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3200000015

第15章 古代音律知识(2)

【鼓鼙(pí)】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与小鼓。鼙也作“鞞”,乃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有时“鼓鼙”也作“鞞鼓”,借指军事。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丝竹】是古人对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总称。弦乐器如琴、瑟、琵琶等。竹管乐器如笛、箫等。又,“丝竹”也泛指音乐,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琴瑟】是两种拨弦乐器,属八音之中丝类。琴,也叫“七弦琴”,俗称“古琴”,周代已有。瑟,形似古琴,春秋时已流行,常与古琴合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琴心”即用琴声传达心意,用以指表达的爱慕之心。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另,“琴瑟”并用也作“瑟琴”,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胡琴】弦乐器。唐宋时,凡来自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拨弦乐器,统称为胡琴。如唐段成式在其《乐府杂录》中也称二弦琵琶为胡琴。作为拉弦乐器的胡琴,最早记载见于宋沈括《梦溪笔谈》。元代用于宴乐。《元史·孔乐志》记:“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今有板胡、京胡、二胡等,通常胡琴指“京胡”。如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琵琶(pípa)】本作“批把”。一种拨弦乐器。《释名·释乐器》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又传说琵琶起源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东汉末传入中国。琵琶在唐宋以后逐渐形成现今形状,木制,体长圆形,上有长柄,一般是四根弦。演奏方法由横抱改为竖抱,由拨子弹奏改为五手指弹奏。如《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箜篌(kōnghóu)】也作“空侯”、“坎侯”。古代拨弦乐器,属八音中之丝类。乃西域传入的乐器,分竖式、卧式。今已失传。如《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筑(zhú)】古代击弦乐器。形似筝,颈细肩圆,有十三根弦,弦下设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如《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筝(zhēng)】拨弦乐器。战国时流行于秦地,故又名“秦筝”。傅玄《筝赋》记:“世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唐宋时教坊用的筝都是十三弦,只有清乐用十二弦,用寸余长的鹿骨爪拨奏。近代筝十六弦,按五声音阶定弦。演奏时右手指弹弦,左手指按弦。

【柷(zhù)】又名“椌(qiāng)”,是击乐器,属八音中之木类。用于雅乐开始时。《尔雅·释乐》记:“所以鼓柷谓之止。”郭璞注:“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挏(dòng)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

【敔(yǔ)】又名“楬(qià)”,是击乐器,属八音中之木类。用于雅乐结束时。《尔雅·释乐》记:“所以鼓敋谓之籈(zhēn)。”郭璞注:“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铻(jǔyǔ同“龃龉”),刻以木,长尺,栎(lì)之,籈者,其名。”籈,击敔的木棒。鉏铻,齿状突起物。栎,敲击。

【拍板】又名“檀板”、“绰板”,简称为“板”。击乐器。唐宋时由六或九片木板组成,用两手合击发音。现在的拍板是由三块木板组成,分为前后两组,前组两块,后组一块,用绳连接。演奏时,用左手拿后一块,使与前两块板相碰击而发声。在民族乐器中是用来打拍子。

【笙】簧管乐器。因笙竽一类乐器用匏(páo)做座,上设簧管,所以古属八音中之匏类。笙在殷、周时已流行。由簧片、簧管、斗子三部分组成。演奏时,手按簧管下端指孔,吹吸振动簧片而发音,能奏和声。常用的有十三簧、十四簧两种,现在有二十四簧笙、三十六簧键钮笙等。如《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竽(yú)】古簧管乐器,属八音中之匏类。形似笙而略大。长四尺二寸,三十六簧。先秦时代乐器合奏时,常用竽定音。如《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通“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匏(páo)笙】乃古代匏类乐器名。如《新唐书·骠(piào)国传》:“有匏笙二,皆十六管,左右各八,形如凤翼……又有小匏笙二,制如大笙。”

【匏琴】是隋唐时期的一种匏类乐器名。隋炀帝时由扶南传入。唐代中国西南地区有匏琴,覆以半匏,上加铜瓯,以竹为琴,长三尺多,头曲如拱,长二寸。

【唢呐】又作“苏尔奈”。是管簧乐器。管口铜制,管身木制。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唢呐”即是波斯原名的音译。约在金元时传入中国。后经改造,有喇叭、大吹、海笛、小青等类别。现在的唢呐大小不一,常用的有六孔。唢呐的音色明亮热烈,起初用于军乐,后也用于戏曲、歌舞的伴奏。小型的唢呐又叫“叽呐”或“海笛”。

