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7900000004

第4章 民间信仰与两岸交流

汪毅夫

汪毅夫,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全国台联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此前担任过十年福建省副省长。英国赫尔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泉州师院)顾问。

主持人(黄子杰院长、博导):

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同学们鼓掌)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教授莅临我校作题为“民间信仰与两岸交流”的学术报告。汪毅夫教授是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在此前,他担任过两届福建省副省长。汪毅夫教授又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是英国赫尔大学名誉博士、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员,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汪毅夫教授对学术研究情有独钟,在繁忙的政务之余笔耕不辍。他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闽台区域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研究,尤其对闽台文化有精深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地方史论稿》等专著近20部,获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汪毅夫教授知识渊博,幽默风趣,他的学术报告一定会带给我们非常美好的精神享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参加专题讲座的有200多名“卓越人才课程班”同学,今天也是我们“卓越人才课程班”的第三次专题讲座。我想大家非常难得在第三次专题讲座就能有幸聆听汪教授高水平的讲课,我提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汪教授为大家开讲。

主讲人(汪毅夫教授、博导):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学习研究的心得。前几天,我在漳州出差期间,有两位做对台工作的同志跟我讲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对台工作当中经常会遇到“民间信仰”的问题。他们就这个问题发表了很多意见和看法。因为在对台工作中会涉及民间信仰的问题,所以我今天的课题就选择了“民间信仰与两岸交流”。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两岸的交流,最早和最多的是在民间信仰层面上进行的。在这个层面上,两岸的民间交流非常频繁。关于民间信仰就有很多问题大家必须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现在我讲几个问题。

一、民间信仰与宗教

我们知道,民间信仰又叫民间宗教,又叫世俗信仰、世俗宗教,又叫大众信仰、大众宗教,又叫下等宗教、下层信仰。这么多的名字,大概可以分出两类。第一类,不说它是宗教而说它是信仰。第二类,说它是宗教。但是,前面必须加上限定词,是民间的、世俗的、大众的、民俗的、下层的。从这两类称呼,从这称呼的两类分法可以看到一种努力,就是想要把民间信仰和宗教区别开来。自宋代以来,福建方志有“寺观”和“祠庙”的分类,这也是试图将宗教和民间信仰区别开来。

那么民间信仰和宗教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按照我看来,它们的区别大概在两个方面。

(一)宗教非世俗化与民间信仰世俗化

说到宗教,我们经常说和尚出家、道士入山。那么出家和入山,说明一种宗教跟世俗生活、现实生活是有一定程度的隔离,这是宗教的一个特点。那么民间信仰呢?它不是,民间信仰与世俗生活密切地混杂在一起。也就是说,宗教是非世俗化,而民间信仰是世俗化,这是我们得到的一个结论,我认为是民间信仰和宗教的一个区别。那么这个区别有什么表现呢?

一是造神拟人化、世俗化。我们知道民间信仰首先要塑造神明的形象,编造各种神明的传说。在造神过程中以及造神之后具体形成的神明形象有个特点,称作神明拟人化,就是在造神过程中,也把神明当作人一样来塑造。关于神明拟人化的例子是非常多的,以泉州为例。我们泉州南安诗山的凤山寺供奉广泽尊王,这个广泽尊王香火很旺,庙宇很多。但是有一个特点,广泽尊王的神像永远都是圆脸无须的。为什么呢?因为广泽尊王原来是一个小牧童,后来去世了,慢慢地在民间传说中变成了一个神明,所以他永远是一个孩子脸。可是,老百姓又考虑到他慢慢地会长大,长大之后就要娶妻生子。老百姓就编造了一个故事,给他许配了一个夫人,娶妻之后就应该生子,然后又传说庙里有一天传出了小孩的哭声,第二天到庙里一看,有几堆黄土。老百姓就用这几堆黄土又塑造了小小的神像,就是它的儿子,送到各个神庙去。整个造神过程都是跟人的世俗生活一样的,即被拟人化了,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在福州过去经常举行游神赛会,这个庙把它庙里的神明抬出来,那个庙也把它庙里的神明抬出来,如果两者队伍相遇了怎么办?我不让你,你也不让我,这个时候就讲究神明的级别了,比如我是正科级,你是副科级,那你就要让位。就是把官场的那一套也搬到了神明的世界里,这也是神明拟人化、世俗化的一种表现。

