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0700000007

第7章 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渊源、研究路径和学术前沿(5)

更重要的是,传播政治经济学对民主问题的关注决定了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当人们普遍关注诸如资本全球化与社会民主化的复杂关系,社会不平等在信息化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加剧,社会冲突和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加深,“9·11”以后世界秩序的性质,以及战争、消费主义、生态恶化对人类基本价值规范和生存的威胁等关键问题时,以实证研究为主的实证学派或者以文本分析为主的文化研究却无法面对、更无法解答这些问题。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优势就在于它关注这些宏观议题,并就媒体和传播体系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处的社会结构背景等问题展开论述。正如戈尔丁和默多克(2000:73)所说,传播政治经济学超越有关效益的技术性问题而关注平等、公益这些基本的道义问题。因此,麦克切斯尼(2000:109—116)认为,在引领传播学研究走出其尴尬境地方面,传播政治经济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的确,199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传播体系中政治经济权力的影响力愈发明显,尤其是新自由主义传播政策对各国和全球传播体系的重构,以及它对民主、参与、公平、公正这些社会基本价值造成愈发深刻的影响,鉴于此,人们正进一步认识到传播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在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者成了学术人才市场上的“紧俏商品”,大有供不应求之势。一些以文化研究见长的著名学者,如米勒(Toby Miller)、塞特(Ellen Seiter)等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加强了政治经济分析的视角。在北美,以莫斯可(Vincent Mosco)、丹·席勒(Dan Schiller)、瓦斯科(Janet Wasko)、米汉(Eileen Meehan)、麦克切斯尼(Robert McChesney)、萨斯曼(Gerald Sussman)、甘迪(Oscar Gandy)、蓬达库(Manjunath Pendakur)等卓有成就的学者为中坚和一批青年学者为后盾,从事这一学术取向研究的学者队伍在不断扩大,其学术地位和影响也在上升。而许多女性主义、反种族主义和研究非西方国家的学者则致力于从他们自己的视角发展和丰富传播政治经济学,并探求政治经济学与女性主义理论、后殖民批判理论、社会转型理论和发展传播学的有机结合(例如:Martín-Barbero,1991;Martin,1991;Pendakur,1993;Zhao,1998,2004a,2004b,2005,2008a;Zhao and Schiller,2001;Meehan and Riordan,2002;Alhassen,2004;Sparks,2005,2007;Aginam,2005;Thomas,2005;Sreberny,2005;Chakravatty and Zhao,2008).

例如,在“受众商品”问题上,女性主义学者米汉(Meehan,1984;2002)和反种族主义学者甘迪(2004)就从各自的角度分别论述了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偏见是如何在收视率市场、受众市场、节目市场和媒体消费市场的建构中发挥作用,从而丰富和补充了先前主要是在男性白人学者之间的“盲点辩论”,亦即自身在社会性别和种族问题上的“盲点”。同时,随着政治经济学在发展中国家扎根和开花结果,这些地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独特视角也丰富和“反哺”了身居西方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者的研究,从而使这一研究取向不仅在关注点上更有世界性,而且在研究立足点上也有了更全面的世界性。例如墨西哥学者马丁—巴贝罗(Jésus Martín Barbero)的西班牙语著作《传播、文化和霸权》(Communication,Culture and Hegemony:From the Media to Mediations,1991)就被翻译成英语,并以其“为政治经济学增添了社会和民众视角的色彩”(Durham and Kellner,2001:222)而成了英语文献中的“经典”。我自己也与印裔美国学者查克拉法蒂合作,在发展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视角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Chakravatty and Zhao,2008)。

