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86600000006

第6章 中医学的起源与发展(2)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是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伯高等论医之书。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该书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内容包括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辨证、治则及针灸和汤液治疗等。它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当时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诸如阴阳、五行、气、天人关系、形神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一方面用当代的先进哲学思想为指导,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医学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丰富和提高了哲学理论,把先秦以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黄帝内经》中许多内容已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水平。在形态学方面,关于人体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容量等的记载,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如食管与肠的长度比是1∶35,现代解剖是1∶37,两者非常接近。在血液循环方面,提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的观点,认识到血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素问·举痛论》)的。对动静脉也有一定的认识。以上这些认识比英国哈维氏在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发现血液循环早一千多年。《黄帝内经》不仅在中国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推崇,在国外的影响也不容低估。日本、朝鲜等国都曾把《黄帝内经》列为医生必读课本,而部分内容还先后被译成英、法、德等文字,在世界上流传。

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的针灸组织也把《黄帝内经》列为针灸师的必读参考书。《黄帝内经》的着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

《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约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相传为扁鹊(秦越人)所着。“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的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明,部分问题做了发挥性阐解。《难经》的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腧穴、针灸以及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涉及人体正常生理、解剖、疾病、证候、诊断、针灸与治疗,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等种种疑难问题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与《黄帝内经》一样,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两汉时期,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全书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功效特点分为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所录药物功效的记载,屡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书中提出了中药的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等性味学说,对各种药物配合使用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理论,并阐述了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该书的问世,使中药学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着名医学家张仲景(公元150-219年)所着,是一本中医临床学专着。张仲景在书中不仅系统总结了许多常见病的诊断要点、治则和有效方药,而且创造出辨证论治的临床诊治规范,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书后被分为《伤寒论》(讨论外感热病)和《金匮要略方论》(讨论内伤杂病)两书。张仲景被宋代以后的医学家尊称为医圣,明清时人们为推崇纪念他的成就,在其家乡河南南阳修建了医圣祠,引以为效法学习的先师。个中原因,除了他在东汉兵荒马乱、疫病流行时所作的杰出贡献外,更因为他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

晋唐以后,随着治疗技术和医学理论的提高。中医学逐渐向各临床分科方向发展。现就中医临床各科的主要成就及代表着作作一简单介绍。

一、中医诊断学

《黄帝内经》中有关诊断学的内容十分丰富,该书不仅阐明了指导诊断的理论依据,而且也对诊法作了具体叙述,从而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在辨证方面:《内经》中有关病机十九条(《素问·玉机真脏论》)以及脏腑、阴阳五行理论对后世辨证论治有着原则性的指导意义。在“疟论”“刺疟论”“咳论”“痿论”“痹论”“厥论”等篇,对某些疾病以及临床常见症状,从感邪的性质、脏腑的虚实、阴阳的盛衰等方面进行辨析。可见当时在辨证方面已经达到比较细致的地步。

东汉张仲景所着《伤寒杂病论》,是后世公认的一部辨证论治经典着作,书中对于四诊和辨证均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四诊中,仲景尤其重视切诊,仅《伤寒论》的397条中,涉及脉象的就有130多条,且达26种脉象。而《金匮要略》一书中,每篇的标题都以病、脉、证并列。在辨证方面,仲景以六经论伤寒,脏腑论杂病,从而确立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至于其他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三焦辨证等内容,在仲景着作中也有所论及,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中说:“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痉;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说明东汉末年,对疾病的辨证认识已有较高的水平。

晋代王叔和所着《脉经》,是现存脉学的最早专着。他集《内经》以来扁鹊、张仲景、华佗等诸家对脉学的有关论述,博采众家之长,并参以己见,加以整理、分类,不仅阐述了脉象产生的原因,平脉病脉的区别,诊脉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将脉象分为24种,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研究,可谓集晋代以前脉学之大成,对后世临床医家广泛运用切脉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传染病的不断流行,人们对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晋代有关典籍中对传染病的认识比较具体,如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对当时流行的天行发斑疮(天花)、麻风等基本上能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作出诊断。同时,对于疾病的分类,皆能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错杂。

隋代巢元方等撰《诸病源候论》,可说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着。书中对临床各种疾病的病源、病机、症状均有较详细的分析和具体描述,特别在症状鉴别诊断方面,描述尤为细致。如痢疾分为谷痢、血痢、冷痢、热痢、火痢、休息痢等四十类,这种症状分类,即使在后世医书中也甚为罕见。

唐代孙思邈所着《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前者以脏腑分类,从生理、病理、脉象、症状各方面对脏腑进行描述,并提出处方、用药,使脏腑辨证得到系统和充实。

后者着重论述色脉,并将望诊列在脉诊之前。如“夫为医者,虽善于察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末为尽要妙也”。说明在切诊盛行之际,其他诊法仍占有重要位置。《千金翼方·诊痈疽有脓法第五》说:“凡痈按之大坚者未有脓,半坚半软者半有脓,当上薄者都有脓。”不难看出,当时孙氏对诊断原理与诊断方法已有深入的研究。

