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9200000017

第17章 从吐鲁番文书看敦煌文献、敦煌文物和敦煌地域情况(3)

3.将敦煌文学文献回归文学本位,进行细致的文学分析

过去一提及敦煌写本,不论是变文、曲子词、诗歌或赋,主要均以文献学的角度来评量。百年来前辈学者的努力,各类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丰硕且具系统,然而文学总归是文学,文献基础确定之后,当从文学本位出发。诚如柴剑虹《转型期敦煌文学研究的新课题》一文所说:“在新的时期,我们应该从文学史观出发,将敦煌文学作品分类汇集后真正置于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考察;从文化史观出发,将敦煌文学作品真正置于敦煌历史文化的人文环境中研究;从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着手,去探讨敦煌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声律特点等,真正实现让敦煌文学研究‘回归文学’的目的。”(《转型期的敦煌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敦煌文学不论其写本形态如何复杂,然文学终归是文学。所以,展望未来敦煌文学的研究,当回归文学的本位。不论是体制、格律、风格、语言及内容意涵,均需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归纳其特性,结合文体的时代发展,观察敦煌文献的文学价值。

整体而言,敦煌文学研究的焦点,重在敦煌文献中所独有的作品,如变文、曲子词、俗赋、王梵志诗、学郎诗等,这些作品内容的通俗,风格的辛辣、谐隐,语言的口语、鄙俚,实深具白话通俗文学的特色,它的存在,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4.跨越学科藩篱以开阔敦煌文学的研究视野

文学是时代社会的产物,特别是地处西北边陲的敦煌地区,胡汉杂处,文化多元。在这种特殊地理、历史因素下,其创作与流传的文学,尤具地方色彩与历史特质。敦煌文学以唐五代为主体,其中经历盛唐时期与中原文化的互通、到吐蕃占领时期的隔绝、归义军时期自主的地方政权,这些政权的更替,历史社会的变迁,人民思想意识、生活文化与中原自然存在种种差异,其间文学的创作与传诵,尤能凸显时代意涵,反映社会生活,彰显历史现象。因此,敦煌文学研究,在回归文学本位的同时,也必须注意跨学科的整合,特别是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文学诠释,如陈国灿《敦煌五十八首佚名氏诗历史背景新探》,便是利用历史学的考察,发掘有关历史的资料给予敦煌诗歌一种新诠释。朱雷《敦煌两种写本〈燕子赋〉中所见唐代浮逃户处置的变化及其它》利用敦煌文学作品探究唐代历史问题,都是良好的典型例子。又如朱凤玉《敦煌蒙书〈古贤集〉与中晚唐代咏史诗》(《转型期的敦煌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以敦煌蒙书中的《古贤集》为基础,从咏史诗的文学体类、蒙书的教育功能、类书的事类来源等几个面向,探讨敦煌蒙书《古贤集》与中晚唐咏史诗盛行的文化因素。可见,若能掌握诗歌内容特性,广泛吸取敦煌历史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敦煌社会、文化等相关之事,进行整合研究,当有所收获。

另一方面,敦煌变文或俗赋,故事是其主体,若能以同一故事为轴,打破文体的界限,将叙事诗、故事赋、史传变文、小说、戏剧等同一主题的叙事文学,加以统观,采故事学、主题学、叙事学的方法,或以传播、接受与诠释的角度展开探讨,都可为敦煌文学研究开创一崭新的课题。

5.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创新研究成果

就学术研究而言,材料的属性与特色会影响研究方法的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也会有助于研究成果的呈现与提升。敦煌文学研究基本特质是建构在文献学的基础上。因此,传统的校录、辑佚、考辨等文献学方法乃是它的基本方法。

然而敦煌文学不论是变文、俗赋等以故事主题为主的叙事文学,若能在方法上,吸取文学研究新兴的叙事学研究方法,将同一主题进行跨文类的比较研究,特别是结合史传、笔记、小说、历代咏史诗、话本、小说、戏曲、弹词、鼓词、宝卷等雅、俗文学作品,一体考察,将不失为可行的研究方法,这片园地有待积极耕耘,其成果理当值得期待。

再如敦煌文学的流传是以写本传播,与一般雕版印刷的传世诗文集不同。流传形式,形态多样,且为读者信手传抄,大抵未经编辑整饬,抄者少有编辑意识,因此不存在定本概念。王重民在《补全唐诗》“序言”便以为敦煌诗歌的整理是敦煌诗、词、变文和俗曲四种文学体裁中“数量最多,也最难整理”的一种。其实也正是敦煌诗歌传播的特色,若我们能掌握他的特色,选择适当的文学文献传播的方法,掌握“敦煌写本”的相关知识、写本时代诗歌传播的方式,进行宏观的统整研究,也许将会有创新而可观的研究成果。

