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26300000026

第26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1)

生命,如歌亦如酒,如风亦如诗。你可以徘徊人海,冷落萧条,也可以纵情山水,去留无意;你可以荒凉度日,苦涩流离,也可以从容坦荡,笑看风云。烟雨平生,或许就是最美的归途。

苏轼·定风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们来自偶然,也将去向偶然。来如清风,去似野草,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如果非要问,我们为何来到人间,那么我想,经过红尘,为的就是让自己在归去的时候,不惊不惧,不悲不怨。所有的聚散离合,所有的爱恨情仇,都不过是为了让人顿悟人生,学会淡定,学会从容。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生活在这个灯火明灭的世界,我们总要面对情缘聚散,世事变迁,于是就难免悲伤寥落、惆怅彷徨。于是,许多人都渴望那样的境界,希望自己能够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可惜,这实在不是寻常的境界,千古以来,真正能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也没有几人!

花花世界,物欲横流。放不下名利诱惑,也就做不到不忧不惧、不悲不喜。实际上,许多人终生都在追名逐利,最终落得失意落魄,心灰意冷。其实,人生本来可以简简单单、清清淡淡。生于尘世,当然要去寻梦,当然要去拼搏,但也应当记得,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万事不可强求。随遇而安,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失意的时候,仍能笑看风云淡。

采菊东篱,种豆南山,这是属于陶渊明的云淡风轻;烟雨平生,悠然自得,这是属于苏东坡的海阔天空。喜欢这样的心境,更喜欢这样的生活。与其混迹人海,憔悴不堪,倒不如临山近水,赏花看月。苏轼此时,虽然有些无奈,但因为旷达豪纵,便能看到天高海阔。

这已经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苏轼在这首词的序词中写道: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都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以为然。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这就是苏轼,尽管遭到贬谪,尽管风雨飘零,却仍豪情不减。恐怕也只有这样的豪放之人,才能在老去之时,仍能发少年狂气,左牵黄,右擎苍,西北望,射天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柳宗元笔下,有过那样的老者,孤舟蓑笠,独钓江雪,看上去无比孤独,可他钓起来的或许是少有人知的恬淡与宁静。许多事情,你若太在意,它就会如影随形;你若能看淡,它就会如过眼云烟。风雨也好,聚散也好,谁都会经历,关键是以何种态度去面对世间万千变化。

当许多人叹息连连、叫苦不迭的时候,苏轼却选择了悠闲自得。面对风雨飘零,你就算哭天抢地,也是于事无补。倒不如不去理会风声雨声,自由吟啸,悠然行走。在风雨中忘记风雨,在离散中忘记离散,或许这才是我们终生寻找的。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宋词的天空下,有太多依红偎绿的情节,有太多华丽婉约的画面。但是在这里,苏轼为我们呈现的,却是风雨中的快意人生。竹杖如何?草鞋如何?在清旷豪放之人眼中,恐怕胜得过快马轻裘。

旧时文人,奉行这样的信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苏轼因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1079年)被人从他的诗中寻章摘句,硬说成是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所以被贬谪到黄州。到黄州后,苏轼曾在给李之仪的信中这样写道: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被人推搡谩骂,不认得他是个官,却以为这是可喜之事。除了苏轼,真不知世间还有几个人能如此!究其原因,首先,是他厌倦官场,不愿与那些阿谀逢迎的人为伍;其次,是他超逸旷达,知道浮沉起落只如水月镜花。

对于苏轼来说,从眼前风雨到整个人生,都可以这样,淡然无物,自在超脱。这样的生命,有万千风景在心中,纵然低到尘埃,也可触到云天。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到笑看人间起落聚散,不仅因为卸不下名缰利锁,还因为目光太短,看不到远方的灯火云帆。

风雨后的晴空,无论何时都会让人欣喜。这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对于苏轼来说,最寻常不过。那场不期而至的雨,让同行的其他人痛苦不堪,可是对他来说,只如水中涟漪,不值得计较。他早已知道,人世风雨虽多,却也总有晴好之时。就像现在,雨过天晴,斜阳欲晚,词人立足山前,欣悦自不必说。活在人间,就当明白,长夜与黎明不远,风雨与彩虹不远。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天晴以后,回顾来路中所经风雨,感触良多。月亮的阴晴圆缺,宦途的风雨兼程,他早已见惯。若非如此,怕也做不到那样的淡定从容。人间纵然再多山重水复,心中若能留住柳暗花明,就可以惯看秋月春风。若能如此,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好了。