二是祭祀家常化。民间信仰活动造神之后要拜神、祭祀。祭祀层面上就会有一个特点,就是祭祀家常化,这个神明往往是供奉在家里,我们称之为“家神”。泉州有句话称“家神通外鬼”(闽南话),意思是说家神与外鬼相勾结。这个“家神”就与家人一样生活。家里遇到什么事情,比如炒什么股?就先求一求,问一问,然后神明说了我才会去做,好像对待家人一样跟神明商量。对“家神”的祭祀就是一种家常化的祭祀,它跟日常生活完全混杂在一起。这种情况是很多的。

三是祈愿现实化。造神、祭拜神,最终要干什么?就是要求神。从信众对神明的期待这个层面上看,求神世俗化的表现,让我们又看到它的一个特点,称作祈愿现实化。什么意思?一般说来,宗教追求的是死后进入天堂,是下一辈子要幸福,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它追求的不是现实的利益而是死后的幸福。那么民间信仰,信众的期待不是这样,它追求的是现世报,高考之前我就求一求,求神明让我考上泉州师范学院(同学们笑),于是就实现了。到了学校,求神明让我找个漂亮美眉,也会实现。又比如当官的,希望升官,那么求一求,求官得官、求职得职、求福得福,这就是祈愿现实化。

我们讲到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区别,一个是世俗化,一个是非世俗化。世俗化有三个表现:在造神层面上拟人化,在拜神层面上祭祀家常化,在求神层面上祈愿现实化,这就是民间信仰在三个层面上表现出来的世俗化特点。

(二)宗教制度化与民间信仰非制度化

民间信仰和宗教还有一个区别。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它都有相对固定的教理、教义、教仪、教规、教堂和固定的教徒,比如信了这个教就不能再信那个教。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但是民间信仰呢?好像不是这样。我们把宗教这个特点称作制度化,它有相对固定的一套。但是民间信仰好像不是这样的,相比较,民间信仰表现出另一个特点:非制度化。一个是制度化,一个是非制度化。那么非制度化又有什么表现呢?

一是在造神层面上随口编排。我举个例子加以说明。1913年,在漳州,从九龙江上游漂来一具女尸,女尸靠在岸边。当地乡民就赶快把尸体捞起来掩埋。这是出于两种理由:第一种理由是出于善良的因素,不能露尸于光天化日之下;另一个理由是认为孤魂野鬼无人祭祀,就会传播瘟疫,这个地方就会发生流行病。因此人们就会很快地把尸体掩埋起来,并做了个墓。之后,还有人会在墓前拜一拜,这样打麻将一定赢。(同学们笑)好了,这个神明就叫水仙姑。这个时候有一个台湾进士叫许南英,就住在漳州。这个人当了几个月的知事(清代县的行政长官称作知县,民国初年县的行政长官称作知事),他看到这种做法不好,就叫警察局局长把这个墓给铲平。当天晚上,该局长在一色情场所被人“砰”的一枪打死了,那里的乡民就说是水仙姑显灵了,香火就更加旺了。但是很短暂,1913年以后,漳州就不再有这个信仰了。在造神的过程中,所有关于神的灵验传说都是随口编排的。

二是在祭祀层面上随意供奉。在祭神拜神上又有一个特点,就是各种各样的神明,佛教的、道教的,甚至是鬼和神都没有秩序地摆在一起;还有时候这尊神在这个庙里是主祀神,到了另一个庙就变成从祀神。这种供奉方式比较随意,就是什么都可以摆在一起。民间信仰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到一个庙去就要看看,是道教还是佛教?当你一看有观音就会认为是佛教吧。可是不对,还有关圣帝,这样就没办法区分到底是佛教还是道教的庙。台湾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教授曾讲,我们不能用“是什么教”的分类范畴来判断它,因为民间信仰本身就不包括分类学。另一个很著名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顾颉刚先生说,不能按照我们的理性来解释这些寺庙,必须用它本身演进的历史来解释它。这就是说民间信仰本身具备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就是随意供奉。

三是在对神明期待层面上随意加减。民间信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神明的期待这个层面上随意加减。比如说,妈祖最早就是航海保护神,负责海上保护。但是行船走水三分命啊!只要在水上进行运输业都是很危险的。那么内河航运要不要管?于是妈祖又负责内河航运安全。既然在内河,沿岸有很多老百姓,他们的生活有很多日常问题要解决,结果妈祖就变成了万能的神,有什么事都可以求妈祖。1997年,妈祖的金身乘坐飞机去游台湾。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功能,因为妈祖又叫天上圣母,所以航空安全她也管。民间信仰就是这样子。它在非制度化层面上至少有三个表现:在造神的层面上随口编排,在祭祀的层面上随意供奉,在对神明的期待层面上随意加减,这就是民间信仰非制度化的表现。

