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9400000007

第7章 玉米生产技术问答(2)

28.玉米生育对温度有什么需求?

玉米属于喜温作物,除不同生育期的品种需要不同的积温外,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较其他作物为高的温度。不同的品种是否能正常成熟,关键在于其生育期内所获得的积温能否满足生育需要,在热量资源欠缺的地方,生育期达到要求而积温不足也会影响其正常灌浆成熟,造成粒重偏低而减产。

玉米种子播种后,在水分供应充足条件下,出苗的快慢和幼苗生长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耕层土壤温度。地温高时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快,拔节之后,幼苗生长点上升到地面以上,气温高低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不同生育阶段植株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各生育阶段如温度不能满足最低要求或超过最高限度,生长发育都将受到抑制。此外,昼夜温差对生长发育也有影响,特别是在灌浆至成熟期,白天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较低的气温使植株呼吸作用降到较低,可减少对光合产物的消耗,增加积累,使籽粒灌浆较快、较饱满,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29.玉米生育对水分有什么需求?

玉米生育需要较充足的水分,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玉米一生每公顷约需消耗3000~5700立方米的水,相当于300~570毫米降雨。玉米耗水虽多,但其蒸腾系数比小麦、棉花等作物低,而且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每毫米降雨能获得的产量也远高于小麦等其他作物,所以用水仍属经济。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

,玉米拔节前需水量较少,仅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0%左右;拔节后至抽雄是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最旺盛时期,是第一需水高峰期,约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0%,这时期水地需注意浇水。如降雨充足,特别是有一两次雨量较大的雨,将有利于其生长和穗分化,为获得高产打下坚实基础;抽雄至灌浆期,是玉米第二个需水高峰期,这一时期时间不长,但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3.5%~27.6%,是日耗水量最多时期。因此强调抽雄前后要适当浇水,保证供水,使授粉灌浆正常,减少花粉败育和籽粒败育。

30.玉米生育对光照有什么需求?

玉米对光照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日照长度的要求,即光周期反应;②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即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玉米属于喜温短日照作物。玉米大多数品种的临界日照长度为14.5~15.0小时。较短的光照将会促进其发育,较长的光照会促进其营养生长而使发育推迟。玉米不同品种对光周期反应敏感程度不同,这在引种上必须注意。从长日照的北方向短日照的南方引种,对光照敏感的品种,会使其发育提前而茎秆变矮,穗子变小,产量降低。反之,从南方向北方引种,会使营养生长加强,推迟发育,也会减产。玉米感受光周期反应的器官是叶片。

一般认为,玉米的光补偿点为1300~1800勒,光饱和点在10万勒以上,在田间自然光照下无光饱和点,在正常光量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玉米光合强度也成比例增加。另外,玉米叶正面与背面分别受相同强度的光,其光合强度无明显差异。因此,紧凑型直立叶型品种叶片两面均能受光,为高光效品种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产量潜力高于平展型品种。

31.玉米生育对养分有什么需求?

玉米是需氮、钾养分较多而需磷相对较少的作物,每生产100千克籽粒需吸收氮素3.5~3.7千克,磷(P2O5)1.3~1.5千克,钾(K2O)2.14~2.8千克,其比例约为1∶0.36∶0.6~1∶0.42∶0.78。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吸收养分的量不同,苗期植株根系较小,吸收量很少;拔节至抽雄期是生育旺盛时期,也是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扬花授粉至成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仍需要较多的养分。

玉米对养分的需求除氮、磷、钾“三要素”外,还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如钙、镁、铜、铁、锰、硫、硼、锌、钼等,这些元素通常称为微量元素,虽然需求量很少,但对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作用很大,不可或缺。

32.氮对玉米生长的作用是什么?

氮素(N)是玉米生长第一需要的矿质元素,是构成植株体内蛋白质、酶、叶绿素等的组成成分。玉米对氮的反应非常敏感。

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氮素的要求不同。春玉米苗期(23天)需氮量较少,仅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2.14%;拔节孕穗期(36天)渐增,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32.21%;到抽穗开花期(仅10天)需要量最多,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18.95%,此期平均每天吸收的氮素达4050克/公顷,以后吸收量又逐渐减少;灌浆成熟期(43天)的吸收量为全生育期的46.7%。夏玉米苗期(20天)氮素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9.7%;拔节孕穗期(21天)占32.21%,是各生育期中吸收量最多的,平均每天吸收量为2475克/公顷;抽穗开花期(10天)吸收量较少,仅占总吸收量的2.2%;灌浆成熟期(21天)吸收量也很少,仅占总吸收量的11.19%。

玉米缺氮的明显特征是茎叶发黄,这是由于缺氮后叶绿素形成受阻,叶片中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被显现出来。苗期缺氮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生长旺盛期缺氮先是老叶叶尖变黄,逐渐沿主脉向上扩展呈“V”字形,继续缺氮则整个叶片变黄,叶尖变枯直至全叶枯死。这是由于缺氮初期老叶中的氮化物首先分解,并将氮素转运到正常生长的幼嫩部分中去的缘故。如果长期缺氮,植株生长不正常,株变矮,穗变小,粒少粒小,甚至不能形成果穗而出现大量的空秆。如果初期发现缺氮应立即追施速效性氮肥,很快就能消除或减轻缺氮的不良影响。前期施氮过多或施用不当,会引起植株徒长,节间细长,含水多,细嫩脆弱,遇风易倒伏或倒折。后期施用氮肥过多会造成贪青晚熟,影响正常收获而造成减产。

33.磷对玉米生长的作用是什么?

