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得有慢下来的行动。对要去的地点和要办的事情,及早规划,设定好目标、地点和路线,留出足够充裕的时间,宁可早到等人,也别在路上看手表、打手机焦灼万分。没有紧要的事情,走路不要一路小跑,要强制自己慢着走,看一下街景,欣赏一眼海报,你会发现世间万物有很多是静止的,它们等待被发现,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存在本身,而不像我们一样,存在永远是为了某个目的。
现代人什么都追求第一时间,电影要看首映,球赛要看直播,就连听个笑话,也偏爱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事实上,因为急,我们体会不到慢的快乐与愉悦。
生活是一种感受的过程,放慢脚步,放慢心境,我们才能从容生活,才能真正感受生活之美。
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
“和”,一个人人喜欢的汉字。民以食为天,“禾”字旁一个“口”,当农业收成好了,口中有粮吃了,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有了保障,这是和最起码的前提了。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因此人人也都会有心情烦躁的时候,都会遇到难言的苦衷。在这种情绪笼罩下,谁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想向人发泄的愿望。
但是,在工作中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一个情绪化的员工是难以与他人融洽合作的,而这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利益。一般情况下,上司是不会用一个情绪化的员工去做管理工作的。
有一位经理,一大早起床,发现上班时间快到了,便急急忙忙地开了车往公司急奔。一路上,为了赶时间,这位经理连闯了几个红灯,终于在一个路口被警察拦了下来,给他开了罚单。
这样一来,上班更是要迟到了。到了办公室之后,这位经理犹如吃了火药一般,看着桌上放着几封昨天下班前便已交代秘书寄出的信件,经理更是生气,把秘书叫了进来,劈头就是一阵痛骂。
秘书被骂得莫名其妙,拿着没寄出的信件走到总机小姐的跟前又是一阵狠批,秘书责怪总机小姐昨天没有提醒她寄信。总机小姐被骂得心情恶劣至极,便找来公司内职位最低的清洁工借题发挥,对清洁工的工作没头没脑地又是一连串声色俱厉的指责。
清洁工底下没有人可以再骂下去,她只得憋着一肚子闷气。下班回到家,清洁工见到读小学的儿子趴在地上看电视,衣服、书包、零食丢得满地都是,当下逮住机会便把儿子好好地修理了一顿。
儿子电视也看不成了,愤愤地回到自己的卧室,见到家里那只大懒猫正盘踞在房门口,儿子一时怒由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立即狠狠地把猫儿给踢得远远的。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让自己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工作是不明智的,一个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怒气转化为有建设性的工作。控制发怒的目的不是压迫愤怒,而是把愤怒的情绪巧妙地转移,导引为一种努力背后的动力以推进自己的事业向前发展。
气愤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你可以慢慢由十倒数至一,并做深呼吸,说话的声音及速度要保持平稳。还可将你的不满写在纸上,或者向同情你的人倾吐苦水。然后,告诉自己,一切都过去了,我该集中精神工作了,那么一切就都会好的。
一个思维受到良好训练的人,完全能迅速地驱散他心头最浓密的阴云,打开心灵的大门让快乐、希望、通达的阳光照射进来。
别拿跳槽当作逃避的借口
有一些员工,特别是刚刚工作不久的员工,往往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心态,一旦遭遇挫折,就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很容易产生另谋高就的想法。于是,他们视跳槽为最好的解脱办法。但是,新公司、新工作还是有许多让他们感觉不满的地方,最让他们感觉失望的是,老板和上司并没有把他们当成重要的人才来对待。当在新公司遇到挫折后,跳槽的念头便又重新浮现出来。
这种频繁跳槽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意气用事,感情冲动。错误地估计了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现状,在未弄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之前就一走了之。
(2)急于求成,见异思迁,总认为“新”的要比“旧”的好。
(3)斤斤计较,金钱至上。心里想的、口中说的都是金钱和待遇,总是就此与老板讨价还价。难拒引诱,不顾道德。有的员工受到利益的引诱,或为了“报复”原单位对自己的轻视,试图带走原单位的商业秘密,以为如此可以得到更多的金钱利益。
事实上,很多老员工都知道,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跳槽都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而是万不得已之时才会做出的举动。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这个不应该轻易使用的方法,随随便便就拿出来用了。