我刚刚讲了什么?讲了第一个问题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区别。民间信仰与宗教有区别,但是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区别:第一,民间信仰是世俗化的,它跟宗教的非世俗化有很明显的对照。第二,民间信仰是非制度化的,它跟宗教的制度化也有很明显的对照。在这两点区别上各有三个表现,这些表现概括得不是很完整,但大家应该有大致了解。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世俗化与制度化的关系

这个问题讲完之后,我们就会想世俗化和制度化是什么关系?应该讲,世俗化的对立面是非世俗化,制度化的对立面是非制度化。因此,世俗化与制度化本身不构成对立,但是它们之间可以有交叉。也就是说,制度化的宗教可能发生世俗化的倾向,世俗化的民间信仰也可能发生制度化的倾向。

(一)制度化宗教发生世俗化倾向的例子

我举个关于制度化宗教,发生世俗化倾向的例子。过去,尤其是在农村,经常会出现一些观音殿,就是一个小小的寺庙供奉一尊观音。观音是佛教的,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太太上街买了菜之后,她的菜篮子里面鸡鸭鱼肉蛋都有,她到庙里拜一拜再回去煮,可保一家平安,这是很善良的愿望和风俗。可是我们知道佛教是不吃荤的,这就是宗教世俗化的一种表现。再者说客家地区有一尊神叫定光佛。他是佛,但却管很多事,什么事都管,而且他管蛇、虎这些动物,可以把它们降服,甚至杀了。这跟佛教的教义是相违背的。这也是宗教世俗化的一种表现。我再举个例子,南普陀寺前面有个放生池,放生池前面有几块碑刻,其中一块碑刻上面记载着为什么要开这个放生池。当时是因为南普陀寺住持和当地绅士一起开池立碑,所以碑上的名字是合署的。碑上说因为有人做了扶鸾(又称扶乩,就是一个人神明附体),写了一句话,所以按照扶鸾的这句话掏个放生池。这完完全全跟宗教无关,是一种民间风俗,一种很世俗的做法,居然发生在很正规的寺庙里,而且还记载下来。这就是宗教世俗化的一种有力的证明。

(二)世俗化民间信仰发生制度化倾向的例子

民间信仰发生制度化倾向我也举个例子。保生大帝,它有两个祖庙,一个是在厦门海沧的青礁慈济宫,一个是在漳州龙海的白礁慈济宫。这两个庙实际上靠得很近。在漳州地区,白礁慈济宫登记为道教活动场所,而在厦门,青礁慈济宫是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在明代著作《八闽通志》里面的寺观这一栏看到白礁慈济宫列为道观,列为宗教活动场所。也就是说它本来很世俗化:一个医生上山采药时掉下来死了。大家怀念他,慢慢地就变成神。这本来是世俗化的民间信仰,但是由于白礁慈济宫的制度化程度达到一定标准,就被视为宗教,被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那为什么青礁慈济宫没有呢?也许这个庙里的活动或者周边人士对它的评判,认为其制度化还不够。也就是说,世俗化的民间信仰其制度化超过一定标准,也可能变成宗教。所以说世俗化与制度化可以交叉,可以发生两种倾向。