玉米对磷素(P2O5)的吸收量虽然比氮要少得多,但磷可保证体内氮素和糖分的正常转化,能促进根系发育和果穗受精结实良好。磷主要存在于卵磷脂中,是原生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的分裂和增殖都必须有磷的参与。玉米根尖及细嫩组织中含磷最多。种胚含磷亦多。此外,磷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光合作用是在含磷物质参与下,形成含磷的最初光合产物。磷与碳水化合物和氮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氮肥充足但若缺磷,氮的代谢作用就会受抑制。磷肥宜作基肥以满足玉米生育前期的需要,促进细胞分裂,使地上和地下部生长都得到改善。

玉米各个生育期对磷的吸收比较平稳。春玉米苗期(23天)吸收量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1.12%,拔节孕穗期(36天)吸收量较多,占45.03%,平均每天吸收量为975克/公顷;抽雄开花期(10天)吸收量占18.82%,平均每天吸收量为1500克/公顷,是吸收量最多的一个时期;灌浆成熟期(43天)吸收量又减少,占35.02%。夏玉米苗期(20天)吸收磷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10.16%;拔节孕穗期(21天)吸收磷占62.96%,平均每天吸收量为825克/公顷,是夏玉米吸收磷最多的一个时期;抽雄开花期(10天)吸收磷量占17.37%;灌浆成熟期(21天)占9.15%。

缺磷玉米苗期叶片呈紫红色,生长缓慢,植株细弱,延迟成熟,粒型不规则。磷肥不足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作用受到破坏,叶片积累糖分过多,有利于花青素的合成使叶色发紫。特别是在4~5叶期,如果土壤干旱,植株根系不发达,吸收能力弱,而胚胎的磷素已经耗尽时症状就更明显。等到植株长大吸收能力增强后仍可变为绿色。据观察,在缺磷的情况下硬粒型玉米比马齿型玉米更容易呈现紫色。极度缺磷叶子边缘和叶尖先为褐色,后呈黄色,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缓慢;开花时缺磷,雌穗吐丝期延长,受精结实不完全,籽粒发育不良,行粒不整齐,形成畸形果穗;生长后期缺磷,果穗成熟延迟。磷肥过多,会促进早熟,使植株矮小,产量不高。

34.钾对玉米生长的作用是什么?

钾(K2O)对玉米的正常生育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使机械组织发育良好,增强抗倒伏能力。钾能促进氮的代谢作用,钾供应充足,蛋白质的形成就多。钾对雌、雄穗的发育也有良好的作用,多果穗的品种能显著地增加单株果穗数。钾素多存在于分生组织的细嫩器官中,在体内呈离子状态,移动性强,幼龄部分容易从老龄部分获取钾素。因此缺钾症状先从老龄的下部叶片上表现出来。

缺钾幼苗生长缓慢,嫩叶呈黄色或黄绿色,从下部叶开始逐渐向上推移,叶尖和叶缘部分像灼伤一样变黄,继而干枯;成长的植株缺钾,除了叶上有灼伤状的特征外,茎节皱缩呈褐色,叶片变黄,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受精过程恶化,因而果穗发育不良,籽粒淀粉含量降低。缺钾还可以使节部积累有铁的化合物,使叶部制造的养分不能很好地向根部运送,根系发育不良,易染病和倒伏。一般对缺钾土壤适时适量施用钾肥,对玉米生长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玉米全生育期对钾的吸收比较集中。苗期吸收量很少,灌浆成熟期不再吸收,拔节孕穗期和抽雄开花期吸收钾多且均衡,春、夏播玉米没有什么区别。春玉米苗期(23天)吸收钾占全生育期的2.92%;拔节孕穗期(36天)吸收钾占69.54%,平均每天吸收钾为3300克/公顷;抽雄开花期(10天)占27.54%,平均每天吸收钾为4725克/公顷;抽雄开花后就不再吸收钾素。夏玉米苗期(20天)吸收钾占9.5%;拔节孕穗期(21天)占63.3%,平均每天吸收钾为2250克/公顷;抽雄开花期(10天)占27.2%,平均每天吸收钾为1800克/公顷;开花灌浆时就不再需要钾肥了。

35.锌对玉米生长的作用是什么?

玉米对其他微量元素的需要量虽少,但也不可缺少。目前山西各地出现锌元素缺少的症状。玉米属于对锌元素敏感的作物之一,玉米缺锌时,则表现出植株矮小、节间短缩、叶片失绿并有褐斑、形成花白苗、果穗秃尖缺粒等症状。缺锌的土壤主要是沙土性潮土、沙壤性潮土、石灰性褐土和中性褐土,缺锌土壤的临界值为有效含量0.5ppm。测定1千克土壤含锌0.5毫克以下,即表示缺锌。玉米施锌后,首先能防止植株节间缩短、叶小重叠和失绿现象,能增强光合作用,有提早抽穗、提高双穗率、降低空秆率和秃尖度等效益。据31次田间试验玉米缺锌的产量结果表明,每公顷施15千克锌肥作基肥平均产量为4959千克,比不施锌的每公顷产量4381.5千克增产577.5千克,增产率达13.2%。

36.上党盆地中晚熟春玉米区玉米生产优势是什么?

从玉米生育所需环境条件分析,这一区域温、光、水、肥均能满足中晚熟玉米生育的需求。

温:该区年平均气温7.9℃~11.7℃,≥10℃积温2900℃~3600℃,无霜期125~170天,终霜期在4月下旬,初霜期为10月上旬。目前主要推广的农大84、永玉3号、长玉19、潞玉36等中晚熟品种都能安全生育,正常成熟。

光:该区玉米生育期间日照时数1220~1488小时,年太阳辐射能522.5~590.5千焦/平方厘米,属我国光照富值区,光能资源可充分满足各种中晚熟玉米品种生育的需求。

水:该区玉米田多数分布于旱地,但属山西省雨量最多地区,年均降雨量600~620毫米,其中玉米生育期内降雨306.4~510.8毫米,而且雨量主要分布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玉米需水关键时期,可满足玉米生育需要。虽然冬春雨雪偏少,容易发生春旱,影响播种出苗,但这一区域群众有抗旱耕作传统经验。例如“三墒整地,秋耕壮垡”就是由壶关县晋庄村群众经过多年实践创造总结出来的,在该区域已普遍推广,较大程度提高了春播出苗保证率。

肥:该区域土壤多为褐土和草甸土,土质较好,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1.0%以上,其有效养分含量也较高。特别是近年来较大面积推广秸秆覆盖技术,既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减少降水的地面径流,又较快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其他养分含量,促进了玉米产量的提高。

综合上述情况,这一区域在玉米生育期间温、光、水(降雨)同步,土壤肥力基础又较高,极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而且8~9月玉米灌浆期昼夜温差较大,籽粒积累干物质丰富;9月下旬玉米成熟期间降雨骤减,光照较充分,玉米穗脱水较快,所以玉米籽粒品质优良。故该区为山西省乃至国内的玉米高产优质区之一。

37.忻定盆地丘陵中晚熟春玉米亚区玉米生产优势是什么?

