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39400000015

第15章 经典的永恒绽放(5)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约三百零五篇诗歌。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中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因此关于《诗经》的作者存在很多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汉书·艺文志》记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另外一种说法为:这些民歌是由各国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乐师搜集的。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到南宋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的传本。

提到《诗经》就必须要说一下“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诗经》的内容;后三个说的是《诗经》的写作手法。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共十五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是正乐之歌,包括诸侯觐见天子的《大雅》(七十四篇)以及诸侯宴请宾客的《小雅》(三十一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

(四篇)和《商颂》(五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四十篇。“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比喻。如《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兴”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如《诗经》的开篇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孔子在教授学生时,非常重视“诗教”,使他们“温柔敦厚”。“诗教”最早见于《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这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被后世引申为艺术原则。近代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提出“柔厚”说,要求词在艺术表现上要蕴藉含蓄,委婉微妙;内容上要深郁厚笃,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

儒家还特别强调诗歌的社会功用。《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谓“兴”,就是说诗歌可以让欣赏者精神感动奋发。“观”是说通过诗歌可以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还可以看出诗人的情志。“群”就是说,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交流思想感情,促使社会保持和谐。“怨”是说诗歌可以引发欣赏者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态度。

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地位。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以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以及赋比兴的手法来状物。另外,《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面貌,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正文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注释

诗:《诗经》。春秋:书名,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史书编写而成的。寓:寄托、隐含。

褒贬:褒扬和批评。别:分别、区分。公羊:书名,《春秋公羊传》。左氏:书名,《春秋左传》。谷梁:书名,《春秋谷梁传》。

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寄托着孔子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善恶行为的分辨。用来解释《春秋》的书有三本: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谷梁赤所著《谷梁传》。

心解

《春秋》

西周第十二代君主周幽王荒淫无道,暴虐残忍,宠信褒姒,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等到犬戎军队兵临城下时,周幽王自食苦果,死于乱军之中,西周灭亡。太子宜臼回朝即位,是为周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东周时代君弱臣强,五霸七雄各据一方,虽有周天子,但政教不兴、号令不行,“礼崩乐坏”,周王室名存实亡。各国不再采风,诸侯不觐天子,天子不享诸侯,宗庙祭祀不继,这样《诗》的精神就丧失了。孔子看到这种混乱的情形,“是可忍,孰不可忍”。晚年时回到鲁国后,根据鲁国的史料,作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名著《春秋》。因此孟子才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春秋》,又称《麟经》(《麟史》),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史书《春秋》加以整理修订的。《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春秋》最初原文仅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多字。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孔子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了他的主观看法。经学家认为他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因此后人将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称为“春秋笔法”或者微言大义。左丘明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就是说《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又能够编写?

由于《春秋》的文字过于简洁,后人不容易理解,因此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讲“微言大义”,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有人认为有些内容有牵强附会的嫌疑。《左传》以史实为主,补充了《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因此,后世史学家比较重视《左传》。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是鲁国的史官,与孔子是半师半友的关系。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孔子没有来得及为《春秋》作注释就逝世了,于是左丘明来为《春秋》作传。另有相传左丘明当时已双目失明,《左传》是由他口述,经弟子们纪录成书的。

《左传》以叙事为主,前面一部分是孔子的“经”,后面一部分是左丘明的“传”,全书侧重于以史实配合经文,文笔简明生动,具有极强的表达力,对后世影响最大。《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左传》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正文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注释

经:儒家经典。方:方才。

子:诸子百家的著作。撮:撮取。要:要点、主要观点。

读熟了经传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熟习事情的来龙去脉。

心解

诸子百家

《三字经》认为读书的顺序是“:详训诂,明句读”,之后学习“四书”和《孝经》,然后才可以读“六经”,当儒家的经典全部通晓以后,才能涉猎诸子百家。

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方法是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我们之前已经作了详细的介绍。“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我们下一章会介绍。“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集”是收录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从春秋中期开始,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教育走入民间,聚众讲学、著书立说的风气开始形成。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局面。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墨、道、名、法、阴阳六大家。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十家九流”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太过庞杂,所以《三字经》认为应该“撮其要,记其事”。撮是概括、归纳的意思,也就是把主要学术流派的主要观点,总结归纳起来,记住要点就可以了。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在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的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 运城名人(大运之城精品丛书)

    运城名人(大运之城精品丛书)

    运城位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金三角古河东地域,这里钟灵毓秀,地灵人杰,养育了无数的华夏才俊豪杰。早在开辟鸿蒙、刀耕火种的远古时期,就演绎了女娲抟土造人的优美传说和黄帝与蚩尤征战盐池的喧嚣;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后稷嫁穑,禹凿龙门,嫘祖养蚕,也都发生在这里,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走来。
  • 甘肃文史精萃4:风物卷