三、弘扬妈祖文化,推进两岸和平统一

接下来讲的这个问题比较重要。今年我为莆田学院的《妈祖文化论丛》写了个序言。写这个序言我用心良苦。2000年的时候,我看到一种现象:在妈祖这个层面上两岸民众不断地沟通交流,很多领导也介入这项活动。莆田市政协主席,已故的林文豪先生,他就参加了这个活动,而且作为主要的负责人。他亲自主持了祭祀,穿长袍马褂,三叩九拜,全部做了。他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说他这样做不对。我当时就很为他抱不平,认为他完完全全是出于很好的想法去做这件事。后来,经过几年思考,我在2000年提出了一个“汪氏理论”,我是从人类学上的一段论述引申出来的。人类行为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实用行为。我讲课讲到现在口渴了,拿起水杯喝水,这就是实用行为。但是,我看到某位领导眼巴巴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也渴了,我端起杯对他说“请”,这是交际行为。如果我把杯子端起来拜拜天,嘴里念念有词,然后洒在地上,这是一种仪式行为。人类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仪式行为,如结婚仪式、山盟海誓等等。仪式行为里又有一种仪式称作祭祀,祭祀又可以分成两类。所以要编一个理论,要忽悠人就要不断地分类。(同学们笑)这两类有一类是纪念性的,另一类是诉求性的。什么意思?我们知道经常拜祖先、拜祖公(闽南话),在拜祖先的时候也经常会讲祖公啊!保佑家族平安,多发财啊!(闽南话)听得懂吗?(同学们:听得懂)但是没有任何关于祖先能很灵验地保佑我们的传说,我们也不相信祖先真的会保佑我们,那为什么我们每年还要祭祀呢?这是一种纪念性的祭祀。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各地的庙,如包公庙、岳飞庙。但是,社会上基本上没有有关岳飞灵验的传说,也很少听到包公有什么功能。但是包公庙、岳飞庙几百年还是传下来,那么这类祭祀就是纪念性祭祀。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美德,所以我们尊敬他。另外一种是诉求性的祭祀,就如我讲到的学生临考前祈求考试过关。我有求才去祭拜,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现在有种情况,如果我是领导干部,在妈祖庙前烧香,做祭拜活动。如果你批评我,我就说妈祖有崇高的美德,她救苦救难,助人为乐,我很尊敬她,纪念她,给她烧上一炷香。即使我心里另有诉求,我也不告诉你,你批评我干什么?按照“汪氏理论”,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去批评他。所以,我在莆田学院《妈祖文化论丛》的序言里,写了一段这样的话:“在我看来,林文豪先生作为领导干部,出于对妈祖美德的崇敬,参加对于妈祖的纪念性祭祀乃是完全正当的。实际上,林先生心中亦有伟大诉求:弘扬妈祖文化,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这是我讲的第三个问题,应该说是我今天讲的最重要的一点。

四、区别看待民间信仰世俗化和非制度化两种倾向

第四个问题,我已经讲到民间信仰有世俗化的倾向,民间信仰有非制度化的倾向,那么我们就会注意到凡是对民间信仰的批评,往往集中在这两个方面上。他们的批评实际上是基于宗教的立场上对民间信仰的批评。宗教是制度化的,民间信仰是非制度化的,宗教是非世俗化而民间信仰却是世俗化的,历来的批评都集中在这上面。我说这不对,要区别看待。为什么世俗化就是不对,非世俗化就是对的?为什么一定要制度化?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不健康的?我们应该保留它好的一面,去掉它坏的一面。举例来说明,比如说泉州这一带王爷信仰盛行。王爷信仰就是瘟神信仰,瘟神本来是瘟鬼,后来变成瘟神。如果把这里的瘟神送走以后这一带就不会发生传染病。送走瘟神,这里包含着非常可鄙的“嫁祸于人”的观念。单单凭这一点,王爷信仰这部分就应该看作是陋俗。这是王爷信仰的一个问题。但同样是王爷信仰,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泉州的富美宫是很典型的王爷信仰的一个主庙,主祀西汉名臣萧太傅,配祀文武尊王及王爷二十四尊。台湾很多民众都到这个主庙来祭拜。台湾云林县也有一个萧王爷。当地民众因为小小的事情即将发生械斗,械斗前民众就去拜问萧王爷:我们会赢还是会输?王爷指示不可械斗,应该“和为贵”。因此,双方就“和为贵”。同样事情发生了几起,于是萧王爷就有了一个功能:息怨解仇,维护和谐社会。这个部分我看至少是合理的部分,是健康的部分,是对的部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一概而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要去区别它的精华与糟粕,区别对待。

可是,我们发现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摧毁民间信仰寺庙的事件。比如,清康熙年间汀州知府陈烨就曾发动大规模的毁淫祠,把县内所有的五通庙全部毁掉。因为五通庙是妇女最信仰的一个庙,他认为伤风败俗。但是在乾隆年间的地方志却看到五通庙的记载,它是在康熙年间毁的,可是在乾隆年间宁化县各地又都有五通庙。我看了很多地方志得出一个结论:历史上,所有这种毁淫祠的举动,其绩效基本上等于零,你毁掉了它还可以盖起来。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这份报告是通过对一个区域的社会运动进行考察而完成的,实际上它也是一部社会学著作),讲到菩萨是农民用双手塑造起来的,只要到了一定时候,农民就会用自己的双手把菩萨搬掉,用不着任何人过早地替他们把菩萨搬掉。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也讲道:要在尊重健康民俗的前提下,由群众自己来破除迷信。也就是说,这些是民众应该做的,而政府要做的是引导群众去分辨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不健康的。不健康的就不应该再继续,但是合理的部分我们要尊重。对民间信仰就要这样看待。