这一区域地处春播玉米中晚熟区和北部早熟区之间,玉米种植面积约20万公顷,是山西玉米种植面积第二大区。该区域温、光、水、肥对玉米生育的优势是:

温:年均气温8.0℃~9.0℃,≥10℃积温3000℃~3200℃,无霜期140~150天,终霜期在4月底至5月初,初霜期在9月下旬至10月初。7月平均气温22.9℃~23.3℃,能满足中熟玉米乃至中晚熟玉米品种对热量的要求。在忻、定、原平川可以种植太育2号、晋单81号等品种,在边山丘陵可以种植农大84、大丰26号等品种;特别是8~9月玉米灌浆期昼夜温差较大,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形成高产优势。

光:该区光照充足,在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日照时数1391~1433小时,年太阳辐射能543.4~585.2千焦/平方厘米,也属光照富庶地区,有利于玉米光合作用,生产高产优质玉米。

水:该区农田水利条件相对较好,玉米多种植于水地。玉米生育期自然降水量337.2~400毫米,主要分布于7月~9月上旬,符合玉米生育需求,利于促进高产。

肥:该区土壤以石灰性褐土和草甸土为主,肥力相对较高,有机质含量1.0%左右;养分含量中氮、钾含量较多,磷素较缺乏;通过多年推广增施磷肥,群众已普遍有施用磷肥的习惯。

综上所述,该区环境条件有利于玉米高产,且秋季虽然霜后气温下降稍快,但空气干燥,利于籽粒脱水,提高品质。

38.晋中盆地春播中晚熟玉米亚区玉米生产优势是什么?

这一区域生产条件优越,玉米种植面积约10多万公顷,温、光、水、肥条件都较好。

温:年平均气温9℃~10.5℃,7月平均气温23℃~24℃,无霜期160~165天,≥10℃积温3100℃~3400℃,热量条件可满足春播中晚熟乃至晚熟品种生育要求。而且玉米灌浆期的8、9月份昼夜温差较大,利于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早霜来临相对较晚,有利于玉米籽粒成熟和脱水,提高籽粒质量。

光:玉米生育期间日照时数1364~1511.6小时,也属光照较丰富区域之一。

肥:该区土壤以石灰性褐土和草甸土为主,耕层有机质1.0%以上,氮、磷、钾含量也较高,群众对土地的利用率较高,是山西立体种植技术推广应用面积最大的区域,群众投入较多,促进了土壤培肥。

水:该区水利条件较好,许多土地具有河、库灌溉和井灌两套灌溉设施,是山西水利用率最高的区域,利于玉米高产。

39.春播早熟玉米区玉米生产优势是什么?

温:春播早熟玉米区地处山西北部,纬度较高,热量稍差。年平均气温6℃~7℃,≥10℃积温2600℃~2867℃,7月平均气温20.5℃~22.5℃,无霜期130天左右,可以满足早熟种玉米生育的要求。通过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补偿了积温不足,使得应用早熟品种甚至一些中熟品种可以安全成熟。

光:在日平均气温≥10℃期间日照时数为1255~1360小时,光照充足,为玉米高产优质提供了条件。

水:这一区域是山西降水量偏少地区,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但玉米生育需水较多的7、8两个月降雨较集中,有利于玉米的穗分化和籽粒灌浆。由于冬春雨雪较少,而风多风大,水分蒸发量极大,极易造成干旱影响播种,但玉米多分布在水浇地上,区域内一般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水资源相对丰富,水利条件也较好,能有效缓解干旱威胁。

肥:该区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较多,土壤多为草原栗钙土,土质为沙壤或轻沙壤,结构松散,是典型的传统广种薄收区。土壤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多不足1.0%,其他养分含量也较低。

从环境条件分析,温、光、水较有利于玉米生产,只要增施肥料,选择对路品种,加强管理,可获得玉米的高产优质。

40.晋西黄土丘陵春播中晚熟玉米亚区玉米生产优势是什么?

晋西黄土丘陵中晚熟玉米亚区位于我省西部黄河沿岸和吕梁山丘陵沟壑区。该区温、光资源较丰富,水、肥条件较差。

温:该区年平均气温8℃~10℃,≥10℃积温3100℃~3400℃,7月平均气温22℃~23.5℃,无霜期135~165天。由于不同的地方海拔高低悬殊,使热量条件和无霜期都有较明显差异,多数地方可以种植中晚熟品种,海拔偏高、无霜期偏短的地方可种植早熟品种。

光、水、肥:该区光照充足,可满足玉米生育需求。在水、肥条件上相对较差,该区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由于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偏低。水利条件也较差,冬春雨雪较少,春旱常影响正常播种。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普遍较低,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该区玉米如种植在沟坝地、河滩地等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也可获得较高产量,而种植在旱地特别是旱坡地上时,产量难以保证。

41.晋东太行山丘陵春播中晚熟玉米亚区玉米生产优势是什么?

