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3200000012

第12章 古代姓氏、名字及称谓知识

【姓氏、名字及称谓】姓名是用来区分家族及与他人关系的文字符号系统。我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及称谓有很多讲究,翻开古籍,往往会被书中一人多称的现象搞得晕头转向,甚至张冠李戴。比如《左传·宣公二年》写大夫士季谏晋灵公,前后文多次出现了“会”、“季武子”、“范会”、“士会”、“随会”、“范武子”、“士季武子”等称呼,其实是一个人。士是士季的曾祖父隰叔任士师(法官),后人以官为氏。范、随是他的封邑,以邑为氏。会是他的名,季是排行,也是他的字,武是谥号,子是尊称。了解了这些常识以后,就不会把一个人误认为八个人了。

【姓氏】乃姓与氏的合称。上古之初,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是一种由母系氏族公社而来的族号,氏则是姓的分支。关于“姓”的形成,上溯太古之时,氏族制度已形成,母系氏族公社已确立(即每个氏族公社有一个共同的女祖先,其余则都是她的后代),成年女子留在本氏族与他氏族同班辈的男子实行群婚,从而生下来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子女只能随母取姓,世系也只能由母亲方面确定。古姓有不少都从女旁,正是此理,如姚、姬、嬴、姜。后来,子孙繁衍,一族分若干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这就是氏。如商人的祖先姓子,后分为时、殷、宋、来、空同等氏。其中,有的氏得之于祖先的号,如轩辕氏、高阳氏;有的氏得之于祖先的谥,如文、昭、武、景、成;有的氏得之于祖先的国,如吴、鲁、齐、楚、秦、赵、燕;有的氏得之于祖先的爵,如侯、王、王孙、公孙;有的氏得之于祖先的官,如司徒、司马、司空;有的氏得之于祖先的字,如叔孙、孟孙;有的氏得之于祖先的职业,如巫、卜、陶;有的氏得之于祖先所居之地,如西门、西闾、东郭、南宫。由此可知,姓乃旧有的族号,氏是后起的族号。周代的姓氏,反映了一定的阶级关系和一定的家庭形式。《通志·氏族略序》载:“三代之前,姓名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另,贵族妇女的姓比名重要,待嫁的女子若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加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孟姜、伯姬、仲子、叔姬、季姬。出嫁后,有的在姓上加上自己所出的国名或氏,如晋姬、秦嬴、齐姜;有的在姓上加上配偶的氏或邑名,如赵姬(赵衰妻)、棠姜(棠公妻,棠,邑名);有的死后在姓上加上配偶或本人的谥号,如武姜(郑武公妻)、敬嬴(鲁文公妃)等,用上述方法表示区别。上古称呼妇女,也可在姓下加“氏”字,如武姜称姜氏,敬嬴称嬴氏。秦汉以后,或称姓,或称氏,或姓氏兼称。这说明秦汉以后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称之为姓。需要指出的是,先秦之时只有贵族才有姓,平民是无姓的;汉以后,平民才开始有姓。比如《学奕》中的“奕秋”,“奕”是围棋,引申为下棋的人,“奕秋”即指名叫秋的棋手,无姓;再如“优孟”,“优”即演戏的人,“优孟”即名叫孟的演员,无姓;“庖丁”,“庖”是厨子,“庖丁”即名叫丁的厨子,也无姓。这都是以他们从事的职业或具有的专长来称呼的。再比如“公输班”,“公输”乃字,“班”是名(先秦时是先字后名)。古时同名者甚众,后人为区分,就在名前加上他的国籍以示区别,公输班是鲁国人,故叫“鲁班”,意即鲁国的班,其实他无姓,也并不姓鲁。至于后世有些复姓,万俟(mòqí)、慕容、长孙、拓跋、呼延等,皆来自当时少数民族语的译音。