五、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管理问题

现在我讲下一个问题。我刚刚讲到寺观与祠庙的区分实际上相当于宗教场所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区别。因为我们从地方志里看到,凡是关于祠庙的记载,会有关于某个神明的灵验传说,但是寺观就没有,它只记载着寺观的方位,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区别。按照党对宗教的政策,我们要依法保护寺观正当的宗教活动。宗教场地是受到保护的,假如有哪一个人,在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信徒可以阻止他。因为它受法律保护,在宗教活动场所是不允许进行无神论宣传的。但是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怎么保护?民间信仰场所有多少?福建境内曾有人不完全估计,应该有十万个。那么,这么多的场所要不要管?怎么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要管理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就要保护,并在法律上要有根据,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十万个场所要派人去管理,要派十万大军。怎么办?后来省里出台了一个文件,关于加强民间信仰活动的管理意见。这个意见到今天还在用,还管用。这份文件的智慧就在于不是管理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而是管理民间信仰活动,管理大的、涉台的活动、涉外的活动、新建滥建扩建庙宇的活动。

六、结语

我刚才讲的这些问题,其中有关于民间信仰的思考。我的研究生告诉我,我在两个方面思考最多,一个是民间信仰,一个是宗法制度。他们很奇怪我为什么不写书呢?因为今年我已经六十几了,写这样一个书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另外,我在这方面的工作费去了我很多时间,所以迟迟没做起来。但是,我很多想法和线索,都愿意随时奉献给各位。今天我也是这样,不是以批发的形式,而是以零售的方式,点点滴滴给大家。我刚刚啰啰唆唆地讲了以上的话,现在我的报告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时间我想跟各位同学来一个互动。我也当过学生,我知道下午上课是最容易打瞌睡的。(同学们笑)

互动提问

黄子杰院长:

同学们,刚才汪教授作了一个非常好的专题报告,我不知道大家用心听了没有?在知识方面,汪教授广闻博记,随口道来。以非常具体的例子深入浅出,把复杂的东西都说得很透彻。另外,汪教授还介绍了他的“汪氏理论”,这是一种研究方法。即要想说明一种事情就要建立一种研究方式,从研究方式来做深度的理论探索。把民间信仰和宗教区分开来很重要。如果不分开来,后面我们支持的闽台交流也好,或者对民间信仰的保护措施也好,就没有依据了。刚才讲座的时间虽然不太长,但把这个问题讲得非常透彻。汪教授还特地留出时间请大家提问题。互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能考察大家“听懂了没有?”、“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一提问:

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如果是促进两岸交流,那么在民俗文化编造过程中还需要我们编造哪些元素促进两岸和谐发展呢?谢谢!

汪教授:

讲编造是另外一回事,我等下来回答。在两岸交流的过程里已经有一个看法,这个看法也是“汪氏理论”。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始的文化交流?实际上,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祖国大陆的情况是这样:大陆有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提出一种对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批判继承观念。共产党执政之后在大陆再次强调的也是这种批判地继承的精神。这种方式就成为文化在大陆发展的一种模式。它不断地受到批判,不断地提升。批判地继承这种方式,毛泽东用了另外一种说法称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我看来,“取其精华”与“去其糟粕”是一样的。比如说一个盘子,里面有一些种子,你把好的种子挑出来称作“取其精华”,把坏的种子去掉称作“去其糟粕”。得到保留的是好的种子,也就是说取其精华、批判地继承这种文化的发展方式可以比较好地体现出文化的品质,提升文化质量,这是一个好的方面。但是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你批判过度,就会对文化本身造成伤害。“文化大革命”可能就是这样一个状况,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在海峡彼岸——台湾,当时是什么状况?当时台湾是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之下,日本人实行一种同化政策,强迫同化的政策。那种环境下,我们的文化在异族文化的压迫下能够得到保留就很不容易了,还要批判?于是文化就有另外一种方式:它要延续传统,延续文化的传统和传统的文化。所以《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讲了一段很精彩的论述:“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五十年间,这个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是采取这种方式,这种方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它的优点就在于保留,不管什么都保留。台湾民众想日本人不能禁止我们的宗教以及民间信仰!我们要把它保存下来!于是所有的神明就都被偷偷藏起来,这些仪式也偷偷地还在继续,传统就被延续了下来。但是呢,它有一个问题,你只讲保留不讲批判,那么就精华糟粕都保留下来了。实际上在文化交流的问题上,我们两岸同胞有一个共同继承发扬中华优良传统的任务,在两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形成一种共识: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什么是我们应该传承的,什么是我们应该抛弃的,然后两岸同胞在这种共识下共同继承中华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今天要讲的意见,我故意放在提问的时候来表述回答。至于说要编造什么元素?这个我觉得没必要。因为它本来是什么就是什么。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妈祖信仰。要传播一个神明,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他们的美德故事,一个是他们的灵验传说。信民对他的信仰也是在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崇德,一个叫报功。崇德是崇敬美德,报功是报答功用。在两岸交流过程中,妈祖信仰在历史上有很多灵验传说。航海的时候遇到海浪,妈祖出现了,然后安全了,很多这样的传说,在现代台湾也有很多现代版妈祖灵验的传说。可是我们注意到在妈祖信仰这个层面上,湄洲或者说莆田,他们所做的关于妈祖的宣传基本上不涉及现代版的灵验故事,他不编造,只宣传历史上存有的记载,更多是强调她的美德,然后借助妈祖信仰来开展两岸的交流,这就是妈祖信仰在两岸交流层面上的健康方向。我的回答不知道能不能切合你的提问。谢谢!