失意的时候,彷徨的时候,或许可以在这首词里找到些许光亮。苏轼说,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其实,谁都知道,贬谪岁月绝不好过。可是,这个超然的词人,硬是在清贫苦涩的时光里,找到了平生快味。无晴无雨,不悲不喜,虽然不是谁都能做到,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多点开阔、少点计较。

当然,必须看到,苏轼早已厌倦官场的险恶生活,很渴望摆脱这种生活,退隐江湖。淡泊宁静、无忧无患、无欲无求、轻松自由,也许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尽管他胸襟开阔,眼界高远,但是面对官场的蝇营狗苟,恐怕也难免愤懑。可以想见,他早已渴望归去,在远离喧嚣的地方,听渔歌,看斜阳。在那里,他虽无荣华富贵之享受,但亦无宦海浮沉之忧患,心情得以平静,心境得以安宁,何乐而不为!

或许,他向往的地方,也是你我归去的方向。云天之下,云水之间,可以安放所有的诗情画意,可以收藏所有的似水流年。这里,没有钩心斗角,只有清风明月;没有阿谀逢迎,只有淡云微雨。驻足在这里,可以看书写作,可以对酒当歌,不用理会谁的冷眼白眼。如果,名利场上过得并不愉快,何妨走出繁华,洗去尘埃,去远方,与山水云月为邻。

张孝祥·念奴娇:孤光自照,今夕何夕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世上,风景处处都有,只是欣赏风景的人却总是寥寥。如果不能洗去心中尘埃,放下尘俗羁绊,纵然身在山水之间,怕也不能明白山水之意。许多人在失意的时候,总是长吁短叹,悲苦彷徨,于是几乎忘记,不远之处就有山水渔歌。

活在人间,我们都应当这样,得意时不忘自己来自何方,失意时记得自己去向何处。世事多变幻,潮起潮落,月圆月缺,谁都没有办法。面对浮沉起落,若总是无法淡然,便总有无边的荒凉。对于那些旷达洒脱之人,处处都有灯火云帆,只因他们不管世事几何,总是保留着几分安恬、几分快意。

看惯了小桥流水,便会向往大漠孤烟;看惯了风花雪月,便会憧憬草原江海。在大宋温软的时光里,站着不少豪放清旷之人,这是那个时代的幸事,也是后来人们的幸事。无数人在寻寻觅觅,悲悲切切,而他们却选择了纵横天地之间,笑看沧桑变幻。实际上,他们也是常人,也要面对风起云涌。只不过,他们知道,与其沉湎悲伤,不如坐卧云水。

张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桃源乡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词人之外,张孝祥还是南宋著名的书法家,宋高宗说他必将闻名于世,宋孝宗也在见到张孝祥的遗墨后十分景仰。南宋朝诸多名家文人,都对孝祥的书法推崇有加。

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廷试,宋高宗赵构亲擢其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于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

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当时,张孝祥被谗言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面对这样的境遇,许多人愤懑惆怅,无所适从,他却选择了笑看风云。恐怕也只有像他这样胸襟开阔的人,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何不借着词意,去到洞庭湖,将自己安置在水天之间,看那放旷的词人,如何陶然人间。

“洞庭春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这里的春草,指的是与洞庭湖相连的春草湖。所谓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样的日子,秋高气爽,玉宇澄清,泛舟湖上,在水光与月光之间,忘记尘世悲喜浮沉,这是何等惬意的事情!

