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06000000027

第27章 扩展与应用(3)

四、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及其意义

应该说,国家对规划工作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近年来,国家把区域规划工作提上了十分重要的议程。不但加强了对区域规划的调查研究,而且还在为区域规划试点工作做准备,并且明确提出在编制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要把区域规划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2004年12月8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这一具体要求。在布置做好“十一五”规划工作中,要求首先要抓好长三角和京津冀两个区域规划编制的试点,而且区域规划将成为我国正在编制的“十一五”规划体系中的一个新亮点。

国家的这一举措是值得欢迎和肯定的,也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而且从理论上来说,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或者京津冀区域规划是可能的,甚至是可行的。但是,为什么要编制区域规划,依据是什么区域规划与国家整体规划是什么关系,如何处理和协调区域规划编制试点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是长三角和京津冀而不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或者珠三角和京津冀为什么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区或者经济圈而不是内陆地区的区域规划编制试点选择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只是长三角或者京津冀这个范围而不是比长三角或者京津冀更大或者更小的范围显然,对于区域规划的理论、政策和实践来说,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是区域规划的基础和前提。但是,这里不可能讨论所有这些问题以及其它相关问题。我们主要想要讨论的是区域规划的范围问题。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区域规划的方法问题。

如果以编制长三角区域规划为例,那么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方式来说,国家把区域规划编制试点的空间范围仅仅确定在长三角这个范围,我们认为是有局限性的。从方法上来说是有缺陷的,从实践上来说也是不妥当的。我们认为,国家应该把编制长三角区域规划的空间范围适当加以拓展和扩大。换句话说,国家应该编制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或者说应该编制大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

为了分析和讨论这个问题,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除了第一部分引言外,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讨论泛长江三角洲或者大长江三角洲的若干规定性,第四部分是分析编制泛长江三角洲或者大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的意义,最后是第五部分,一个简短的结语。

二、文献综述

涉及长江三角洲及其多维度和综合性的研究文献,毫无疑问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关于泛长江三角洲或者大长江三角洲方面的学术性和理论性文献,我们感到不是太多。由于受到地域、信息和阅读的限制,对于涉及泛长江三角洲或者大长江三角洲的有关学术信息和理论动态以及研究进展,我们却了解不多和知之不深。这样,我们不得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一些学术性的网络来获得支持。这差不多成了我们最经济、最快捷获取相关信息的理想方式和选择。

为了寻求学术上的信息支持,我们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搜索和查询涉及泛长江三角洲或者大长江三角洲的相关文献,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不但没有查找到涉及泛长江三角洲或者大长江三角洲的理论文章,甚至连泛长江三角洲或者大长江三角洲这样的关键词都没有搜索到,更不要说讨论涉及泛长江三角洲或者大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的相关文献了。如果真是这样,这里势必就真的没有文献可述了。但是,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现代社会,由于传媒的多元化和理论形态的多样性,我们显然不能够停留和满足于此。

为此,我们通过百度网进行了相关搜索。结果令我们大吃一惊。不但搜索到了泛长江三角洲和大长江三角洲等关键词,而且涉及泛长江三角洲和大长江三角洲的相关信息和内容也非常丰富。然而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虽然网上的相关信息和内容特别多,但绝大多数都是重复的信息和内容,而且新闻性的报道和访谈性的讨论特别多。当然,也不乏口号式的宣传和政治性的动员。特别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始终没有查找到比较有深度和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学术性或者理论性的文章。把泛长江三角洲或者大长江三角洲与区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讨论的文献亦付阙如,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大致的了解到了学术理论界在此问题上的一些主要进展和重要贡献。

根据东方网发布的消息,2002年4月6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蓝鲸管理论坛上,专家们提出了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概念。随后,国内一些媒体以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浮出水面等为题加以报道。就我们所知,这恐怕是国内最早关于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概念的文献记载了。

据考察,以往的长江三角洲多指上海及江苏、浙江的部分城市,大致包括上海、江苏的苏锡常通、浙江的杭嘉湖绍甬等10市。也有包括江苏的泰扬镇宁和浙江的舟山等15市之说。专家们认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具有区域不稳定性、行政不对称性、目标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或是最高层次的区域一体化。