黄子杰院长:

我说一下,“汪氏理论”说过人类有三个行为,你们听完,明白了没有?提问是个实用行为,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礼仪行为,所以每位同学要学会在提问之前先自我介绍。谢谢!(汪教授笑,同学们鼓掌)

学生二提问:

汪教授您好,我是来自外国语学院10级经贸英语专业的学生。首先很感谢您能抽出宝贵时间给我们讲学,我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虽然您所讲的事并非我本专业,但是有一个小问题我还是挺感兴趣的,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回答。就是关于民间信仰,其实从理论角度上我们都知道有些东西是编造出来的,但是我们可能还会继续保持这样的信仰,我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力量使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信仰?谢谢您!(同学们鼓掌,汪教授笑)

汪教授:

这个信不信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我只能说在仪式行为的层面上,相信做了这样的仪式一定会有相应的结果,这实际上就陷入了一种迷信的漩涡。比如说这里有鬼,我们就做了一些驱鬼的行为,相信鬼就没有了,这是一种迷信。为什么称作迷信?就是迷于仪式的效果而信之就称迷信。我相信我做了这个行为就一定会有相应的后果,这就是迷信。但是由于人类对各种事情的认识,对人的生活、对自然、对社会有很多的认知有时候还不能够完全到位,有很多问题我们还不能解释,人们就有一种心理期待,希望有一种超自然超人的力量能够实现。它就是宗教或者民间信仰能够传下来的基本原因之一。我刚刚讲到了,某个神明的灵验传说能够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为他灵验,所以我信他,这种传说即使是编造出来的也相信,因为好像真的是这样,大家都这样相信,所以我们就信了,过头了就是迷信。但是它毕竟是对于灵验传说或是民间信仰能够在空间上传播,时间上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我想是这样。谢谢你!(同学们鼓掌)

学生三提问:

汪教授您好,我是来自文学与传播学院2011级高级文员专业的学生。我是一名泉州人,所以对民间信仰非常有感觉。针对现在,很多青年人也开始倾向于民间信仰,例如烧香拜佛,特别是泉州天后宫,青年人去那边烧香很盛行。我们现在所学的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您如何看待,民间信仰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有冲突吗?谢谢!(同学们鼓掌)

汪教授:

我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没回答好会要了我的命。(汪教授笑)但是实际上要这样来看待,我们撇开教育层面,在教育的部分我们避而不谈,我讲的是所有人不单单是青年人。他们有时候去烧香拜佛或者去做什么事,往往是基于一种很善良的愿望。比如我希望我的男朋友能考上研究生等等,这些都是基于一种很善良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给他们过分严厉的批评。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长辈,甚至是我们的同辈,我们的下辈,他们有时候在心里有个很好的愿望是很善良的。那么他们到寺庙去表达,我看也是很正常、很合理的。但是我讲的这些跟无神论是有区别的,有神论或者无神论,反对无神论或者赞同无神论,我在描述的只是一种现象,比如妈祖信仰在两岸民众交流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这是事实。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比如有一批台湾民众到泉州天后宫来祭拜,作为领导干部,我能不能跟他接触?能不能请他们吃饭?我看可以,因为我很尊重他们。这就好像说在宗教方面,即使不是民间信仰是宗教,我们跟信教的群众也要互相尊重。党的干部与信教的群众是什么样的关系?是一种信仰上互相尊重,政治上团结合作的关系。所以呢,我觉得应该以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不要一下子就把问题提到那么尖锐的程度。刚才我听了你的问题我就意识到,我当心了。(汪教授笑)但是这个问题我还是回答你了。谢谢!(同学们鼓掌)我们的教育与宗教是必须分开的,我在课堂上是不允许宣传有神论的。讲清楚,这是原则。(同学们笑)

学生四提问:

汪教授,我是来自文学与传播学院2011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今天讲的课题是民间信仰与两岸交流,但是我想问的是前段时间有些学者提出要恢复繁体字,那您觉得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纽带,繁体字相对简体字而言对两岸的关系会更有促进作用吗?

