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挤
西峡人常用“钻挤”二字。偶然纸烟清茶,开怀神聊,评价某人时,常听到这句话:“他可钻挤死了!”为加重语气,话前还总“哼”一声,自然是嗤之以鼻。话落时再撇撇嘴,以示不屑,声情并茂,跃然脸上。
明摆着,这不是好听话。
闲时推敲,觉得并不奇怪。中国是道教的发源地,大小事儿讲究“道”,如“人间正道”、“金光大道”、“君子好财,取之有道”,连“盗”亦有“道”。前些时读杂书,居然得知“卑鄙亦有道”,你说世上多少道啊,“道”字多风光啊。但“钻挤”二字,先说“钻”——“钻营拍马”、“钻窟窿打洞”、“钻歪门”,连骂人也常听到“你钻老鼠洞了”,“你钻橡壳了”,甚至歇后语中亦有“羊群钻出个兔子——就你能就你精”之类。至于“挤”字,“挤眉弄眼”等,更为难听。看,“钻挤”混得多不胜人。
但是,人无三代穷,词汇同样,方言照样。世事倥偬,近几年,不知不觉间,“钻挤”开始人模人样。
如羊肉汤馆,西峡的回族人不少,仅次于汉族,县城南关专设有清真寺(俗称南寺)就可为证,羊肉汤生意自然源远流长。八几年时都是老战法:熟羊肉切片,加汤加作料,一冲即成。不少喝醉了的客人,都喜欢先出酒店,再进羊肉汤馆,喝一碗解酒润胃,美极。后来有个下岗女工A女士动起了脑筋,她把自己的汤馆装修一新,内设数间雅座,从此不仅卖羊肉汤,还做整席菜,客人灌美了酒再灌羊肉汤。双管齐下,生意兴隆。既方便客人,自己钞票又哗哗查着。于是许多人不无忌妒地称赞A女士:“嗨!真是个钻挤人哪!”
请注意,数年前,称赞“钻挤”人时,还是先“哼”一声,现在则“嗨”起来了,“嗨”可是惊奇、称赞。
不久,县城白羽路上又蹦出个“小肥羊”酒店。三层楼,临街一律落地窗,内设空调,从大门口到楼上走廊,五步一人,站着笑容永驻的服务小姐,在不停向来客问好。从本质上讲,还是卖羊肉汤,但汤味独特,羊肉是生的,切得比纸薄,属北京名吃涮羊肉。很快便声名远震,门庭若市。人们纷纷感叹:了不得!这老板怎么想起来的门儿?真钻挤!
看,羊肉汤又“钻挤”进一层楼,干脆辉煌起来。
这几年,可不止饮食服务行当如此,企业界、商界、教育界等,“钻挤”人像正月十五的礼花,接连不断,色彩各异。
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名言:世上本来无路,走得多了,才成路。“钻挤”二字,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际是不安于原“金光大道”,而是千方百计,另辟蹊径,另寻机会。
如今西峡,方言“钻挤”已成“聪明”甚至“天才”的同义词,连姑娘们找对象,也把很“钻挤”作为笑纳的首要标准了。
迈野眼儿
近年常去舞厅玩,无意间发现有三位女士每晚必到,早一个晚一个的,总在西角聚齐,再私语嬉笑,亲亲热热,情同姐妹。
这倒平常正常,醒目的是个个线条修长,曲折委婉,模样虽各有强项弱处,但绝对应列入中上等范畴。加上包装时尚,能不叫人有点印象吗?
但总觉得不对劲:顶多三十岁,炫炫然而来,款款然而去,该属丈夫稀罕都不知怎么稀罕的丽人佳妇,为何总独来独往,丈夫层中,真有胸阔如海的?奇了怪!