宋代陈言据《金匮要略》“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之说,将致病原因分为三因,一曰内因,为七情,发自脏腑,形于肢体;二曰外因,为六淫,起于经络,舍于脏腑;三曰不内外因,为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以及虎狼毒虫、金疮踒折、痤疮附着之类。以因论证,是病因、辨证、理法比较完备的着作。

金、元时期,由于学术派别纷争,许多医家密切从临床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充实、发展了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出现了一些关于中医诊断学方面的专着。张元素着《医学启源》,以《内经》为依据,集华佗之《中藏经》、孙思邈《千金要方》、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所论脏腑辨证之长,结合自己数十年临床实践,自成其脏腑寒热虚实以言病机辨证学说,较之以前医家之所辑,实有较大发展,从而确立了脏腑辨证在各种辨证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前后,有刘完素以“火热论”为病机的辨证;李东垣以脾胃论为病机的脾胃及内伤外感辨证;朱丹溪对阴阳的辨证;赵献可对肾病的辨证;李中梓对脾肾病的辨证;戴思恭、汪机对气血的辨证等,尤其是薛立斋,他于《内科摘要》一书中,列述诸脏虚实寒热与各病证之关系,其门人周慎斋继予推广,脏腑辨证之风已遍及医林。

自宋至明,有关四诊的专着不断出现,如宋代崔嘉彦的《脉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四言歌诀形式阐述脉理,对后世脉学有相当影响。施桂堂的《察病指南》提出33种脉象,以图示脉,并兼述其他诊法,是现存较早而系统的诊断学专着。元代滑寿的《诊家枢要》采取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此期尚有杜清碧所撰的《敖氏伤寒金镜录》,叙述了36种舌象,且附有简图,联系病证以伤寒为主,兼及他科一些证候,是现存的第一部验舌专书,对后世舌诊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刘昉的《幼幼新书》,提出三岁以下小儿以察指纹代替切脉,并记有小儿虎口三关指纹的观察方法,这对儿科的诊断增加了新的内容,现仍为临床儿科医生所习用。

明清时代,尤其是清代,医家辈出,他们宗《内经》之旨,在继守金元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对中医诊断学精心研究,有关脉诊、望色、验舌和四诊合述等方面的专着不断涌现,且在辨证方法、内容上也更趋完善。

在舌诊方面:明代申斗恒辑《伤寒观舌心法》,在《敖氏伤寒金镜录》基础上,将36种舌图增至135种,内容颇为详尽,后经清代张涎先册订为120种,定名为《伤寒舌鉴》,将舌象分为九类,附有图示,据舌辨证,以治伤寒,颇为扼要。然明清舌诊专着,又当推曹炳章的《辨舌指南》(1917),书中初步总结了历代舌诊的主要内容,更参以新说,并附彩图122幅,墨图6幅,内容丰富,删繁就简,可谓是酌古参今的一部舌诊专着。此期尚有傅松元的《舌苔统志》,梁玉瑜所辑《舌鉴辨证》,对察舌辨证,甚为精详。由于温病学的发展,舌诊进步较快,清代叶天士甚为重视舌诊,在其《温热论》一书中,提出验舌不仅要望,而且应与扪、擦、问之法相伍为用,真可谓精益求精。汪宏的《望诊遵经》,专论望诊,内容精要丰富,对临床颇有参考价值。

在切诊方面:明代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摘取诸家之精华,分脉为27种,语句明晰、生动、形象,将其同类脉的鉴别要点和各种脉象的主病,改编成歌诀,便于记诵,是学习脉诊的一部重要参考书。李士材着《诊家正眼》中,除列举《脉经》24脉外,又将革脉和牢脉加以区分,再加上长、短、疾三脉,增订脉象28种,详细论述了脉的形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脉神章》中,详述了脉的主病。清代张石顽的《诊宗三昧》、周学霞的《三指禅》和晚清周学海所撰的《脉义简摩》《脉简补义》等,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据历代名家之论,辅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见解,所长各异。

在问诊方面:明代韩飞霞在《韩氏医通》中提出了问情状的八项具体内容。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为方便临床,提出“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等十项具体内容,执简驭繁,甚为切合临床,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明清医家在重视各种诊法的同时,亦强调四诊参伍。如林之翰的《四论抉微》,周学海的《形色外诊简摩》,吴谦等编纂的《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和喻嘉言的《医门法律》,从其不同角度强调四诊并重的重要性,内容丰富,立论公允。值得指出的是,喻氏所着《寓意草》提出治病必先识病,先认病后用药,与门人定出议病式,创立了中医诊断的病历格式,为临床医家所推崇。