该区玉米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北部松溪河、桃河、潇河上游的梯田、沟坝地、河滩地上,当地的光、热、水、肥等都有利于玉米高产优质。

热:该区年平均气温8.8℃~10.4℃,≥10℃积温2742℃~3245℃,无霜期125~150天,低山河谷地和海拔偏高热量稍差地区可分别选用中晚熟和早熟品种。

光:该区玉米生育期内日照时数1174~1491小时,光照条件很好。

水:该区玉米多集中在无灌溉条件的地块上,但玉米生育期间降雨较多,加上长期农田基本建设,土壤肥力相对较好,这些都有利于玉米高产优质。

42.春播特早熟玉米区玉米生产优势是什么?

这一区域主要分布于高纬度和高海拔(海拔1200米以上)地区,除小面积插花分布于以上六区域之外,主要集中分布于晋西北的神池、五寨、岢岚、宁武、左云、右玉和平鲁等县区。这些地区因热量十分欠缺,年平均气温小于6℃,≥10℃积温不足2500℃,无霜期不足120天,过去因无生育期特别短的适宜品种,基本不种植玉米。自从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之后,玉米种植有一定发展,成为山西省新开发的一个玉米种植区域。

这一区域,人少地多,人均占有耕地0.4~0.73公顷,每个劳力负担耕地1.06~2.24公顷。因人少地多,广种薄收,农民经济收入较少,玉米种植作为新的增产增收门路,农民比较乐于接受。因是玉米新区,农民种植技术较差,产量基础较低,增产潜力较大,要通过选用适宜的特早熟品种(如并单6号),可以在这一区域露地种植。地膜玉米可以根据当地无霜期和地膜覆盖可以补偿的热量,测算可达到的积温和相应的有效生育期,选用相对应生育期和正常成熟需要积温的品种,这一区域可发展成山西省新的玉米种植区。

43.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区玉米生产优势是什么?

山西省夏播玉米主要集中在南部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的水浇地上,前茬主要是冬小麦。运城盆地是山西省热量资源最好的地方,全年无霜期190~205天,冬小麦收获期在6月中旬至6月下旬,麦收后剩余≥10℃积温2260℃~2400℃,早霜在10月底来临,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一般在10月上旬,麦收后复播玉米的有效生育期110天左右,7、8月份平均气温25℃~27℃,热量丰富有利于复播玉米生育和早熟。该区光照较充足,夏季和初秋每天可有14~13小时的日照,能满足复播玉米生育对光照的要求。运城盆地年降雨量500~57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但正处于高温季节,蒸发量也较大,灌水除深井外,有相当面积从黄河提水浇灌,有利于复播玉米的生育。该区域土壤肥力中等,可获得较高产量。

临汾盆地与运城盆地相比较,热量略低,无霜期短10天左右,冬小麦收获期在6月初至6月中旬的前半旬,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中旬,冬小麦适宜播种期在9月底至10月上旬,麦收后复播玉米剩余的有效生育期100天左右,剩余≥10℃的积温为2100℃~2300℃,7、8月平均气温23℃~25℃。由于热量和麦收后剩余的有效生育时间略显不足,麦收后直播夏玉米必须在6月20日之前播种并使用早熟品种才能保证玉米在冬小麦播种前正常成熟收获,以不影响冬小麦适时下种。而早熟品种玉米增产潜力相对较低,因此一些灌水方便的地方选用生育期稍长、增产潜力稍大的中熟品种,采取在麦收前7~10天于麦行套种的种植方式,可获得较高产量。另外,临汾盆地水利条件较运城盆地好,有汾西灌区使洪洞、尧都、襄汾三县(区)2.87万公顷土地受益;有11处中型自流灌区使曲沃、尧都、襄汾、洪洞、霍州等5县市区4.8万公顷土地受益。还有分布较广的井灌区,较好的水利条件可保证夏播玉米生育对水分的需求,使夏玉米高产。

44.玉米旱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山西省十年九旱,年均降水量只有500毫米左右。因此,旱作玉米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水分利用率。具体技术措施有:①保水保土农田工程技术;②蓄水保墒耕作技术;③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⑤科学合理施肥技术;(⑥化学抗旱制剂应用技术;⑦合理密植技术;⑧播前准备和全苗技术。

45.保水保土农田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保水保土农田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有:①水平等高耕作;②等高沟垄种植;③梯田工程技术;④窖水微灌技术。

46.什么是水平等高耕作?

水平等高耕作又称横坡耕作或等高种植。一般在坡度小于5度的坡地上实行,所有耕作措施都沿着水平等高线进行。通过逐年向坡下翻土,可使坡地逐渐变平,为实行等高沟垄种植打基础。

47.等高沟垄种植的方法有哪几种?

等高沟垄种植的方法有:①山地水平沟耕作法(套犁沟播);②垄沟种植法;③蓄水聚肥丰产沟(抗旱丰产沟)。

48.什么是山地水平沟耕作法?

起源于陕西垄沟种植与水平沟种植耕作法,主要适用于15~25度坡地。做法是:沿坡地等高线开沟,陡坡自上而下,缓坡自下而上,用山地翻转犁往返向下翻土,每耕一犁后,在原犁沟内再套耕一犁,扶垄深松,形成深22~25厘米的垄沟。套犁时施入底肥,将种子播在沟底或垄的下半坡,垄沟宽度依作物种类而定。玉米一般生长到40~50厘米时,结合中耕培土,将垄上的土培到沟内作物根部,使原来垄变成沟,沟变成垄。以垄拦截径流,以沟蓄水保土、蓄雨保墒,控制土壤和肥料流失。实践证明,山地水平沟种植的玉米,比传统种植法增产30%~100%。

49.垄沟种植的方法是什么?