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区及其特点的考察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经济、地理、社会、行政等现状的研究,专家们发现,一个更大范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与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概念相对应,与以往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或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区别,这个更大范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可以称作“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长三角区”)。

因此,专家们认为,应该把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明确为由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所共同构成的经济区。由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的全部所构成的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则可以克服长江三角洲的局限和缺点。这片不足全国面积4%的土地创造了近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基础雄厚,且具有地理发育的延展性,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和发展水平的梯度性,与美国太平洋沿岸经济区、巴西东南经济区等世界主要经济区的特点极为相似。

中国加入WTO后,为经济区域一体化创造了新的机遇,而入世后由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构成的泛长江三角洲将是全球高成长经济区之一,未来将成为全球现代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专家们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将成为世界高成长经济区域。

还有专家提出,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既不能停留在“15+1”的城市范畴(长三角原来15市,后来又吸纳了台州市),也不能停留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上面。要把苏浙沪三省市和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徽、江西两省全部纳入“泛长三角”进行通盘考虑。这就提出了一个“3+2”的概念,也就有了“3+2”一说。专家们认为,区域的竞争就是腹地的竞争,都市群竞争的核心在腹地的竞争。大都市区的腹地向四周延伸扩展,是必然趋势。长三角的扩展既有现实的需要,更有内在的动力。

2004年5月,在重庆举行的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对包括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泛渤海湾经济区、泛东北经济区等在内的经济区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讨论。

为了从世界重要经济区的角度研究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特征,研究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战略趋势和企业发展战略思路,为了通过对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能够引起各类企业、跨国公司、各级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理论界的热切关注,为了国家和区内的各级政府为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泛长三角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与此同时,大长三角经济论坛也于2004年7月在江苏南京成立,而且还开通了大长三角论坛网站。

早在1980年代的初期,国家就成立了专门机构——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为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区域规划研究,促进和推动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于2004年初还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规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联系小组,从而初步形成了制度化的区域规划工作协调机制。

这些举措都说明,泛长江三角洲或者大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和发展,从理论、政策和实践等诸多方面都有了组织、信息和人才等等方面的保障、支持和交流。虽然建立了这样一些机构、论坛,甚至网站,并投入了运营,但是,我们能够检索到的公开发表的学术理论成果却不多。因此,可供我们参考和研究的文献还是太少。

虽然我们既没有发现涉及泛长江三角洲或者大长江三角洲的理论性文献,也没有发现把泛长江三角洲或者大长江三角洲与区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探讨的学术性文章,但是把长江三角洲和区域规划结合起来讨论的文章却不少。然而这些文章要么是对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2004年11月2日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5次会议上提出的我国将率先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启动编制区域发展规划这一政策消息的解读和诠释或者评论,要么是长江三角洲圈外的地区如何才能挤进圈内的对策及其建议,还有就是其他经济圈如何才能被纳入国家的区域规划议程的动议及其策略等等。

学术理论界已经取得的这些成果,无疑是我们的基础和起点,并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和思考。但是,通过对国内学术理论界甚至管理决策层已有成果的梳理和考察来看,虽然我们的梳理和考察还很不充分、完整和确切,我们感到对泛长江三角洲及其区域发展规划问题的研究,在我们国家还是比较薄弱的,与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很不适应的,因此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三、泛长江三角洲及其规定性

我们在这里提出的泛长江三角洲,肯定是一个经济概念,一个经济区域概念,而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概念或者地理学和地质学概念。换言之,我们既不考察长江三角洲的地形地貌特征,也不考察长江三角洲的地质演化过程,虽然在经济意义上这是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基础和历史依据。我们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从区域规划的角度,来讨论和研究泛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意义和演变趋势以及发展前景。

泛长江三角洲无疑是对长江三角洲的一个超越和扬弃。按照学术理论界的共同看法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观点,长江三角洲主要就是指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及其所管辖的15个城市或者15+1个城市这个比较狭窄的空间范围。或者是三省市所覆盖的全部行政地域。如果从长江三角洲的区位特征和区位优势来说,长江三角洲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长江三角洲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其他经济区所不能替代的。虽然长江三角洲自身的发展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但是,从国家全局的立场和战略的高度以及宏观经济的长远发展要求来说,仅仅局限在长江三角洲这个范围就远远不够了。