汉语史研究应重视敦煌佛教文献

董志翘

董志翘,男,1950年8月生,浙江省嘉兴市人。1976年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1997年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论著有《〈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敦煌文书词语考释》、《敦煌文书词语琐记》、《敦煌写本〈诸山圣迹志〉校理》、《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语略考》等。

敦煌学研究迄今已经一百多年,百年来,敦煌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研究的范围已经涵盖宗教学、文学、史学、语言学、艺术学、考古学、科技等各个层面。所谓“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尴尬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敦煌学研究中心。

就语言学领域而言,利用大量宝贵的敦煌文献资料进行汉语史研究,已成为20世纪末及新世纪以来的新潮流,大批汉语史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汉语史工作者)徜徉其间,从最基础的文献收集、缀合、校勘、释读、整理做起,在浩繁的敦煌文书中探幽索隐、寻觅、发掘研究语料。因为敦煌文书大多为唐五代及宋初的“同时资料”,所以最先取得大宗成就的是在近代汉语研究方面。老一辈的学者,如王国维、刘复、姜亮夫、罗常培、魏建功、周祖谟、潘重规、蒋礼鸿、周绍良等自不待言,嗣后的自刘坚到郭在贻、项楚等,直到他们众多的弟子学生。在利用敦煌文献进行近代音韵研究、俗词语研究、俗字研究方面都有重大创获。研究的对象除了敦煌藏经洞中的语言文字学方面的文书(如韵书、字书、训诂书)而外,涉及敦煌变文、愿文、曲子词、诗赋、小说、社会经济文书、医籍、禅籍等各个领域的材料。但是,相对而言,在中古汉语(自东汉至隋)研究中,对敦煌文献材料的重视和利用却显得不够。

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实际上是文献语言。

从理论上讲,所有的历史文献都可以成为语言史研究的材料,但并非所有的历史文献均具有同等的语料价值。语料的价值取向在于它能够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当时(各个特定时期)的语言的真实面貌,具体要求是:一、具有广阔的社会性及生活覆盖面。二、语体不过于典雅、含有较多口语成分。三、年代大致可考。四、并有一定的数量。

众所周知,东汉以降,是汉语发生极大变化的时期,因此在汉语史上将东汉至隋的六百来年间称为中古汉语,自晚唐以后称为近代汉语。自东汉至六朝,是古白话的萌芽时期,晚唐五代“文言由盛而衰,白话由微而显”(吕叔湘、江蓝生著《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序,语文出版社,1988年),但是,由于当时战乱频仍,文献典籍遭到严重摧毁,中土文献传世不多,加上历来有文化的人一般重“文”轻“俗”,因而其中能较好反映当时口语特点的中土文献更是凤毛麟角。篇幅较大、语料价值较高的中古中土文献:文学类有《世说新语》及刘注;史学类有《三国志》及裴注,《后汉书》、《宋书》、《魏书》;政治哲学类有《论衡》、《颜氏家训》;地理类有《水经注》;科技类有一些医书及农书《齐民要术》等。本来中古时期志怪小说十分发达,见于著录的不下三四十种,但其中极大部分原本早已散佚,经后人辑缀而成,并非古本原貌,作为语料不甚可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较有价值,但数量不多,晋人杂帖口语程度很高,但数量更少,且大都为片言只语。除此以外,中古时期的文献几乎都用极少透露当时口语消息的文言文写成。

正因为此,所以在汉语史研究中,以往对上古阶段、现代阶段的语言研究较为集中。利用敦煌文献以后,近代汉语研究也充满了亮色,中古汉语阶段的研究则一直较为薄弱。而汉语史研究跳过中古阶段,终究不是完备的汉语史,同时也讲不清楚汉语演变的来龙去脉。“文化大革命”后,虽然有很多中青年语言学者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古汉语,如对以上所举的中古中土文献几乎都作了很好的研究,但由于语料数量的局限,还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寻找较为集中的能较好反映中古实际语言的文献语料。经过研究者的努力,发现和开掘出了中古语言的富矿——汉译佛经文献语言。虽然从三四十年代就有学者对这方面有过研究,但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直到编纂《汉语大词典》,例证中仍较少采用这类材料。

佛教最初是顺着丝绸之路由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原的。约在东汉明帝时,佛教这一外来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便是佛经的汉译。这一巨大的工程从东汉开始,一直到北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惟净和孔道辅先后奏请北宋朝廷解散翻经院止,前后持续了近九百年。