适用于川、台、源、坝地和坡度较小的缓坡梯田。其特点是沟深,垄高而宽,多用于种植玉米。具体做法是:在秋耕保墒的基础上春季深耕起垄,根据地力和玉米的行距来确定垄距。水肥条件好的地块,垄距为90~100厘米,每沟种两行玉米,行距40厘米;水肥条件差的地块,窄垄单行种植,垄距80厘米。机开沟深20~25厘米,畜耕起垄开沟深20厘米左右,将农家肥和化肥施入沟中,再顺沟浅犁1次,使土肥相融;随后在沟中深播浅盖,覆土5~7厘米,再顺垄镇压,注意保留沟垄。有些地区推行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连续复式作业的垄沟种植机具,减少作业工序和进地次数,节约劳力,提高工效和播种质量,保墒保苗效果均好。玉米间苗定苗后随即浅锄,中耕破垄。拔节后畜力深中耕,结合培土,使沟垄位置互换。在雨水较大时,沟蓄垄拦雨水,防止径流,沟中蓄水,垄上玉米免遭涝害。

50.蓄水聚肥丰产沟的作用是什么?

(1)拦蓄雨水:丰产沟的主要功能是蓄水。一方面通过深耕松土,开发利用深层土中的水分。在丰产沟内种植玉米,95%的根系分布在土壤40~80厘米深处,根长达1.5~2.0米;而一般田90%的根系团聚在深度30厘米的土层内,根长只有1.2米。丰产沟田玉米根系吸水较多,秆粗叶茂。另一方面丰产沟创造了沟埂交替的凹凸局部地形,沟埂可拦阻地表径流,沟内活土层深厚,利于降水渗入和保蓄。在坡度较大的地块,还在沟内每隔一定距离筑土拦挡雨水,消除地面径流,增强蓄水保墒能力。

(2)培肥地力:丰产沟在同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把表土、肥料集中起来,充分利用山旱地的水资源,变肥力劣势为优势,比一般田肥力提高2倍多。在生土垄种植绿肥、豆科作物,形成以地养地的制度,促使生土熟化,增加土壤肥力。种植沟内的作物水、肥、气充足,促进微生物活动,有利于有机肥料的熟化、分解和利用。松土层在50厘米以上,扩大玉米根系活动范围,有效地利用了土壤肥力。例如兴县石堂会村6.67公顷玉米丰产方,采用常规耕作法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有0.36%~0.46%;采用丰产沟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0.71%~0.88%。

(3)有效利用坡地:①边埂加高,使坡地逐渐变缓,向梯田过渡。②有效拦蓄坡地径流,蓄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③使微地形由平面变成曲面,人为地加大了地表面积,增加阳光辐射能的利用。④沟垄间隔配置,田面凹凸不平,减缓风速,保持山坡地面环境的相对稳定。⑤种植沟内熟土集中,空气充足,补偿山坡地积温的不足。

51.蓄水聚肥丰产沟玉米种植的方式有哪些?

(1)在第1年挖沟时在生土垄上每公顷施黑矾(硫酸亚铁)750千克、腐殖酸铵3000千克,种植草木樨、豆类等绿肥作物,产鲜草6000~7500千克/公顷,及时翻压在生土垄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0.14%~0.23%。以后按一般耕作法种植,挖1年丰产沟,有3年的增产后效,比一般耕作法增产30%~35%。

(2)在修建丰产沟的基础上,第2年继续在生土垄上种绿肥,熟土沟条施肥,施后就地耕翻种玉米。第3年再按一般耕作法种植。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坡地水土流失,又能在3年内压两次绿肥,比一般耕作法3年总增产90%~95%。

(3)在同一块坡地上年年搞丰产沟种植法。沟内种玉米,垄上种绿肥,形成以地养地的种植制度。每年可压鲜草19500千克/公顷,相当于施用6000千克/公顷优质基肥,4年内玉米总产量比一般耕作法提高70%以上。

52.梯田工程技术的内容和要点是什么?

梯田改变了坡面地形,通过阻止地表径流,控制土壤冲刷,达到蓄水聚墒作用。按梯田垂直等高的断面形式,一般可分为水平梯田、顺坡梯田、隔坡梯田、反坡梯田和削坡复式梯田五种。

梯田修筑要严格保留表土,这是新修梯田当年增产的重要措施。不管是人力还是机械修筑,均应采取“里切外垫,生土搬家,死土深翻,活土还窖原”的基本方法。

53.什么是窖水微灌技术?

20世纪90年代,科技人员根据西部半干旱黄土高原人民长期通过水窖积蓄雨水解决人畜生活用水的贮水方法,将其运用到旱垣梯田的农业生产上。选择便于贮水的地方修建蓄水窖,或人工制造径流面以便积蓄雨水。根据土质建成盖碗窖、棒水窖、南瓜窖等各类形式,以圆形直立封闭式水泥衬砌窖壁,防止渗漏。供水时采用软管移动注射法、耕层埋草渗灌法和膜下软管喷灌法。原则上是以建窖蓄水为龙头,节水微灌技术为核心,“两高一优”种植为内容的旱作蓄流节灌农业体系。一窖可微灌0.13公顷耕地。

窖水微灌法对旱作玉米增产起着重要作用,这种灌溉形式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地形复杂,坡地较多,地广人稀,利用相对较集中的雨季为人工窖贮水提供条件。从技术和经济条件看,这种方法建设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快,农民均能掌握其简便技术,符合以家庭为单元的建、管、用的经济体制。发展此项技术首先是打破旱作玉米无灌溉的传统生产模式,开创了利用蓄贮雨水发展农田灌溉的新局面,是摆脱干旱缺水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解决山区人民温饱的可行措施。

54.蓄水保墒耕作技术的要点是什么?

我国旱作农业高产稳产的传统农艺技术源远流长,成为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即是这一古老文明起源、发展的中心之一。先民们在与自然斗争中逐步认识了干旱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创造了翻耕、耙耱、打畦、做埂、施肥、密植、中耕、轮作、倒茬等一整套耕作技术。数千年来,这些技术日臻成熟,推动我国北方旱作农业沿着精耕细作的道路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来,山西省各地总结和创造出许多抗旱耕作法。最为突出的有:昔阳大寨针对土石山区创造的三深耕作法,即深耕、深种、深锄和人工营造海绵田及深松耕法;壶关创造的三墒整地秋耕壮垡法,即耙耱保墒、镇压提墒、浅耕踏墒和结合秋耕深施肥;闻喜针对黄土丘陵区创造的四早三多耕作法,即早灭茬、早深耕、早细犁、早带耙、多浅犁、多细犁和多耙地。上述传统措施只要因地制宜运用得当,在枯水年份会产生明显的增产效果。要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必须坚持以土为首的原则,把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田”改造成“三保田”,这是旱地玉米栽培赖以发展的前提条件;采用传统耕作与现代耕作技术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深耕、深松、耙耱保墒,增施有机肥,加厚活土层,培肥地力;选用抗旱品种和覆盖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土壤水库,从而实现旱地玉米高产稳产。所以,蓄水保墒耕作技术的要点就是深松耕蓄墒、耙耱保墒和镇压提墒。

55.深松耕蓄墒的作用是什么?