长三角不仅是15个城市的长三角,也不仅是苏浙沪三省市的长三角,而是华东地区的长三角,也是全国的长三角。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长三角。长三角要发展,但是不能以此为限,也不可能以此为限。因此,长三角及其发展,更多的应该向区域外辐射,以带动全国其它地区,特别是华东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长三角在区域发展和整个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应该而且可以发挥它独特的功能作用,包括在协调和平衡东中西三大地带共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泛长江三角洲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在这里可能还不能把它明确为一个确定的区域或者空间范围。我们认为,泛长江三角洲应该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和动态的概念,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和静止的概念,应该是一个比较相对的概念而不是完全绝对的概念。我们认为,泛长江三角洲应该有一个内在的空间结构问题。如果以上海为中心,上海和江苏、浙江三省市的一部分或者上海和南京、杭州三个特大城市所构成的长三角则成为泛长江三角洲的第一层级。也许,包括安徽和江西的一部分在内,就可以构成泛长江三角洲的第二层级。如果将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和福建的一部分以及安徽的大部分或者全部包括进来,则可以构成泛长江三角洲的第三层级。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和福建及其以外地区,包括重庆、四川等长江中上游地区则可能构成泛长江三角洲的第四层级或者外围空间层级。这样一个递进的和渐变的空间地域结构就构成了我们所理解和设想的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概念。

当然,我们在这里所定义的泛长江三角洲及其空间地域结构,并不必然是平面演进的,或者是梯度推进的。相反,它可能是立体推进的,或者是跨越式发展的。各相关行政区域的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能在多大范围和多大程度上融合或者整合进以长三角为核心的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之中,则有赖于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分工的广度和深度,当然也有赖于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及其实施以及国家的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区域经济政策的有效调控。

同类推荐
  • 只计耕耘莫问收

    只计耕耘莫问收

    本书收录了厉以宁先生四年来发表于各报刊杂志,以及在大学演讲、讲话(记录稿)的文章共计42篇。2012年前后的文章,全面反映了厉以宁对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自身暴露出的重大问题的提醒与解决思路。他认为改革已进入核心领域,改革的关键是经济体制转型与政府放权。2014年前后的文章,着重反映了厉以宁关于“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理论的酝酿与成熟的过程,这个理论代表了厉以宁对中国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他“非均衡”理论与“股份制改革”主张的合理发展。这个理论深入地触及到了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也更具体地探讨了其在各个经济领域、行业的改革通路和方案。
  •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主要分为:综合篇、监管篇、经营篇、地方篇、大事记。
  • 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本书分为九大编,分别介绍了消费、生产、职场、理财、爱情、婚姻等方面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既新颖有趣,又能启发读者思考,引人入胜。我们力求让读者认识到经济学“诡”计多端的一面,从容看清商家使用的花招,以及经济学到底在我们身边布下了什么迷阵,到底生活中都隐藏了哪些秘密。到底工作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来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且让读者把经济学的智慧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让你既能在精神上得到知识的愉悦,在诡计、陷阱和谎言背后读懂经济学,更能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以经济学家特有的”法眼”识破一切机关,从而避开陷阱,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利益。
  •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地方官员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争取国家政策扶持,首先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只有把国家政策弄懂弄透了,把国家政策支持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搞明白了,才能紧紧抓住一系列稍纵即逝的机遇,打开争取项目工作的好局面。企业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做到合法经营就必须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创造条件享受各级政府乃至国家的各项鼓励和优惠;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与调整往往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特点,因此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制定适当的企业发展战略。投资界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无论是金融投资、实业投资还是风险投资,读懂国家的政策环境都是成功的前提之一。
  • 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问

    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问

    本书内容包括: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基于消费者认知的品牌延伸策略研究、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问题研究等。
热门推荐
  • 最后一个洪荒

    最后一个洪荒

    重生在洪荒游戏开始之始,莫名成为灾厄玩家,从此王凡杯具的人生开始。龙汉大劫时,成为龙女刷功德的利器,成为洪荒的灾厄之源。巫妖大战时,我真的只是撩拨一下春心蠢动的无知少女嫦曦,没想引发巫妖全面大战。封神之战,我只是想跟龟灵圣母和解,顺便和慈航普渡聊聊人生而已,封神关我何事?西游之劫,我只想聊聊天下下棋,顺便培养一下下一代,好吧!我承认我和佛教不对付。魔道崛起,无天兄,不要以为生身之母把你托付给了我,你灭峨眉、屠佛教、战天庭我都要给你提供后勤?魔道之后,我只想活下去。
  • 魔血圣尊