    甘肃文史精萃4:风物卷

    风物卷,萃取了《甘肃文史》1989年-2009年各期中的43篇文章,涉及甘肃各地民俗风情、戏曲及文物、工艺品等十几个品类。
  • 中华实用对联精选

    中华实用对联精选

    对联是一种源远流长、雅俗共赏的应用文体,在古代,每当年终岁首及节日喜庆之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均撰对联除旧迎新。人们将所有的情怀、哀思和祈盼都浓缩在对联中,它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根据现代家庭及各行各业的需要,从实用的角度精选了一万三千余副对联,并按照节日、婚嫁、生育、贺寿、丧葬、宅第、行业、风景名胜、修养励志等方面进行分类,条理清晰,查阅十分方便,适合广大城乡读者阅读和使用。
  •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热门推荐
  • 冷总裁的致命情人

    冷总裁的致命情人

    三年之前,他设了一个圈套将她逼成一个坏女人,并成功的让她成为他的地下情人。三年之内,他一次一次的充当提款机的角色,只为弥补当初对她造成的伤害。三年之后,他厌倦了这个游戏,想抽身而出,却没想到他早已被她弄的伤痕累累。
  • 青龙雇佣兵

    青龙雇佣兵

    对祖国对民族无限的忠诚,对爱情绝对的忠贞不渝,韩铮说: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青龙雇佣兵的格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 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创新

    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创新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十五册,本书聚焦课堂教学,聚焦创新,用浓笔为我们诠释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如何独辟蹊径打造优秀的课堂教学。其中的课堂创新、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全都融会于本书之中,是指引教师完成教学创新和提升的智慧书。
  • 仙侠传之仙剑传说

    仙侠传之仙剑传说

    第一任仙帝坐化前留下了一个预言:在他坐化后这个世界每千年都会有一个大劫降临。时间很快的过去,距离第一任仙帝坐化已然过去九百九十年年。千年一次的大劫即将来临,天地间风云突变。本来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的黄天,临危受命,担起了保护这个世界的重任。这是一个男人的成长之路,一段不朽的仙侠传说!
  • 励志经典全书

    励志经典全书

    《励志经典全书》旨在指导读者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书中讲了要如何确定成功的目标、把握积极的心态、打造迷人的个性、培养领导才能、妥善安排时间,取得事业成功以外还要争取生活的幸福,所以书中还讲到了如何安排金钱和时间,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处理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
  • 绝世兵王

    绝世兵王

    他曾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兵王,只因为兄弟报仇千里杀敌被开除回归都市。偶遇极品美女总裁苏婉琪,邂逅美女警花张晓芸,产生一段畸形的感情纠葛……
  • 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

    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

    “你是不是太在意别人的议论,压抑了自己内心的渴望?你是不是把大量的时光都耗费在了不喜欢的人和事情上?你是不是一直都在用自己的生命构筑别人的梦想?……如果你对此茫然,不知所措,那么,就应该警醒:你的人生已经不再属于你自己了。要想活出真实的自己,就必须呈现内心。将内心呈现出来,它将拯救你;如若不然,它将摧毁你。”
  • 生命中的美丽

    生命中的美丽

    每一个困境都是祝福,每一个恶人都是天使。我们经验着我们的选择,我们经验着自己的心灵。人与人需要和谐,人与自然需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和谐,整个社会需要和谐,而这一切和谐都离不开爱,离不开自我的和谐。爱可以让人充满智慧,自我和谐是一切和谐的基础。多年来,我努力提升自己的心灵力量, 以微薄之力改善自我所处的环境,同时,从改善自我的精神处境出发,以图在任何困难、挫折、磨难、意外等情况面前变得通达、圆润和自在,并对他人构成影响。而这种改善需要一个人不断地去学习,去奋斗,去体验,去思索,去反省,去修炼,去与物对接,与人对流,与生活讨经,与书中探秘,历经千辛万苦,一点点地觉悟,一步步地力行。
  • 三国之大将张郃

    三国之大将张郃

    张合,三国大将。史称五子良将之一。关于张合——关羽:“此人沉着冷静,实有大将之风范!”张飞:“张合,天下英雄让燕人张翼德佩服者,他算一个!”赵云:“世之良将,沙场好对手!”吕布:“张将军智勇双全,罕见!”曹操:“失半壁江山,不如失张将军之痛哉!”
  • 重生之老婆大人狠嚣张

    重生之老婆大人狠嚣张

    她重生了,为复仇而来。“罗雨可,你有几个臭钱了不起吗?”罗雨可挑眉讥讽的勾起了嘴角,“有钱能使鬼推磨,你说它是不是很了不起?”她反问。假仁假义的伪闺蜜,捏死你,老娘不费吹灰之力,不过,她还没玩够呢,死了怪可惜的。“雨可,你还是爱我的对不对,别再完欲擒故纵了好不好?”渣男苦口婆心,自以为是,想要挽回她?做梦!打哪儿来滚哪儿去,她罗雨可扔掉的垃圾还会捡回来?笑话!“女人,浪够了就回来。”某男低沉隐忍的温怒声在手机里响起,眼前的液晶电视屏幕上正直播着当天的娱乐新闻。罗雨可穿的性感,不,在某男眼里那就相当于没穿,她手里拿着话筒,脸上笑意盈盈。某男要暴走,“擦,女人,给劳资滚回来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