后听一老舞迷说,此三女丈夫均因突发之祸西去,暂独身。
吓人!忙细问才知,一女丈夫骑着摩托,带着情人去兜风,且边骑边疯着亲,不小心撞住辆货车,两人同时驾鹤西去。一女丈夫系开摩托似闪电,且边“飞”边打手机,避车时摔完蛋。一女丈夫死得较从容,只为一夜之间赌输三万元,丧气之中跳楼自尽。
本属人命关天,拍案叫绝,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儿。老舞迷则表情、口气一样冷静,不动声色。说时还眼观舞池,三心二意。人命故事漠然而出,对舞伴舞姿却评价赞叹之声连连。
他已经七十岁了!经的见的不说,恐怕自我感觉更多吧,可以理解。我这么想。
没想到,他突然又长叹一声:“都是迈野眼儿啦!”
“迈野眼儿”是西峡方言,“迈”自然是迈出的意思。“野眼儿”不必查词典,时髦词多极。两字如“野花”、“野鸡”、“野财”、“野心”、“野蛮”,三字如“野门道”、“野心情”、“野心家”、“野门多”,等等。管他三字两字,只要以“野”字为首,便大多含贬义,大部分指的违法违纪违规违情违理的事儿。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把眼光“迈”向“野”处,“野”了能不出事吗?
一女丈夫家有娇妻,还要情人,有情人也就罢了,在哪里“情”不行,还要骑着摩托“情”——疯子!一女丈夫骑飞车已违交通规则,还要“飞”打手机,轻狂之态如画。一女丈夫赌博竟输到三万,有空了在家干点什么不好?迈野眼儿就有代价,这代价也够酷!
浪摆
长江后浪推前浪,说明“推”是波浪的职责。假若浪花跃起后,不推不进,却趁空摆动,故意显示自己气势磅礴的“千堆雪”样子,炫耀其千姿百态的妩媚风度,这样的浪花是否算失职?
西峡虽无长江,却有灌河,河中照样多浪,这是产生方言“浪摆”的“地理”。芸芸众生,历朝历代,炫耀自夸者层出不穷,人们觉得形容这种人唯“浪摆”最恰到好处,爽口可乐,看,“人和”又占住了。它看是词不是词,因辞海词典上找不到,正史正文中不见影,无法用来写思想鉴定,不能走人提拔重用的考核报告,更难以用此给谁定罪,总之,不含政治色彩,与政治风云无缘,这,该算“天时”吧。
在天时、地理、人和三者俱佳的情况下,方言“浪摆”就蔓延开了,斗转星移,至今不衰,足见其顽强的生存能力。
而且,它的生存能力在强化。
今年灯节,建设路万盏灯火,游人如织,在最热闹处,县城一家叫“金凤凰”的理发店别出心裁,搭一座二十平方米左右的漂亮平台,上有四位理发师,当众同时给四位女士剪四种发型,师傅们技艺娴熟精湛,十多分钟后四女士发型剪好,马上显得光彩夺目,时尚动人。观众挤疙瘩,惊叹不已。有的问:“金凤凰”理得还行,门市在哪儿?有的说:真是好看不好看,头发是关键!有的情不自禁地赞叹:“金凤凰”行!真会浪摆……
品位高级的理发店,县城有五六家。灯节期间,都程度不同地作了宣传,但给人印象模糊,唯有“金凤凰”匠心独运,善于“浪摆”。听听好些议论吧,“浪摆”将会扩大多少生意啊。
所以,浪花卷起时的来回摆动,可能是在攒劲儿,想门道,筹划如何更好地推前浪,甚至越前浪,怎算失职?而炫耀显示不仅没错,换个角度想,还绝对有益。君不见如今电视上广告成堆——准确点说,本质上各行业不都是在展示自己、争取顾客吗?
甚至有首广为流行的歌儿干脆开门见“浪”,第一句就唱:大姑娘美大姑娘浪……
只管“耕耘”,不知道如何“收获”是笨干法。大浪能淘沙,“浪摆”出效益,倘若不信,试试就知道糖是甜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