在辨证方面: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对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证做了初步概括。清代程钟龄又在《医学心悟》一书中加以发展。自此,八纲辨证便成为辨证的纲领。此期,清代医家在辨证方面的成就,是创造了对温热病进行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了对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发挥叶氏之说,提出了三焦辨证,从而充实了对外感热性病的辨证内容。另外,脏腑辨证与病因辨证也进一步深化,如林佩琴、王旭高等对肝病的辨证,王清任、唐容川对血证的辨证,叶天士对脾胃病的辨证,石寿棠对燥、湿二气的辨证等。

由于中医诊断学的日趋完善,已形成较完整的诊断体系,故临床医家极为重视医疗经验的积累,因而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医案,如《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续名医类案》等,为祖国医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同类推荐
  • 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学

    本书主要研究商业银行的整体概况、资本管理、负债业务、现金与短期借贷及长期投资业务、贷款业务、表外业务、国际业务、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及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 文学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文学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水孩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水孩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调皮的萝卜(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大自然故事)

    调皮的萝卜(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大自然故事)

    植物都具有自己的秉性,有自己的特性,作者通过一个一个的故事将植物拟人化,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这些故事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从而更了解植物的特性,增广见识,获得知识。该书寓教于乐,很有意义。
  • 中外地理故事

    中外地理故事

    本书呈现在你眼前,会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它不仅生动而翔实地讲述了上面提到的地理奇观,同时还能让你了解一些你从未听过的地理奇闻或找到长久以来困惑你的答案。相信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你会对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有更深的认识,并且对基于地理基础上的人类历史和文明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热门推荐
  • 宠凰成瘾:废柴魔妃逆天下

    宠凰成瘾:废柴魔妃逆天下

    钟家傻女,被奸人陷害,成为祭品,却不想死而复生。复仇?很简单!但她要的却是天下为她臣服!天地为她震慑!从人尽可欺,到逆天霸主。从一无所有,到人人跪求。她威风一世,却扛不住那天下之主的铁血柔情与无限宠爱。但她却没想到,居然有人敢觊觎她的男人!她男人还嬉笑表示,可以与那窥伺者一试!她终于爆发,立于城门之下:“告诉你们女皇,想要汉子,就别要国家!想要国家,就别想碰我汉子一根汗毛,否则……”长枪一甩,身后两座大山灰飞烟灭。那人悠哉出现,对她道:“娘子,原来你居然那么在乎我。那咱们回家研究一下双修之道,可好?”
  •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两晋的庄园社会在中国如白驹过隙,此后一千多年的小农意识支配下,人们从没有读懂过两晋文明。本书以西晋名将刘琨作战经历为线索,全面展现八王之乱的宏大史诗全景描绘庄园社会的风土人情全心解读魏晋玄学的前身后往全力解析中国历史上这个和西方文明分道扬镳的特殊的时代
  • 信河街

    信河街

    开眼镜配件厂的“叔叔”虽然在生意场摸爬滚打多年,却是个很容易动感情的人,他像一个天生的情种,风吹草动都能让他落泪:看见残疾的乞丐会哭出声来,看见死在路边的小猫小狗还会哭,这样的心软最后导致他在一次金融危机时,不忍心向快破产的客户催债,最后只好把自己的厂子卖掉。
  • 倾尽天下只与君和

    倾尽天下只与君和

    穿越过后得一幸福家庭,有爹娘疼爱,还有两帅气哥哥。进皇宫,斗美女,闯江湖,排美男,样样不少。但意外却频频发生,家中变故,那个人阴魂不散,口出狂言。场景一“就你还想追本小姐,还早了十万八千年呢!”她邈视他,她不注重外表,只随心。“呵呵,你会是我的人!”他霸气宣布。拥她入怀,任她挣扎,把她心熔化。场景二"你,过来,”她朝他勾勾手指。待他过去,便勾住他的脖子吻上去。他眼中闪过兴奋,这是他努力的结果,一生的结果。场景三“如果我把你卖了,你会怎样?”她在他怀,柔声问道。"你舍得吗?”他温柔一笑轻抚她的睑庞。“嘻嘻,当然不舍得,你会陪我一起闯天下吗?”她调皮的捏了下他的脸,问道。他点头,便吻上了她的芳唇。
  • 冷爷热妃之嫡女当家
  • 颜倾天下之黛玉
  • 妖皇独昧

    妖皇独昧

    天狐荡天地风云,青峰掀无尽幽冥。皇极天下,不及你嫣然笑颜…
  • 劫世魔眼

    劫世魔眼

    凌天仇,现实世界的特种兵,意外穿越到异界。在这个异界内,皇权没落,各地诸侯拥兵自重,不仅在自己的领地内展开残暴的统治,更是相互征战。致使战火纷争,民不聊生。终于,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不甘诸侯的残酷统治,在各地纷纷展开农民起义,使得原本混乱的大秦帝国更加的混乱。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空门桃花艳

    空门桃花艳

    救下一个女人,逐渐发展关系到谈婚论嫁……但是,他心中的不安是什么?意外来临,那是穿越,还是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