吕叔湘云:“宗教是以群众为对象的,所以佛经的文字也包含较多的口语成分。”(吕叔湘“古今言殊”,《吕叔湘文集》第5卷,商务印书馆,2004年)赵朴初云:“释迦牟尼教化的方式是接近平民的,他说法不同于婆罗门的雅言,而用当时平民的俗语就是一个例子。”(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陕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季羡林云:“佛(还有他的继承人)对语言的态度是讲求实效的,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题目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宣传教义、弘扬大法,谁听得懂什么话,就用什么话向他宣传。违反这个规定,对牛弹琴,就是犯罪。”(季羡林:《三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梁启超则早就指出:“佛恐以辞害意且妨害普及,故说法皆用通俗语,译家惟深知此意,故遣语亦务求喻俗。”(梁启超:《翻译文学与佛典》,《佛学研究十八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这也就是说,佛教原典语言上的趋俗原则也直接影响到译经。

总之,从东汉至宋,汉文佛典总数达2148部,8736卷。中古时期的汉文佛典约960部,2990卷,2400万字。与这一时期的中土口语性文献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汉译佛经最初是以手抄形式流传,北齐开始石刻佛经,宋代较大规模的雕板印刷开始后,前后刊刻藏经数十种,主要的有:

宋《开宝藏》、《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资福藏》五种

辽《辽藏》(契丹藏)

金《赵城金藏》

宋元之际《碛砂藏》

元《普宁藏》、《元官版藏经》

明《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武林藏》、《万历藏》、《嘉兴藏》六种

清《清藏》(龙藏)

1911年后铅印《频伽藏》、《普慧藏》。

佛教东传,朝鲜《高丽藏》、日本《弘教藏》、《卍续藏》、《大正藏》等。

其中后出者大多以宋刊本或其复刻本为底本印行的,也就是说,宋代的整理刊刻对当今见到的传世汉译佛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宋代的整理刊刻,难免有改动原文的可能(这从宋初整理刊刻的几部大型类书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可以看出)甚至从官刻立场出发,在语言上有改俗为雅的倾向。这对于汉语史研究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汪维辉:《唐宋类书好改前代口语——以〈世说新语〉异文为例》,《汉语词汇史新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49~170页。汪文主要指出《太平御览》等类书在引古本时在语言上“以雅代俗”、“误改误删”、“以今代古”三方面的问题,并归纳云:一、类书引文未必皆古本可据;二、一些六朝口语词至唐人已不晓其义,反映了词汇随时代而变迁的事实;三、唐宋人编纂类书时存在着明显的避俗趋雅倾向。)

目前人们借以研究中古汉语的汉译佛经,大多源于《大正藏》,《大正藏》是日本大正十一年至昭和九年(1922—1934)由日本著名佛教学者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主持编撰的。它主要以《高丽藏》为底本(即上世纪20年代编纂《大正藏》时被人们认为最权威的一部藏经),在核对了十几种藏经版本的基础上编定,且加以断句,用铅字排印而成,因此便于使用,加之印行数量较大,易于查找。目前又有全文电子检索版,所以是目前佛教界及学术研究领域最通行的版本。其影响之大,利用率之高,可以说是此前的任何一种大藏经版本都无法比拟的。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大正藏》的权威性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质疑。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二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二卷)

    本书是一套中华文化的普及性的读物。内容介绍 中华民族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中华民族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足以让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由衷的骄傲。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世事沧桑,朝代更替,从盘古开天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西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这是一套中华文化的普及性的读物,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套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明的书籍。
  • 武御本纪

    武御本纪

    刘槊带着《三国志》系统都城城基,穿越东汉末年。重振汉室,扬威九州。金戈铁马,武御天下。犯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原名《汉武御》,作者毅力不足,正努力克服中,需要鼓励,谢谢。
  •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

    民国年间,天下大乱,位于华北中部的小县安肃,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有着悠久历史的一座老烧锅,也同样没能逃过一场场劫难。但老烧锅主人张树亭敢于面对一场场灾难的来临,不但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保住了一座老烧锅,也靠着自己微薄之力,不但维系了人间良心,也为当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商人应该做出的贡献。后来,杨成武将军还对此烧锅有过很高评价。
  • 三国争锋之铁血军皇

    三国争锋之铁血军皇

    他意外穿越到诸侯割据、战火连天的三国乱世,灵魂附身在一个什么都不是的阿斗身上,身份成为无法甩脱的羁绊。可是乱世沉浮,必须要坚强地活下去,阿斗终究要变得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是的阿斗。他力挽狂澜于一身,统合小小的蜀国军民,抱美人,合人心,会人才,灭豪强,练精兵,以染血的征袍一统天下!
  • 三国之武动乾坤

    三国之武动乾坤

    刘羽穿越了,回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动荡混乱的大时代。东汉末年,是英雄辈出的大时代,是群雄并起的大时代。而刘羽早先为了生存,到后来不知不觉拥有了征战天下的野心。刘羽注定是为了改变历史而来,看刘羽如何一步步超越群雄,独步天下。这是一本不一样的三国!
热门推荐
  • 想通了就快乐