常年耕作的机械压力会形成坚实的犁底层,既妨碍作物根系的伸延,又影响水分的渗入。适时适度地进行深耕,可破除犁底层,疏松心土层,增厚活土层,使土壤的水、肥、气、热诸因素趋于协调,对抗旱增产具有关键性作用。据山西农业大学调查,昔阳大寨三深耕作田玉米单产6660千克/公顷,比对照田平均单产2925千克/公顷增产3735千克/公顷。玉米根系90%集中分布在20~30厘米的土层中,因此,要求深耕25厘米左右。

深松耕增产的效果除与深度有关外,还与土质有关。壤土(黄土或二合土)增产效果最显著,沙土次之,黏土最差。原因是壤土和沙土深耕施肥后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因而增产显著。而黏土深翻时容易把下层的生土翻到表层,生土结构差,熟化慢,影响当年增产。所以结构不良的黏土或有机质贫乏的地块,不宜一次耕得太深,以免翻出大量的生土,而宜逐年加深耕层,深松耕时根据土质进行黏掺沙或沙掺黏,可以显著地改良土壤,特别是结合大量施用有机肥,增产效果更为明显。深松耕一般宜在夏季伏耕和秋季深耕,春耕则宜浅不宜深,宜早不宜迟,春浅耕比深耕土壤含水量0~10厘米高1.3%~1.4%,10~20厘米高1.5%~1.7%。或者实行免耕,硬茬播种。

深松耕只能增加活土层厚度,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并不增加养分。因此结合深松耕要增施有机肥料,为玉米提供必需的养分。深耕还可以减少田间杂草和病虫害,把杂草种子和害虫深埋地下,使其不能发芽和复生。一般耕深以20~22厘米为宜,由于深耕具有明显的后效性,同一地块2~3年深耕1次即可。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秋深耕,使土壤有较长的熟化时间,提高土壤肥力。

56.耙耱保墒的作用是什么?

耕后土壤表面起伏不平,土壤粉碎不匀,坷垃满地暴露面积大,空气对流强,土壤跑墒严重,所以要及时耙耱。主要作用是碎土、平地、轻压、保墒。随耕随耙耱比不耙耱的,土壤含水量0~10厘米提高1.4%~1.6%,10~20厘米提高2.3%~2.6%。秋季耙耱应掌握随耕随耙,春季耙耱应在土壤表层夜冻昼消及时进行,保墒效果好。顶凌耙耱比晚耙耱的0~20厘米土壤含水量提高3.2%。根据土壤解冻先后一般是“先耙岭后耙岗,耙了平川耙河湾”,达到保持土壤水分和提高地温的效果。

57.镇压提墒的作用是什么?

镇压主要是碎土和压紧表层,具有保墒和提墒作用。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不宜采用。播前镇压0~10厘米土壤含水量可提高1%~3%,干土层厚度降低2~3厘米,5厘米深处地温提高1℃左右。在冬季地刚冻时镇压效果较好,为提墒保苗也可在播前或播后进行。

58.秸秆还田对培肥地力有什么作用?

传统的观点认为,腐解态的有机质宜直接施入土壤。但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证明,土壤的生物活性是评价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并非腐解态的有机物比非腐解态的有机质对土壤生物活性有明显优势。为此,实施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对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理化性状,促进养分活化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1)秸秆还田首先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屯留县王公庄连续7年于秋收时使用机械将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土壤有机质由0.71%~1.14%提高到1.37%~1.76%,7年提高约0.6%。有机质含量增加又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增加土壤的潜在养分,有效氮由7.9毫克/千克增加到22.3毫克/千克。玉米单产由4957.5千克/公顷,提高到8100千克/公顷,增产80%。是山西省率先进行秸秆还田,在省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突出实例。

(2)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秸秆还田后经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酸与土壤中的钙、镁黏结成腐殖酸钙和腐殖酸镁,使土壤形成大量的水稳性团粒结构。秸秆还田后土壤容重比对照降低,总孔隙度增加。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使土壤的通透性增强,提高了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的分解利用,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促进了根系的吸收活动。

(3)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玉米秸秆含有大量的化学能,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秸秆还田可以增强各种微生物的活性,即加强呼吸、纤维分解、氨化及硝化作用。

另外,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能释放出二氧化碳,使土壤表层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有利于加速近地面叶片的光合作用。

59.粉碎秸秆直接还田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1)秸秆还田必须具备秸秆腐解的环境因素。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都对微生物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一般认为,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最适宜秸秆的腐解。温度的高低不仅影响微生物群体的组成、活性,也影响土壤酶的活动,甚至使土壤中酶失去活性。28℃~35℃范围内,秸秆均有最大的分解率。碳氮比对腐解有一定影响,碳氮比越低,秸秆初期分解越快。土壤pH值5~8范围内,秸秆腐解速度基本一致,过酸或过碱都会抑制微生物活动,使腐解缓慢。土壤的通透性越差,其秸秆腐解越慢。