李白的《庐山谣》里有这样的句子:“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风本来没有色彩,但是敏感的诗人,却能从风云变幻中感觉到风色。或许,万里黄云,真的可以让风为之变色。诗之所以让人沉醉,便是因为亦真亦幻、似有还无。这里,泛舟湖上的词人,眼中所见风景是这样: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甚至连风影都没有。这样的月下湖光,这样的恬静画面,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

许多人在经历坎坷和风雨的时候,就会以为自己被逼到角落,没有前方,没有退路。其实,世界仍是原来的模样。只要抬头,就能看到日光倾城;只要微笑,就能遇见风轻云淡。只要你打开门扉,就会发现,海阔天空的世界,真的可以任意遨游。悲伤也好,惆怅也好,只能让自己沉沦。人生匆匆,若总是沉湎过往,又怎能守得云开,见到月明?

舟行碧波,人在画中。这样的意境,谁都向往,却不是谁都能遇到。生于尘世,人们总是这样,或者忙于俗事,或者沉沦悲切,总之赏心不在,即使遇见云水,也不能全心沉醉。于是,那样的诗画意境,也就只属于少数恬淡自在之人。对于张孝祥来说,无论是平湖还是秋月,无论是云天还是山水,之所以存在,仿佛只为了安放他的一叶扁舟。如此豪迈大气,世间能有几人!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月光如银,水波粼粼,仿佛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银河倒影,摇曳水中,两处明澈。这样的月下平湖,只有置身其中,才能体会那份写意之情。

所有的水光月色,都归结为“澄澈”二字。心若无尘,风景也就无尘。此时,词人眼中的世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浑浊,没有黯淡,只有无边的清澈明亮,有如远离人间的琉璃世界。当然,表里俱澄澈,就不只是写景了。泛舟于三万顷湖上的词人,始终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表里如一。

恐怕只有这样坦荡和磊落之人,才能做到澄澈,才能做到宠辱不惊。胸怀开阔,天地也就开阔。杜甫的《屏迹》里有这样的句子:心迹喜双清。心是内心,也就是里;迹是行迹,也就是表,心迹双清也就是表里澄澈。“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为人处世,若能如此,或许能多些快乐,少些忧烦。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欣赏着湖光月色,同时也在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让我们感觉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诗人的美学理想高洁,心地纯洁,他的笔墨才能这么干净。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世间有许多东西,比如诗情,比如画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绝美的景致之前,无论多华美的词句,都会显得苍白。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言说。显然,这样的感受,这样的妙处,世间少有人知。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这是北宋哲学家邵雍的《清夜吟》。明月当空,微风水面,这是最寻常的事物。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看到那份安静的美好。可惜,尘世中的人们,总是忙碌不停,于是,这样的清幽淡雅意味,总是很少有人领略。其实,偶尔停下脚步,就能看到夕阳西下,就能遇见月满西楼。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任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径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这里的岭海经年,就是指他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孤光,指月光。苏轼的《西江月》有这样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这就是张孝祥的态度: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世间的孤绝之人,大都如此,虽然难免孤寂,却也有着无人知晓的清明。

同类推荐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枯杨生花

    枯杨生花

    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文学的熏陶可使青少年加深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的认识。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人文性情和高扬人文精神的理念。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切实可行的交汇之处,可以从文学作品的阅读开始。
  • 狐狸的微笑:原始森林里正在消逝的它们

    狐狸的微笑:原始森林里正在消逝的它们

    当我们钦羡大自然中的美丽生灵时,是否想到,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遭受无尽的侵扰。大森林中的野生动物正在加速消亡中,让我们伸出爱的手臂请它们停一停……吉林省专业作家胡冬林深入长白山原始森林二十年,为森林里的美丽生灵深情画像,青羊、熊、紫貂、狐狸、青鼬、星鸦……为我们揭开神秘大森林的一角,挽留即将消逝的它们。森林的大量消失,我们是直接或间接的刽子手,它们永远站在森林一边,活得伟大而尊严!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册)(选题报告1)

    散文能带给读者美的图画、美的情景、美的享受、美的追求、美的憧憬;散文能陶冶情操,能启人哲思,发人深省;散文能抚慰受伤的心灵,给人欢乐、温暖和爱。本书所选作品有的精练优美,有的朴素自然,有的音节铿锵,有的情感浓郁,有的长于抒情,也有的侧重于叙事。读者在品位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鲁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自从中华民国建国二十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自由谈》的编者刊出了“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的启事以来,很使老牌风月文豪摇头晃脑的高兴了一大阵,讲冷话的也有,说俏皮话的也有,连只会做“文探”的叭儿们也翘起了它尊贵的尾巴。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热门推荐
  • 异瞳妖妃