【管弦】管,即管乐器,用铜、竹等制成的管状乐器,属八音中之竹类;弦,即弦乐器,乐器上用发音的丝线、铜丝或钢丝,属八音中之丝类。管、弦并用也泛指音乐。如《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又如《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管龠(yuè)】是古代的两种管乐器,属八音中之竹类。像编管之形,似为“排箫”的前身。相传禹时乐舞《大夏》就用龠伴奏。如《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管龠”此处指箫、笛类。又如苏轼《日喻》:“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箫】是竹制的管乐器,属八音中之竹类。古代的箫用好多竹编成。现代的箫单管不封底,直吹。有时“箫管”并用,也泛指乐器。如李约《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羌(qiāng笛)】笛,本是横吹乐器。古时又叫“横吹”。竹制,上面有一排供吹气、蒙笛膜和调节发音的孔,因此又叫“横笛”。羌,是我国古代西部的民族,相传笛是由西域传来,故称“羌笛”,不过“羌笛”接近现代的箫。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胡笳】是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类似笛子。汉代流行在塞北与西域一带,汉魏鼓吹乐中常用。清代形制有三孔,木制,两端弯曲。

【雅乐】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时所演奏的音乐,是跟俗乐对称。周秦时的《韶》、《武》即为雅乐。从汉时起均由太常和太常寺掌管。各代均曾因前代雅乐散失而吸收民间音乐重新制订。元、明以来,雅乐、俗乐的区别虽还存在,但这两个名称已日见少用。

【俗乐】是对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的泛称,跟雅乐相对。宫廷宴会时也用俗乐,称为“燕乐”。一般也把散乐(百戏)包括在俗乐之内。历代俗乐都很流行。唐玄宗时设教坊管理俗乐,并在梨园教练俗乐乐工。

【乐师】古代专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如《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善弹琴、击磬。孔子曾跟他学过弹琴。如《师说》:“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ān)。”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字子野。盲人,善弹七弦琴,辨音能力很强。晋平公铸大钟,乐工们听后都认为音律准确,唯师旷不以为然,后证实师旷的判断是正确的。

【桑林】舞乐名。相传是商汤时的乐曲。如《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意思是合于《桑林》舞乐的节拍。

【经首】传说乃尧时的乐曲名。如《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意思是又合于《经首》乐曲的节奏。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阳春》和《白雪》是高雅的上曲,而《下里》与《巴人》乃流行的下曲。故后来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如《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霓裳】乃《霓裳羽衣曲》的简称。唐代的名曲。是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初名《婆罗门曲》,经唐玄宗润色并制歌词,便改名为《霓裳羽衣曲》。全曲共十二遍,前六遍为散板,无拍,不舞;后六遍有拍而舞,曲终以曼声结束。如《琵琶行(并序)》:“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六幺(yāo)】又作“绿要”、“绿腰”、“乐世”、“录要”。唐代著名的琵琶曲名。如《琵琶行(并序)》中“初为《霓裳》后《六幺》”。

【正宫】宫调之一。曲子分许多宫调。宫调是表示声音的高低的。例见关汉卿《窦娥冤》。

【曲牌】俗称“牌子”。是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及时调等各种曲调名的泛称。每种曲牌都有专用名,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且字数、句法、平仄等也都有其基本定式,可据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多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元曲中曲牌名有《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一煞》、《二煞》、《煞尾》等。例见《窦娥冤》。

同类推荐
  • “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六卷)

    “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六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纸、刊物、书籍、文件上,出现在一般老百姓的话语中。如今,恐怕很难找到不知道“教育”或不懂得教育是什么的人了。然而若要给教育下个定义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也很熟悉家庭的含义,然而,当我们给家庭这个词下定义时,却感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社会学、教育学和家庭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是这样解读家庭的。家庭也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我们精心编著了此书,意在为家长提供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指导。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本书是60位亲历者讲述的发生在大地震中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他们当中很多是文学家,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真诚的创作激情和厚重的文学底蕴,但是它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第一手的地震灾害评估科学报告和减灾防灾的预警书,让我们学会如何科学的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地震灾难。
热门推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改变人生的88个好习惯