(2)秸秆还田必须配合施用有机肥料。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秸秆组成中碳氮比对其分解速度影响很大。秸秆作为一种含碳丰富的能源物质,直接施入土壤会刺激微生物迅速繁殖,导致土壤中有效氮大量被暂时固定。玉米秸秆的碳氮比为53∶1,秸秆与土壤的碳氮比大于25~30,其氮素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还田的秸秆分解缓慢,微生物与作物争夺土壤中原有的有效氮,造成氮素缺乏,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减产。一般认为,微生物每分解100克秸秆约需要0.8克氮,即每1000千克秸秆至少要加入8千克氮才能保证分解速度不受缺氮的影响。为此,在实施秸秆还田的前1~2年必须配合施用氮肥。对于缺磷或缺硫的土壤,还应该补施适量的磷肥和硫肥。

(3)必须科学掌握翻压的时间和数量。秸秆还田应该在秋收后立即进行。这一时期玉米秸秆仍有较高的含水量,特别是近年推广的品种保绿时间长,秸秆养分含量较高,同时气温也较高,及时翻耕深埋有利于秸秆迅速腐解,有利于来年保墒保苗。

秸秆还田的数量可根据土壤状况而定。在较瘠薄的土壤上、施肥量不足的情况下,秸秆还田数量不宜多,一般3000~3900千克/公顷为宜。在较肥沃的土壤上、施肥充足的条件下,还田数量可达6000~7500千克/公顷。还田后要及时耕翻,使秸秆残体分散均匀与土壤充分混合。要求耕翻18~20厘米,耙平并加重镇压,避免出现翘虚现象。

(4)必须保证秸秆粉碎质量。生产实践证明,还田的秸秆粉碎得越细越好。一般以切成5~8厘米长的小段为宜,否则耕翻时覆盖不严,不利于腐烂。采用机械作业时,要求拖拉机用低档作业,以增加粉碎时间和切割速率。收获果穗后立即还田,趁秸秆青绿状态进行,既易粉碎,又能保证质量。

在秸秆腐解过程中产生一些有机酸,往往抑制种子发芽和前期生长。为此,应该注意采取耕作措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秸秆还田技术性较强,掌握不好会出现负效应。各地要摸清在不同气候(温度、降水)、土壤条件(土壤类型、质地、肥力)和生产水平条件下秸秆的腐解情况,确定适宜的翻压时间、翻压数量、补氮数量,并选准过硬的还田机械。进一步探讨秸秆腐解的各项技术措施,查明还田的增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便大面积应用这项技术。

60.秸秆覆盖还田的形式与方法有哪些?

(1)半耕整秆半覆盖。玉米收获后,一边割秸秆一边硬茬顺垄覆盖67厘米,空67厘米,也可以盖60厘米,空73厘米。下一排根茬压住上排的梢,在秸秆交接处和每隔1米的秸秆上要适当压些土,以免被风刮移。第2年春天,在未盖秸秆的空行内耕作、施肥,用单行或双行半精量播种机在空行靠秸秆两侧播种两行玉米,生长期内在未盖秸秆的行内进行中耕、追肥、培土等。秋收后,在上一年未盖秸秆的空行内覆盖秸秆。

(2)全耕整秆半覆盖。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搂到地边,全田耕耙后顺行覆盖玉米秸秆,盖67厘米,空67厘米,其余措施与(1)法相同。

(3)免耕整秸秆覆盖。玉米收获后,不翻耕,不去茬,将玉米整株顺垄割倒或用机具压倒,均匀铺在地面形成全覆盖。播种前把播种行内的秸秆搂到垄背上,形成半覆盖。播种方法采用两犁开沟法,先开施肥沟,沟深10厘米以上,施入农家肥和化肥。第2年犁开播种沟,下种覆土。

(4)粉碎秸秆覆盖。玉米摘穗后将秸秆切成5~8厘米长,均匀地撒在玉米行间,其他程序同上。

(5)地膜、秸秆二元覆盖。旱、寒、薄是高寒冷凉区玉米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推广地膜、秸秆二元覆盖技术是解决上述三大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既有地膜增温保墒作用,又有秸秆覆盖蓄水保墒和培肥改土作用。

地膜、秸秆二元覆盖技术,主要操作程序是开沟—铺秆—覆土—起垄—施肥—盖膜—打孔—播种。秋收后用犁开成40厘米宽、20~27厘米深的沟,将玉米整秆铺于沟底覆土,在秸秆覆盖的条带中间起垄过冬,形成垄和空当各占一半的133厘米的带田。

翌春播种前,在垄上先施肥后覆盖80厘米的地膜(因此,也叫沟铺垄盖技术),在地膜两侧打孔播种两行玉米,小行距50厘米。播深要掌握在5厘米为宜。出苗后及早间苗、定苗。沟铺垄盖技术要求一次性施足底肥,若肥力不足,拔节后在膜侧开沟追肥。田间管理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相同。

秸秆覆盖在山西要因地制宜,半耕整秆半覆盖、全耕整秆半覆盖、免耕整秆覆盖和短秸秆覆盖适宜于海拔1300米以下,坡度15度以下,年平均气温7℃~8℃以上,>0℃的年积温在35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旱作区,每公顷覆盖秸秆以7500~12000千克为宜;地膜秸秆双覆盖适宜>0℃的年积温3000℃~3500℃的冷凉区,每公顷覆盖秸秆以6000~8000千克为宜,可依具体条件做适当调整。

61.秸秆覆盖还田的配套技术是什么?