汪教授:

谢谢!(同学们鼓掌)我回答完这个问题后就发现泉州师范学院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很厉害,没有男生提问。(汪教授笑)关于这个问题如果允许我表述我的意见,那我就发表一下。语言文字都是约定俗成的。我们在制定简化字方案的时候,我们大陆的学者、语言文字工作者做了许多工作。在研究、推广的时候也做了很多工作,当时还制订了汉语拼音方案。当时由于种种原因,约定的范围不包括台湾地区,也没有台湾的学者来参加这个方案的制订。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历史现象,也是事实。在推广汉语拼音和简化字方案的时候我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一开始那个字很难写,后来简化了就很高兴。“文革”前后还出了一批简化字的方案,后来又废除了。比如,“发展”的“展”就是尸体的“尸”下面一横,“一具尸体”就是发展(汪教授笑),后来把这一版的简化字去掉。我刚刚已经非常明确地说约定的范围没有包括台湾。那么现在为什么不断有这些意见?因为我们已经开始交流了,已经有台湾学者参加意见了。他们认为这样好还是不好,他们发表意见。这些意见也影响到了我们大陆的学者。现在我也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于是问题就提出来了,这也是两岸交流之后出现的一个突出现象。出了问题就应该面对,应该好好去研究。现在我们已经有条件让两岸的学者一起来商量怎么应对这个问题。具体说,简化字好还是不简化好,这个问题我倒没有想过。但是我举一个例子:当时我们在制定的时候约定的范围没有包括台湾,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应该是可以一起研究的,这是两岸交流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我这样的回答比较好些(大家笑),但是基本上回答了你的意见,希望你能听得明白。谢谢!

学生四继续提问:

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就是汉字的简化您刚刚说是时代的原因。当时的环境和现在的环境不同,当时的环境是因为祖国大陆和台湾对峙的情况,现在两岸开始交流会出现这种问题。汉字是人类交流的一个方面,是人类的语言工具。但是汉字简化之后相对于繁体字来说就没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我想问,从您个人角度来看,恢复大陆汉字的繁体字,对大陆与台湾现在的交流是否会更好呢?

汪教授(笑):

因为我不是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我的专业完全不在这里,我们应该请教语言文字专业的老师,谢谢!

主持人(黄子杰院长):

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汪教授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一场专题学术报告。我们被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深的学术内涵深深打动,那种研究态度、研究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学者风度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汪教授把高深的问题用浅析的方式、诙谐的口吻娓娓道来。我们再次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我们深深的敬意。(全场热烈鼓掌)

同类推荐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按照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新要求,根据作者20年的社会学概论教学经验,参加国内外同类最新和最成熟的研究成果,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集国内外业内关注的最前沿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现了教学内容重组。全书共18章(每周1章),每章以核心核念为主导,知识点系统、清晰,构筑线索新颖,信息量大,既适应学生自学,又为课堂教学留下空间,是社会学概论的创新版。本教材既适用于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也可以用于新闻、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学。
  •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班级规范管理也必须依靠班级的干部、教师去做。因此要强化班级规范管理,就要重视班级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的干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帮助,并且通过这两支队伍贯彻执行规范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班级的各种活动是老师、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也是师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活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部分,是规范办学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创设舞台,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
  • 国际传播策划

    国际传播策划

    新世纪以来,国际传播政策、责令及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提高国际传播效果、优化国际传播策略重要途径的国际传播策划日益受到关注。由张艳秋和刘素云主编的《国际传播策划》由学界和业界专家联手打造,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国际传播策划的综合性研究著作,采用了理论梳理及案例分析相呼应的编写方式,以求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国际传播策划》既可以作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训教材,亦可作为媒体从业及研究人员开展国际传播策划与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四书经纬

    四书经纬

    一个布衣之身,在艰难的人生旅途跋涉中,谁为河广,一苇航之,谁为宋远,跂而望焉,博览群书,广采众长,历二十余年研究整理编纂《四书经纬》一书。批判地继承前人遗产,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历代解释
热门推荐
  • 别样四千金

