身板一样单薄,面对坚硬的一切,不如索性自我弱化,像岁月本身一样地去含纳风霜。这就有了委曲求全。但,我们谁又不是委曲求全着的呢?委屈狠了,就有恸哭。我自是记得,有一年的冬天,一众朋友啸聚,四散之后,我们俩在冬日的街头抱着一棵树痛哭流涕。彼时的习习,哭泣中,有侠骨,有柔肠,风中落泪,有万千的不甘,亦有千万的甘愿。

然而这终究不是常态。常态之下,我们委屈,我们求全,这世间却有无穷的委屈等着你,都顺受了,也未必赐你一个“整全”。于是,我们所吞下的一切委屈,总归要有一个补偿,那个遥不可及的“整全”,便在我们的书写中得以应许,得以次第呈现。这是补偿,亦是一个涌泪的出口。如此,习习就有了《浮现》、有了《表达》、有了即将付梓的《流徙》。

那是作为散文家习习的另一面。

你可以随我一起眺望这样的一位女散文家:

她在清晨醒来,洗漱整齐,带着副“一辈子”的面容出门。每一天,自西往东,再自东往西,她都要在这座狭窄的城市折返一个来回。东西连缀着她的单位和她的家。多年来,这几乎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仪式,而她,以乘坐公交车的方式来完成这个仪式。在这种常年的机械循环中,这个如“一辈子”一般沉静的女散文家,却并没有被异化成流水线上一个呆板的流程。她平静的表面下暗藏着属于自己的雀跃,她顽固的心胜过自己顽固的表情。与流水线斗争,她有着自己的方式。她并不激烈,那样不符合她“一辈子”的气质,她只是采取一种不那么冒犯生活的、貌似走神的方式溢出秩序的边界——她时常让自己坐过站。这几乎就像是一场专属于她的自我表演,没有故意,更谈不上刻意,她只是,也只承认是——自己不过是在恍惚之中,犯下了小小的错误。于是,怀着从容与自洽,她徒步去弥补自己这小小的错失。毋宁说,坐过站,这便是她用以告慰自己的仪式。

黄昏,她吃过了晚饭(饭食基本都是出自她的手。她的饮食习惯完全是家常式的,一如她在着装上的布衣嗜好),收拾了碗筷,她出了门。她家的附近有一座体育馆,那里,有着标准的跑道。她却并不是去奔跑,那同样不符合她“一辈子”的气质,她只是去走路,不过是走得比平时快一些。这座城市时有大风,风里裹着沙尘与走石。她走在风里,偶尔会忘却频率,内心的冲突终于令她难以自持地疾走如风。夜暗下来了,她就这样一圈一圈地暴走,像是漂浮在标准跑道上的一个“激烈”的呼吁。

深夜,她终于开始写作了。她的猫慵懒地伏在她的脚下。这时候,她那“一辈子”的面容也许会倏忽妖娆,仿佛透露了她驻颜有术的所有秘密。打开电脑,她的QQ在闪烁,屏幕上最耀眼的,却是她QQ的签名:环堵萧然。

……

我几乎可以复述出她所有的日子,乃至最终编织出她的“一辈子”。这所有的日子淬炼出的她的“一辈子”,却并非完全出自我的虚构。这就如同当下对于散文的争议——虚构与否,究竟能否成为框定这一文体的界限。而习习的散文,在我看来,确如其人,就是出乎实而发乎虚。她对这个尘世的耐心,确保着她与之有着某种近乎“苦缠苦斗”的实在感,同时,她时常“坐过站”的游离和“暴走”的激情,又令她毫不缺乏为文之士所必备的那种虚无感。虚实之间,习习的散文就成了那种你很难简单概括出“主题思想”的文字,她有着一蔬一饭的了然,亦有着大梦不醒的茫然,一如人的一辈子,盖棺定论,总是难以企及生命那被上帝所许可了的复杂性。

习习以环堵萧然的姿态身心安宁着。这是她的实在,也是她的虚无,是她的矛,亦是她的盾。我时常会做如是想:这个女散文家,或许早早便得了上帝独独给予书写者的那份应许,从少女时代,就已经有了历经沧桑者的百感交集;当她写出了烟云浮现般的须臾和瞬间时,便已经抵达了“一辈子”那样的缓慢与永恒。由是,她在安慰了自己的同时,也不期然地打动了我们。

同类推荐
  • 大宋南迁

    大宋南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寻访宋朝的“圆明园”、花石纲“压沉”东京汴梁、满朝宠臣皆酷哥帅男、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自家“神兵”助金人破城、繁华帝都变人间地狱和风的侧面:秦桧“站起来了”!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作为现实生活的投射,疾病意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既是作家诠释世界、表达情感体验的工具,也是人们解读社会风貌及作家创作意识的一条通道。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大多数作品中体现了品特对疾病的理解与体验,他成功地展现了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政治、宗教等文化状况,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展现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基于此认识,本专著以医学理论作为划分基础,对品特戏剧中的疾病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运用了精神分析法、叙事学、福柯身体政治、隐喻修辞、戏剧美学等理论,从品特戏剧中疾病对于品特戏剧创作以及剧情本身的推动、对于隐喻意义的传达、对于荒诞戏剧诗学功能的达成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 象外之花

    象外之花

    本书是作者的诗歌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并发表于全国各大文学期刊、收入各诗歌选本的优秀诗歌作品百余首。其中大多数作品在诗歌评论界均获得过很高评价。
热门推荐
  • 恶搞的历史:历史上的恶搞