    改变人生的88个好习惯

    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好习惯与坏习惯没有明显的界限,就看每种习惯产生后果的好坏。 莎士比亚说得好:“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 这句话很有意思,如果真的让坏习惯主宰了自己的生活,它就是你“最坏的主人”。坏习惯摧毁人,好习惯成就人。因此,要想做一个成功的人,就请从养成良好习惯或者说从改变坏习惯开始。本书分十章,分别从健康、学习、时间管理、礼节等多个角度入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以动听的故事,娓娓道出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 天下锋芒

    天下锋芒

    穷秀才弃文从武,力抗朝廷,百废俱兴,妖兽横行,却是慢慢走上一条不归路。修真的世界,光怪陆离,百族林立,未知的命运,如何踏上彼岸?我以吾之本心,诛以天下之锋芒!**************************空卫军(新群):150755476
  • 观音祸水

    观音祸水

    苏湘面临的选择,一个温润如玉,一个霸道阴冷。这样两个男人同时出现在她面前,还真是难以选择,难道要玩3P?苏湘是观音还是祸水,这都不是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她发现这两个男人她都不能失去!爱情要何去何从,苏湘,你的下限究竟在哪里啊?!
  • 创神之战

    创神之战

    宇宙的生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善一类是恶。善恶已征战多年,故事也层出不穷。宇宙的混乱地球灭亡然而一场宇宙之争也悄然开始.....................................世界到底何时能够平静,人到底是否可以解脱神的控制
  • 何须执手问年华

    何须执手问年华

    夏子,夏子,从小到大,只有一个人会这样叫她。夏子,夏子,为什么直到今天才发觉这称呼听起来像是“瞎子”?
  • 无忌霸皇

    无忌霸皇

    在这命运的安排下,柒天步入了修行者这一行列。战群雄,逆天行;渡凡尘,凝道心看,用双手成就绝世风采的自己;一念花开,柒君临世
  • 重生之佞臣之女

    重生之佞臣之女

    三年前太师府七小姐程悠若放弃原本的太子妃之位和穷书生陆元夕私奔到江南,落的一世骂名,被太师扫地出门,从此与家人恩断义绝。三年后,陆元夕高中被朝廷重用,升为刑部尚书,可是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将太师府满门抄斩,血染长街,随即又将夫人程悠若冠上无子之名一纸休书扫地出门,寒风暴雪中,她含恨而去……再醒来,身体里却已经是另一具灵魂,她是来自21世纪的法学院高材生。她一双凌厉的凤眸,带着超高的智商,卷土重来,发誓要重新活出一个样来。她容貌倾城惊才艳绝,曾在几千女奴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鬼王的宠妃,转头却又是新帝的挚爱。斗人渣前夫,斗嗜血鬼王,斗后宫三千妃嫔,斗满朝文武,斗七国谋士。
  • 思考与成功

    思考与成功

    马登的一生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不但获得了财富和成功,而且将其传播出去,点亮了数以亿计年轻人的生命。当代成功学家诺曼?文森特?皮尔说:“我读过马登的所有著作,是他促使我发展了‘积极思考’的人生哲学。在我看来,马登与爱默生、梭罗、卡耐基一样,都是伟大的作家,都是积极思想的倡导者。”马登除了生前出版的多达45部的作品之外,去世的时候还留下了超过200万字的手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生的资本》、《高贵的个性》以及《思考与成功》,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马登的全貌,也能够提纲挈领地把握其思想的精华。
  • 荒古邪帝

    荒古邪帝

    似魔非魔,亦正亦邪!神魔混乱时期,世界上,人族处于弱势,妖族以人类为血食,时常强掳人类圈养屠宰。现代网络神级作家羿邪带着满腹坏坏的想法,附身到一个非常悲催的血奴身上,悲催的享受到几年残酷的毒盅折磨,直至发现,自己所处的这一世界竟是自己笔下撰写的小说世界.....ps:“凶残的大妖们,我已经很饱了,你们就不要在跳上我的烤架了...”“天才们,我说了不喜欢打脸,不要再把脸伸过来了...”“小姑娘,蜀黍跟你讲些羞羞的小故事,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