    别样四千金

    她们有不同性格,不同兴趣和爱好,却不同程度受过伤,当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才发现原来彩虹还可以怎么美丽和灿烂。这部小说是我的处女作,希望给读者带去快乐和希望。
  • 诱爱

    诱爱

    我是一位知名的大律师,二十八岁站在人生制高点。我高傲,刻薄,睿智,精明,却在一夕之间失去所有。我用盔甲面对全世界的敌意,保留最真的自己给最亲的人。没想到,他却在背后给了我致命一击。丢盔卸甲的我,输的一败涂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玫遇凉鸳

    玫遇凉鸳

    一束儿时的玫瑰,保存了13年;随失去了芳香,但不是他的典雅。不为什么,只为她心有所属,分别了13年,却还有情感。再次相遇时,却早已认不出他,因为,他从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变成了冷漠无情的恶魔,她知道原因时,他已经前往法国;她不去追,因为她明白,他还会回来的,不管是两年,三年或是一辈子,她都会等,别人问她为什么,她只会带着微笑说:“因为只要遇见了,因为我爱他。”心里默念:“ILOVEYOU~~~~~~
  • 帝尊盛宠:狂妃逆天

    帝尊盛宠:狂妃逆天

    她是现代王牌特工,一朝穿越,却成为京城有名的白家傻小姐。家族内乱,黑幕不断。亲爹伪善绝情、姨娘佛口蛇心,姐妹喧宾夺主,这身体的原主人也因此被迫害致死,白若惜凉凉的勾起唇角,你们的好日子到头了!有什么是坐下来砍两刀不能解决的,以暴制暴才是硬道理!自此,白家鸡飞狗跳,人人自危,见她犹如蛇蝎魔鬼,人人闻之变色。前世情伤之苦,她越发绝情冷漠,誓要效仿三国枭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 青春誓言

    青春誓言

    青春是什么,是破土的幼苗,怀揣着希望,期盼着成长,青春是什么,是速度与激情,迸发着原始的饥渴和愤怒的张狂,青春是什么,是拒绝看清真相的眼睛,风干了深夜里不争气的眼泪。青春啊,青春,写在日记的里高潮。
  • 开端之后

    开端之后

    死后重生,真的是重生吗?为何不可是死后的世界?死后的世界有何定义?死真的是死吗?当破开宗教的记载,重生小说的阻碍,重新思考,会发现许多幻想,许多未知,许多秘密,死后是否能知道世界的真相?这只有死后才知道。
  • 太上灵宝十方应号天尊忏

    太上灵宝十方应号天尊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吸血鬼外传

    吸血鬼外传

    12年前相遇的美好和那个惊心动魄的哀伤之夜,从此我们各自以为我们已是天各一方。天堂的你好吗?12年后的相遇,我们已是对立的族群,你是吸血鬼,我是血族猎人,我们还能在一起吗?班得瑞的《迷雾森林》钢琴曲在校园开满紫藤花的那隅响起,那是描述他家乡的曲子。他来自阳光极少、雾气常布的北方森林。他是吸血鬼,但他的美好生活被血族破坏;他是吸血鬼,但他不吸食人血;他是吸血鬼,可他却恨吸血鬼;他是吸血鬼,但他爱上了诛杀吸血鬼的驱魔族女孩她是人类女孩,热爱钢琴和音乐。12年前那场美好的相遇,她爱上了他,于是谱写出了12年后的爱恨情仇与抉择。她是驱魔战士,同时也是诛杀血族的终极武器——精灵女!他们注定是对立的存在,她为了诛杀他而生。
  • 三生道神

    三生道神

    何谓正道?代行天事。何谓魔道?逆天而行。三生道经,三次经历,创造无上至尊。
  • 武装暴君

    武装暴君

    扼杀传奇,只手遮天!人类进入星际时代之后,依据古代战士的盔甲,发展出专属星际时代的武装铠甲。宇宙星系间各大世家的碰撞,聂锋觉醒家族疯血,一路厮杀到巅峰。血族吸血鬼、僵尸、魔尺族……各种神秘的种族纷纷上演!聂锋左手《排云掌》,右手《傲寒六诀》,脚下《风神腿》。你们的武装再牛逼那也是人用的,老子的武装可是神用过的,谁来都得被虐!(灯火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热血,激情,感动,一个都不会少!)武装铠甲级别:青铜武装,黑铁武装,白银武装,黄金王座武装,暗金王座武装,紫晶王座武装……书友群:22125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