    想通了就快乐

    酸咸苦辣尝过,才可能更充分地拥有和珍惜生命的甘甜。即使这个世界永远都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绝对完美的结局,我们也应该学会在与它的相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将这些闪耀着智慧和哲理的火花一一收集,希冀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的感动和启迪,为你的生命创造出人世间最美丽的奇迹。想通了,也就懂得了得到与失去的意义想通了,也就明白了选择与放弃的道理想通了,也就理解了获得幸福的真谛想通了,也就掌握了享受快乐的秘密。
  • 巫术的世界

    巫术的世界

    神秘文化和神秘现象总能激发无限的遐想,作为一套神秘文化的专题百科读物和速读读物,本系列读本分专题全景式展现了世界神秘文化各个分支领域的历史起源、发展状况,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影视文学作品等等,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给林林总总的神秘文化一个全新的解释。
  • 傲娇小毒妃:鬼王,快躺好!

    傲娇小毒妃:鬼王,快躺好!

    她,兰雪沁,三大古武世家兰家娇宠的大小姐,竟然穿越成一个又聋又哑又痴傻的庶女?祖传异宝显神功,得绝世功法,九卷丹书,从此通晓毒医,修炼绝世功法,炼丹,炼阵,制符,驯兽,全都不在话下!渣妹欺凌,伪善嫡母迫害,打爆渣妹嫡母,打的她们跪地求饶!他,被迫害的皇子,潜藏在兰家的鬼面“亲哥哥”被她视为除了同母的亲哥哥之外最信任之人。“我能治好你脸上的伤。”“哦?如果沁儿能治好哥哥的伤,哥哥以身相许如何?”畜生,我把你当亲哥哥,你居然想睡我!"
  • 狂拽坏少的经纪人妻

    狂拽坏少的经纪人妻

    她是名门千金,却遭妹妹妒忌,后妈憎恨,为抢她不爱的未婚夫,妹妹不惜陷害她成为残花败柳,十八岁生日那天,妹妹给她的生日礼物是把她送上了一个陌生男人的床,两个月后,她被发现怀孕了,父亲为了自己的仕途毅然决然的要打掉她肚子里的孩子,哪怕会导致她终生不孕,五年后,他们再次相遇。
  • 安全灯谜集萃

    安全灯谜集萃

    本书收入的各类安全灯谜,为分上下两编。上编以安全题材为谜面,下编以安全题材为谜底,为了便于读者对灯谜的理解,作者对大部分谜作加了简注。同时,为了普及灯谜知识,帮助读者提高猜谜、解谜能力,作者专门编写了《猜灯谜的基本方法》和《猜带“格”灯谜的要领》两部分,分别介绍了24种猜谜方法和36种谜格知识,每种猜谜方法和谜格知识,都用3条灯谜为例进行讲解,形象直观,易懂好记。  
  • 蠲戏斋诗话

    蠲戏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王绝宠:这个王妃有点二

    邪王绝宠:这个王妃有点二

    她是倾国倾城的世界第一杀手迎魂灯,执行任务时果敢狠绝,平时却是一个有点呆萌的二次元少女。一朝穿越,破茧化蝶,将挑衅的人全部击倒!却不知何时惹上了一个邪魅无情的傲娇王爷,将她的桃花一一掐断:“想选别人?先收了我。”老天啊,这是什么定律?虽然他长得很帅,可老娘不是花痴!:“我们不熟。”邪笑......
  • 快穿之拯救奇葩男主

    快穿之拯救奇葩男主

    白光光被坑进一个奇葩的拯救养成系的游戏,非但拯救的对象是个十足的铁公鸡,坑爹的系统君也是个十足的铁公鸡!不但要拯救各种奇葩的攻略对象,还有各种奇葩的对象等着她扮演!为了早日摆脱铁公鸡系统君,白光光展开了她人生中从未有过的彪悍人生!
  • 唐时行

    唐时行

    21世纪历史专业研究生,穿越成大唐天宝年间的商人之子,被困沙漠,离奇的身世,唯一的丝帕将如何揭露谜底,江辰到底是何方人氏?离奇出现在西北大漠的灭族突厥后代,他们又是谁?死里逃生的少年如何在大唐的边缘生存,如何肩负民族的复兴?承平已久的大唐波涛暗涌,还有一年半时间,熟识历史的江辰是早早逃到南方做小地主,还是肩负正义、颠倒乾坤,拯救盛唐于危难之中?请看别样的历史——《唐时行》
  • 亚森·罗宾探案集3

    亚森·罗宾探案集3

    《亚森·罗宾探案集》是一部风靡世界的侦探小说,她以其丰满的人物性格,广阔的社会背景,曲折多变、富于悬念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