    恶搞的历史:历史上的恶搞

    恶搞虽然是“恶”的,但基本是一种玩笑性质,没有太多恶意的行为。它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常常让人哭笑不得,继而又能引人深思。很多人认为恶搞是后现代意识的产物,其实“恶搞”古已有之。本书以“恶搞”这一流行词语为容器,盛满五千年厚重历史,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里感受源远流长的历史带来的乐趣。历史长河里不乏具有幽默感的“恶搞”之人,帝王、大臣、文人、宦官、嫔妃,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来抒写恶搞历史。赵高指鹿为马,稽康的天体运动,刘邦的竹皮冠冕,唐太宗养宠物的惨痛经历,李白的臭靴子……历史上的恶搞不仅仅是娱乐行为,这其中有对人生的失望,有文人的洒脱,有身在江湖的无奈。
  • 坠仙变

    坠仙变

    仙尸坠地球惊变丧尸?中国小道士下山斗丧尸?什么小道士脑袋里有肿瘤?不怕有人自称为仙总以诱惑教导小道士修仙要求去救他什么没仙气杀丧尸能得仙气扯蛋吧不不不要中和要中和什么基因锁解开干嘛不解不行什么要对抗大恐怖恐怖什么毛线不知道吗的你自己都什么都不知道就被人KO到地球了要我去解决免谈千年大劫我是来打劫的一歩一惊天丧尸修真都市人性仙与大恐怖
  • 刃星

    刃星

    异界之巅,暗流涌动,我心一片迷茫:突降之灾,一片迷蒙,家乡亦在何方:红颜薄命,噬血之痛,爱恨亦又何妨:破天之刃,手握星辰,豪气横扫八荒。
  • 妃常心计

    妃常心计

    山河国破,她流落异乡,身份迷离。翠微苑中,他情深相对,却终是另有目的。宫闱深深,皇子多情,又不能生死相许。此生彼世,究竟为谁,一曲引得樱桃破。本妃心计,不为权谋地位,只为你。
  • 持剑走天涯

    持剑走天涯

    公元1279年成吉思汗统一了中原,并且建立了以元门为中心的具有五大世间奇兽的总帮派,总门主手下有四个小帮派,分别为天地玄黄,四大门派,不过他们各有所短,各有所短已经收服的全真教,但是他害怕中午武林高手会推翻他的统治。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计策让她们中原武林人士互相残杀。于是放出话但是这个消息正好被当内奸的郑任知道了,他上当的将消息传送到了各大中原武林门派。以此展开了中原武林的一场血雨腥风。不过被身为世外高人的杨过,小龙女夫妇所猜到。所以走了后续发展。
  • 妲己的律师攻略

    妲己的律师攻略

    妲己穿越现代,依然貌美如花,只是……失忆了!大律师风千里一觉醒来跑到郊区,不小心捡到了一个小姑娘。这小姑娘肤白貌美身材棒,这是优点。没记忆、没常识、没文化,对风千里而言,这也是优点。高冷毒舌的大律师把小姑娘领回家,一不小心养成了另外一只高冷毒舌的大律师…自己培养的小姑娘比我还凶猛,怎么办?只能自己做忠犬了。
  • 驳道恒世

    驳道恒世

    动乱的世纪,持久而漫无边际的战斗,我们只能看着族人身死,无能为力。没有反抗,唯有被驯服。我们的忍耐只为迎接黎明的到来,它是我们的文明。——《福音书》
  • 且行且珍惜:娇妻追缉令

    且行且珍惜:娇妻追缉令

    有一种爱,深藏心底却互相伤害。有一种爱,牺牲所有放手让你高飞。有一种爱,默默守候只为你能幸福。相爱容易相守难,他们就像是坐在旋转木马上,不管多么努力,终究还是隔着那段不远不近的距离,让他们互相凝视却无法触及。“你听说过吗?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她的声音有些沙哑而低沉。他吃惊的回头看去,灯火闪烁下的旋转木马上孩子们正欢快的玩着,远远看去温馨而浪漫。她却幽幽的说道:“最残忍的不是如何旋转我们终将回到原点,因为即便回去我依然可以重新出发,最残忍的是不管我多么努力,我们终究还是隔着那段不远不近的距离,让我注视着你却无法触及。夜晚灯火下的旋转木马只是一个华丽的梦,是我爱你的梦!”她的声音是那样的悲伤,似乎在诉说着她的爱情!
  • 因为有爱,才会期待:张爱玲

    因为有爱,才会期待:张爱玲

    有人说她是小资的创始人,有人说她是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还有人说她是文坛的一朵奇葩,人性的洞察者。是的,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就像她笔下的文字,精彩、孤寂和低郁。她,就是花开花落、芳香隽永的张爱玲。《因为有爱,才会期待:重遇谜一样的张爱玲》笔触清丽,以张爱玲的人生轨迹为线索,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张爱玲极富传奇的一生。
  • 三生缘:浮尘恋

    三生缘:浮尘恋

    一世:“君陌上仙,这就是那传说中的三生石吗?”一袭粉衣的绝美女孩看着面前的参天大石,问着一旁那个飘逸似神的绝情冷仙。“恩”,不做过多解释,只是淡淡的应答。一抹极其细微的粉色流光串起,在那面参天大石上刻下了他与她的名字,然后笑得像一只偷腥的猫,以为他不知道。但她却没看见,他嘴角掀起的那一抹浅笑,倾煞天下。二世:“魔云姬,别忘了,你是我们魔族的魔女!”,邪肆的话语在耳边,,魔云姬充耳不闻,满脸痛苦的看着对面的仙,那是她的师父,也是亲手将她推进魔族的人。那个仙界最是冷漠无情的仙,偏生她爱上了他!三世:“安君陌,我警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