【名字】本来是名和字的合称。古人有名有字。字,又称“表字”;名,一般指其姓名或单指名。名,是幼时所起,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标志其就要进入社会。女子也需离母家而许嫁。为了对本人尊重和供朋友称呼,要另起一个字。对女子而言,未许嫁的叫“未字”,也叫“待字”;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jī)礼”(笄礼,即结发加笄;笄,古时束发的簪子),就要取字。须知,名和字在意义上是有联系的。所谓“字以表德”,即指“字”乃名的阐义,如屈原名平字原(“原”乃宽阔平坦之意);曹操字孟德;岳飞字鹏举。周代贵族男子,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表示性别,从而就构成了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山甫、仲尼父。有时省去“父(甫)”字,如伯禽、仲尼;有时省去排行,如禽父、尼父;有时以排行为字,如管夷吾字仲,范雎字叔。周代贵族女子的字的前面加姓,姓的前面加孟(伯)、仲、叔、季表其排行,字的后面加“母”或“女”字表示其性别,从而构成女子字的全称,但有时省去“母”字,有时省去排行,有时也单称“某母”、“某女”。另外,由于“子”是男子的尊称,故春秋时男子取字往往是前面加“子”,如子犯(狐偃)、子胥(伍员)。后人取字,通常是用两个字为字,如诸葛亮字孔明、陆机字士衡、文天祥字宋瑞等。总之,古时“名”和“字”是有区别的,把名和字连起来称呼是为表示尊敬。先秦时是先字后名,如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孟明”是字,“视”是名,没提姓“百里”。汉以后,则先名后字。

【别号】也叫“别字”,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旧时,为表示尊重,往往只呼其别号。别号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用两个字,如王安石,号半山;辛弃疾,号稼轩;陆游,号放翁。另一类是用三个字以上的,如范蠡(lǐ),号陶朱公;李商隐,号玉谿生;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另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尚欠尊重,于是就以其官职来代称,如杜甫称为杜工部、杜拾遗,王维称为王右丞等。有时还用其故乡或居地来称呼,如柳河东(柳宗元)、白香山(白居易)、王江宁(王昌龄)、韩昌黎(韩愈)。另外,唐代还有以排行相称,或以排行和官职连称的,如白二十二(白居易)、元九(元稹)、李二十侍郎(李绅)。宋代也有以排行相称的,如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这种排行是按同曾祖兄弟的长幼次序排算的,不是其同父所生的兄弟排行。

【小名】即“小字”,俗称“奶名”,是孩子在未就学前父母随意呼唤的名字。如曹操小名阿瞒、南朝宋刘裕小名寄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文人著述中常称其小名,以示贬抑与蔑视。

【学名】又称“官名”。即儿童入学时,老师给起的名,俗称“书名”。以后应考、出仕就用此名。古人在尊长前自称要用学名,不可用字、号。上书朝廷时只准用名,不可冠姓。清代的情况较特殊,皇帝最宠幸的满蒙王公,自称“奴才”(太监不能以“奴才”自称,只许用“奴婢”),外廷大臣则以“臣”自称。奴才与臣子都不能冠姓。相反,官员对下行文书,则只题姓而不署名。如我们在现存的石碑上,凡当地行政长官所具衔的“告谕”,就在一长串的品衔下面,只有姓而没有名。

【混名】又叫“诨名”、“混号”,也即所谓“外号”、绰号”。它是人的本名以外,别人依其相貌、性格、身材或行为等特征给他另起的名字。大都含有亲昵、憎恶或开玩笑的意味。

【谥号、庙号、尊号】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平事迹而加给的一种称号。帝王谥号由礼官议定经继位帝王认可;臣下谥号由朝廷赐予。谥号原含褒贬意,如属于表扬的有“文”、“武”、“昭”、“桓”、“景”、“明”、“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厉”、“哀”、“悼”、“殇”等。宋以后,则有褒无贬了。赐谥一般在将葬之时,也有在生前的和自谥的。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也有用两个或三个字的,如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等,汉以后,多用两字,如孝武帝(刘彻,简称汉武帝)、忠武侯(诸葛亮)、文正公(范仲淹)。此外,有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还可由亲友为其议定谥号,叫“私谥”,如宋代黄庭坚死后,门人谥其为文节先生。另,封建帝王在谥号之前还有庙号。从汉时起,每一朝代往往第一个皇帝的庙号称为高祖、太祖或世祖,后嗣之君则是太宗、世宗等。如汉武帝的全号是世宗孝武皇帝。从唐代起,皇帝还有尊号,是生前奉上的。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是开元圣文神武皇帝。也有死后追尊的,不过这种追尊也可叫谥号。皆为阿谀奉承之词。同一皇帝,尊号可以上好几次,以致谥号也越来越长,很不便称呼,故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才改用年号的称呼,如明崇祯帝,清乾隆帝、道光帝、光绪帝等。

【年号】乃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汉武帝在公元前140年即位,称为建元元年。新君即位,总是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也可多次改元。明清两朝,新君即位改元后,就不再改元,因而皇帝便可用年号来称呼,如明神宗称万历皇帝,清圣祖称康熙皇帝。