传播政治经济学不但在1960和1970年代与行政研究和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理论的对立中发展,而且在1980和1990年代与同样起源于批判研究,但注重意识形态问题、文本和社会主体对文本解读的某些文化研究趋向——这些趋向滑入“文化民粹主义”(cultural populism)和“符号民主”(semiotic democracy)的唯心主义泥潭——的论争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详细分析见曹晋和赵月枝,2007)。传播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今天,既不断汲取其他研究方法的成果,也坚持本学派的特征(Mosco,1996;2009)。虽然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下的阶级权力(class power)仍然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焦点,但是学者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拓宽研究领域,以便更全面地理解阶级、性别、种族、民族国家等各种权力纬度在具体的传播机构和过程中复杂的建构关系,并努力探索新问题和新方法(曹晋,赵月枝,2007)。例如,《数字化崇高》是莫斯可于2004年出版的著作(Mosco,2004;中文版,2010),他从解构文化研究的迷思出发进而回归到政治经济学分析,此后他与他的合作者一直专注于对传播业中劳工问题的研究,因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正越来越被传播政治经济学者所认识(例如,D.Schiller,1996;Sussman and Lent,1998;Dyer Whiteford,1999;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6;McKercher and Mosco,2007;Mosco and McKercher,2008;Qiu,2009)。而丹·席勒(1999;2007)则对信息化资本主义时代国家和资本权力在全球传播领域的相互建构,以及资本逻辑在从教育、知识产权到生物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深化进行了深刻、全面和细致的图绘,并对后“9·11”时代美国传播体系中国家与资本的融合所产生的威权主义倾向与国家和资本通过传播网络强化对民众的监控(surveillance)表示深切关注,从而使人想起反法西斯倾向是批判传播学未竟的事业。

在方法论方面,就如何使宏观的全球政治经济分析与中观的传播组织机构研究,以及微观的观众接受、个人主体性塑造和意识形态认同等三个层面相互连接这个问题上,瓦斯科和蓬达库等人也成果颇丰(Hagen and Wasko,2000;Wasko等,2001;Pendakur,2003)。而萨斯曼对全球传播政治经济的分析不但一直强调商业、政治、意识形态和技术逻辑之间复杂的相互建构关系(如Sussman,1997),而且在其著作中(Sussman,2005)把政治经济学运用到对政治竞选过程的分析之中。面对信息和文化在全球政策层面地位的上升,以及传播民主化运动和文化领域内反对跨国“版权产业”的“知识圈地运动”的兴起,有关全球媒体治理、替代性媒体与媒体转型过程的研究更是成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前沿(相关文献见曹晋和赵月枝,2007)。

从赫伯特·席勒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对美国国家和第三世界统治精英作用的关注到麦克切斯尼(1993;1999)对美国传播政策的分析和以上提及的萨斯曼的新著,从古贝克(Thomas Guback,1969)有关美国国家对电影业的种种扶持和资助的经典研究到卡拉巴莱斯(Andrew Calabrese,2004)有关美国传播立法和政策中“公司福利”现象,以及美国国家1990年代以来在促进传播和信息业发展过程中向“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的转变,也可见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并不像有些批评者认为的那样,只关注资本和所有权,不分析国家和政治权力。

与此同时,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对社会运动的参与、对传播政策的研究和介入,以及对替代性传播实践的关注,则是对“传播政治经济学只重批判,不重建设”的学术批评的一种最有力的反驳。至于说到政治经济学者没有回答理想传播制度是什么和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赫伯特·席勒总会反问:你要怎么办?这里,也许可以借用法学家邓正来(2006:261)从法学研究领域的回应:这类问题透露了“本质主义”的倾向,是以一种“以为存在着某种本质性的、唯一正确的、超越时空的”理想图景的实体性理念为前设的。邓正来(2006:269)以下的引语也会在传播政治经济学者中引起共鸣:“当我把你从狼口里拯救出来以后,请别逼着我把你又送到虎口里去”。

■结语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中来考察传播体系的,它与广告、公关、受众分析等应用型传播研究截然不同。同时,也不可以把它与政治传播、媒体经济、健康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网络传播、跨文化传播等以传播领域或传播技术划分的传播学分支相提并论。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和方法论,传播政治经济学可以用来分析整个社会传播过程与各个具体传播领域。它是对传播理论中的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eason)的超越。

传播政治经济学结合价值和道德哲学准则来理解传播的结构和历史,并评判传播过程是否有助于实现民主、平等、参与、公正和正义。它从全球政治经济的背景和视角考察传播所体现的各个组成部分、国家和政策干预以及公民社团组织之间的权力关系。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尖锐地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审计西方民主的“赤字”(Hackett and Carroll,2006),指出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体制”未能兑现政治参与的扩大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享有等承诺。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推动下的传播垄断和兼并导致传媒更进一步的市场化和商业化,从而使哈贝马斯所论及的“公共领域”不断受到侵蚀。