出走并不能解决问题,跳槽不是好办法。很多问题需要沟通,需要协商解决,关键是员工必须主动。员工必须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告诉给上司和老板,以免因沟通不畅而造成误解。如果我们工作兢兢业业,甚至重付出、轻回报,那么不用我们说,老板也会给我们提高待遇,给我们相应回报,因为老板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应是我们工作的原则。既然选择了一家公司,我们就应该为做好工作而努力,而不能总计较自己的付出是否与收入对等。要知道,被员工们认为是最差劲的公司也有很多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东西,而大家公认最好的公司或最成功的企业也有其不足之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企业,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企业。
跳槽到一个新环境,我们需要付出得更多。离开一个熟悉的环境,融入新环境是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和时间的。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常挪的树长不大。”而“下一份工作会更好”在很多情况下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频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损害的是公司和老板,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对员工伤害更深。因为跳槽者个人资源的积累和自身能力的培养都必然大打折扣。
从职业角度看,一个人一生中难免要调换几份工作,但做出转换前,必须考虑到这种转换是在整个人生规划的范围内做出的调整,而不是盲目地跳槽。可能新工作会使工资待遇有所提升,但若跳槽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提高”,而只是为了多一些金钱上的收入,那便得不偿失了。当感到自己怀才不遇时,正确的态度是:立足于现实,调整好心态,将现有的工作做得更好,甚至最好。
更重要的是,一个频繁跳槽的人,在经历了多次跳槽后,会不自觉地养成一条习惯:当工作不顺时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时想跳槽,想多挣几个钱时想跳槽,甚至没有任何理由也想跳槽,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跳槽来解决。这些人却不想一想,如果换工作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换了那么多还不行呢?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逃避,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在遇到障碍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耐心地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它,而不是通过跳槽来逃避。
沙漏哲学
很多工作堆在一起时,忙碌和压力往往使人烦恼得很,不知先处理哪一样才好?感觉累得很。
有一本书里面提到一种“沙漏哲学”—既然压力是一点一滴而来,就让它一点一滴地去。
我们不妨先把生活看作一个沙漏。沙漏的上半部,永远有成千上万的沙子,它们在流过中间那道狭窄的细缝时,都是平均、缓慢、有限度的。除非你把它弄坏,砸在地上还踩几脚。否则,是无法让很多沙子同时快速通过窄缝,一下子完成漏程。
生活中的那大堆工作,大堆问题,大堆烦恼,都在等着我们去一一解决,必须在同一时间,一次一桩,一次一件,集中精神慢慢来做。全部涌至,则过渡不易。一不小心还会堵塞了,那就得摇一摇,但摇晃后的沙漏,仍然像原来那样地流,不能实时改变或者冒进,即使你再担忧亦是空想。
如果我们调整好时间表的先后顺序,按部就班地去做,那原来的压力,反而会是推进前行的助力了。
“一次只做好一件事”。试一试,果然舒缓了心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位在收发室工作的军人叫米诺。他肩负着沉重的任务,每天都得马不停蹄地整理在战争中死伤和失踪者的最新记录。在压力和疲劳的袭击之下,米诺患了结肠痉挛症。
一天,米诺终于不支倒地,被送进医院。
军医了解他的情况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米诺先生,你身体上的毛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真正的问题是出在你的心里。”
“我希望你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个沙漏。你想想看,在沙漏的上半部,有成千上万的沙子,它们在流过中间那条细缝时,都是平均而且缓慢的,除了弄坏它,你跟我都没办法让很多沙粒同时通过那条窄缝。”
“人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沙漏,每天都有一大堆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但是我们必须一次一件慢慢来,否则我们的精神绝对承受不了。”
医生的忠告给米诺很大的启发。
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奉行着这种“沙漏哲学”,即使问题如成千上万的沙子般涌到面前,米诺也能沉着应对。他反复告诫自己说:“一次只流过一粒沙子,一次只做一件工作。”
除了一次只做一件工作外,工作时也要适当休息,如,每隔一段时间离开自己的座位去倒杯水或上洗手间。在承受着压力时,不妨深呼吸,或去向专业医生查询有关深呼吸、冥想和减压体操的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