【避讳】封建社会里,臣下或晚辈不准直称国君或尊长的名字,说话或书写时凡是遇到与国君、尊长名字相同的字,就改用其他字或缺笔等方法回避。另,在避讳中可以避“单”不避“双”。除避君讳以外,还有避家讳,如苏轼祖父名序,故苏洵文中改“序”为“引”,而苏轼为人作序将“序”改为“叙”字。避讳一般有四种办法:其一是“缺笔”,即缺一个字的最后一两笔,如将“世”去掉最下边一横。其二是“空字”,即用“某”字或“□”来替代,如《说文解字》中禾部的“秀”字、草部的“莊”字和火部的“炟”(dá)”字等,原先都空着,只写上“上讳”二字,乃是为避汉光武帝刘秀、明帝刘莊、章帝刘炟。其三是“易字”,即改用同义字或近义词。其四是“改读”,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读“敏”为“密”,是因其母名“敏”(母讳)。

同类推荐
  • 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

    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

    本书系统而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如导入技能,语言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强化技能,控制技能等。全书内容密切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指导的一些理论和实际进行分析,致力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使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效地将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引入日常教学实践中。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讲述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博采知识,可以增长才干,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就如同亲炙伟大性灵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热门推荐
  • 邓宝珊将军传奇

    邓宝珊将军传奇

    本书是一部传记文学。以优美的文笔展现了著名爱国人士,甘肃省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邓宝珊的一生。
  • 灵异驱魔人

    灵异驱魔人

    如果体内有龙的力量会怎样?死后重生的苏明,带着一身龙气,游走在妖魔与人类之间,萝莉驱魔师、御姐女上司、魅惑九尾狐,一时间各路人马全部出现在了苏明身边,为了生存下去,苏明不得不加入神秘驱魔组织-灵异公会,大闹龙府、力斩妖蛇、以一敌七对阵魔界七大魔王,成为驱魔人后的苏明又将遇到哪些麻烦呢?请关注《灵异驱魔人》本书每日双更,请读者大大多多支持
  • 荒宅阴灵

    荒宅阴灵

    一段持续十年的噩梦牵引出一个看似荒诞不经但是,却真实实在在发生了的故事;一把陈旧古朴的黄铜,却将两代人不相干的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一座阴森、幽暗的不知何时建造的古宅,却改变了数十个不同年代的人的命运!
  • 窈窕冷妃邪君好逑

    窈窕冷妃邪君好逑

    九曲瞑星,同时出现在不同时空的夜晚,自幼孤女的十八岁的她,炼得一手好药,却是为了一株草药意外架空。在那个不同的时空里,她,一改前尘,妙手回春,却又能以药杀人,名震四方,家喻户晓;他,不可一世,手起剑落,却因天劫被困,待他被她相救,情不知所起,誓要为她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爱妃,今夜花好月圆,不如滚个床单?”“你滚。”“我自己滚不好玩。”“那就别滚。”“好啊,那就在这里做。”【第一次写穿越,还请多多包涵,男强女强,强强联手,碧池小三不断任你选。】
  • 帝范

    帝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与死神的艳遇

    我与死神的艳遇

    一次与公交亲密的接触,居然让他有了阴阳眼,看到了西方的死神,原来死神也不止西方才有,
  • 阳光下的四叶草

    阳光下的四叶草

    Four-leafclover(四叶草)六人从小到大一直在作着自己的梦,可是不要忘了他们是六大家族的,由于家族的原因他们必须承担起责任,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的梦,一起去努力在承担起责任的同时,做着自己的梦。Aslongasyouworkharddreamwillcometrue。Fighting!
  • 万界剑皇

    万界剑皇

    星空万界,以剑于尊,三千武道,以剑为皇,吾,以剑,划破长空,以剑,逆斩苍穹!我,为剑皇,为剑尊
  • 零和游戏

    零和游戏

    棋牌的对局几乎都是零和游戏:一方的所得正好是另一方的所失。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却大半都是混合式的: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人们只能尽可能地谋求利益最大化,而不能把所有的利益据为己有。因此,你必须彻底改变非输即赢的“零和”思维模式,若想妥善地协调利益关系,就应记住:双方皆获利远胜于单方获利。本书提出了可供你选择的60余条策略,运用这些策略,你也许不能赢得每一次战斗,但你一定会赢得整个战役。
  • 恶灵邪医

    恶灵邪医

    少年罗修,天生丹田异于常人。只有醉心于医学试图找出自己的病因。一次刺杀使其获得神秘传承。开启自己彪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