在国际层面上,传播政治经济学者不但以他们从1960和1970年代以来对“文化帝国主义”和全球化传播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的持续批判而著称,而且从1980年代以来对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传播全球化是否会推动民主化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跨国传媒公司在全球的扩张可能加剧信息和传播的不平等现状,而不是促进政治民主化,这是因为,跨国资本控制新市场的自身逻辑与民主政治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张力。因此,传播政治经济学是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政策取向的最有力批评者,也是建立更公正平等的全球传播和信息新秩序,以及使全球媒体治理更趋民主化的最有力倡导者、推动者和重要知识支撑。

同类推荐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热门推荐
  • 青春期的诗 女生卷

    青春期的诗 女生卷

    本书中一段段感人的真情故事,一首首青春桀骜的诗篇,一声声响彻心扉的呐喊,真实地反映了这群追逐青春,追求文学梦想者的心声:如果我在认真写作,请将我留在文坛!才华与轮回,激情与宿命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美丽的诗,青春用冲动萌生着激情,青春用回忆勾勒着感伤,青春用泪痕描绘期待的忧伤,青春用倔强诠释张扬的个性。
  • 美国金融泡沫史

    美国金融泡沫史

    1929年10月24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1千多万股股票洪水般涌入卖盘,而买方一个都没有。一天之内,11个有名的银行家、股票经纪人和投资者跳楼自杀;数月后千万家工厂倒闭,企业破产,全世界工人失业人数达3200万。经过3年的研究、反思,加雷加勒特出版了《美国金融泡沫史》一书,回顾了美国这次世纪大泡沫的酝酿、发展、破灭过程,揭开了导致金融泡沫产生的深层原因。任何一次泡沫的间歇性发生,都与决策者、市场、机构以及投资人一味追求利润脱不开关系。重新审视这段“美国金融泡沫史”,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当下依旧在延续的阴霾具有重要的意义。
  • 掌灭诸天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蜜莉亚之风起云涌(上册)

    蜜莉亚之风起云涌(上册)

    有着数百年基业的庞大家庭,究竟沉淀着多少人的辉煌与痛苦?其中又有多少家庭之间的明争暗斗?宗族之争,皇权相迫,当一切均由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肩负时,她将以什么样的手段去解决一切?“谁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 久坐族简易健身法

    久坐族简易健身法

    这是一本专门为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众多久坐不动者而编写的大众保健书。书中针对久坐不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各种危害,简明而又具体地讲授了数十种简便易学、行之有效的健身防病方法。本书科学实用,通俗易懂,适合社会各界人士阅读使用。
  • 河姑

    河姑

    《苹果文丛:河姑》是湖南小说家欧阳启明的一个中篇小说合集。《河姑》小说写的是一个寻找美的精灵的故事。美丽的河姑外表美,内心亦美,不容自己心爱的人有半点瑕疵。恋人老陆的一次失足,竟令她决绝而去。于是,老陆踏上了漫漫的寻找河姑之路。但美丽的梦幻被一一打碎,河姑似生活在现实的生活里,又似生存在虚幻的世界中。《一粒尘沙》写生活的无奈,世事的艰辛,让一个历经坎坷的老人无法从八十年的生活申找出多少快感。临将人士,老人发出感叹:人一辈子,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办成几件事;世间所有的人,如同卷在风暴中的一粒粒尘沙,是升是落由不得自己。
  • 重生之血神召唤

    重生之血神召唤

    不说什么,重写,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李凌飞学生年龄20岁,但却是雇佣兵排名第十的【黑魔】一次任务中给人偷袭,丧失了生命,来到了召唤大陆,造就了一片血海。看第二卷,第一卷是失败的。
  • 血染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陆战

    血染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陆战

    本书内容包括大上海保卫战、平型关伏击战、徐州会战、德军闪击波兰、敦刻尔克战役、季赫温防御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波罗的海战役、布达佩斯战役。
  • 思衿

    思衿

    你是我去不到的远方,我却是你拼死也想到达的彼岸,而这一切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岁月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