    魔血圣尊

    一身魔血,练就圣法,破苍穹,诛仙灭道,成就一番伟业。穿异世,落红尘,红颜泪,泪灼心,为红颜破法成圣。
  • 天吻星的泪

    天吻星的泪

    谁言青春无悔,只叹悔不当初。我将如何找到那丢失的长长马尾,和那眉宇间不时触动的发丝。若可以,我宁愿放弃所有,只求能再次轻抚你那如美玉一般纯白无暇的脸庞。可如今我还是我,你还是你吗?十年相思逝流年,人间世俗谁人怜。年少轻狂今犹在,当年雄心亦未改。妄想山盟与君共,与子偕老死同穴。可喜伊人仍依旧,可悲相伴此难求。十年之后初恋再遇,当年的谜团一一揭开,他们能否再续前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烽火红山

    烽火红山

    “塞外山川秘境藏宝图”,引起日本最高军事头子的高度重视,继而暴露出一个千年秘密,笼罩红山几千年的迷雾,如何层层剥开?历史烙印如何清晰呈现,烽烟激荡战鼓响,火星燃起千金诺。红土柔情色魔度,山清水秀铁血护。燕赵儿女刀枪舞,长鸣警钟敌谋破,啸语岂容外敌侵,诛杀日寇中华吼,抒写一幕幕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壮丽凯歌。
  • 杨六郎在我家

    杨六郎在我家

    杨六郎,电视剧里和小说中的英雄人物,竟然会出现在二十一世纪,还不偏不倚的砸到了我的“头上”!我是该喜还是该悲呢?看着他呆呆傻傻的模样,我一时心软,把他带回了家,可没想到,他把我家里搞的一团糟不说,还让别人把我当成了精神病。我的“模特”事业也因为他停滞不前,连好不容易勾引到手的富家少爷也离我而去。从此我就只能跟他相依为命,好在他担任了我的保镖、保姆,兼赚钱工具……
  • 义匪侠盗

    义匪侠盗

    一药铺掌柜的祖父偶然得一上古遗物,相传,得此物天机者,可开启上古之秘,时逢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一帮爱国志士为保家卫国,誓要开启千年宝藏,购得军火,装备义军......由此引出来一段绿林护长镖,侠盗寻古谜的传奇故事!
  • 公主太难捉摸

    公主太难捉摸

    聂元元死了,却意外地穿越了,还是个不认识的朝代,穿过来就成为公主,真不知是好运还是厄运,好吧,不管这么多了,看本公主如何治理天下,成为天下第一国家!讲的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女生穿越到一个小女孩身上成长的故事。不喜勿入!
  • 疯魔

    疯魔

    这是一个修真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浩瀚的斗气,没有绚丽的武技,这里只是一个真实的关于修真的大陆,在这个平凡的大陆上有仙有魔也有妖,在这平静的水波下一个个波澜壮阔的故事将要展开,我们的主角即将踏上一个惊心动魄的历程!看我们的主角和弟兄们如何一起在凡人修真界征战,在仙界怎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步步走上巅峰,历经千难万险,跨越时间、空间,在神界寻求世界的本源。他们不是仙,也不是魔,亦不是妖,他们是仙,也是魔,亦是妖。他们是修真界独特的存在,不求上天怜悯,只追寻心中的道,一心追求武道的最巅峰,他们不尊天,不敬地,他们坚信唯我独尊。非我逆天,乃天逆我!(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钢之魔法师

    钢之魔法师

    他被穿越了成为大法师的魔宠,然而终极召唤进行时他本来有机会变成个超级强者,却鬼使神差的选择了一个毫无战斗力的辅助天赋,能查看任何人心里的想法,做为化工双硕士学位的亚洲第一实验员,渐渐的他发现魔法什么的,其实真的很简单!
  • 你能为公司做什么

    你能为公司做什么

    本书塑造员工主人翁精神的通行准则,锻造企业完美执行力的行动方案。你能为公司做什么?企业兴,员工兴。本书告诉你为公司做得多,公司才会给予你同样多的回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勤奋、负责,为公司的发展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