    异瞳妖妃

    彤彤来到了这个陌生的时间,原本看有温柔的娘亲,脱线护短的爹爹,那就不计较前世无缘无故就丢了小命了,只不过,这样的生活能继续下去么?当一觉醒来,身边的所有都变了的时候,是去求个明白,还是混吃等死?心中终有执念,于是,踏上了一条强者之路,于是遇到了他,于是……
  • 信仰告白

    信仰告白

    信仰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是社会信仰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这100余篇文章选自大学生课堂习作,真实地记录了当代大学生对信仰困惑、思考、探索,无论简短还是略长,无论朴素还是高调,无论稚嫩还是充满禅意,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标记。
  • 当代枭雄

    当代枭雄

    正伤心于被女友背叛的事实中的刘子涵,得知女友竟卷走公司所有的资金走投无路之下,他只能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暗杀组织——天罚,是他绝望后唯一的出路。1年半的魔鬼训练,成果就是他的代号——嗜血。一辆白色保时捷Boxster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失踪三年,刘子涵终于华丽归来……
  • 九脉武神

    九脉武神

    金庸笔下“独孤九剑”一生与人对决从未输过半招,故改名“独孤求败”。然英雄难过美人关、其被荷花设计坠入深渊。幸被神雕救起。…不巧的是就在这一刻“天芒花蕊”坠落于雕身,落在独孤求败的玄铁宝剑上后进入剑体后随独孤一起穿越到云界。且看独孤会不会在云界求的一败呢?敬请期待……
  • 可知我对你的爱

    可知我对你的爱

    一个是孤女,一个是总裁,原本两个不同世界的不可能有交集的人,就因一个项链联到了一起,而不曾想,原来命运之神早给两人画了圈,在圈里……
  • 云麓漫钞

    云麓漫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的萌恋季

    爱的萌恋季

    一位叫顾思铭的少女,在上学的途中被人劫走,而劫持者却是被富家贿赂的盗贼,吵吵闹闹的途中,不小心将自己的心给丢了,可是一次月圆之夜,顾思铭竟然穿越了!穿越到另一个人的身体里,而这个人就是与顾思铭关系甚好的年怀颖,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像自己的男友证明自己就是顾思铭,而男友就是不信,接下来如何,请关注。
  •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震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险、逃生及救助,震后的防疫、心理重建等。《地震应急防护手册》基本上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强调实用性、普及性。
  • 如果我欺骗了你

    如果我欺骗了你

    一个孤单女子的自述,这是一场寻找灵魂相抵的追逐。心灵是一面镜子,透过你的思维你看到的你的一切就跟你沐浴完未着寸缕站在试装镜前的你一样,不同的是,一个看到的是你的内在,一个看到的是你的外在。朋友眼中的她美丽大方勇敢而又坚强,而她眼中的自己丑陋小气胆小而有懦弱,两面人,人格的两重性,在欢笑背后带着眼泪,在前进中努力的后退,在希望中寻求着绝望,灿烂的一面下灰暗。他们是兄弟,亦是她生命‘尽头’出现的人。相同的长相,不同的性格,温暖与冷漠,柔和与僵硬,他们曾言,不可能喜欢同一个人,而结果呢?
  • 土豪修道者

    土豪修道者

    真正的土豪敢于挥金如土只为博妹子一笑,敢于直面挑衅千万亿的财团!——布小缺语。布小缺重生到十年前的一个平行世界,无意中获得一本神奇的《五德天书》,并逐渐开始接触到隐藏在这个世界后面一群神秘修道者!修道者先修德,布小缺凭借着对未来历史发展的先觉,一边大肆狂揽世俗财富,一边又大肆款撒金钱,想方设法败家散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做好人,做好事,大量收集功德、阴德和道德,升级《五德天书》!《五德天书》升级的同时,也获得大量来自各种文明的科技产品和修道功法、修道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