(1)选用良种。秸秆覆盖改善了生态环境,特别是田间小气候,所以应选用高产、抗病、抗倒、优质的品种。

(2)合理密植。由于覆盖改善了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结构,应在常规栽培密度的基础上,每公顷增加4500~7500株。

(3)防治病虫害。秸秆覆盖田早春地温低,出苗和苗期生长缓慢,易感丝黑穗病和黑粉病,应采用有针对性的包衣种子,或用50%的甲基对硫磷乳油按1∶50(水)∶500(种子量)的比例拌种,或用40%的拌种双,按种子量的0.3%拌种;生长期间若发现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株,应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掉。

(4)平衡施肥。在当地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15%~20%的氮肥,以调整碳氮比,有利于秸秆腐解。一般情况下,每生产9000~12000千克/公顷籽粒,应施纯氮225~330千克/公顷,五氧化二磷120~150千克/公顷。地膜、秸秆双覆盖的高产高效田还需适当增施钾肥和锌肥。

(5)除草与中耕。秸秆覆盖虽然可以抑制杂草的孳生,若覆盖不规范,覆盖量不足,免耕覆盖田,还须重视除草,可在播后、苗期施用除草剂。冷凉地区覆盖的玉米苗期生长缓慢,应在4~5叶期进行一次中耕,深度要达10~15厘米,以提高地温促生长。

(6)配备专业机具。整秸秆玉米覆盖可选用半覆盖机覆盖或用大型农机具直接压倒覆盖。用小型旋耕机耕作施肥,用半精量播种机播种。免耕覆盖可选用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2BM-2/3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扒秆、破茬、松土、施肥、播种、镇压等作业。

同类推荐
  • 茄果类蔬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茄果类蔬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本书系以作者长期在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有关蔬菜病虫害方面的彩色照片和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介绍了各种蔬菜常见重大病虫的田间症状及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重点介绍了病虫治理技术,使读者能够参照生动形象的病理图谱,对病虫害作出正确诊断,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提高病虫防治的技术水平,避免错、乱、盲目用药,生产优质蔬菜。
  • 优质马铃薯

    优质马铃薯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暠“新农业产业拓展暠和“新农村和谐社会暠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暠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暠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暠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肉兔标准化生产技术

    肉兔标准化生产技术

    本书是荟萃养殖业最完备的工具书。囊括了最实用的养殖技术,最详尽的致富方法和合适的致富项目。
  • 工业:印纺工业龙头

    工业:印纺工业龙头

    本书包括先秦印染原料与印染技术、唐代精美的丝织工艺、宋代纺织技术水平、清代棉纺毛纺工艺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风吹不散的白日梦

    风吹不散的白日梦

    《孤单熊·风吹不散的白日梦》一书是“阳光姐姐美美熊”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共六本,按照不同主题分为:无敌熊、勇敢熊、孤单熊、成长熊、奇异熊、温暖熊。每本书根据各自的主题,收录与之相关的4~5篇作品,其中一篇为“阳光姐姐”伍美珍创作,同时挑选了“阳光家族”小作者创作的精彩小说。《孤单熊·风吹不散的白日梦》的主题是:孤单,由“阳光姐姐”伍美珍原创的《孤独女生江冰蟾》领衔,携手“阳光家族”明星小作家们为小读者奉上一组既孤单又温暖的成长故事。
  • 穿越之天启

    穿越之天启

    2090年,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两年后,世界上仅存7个国家——中国、美国、欧盟、阿拉伯、澳大利亚、印度、南非。十年后,传出消息,猎户座中,发现一颗疑似存在生命的星球,于是除了南非之外其他六国在纽约再开紧急会议,最终决定,派出一支一千人的考察队前往猎户座,其中中国和美国各占四分之一,欧盟占五分之一,其余三个国家各占十分之一,八年后,地球收到来自那支探险队传来的视频,画面显示那支探险队刚进入猎户座,就被黑洞给吞噬了。
  • 血族女孩遇上EXO

    血族女孩遇上EXO

    19岁的血族女孩因母亲病故,异能被母亲封印,失去了记忆,后来被了狼族的12位狼子发现,带回了狼族别墅,经历过一次分离之后,在一年后,偶然在明洞被S.M星探发现,同12人一样成了练习生……狼子们渐渐知道了她的秘密,属于他们的故事,即将拉开序幕…
  • 一绝英世

    一绝英世

    奇怪的人出现在奇怪的客栈,金黄的衣衫,赤红色的头发又多又乱。走起路来如同僵尸。手上的武器——金圈竟可碎石破金……
  • 若耶剑

    若耶剑

    神州人言:若耶剑出,一统神州。极言若耶剑的神奇。此剑乃上古神女铸造,用来镇压北溟玄龟,一万年前被落魄后生百里绝尘于大魔天上空所得,从而纵横天下,无有敌手,天下豪杰共封为剑圣,名声显赫之后,他开宗立派,创下仙灵剑派之不朽伟业,至今为人称道。而今天道昌平,然有志之士空怀理想,碌碌如蚁,何人不想得若耶之助,实现理想、出人头地?故此,若耶剑的重现便引起全天下一场风波劫难。玄奇出身微末,却能力挫群雄,成为天下之主,他一路走来,历经坎坷,用他的话说,那就是九死一生,别无其他。
  • 黑流

    黑流

    收到一个包裹,胡洋需要就此做一份游戏测试报告,可他没料到自己竟然被卷到了异界。想要回到原来的世界,就需要付出一切达到目标。只是这目标到底是什么呢?六位明星女随扈,大批高手牛人下属,一个宅男就这样走到了大陆的顶端。
  • 玄冰

    玄冰

    倚剑向天,斩情仇,削是非。不为成仙,只为正道人间!
  • 我的古代小夫侍

    我的古代小夫侍

    被小鬼勾错魂也就算了,打了阎王闹了地府到了这个女尊的世界她还是比较满意,第一个,别人送来的!第二个,花楼买来的!第三个,路上捡来的!第四个,强取豪夺来的!各色美男登场,妖媚、可爱、冷傲、腹黑,皆是人间极品!且看她如何猎艳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总裁在上:霸宠娇妻

    总裁在上:霸宠娇妻

    三年前,他霸道的挑起她的下颚,命令道:做我的女人!她一脸懵逼:总裁,你没病吧!三年后,她满脸讥诮,勾唇:想睡我早说啊!地点你挑,我奉陪到底!不过……不是你睡我,而是我睡你!
  • 都域

    都域

    在这个世界有许多人永远异能,他们练就自身强大非凡的本事!他们为国家而战!他们为人类而战!他们为种族而战!他们为地球而战!此书讲诉在现代世界异能+玄幻+魔幻的黄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