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0700000009

第9章 意识形态的再次终结?(2)

拉克劳和墨菲赞同并进一步发扬了这个观点。他们的理论不仅在理论方式上,而且在政治形式上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强调所指和能指之间的不稳定关系,也强调意义系统实际上所具备的毫无限制的“自由游戏”的潜力,而拉克劳和墨菲把这两点引入社会和政治领域,并切断了经济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任何必然的联系。在他们看来,在阶级立场和政治/意识形态取向之间“没有任何逻辑联系”。能指(signifier)建构所指(signified),政治霸权通过意指行为(signification)建构社会行动者的特定身份认同。阶级仅仅是很多可能的政治身份认同中的一种,而这些身份认同或许会、或许不会通过有勾连的实践活动来建构。简而言之,意识形态概念作为阶级利益的系统再现变得不那么适用,并被另一概念“勾连”(articulation,即不同要素间建立起关系)所取代(1985:105)。

勾连这个概念与意识形态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论地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要么诉诸一个阶级统一的角色(Gramsci,1971),要么诉诸社会再生产逻辑的功能性要求(Althusser,1971)。而“勾连现在是一种话语实践,它并没有在相互勾连的要素扩散之前或之外的建构平面”(Laclau and Mouffe,1985:109)。由于在一个勾连行为之外没有社会的互联性,因此无法对经济的最终决定性做出理论论述。生产方式仅仅是一种概念建构,并没有自主的客观存在,从而不能赋予它任何本体论上的优先性。

■后结构主义和再现(representation)的终结

拉克劳和墨菲的很多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柱可以追溯到后结构主义,尤其是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这种理论导向强调符号的非稳定性,旨在展示结构主义中二元对立结构在文本意义过程中如何互相削弱对方(Derrida,1970:247—64)。通过分离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并将语言学过程视为能指之无穷游戏,后结构主义极大地挑战了意识形态概念所仰仗的关于意义与表象的传统理论和思想。在以前关于意指行为(signification)的理论中,意义被视为符号的功能,而符号要么指内部体验,要么指真实世界中的关系和客观对象。它要么再现一个人的思想和感情,要么描述社会关系和经验现实。结构主义引入二元对立的观念,并暗示语言中的意义就是关于差异的问题,但在其关于意义的理论中仍然保留着“指示对象”(referent)的相关性。后结构主义将这种差异的概念推向无限,并将意义看做是能指(signifier)潜在的无穷游戏所“派生”出来的。意义并非固定附属于某个特定能指之上,而是沿着整条能指之链(the whole chain of signifiers)扩散开来,因此,它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也永远不会存在于任何单个的符号中间(Eagleton,1983:128)。

解构主义否认了任何整体世界观的可能性,拒绝将世界视为充满联系和区别的一个整体,相反它承认世界永恒变化与碎片化等特征。它也否认如下假设,即人们能够理解文本并解释文本中隐藏的意义与意识形态假设——这是存在于有关意识形态和话语的结构主义概念中的“主导代码”(master code)。因此对再现的批判,同时也是对解释学传统中“解释”这个概念的批判和否定。因为在这种理论中,作者创造文本或使用文字是基于他们所遇到的其他文本和文字,同时读者也以同样的方法来对待他们的文本或文字。文化生活被视做一系列文本与其他文本相互交织并产生更多文本的过程。这种跨文本组合具有自己的生命力。不管我们写什么都会传达出我们可能没有想到的意义,我们的文字也不能说出我们的意思。试图掌握文本是徒劳的,因为文本和意义的永恒交织超出了我们的控制。我们成了语言的工具(Harvey,1989:50—51)。于是,文化生产者仅仅创造出原始素材,而消费者可以通过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将这些素材重新组合。正如哈维所述,解构理论的效果就是解构作者将意义强加于人或者进行连续叙事的权力,并质疑关于固定的话语表达系统的所有论断。因此,知识和意义被简化成为支离破碎而自由漂浮的能指(Harvey,1989:350)。

对再现的超越和对具体事物的消解也存在于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仿真(simulation)理论之中(Baudrillard,1983)。仿真被定义为在没有原作情况下创造的复制品。这一概念有效地剔除了真实与想象之间的区别,并消解了现实与表象,真理与虚假的二元对立。在鲍德里亚的理论中,想象与现实——不论是社会关系的现实或是经验宇宙的现实——都没有不同的本体论地位。因为它们之间根本就没有区别,那么,意识形态的问题根本也就不成为一个问题了。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阿尔都塞的观点,即意识形态代表了与我们真实存在条件相关的一套想象出来的关系(Althusser,1965),在仿真的世界里就不具有任何意义。由于符号不再指代真实,而意义已经让位于空洞表面的话语,潜藏在对意义的意识形态分析之下的“现实原则”(比如,符号学试图挑明重重叠叠的意义并揭示符号学文本里所掩藏的东西)就必须被抛弃。用鲍德里亚自己的话来说,“意识形态通过符号来背叛现实;仿真通过符号达到与现实的短路和现实的复制相一致的目的。想要恢复拟像(simulacrum)之下的真实常常是一个虚假的问题”(Baudrillard,1983:48)。这样,我们现在处于“真实的微光”中,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意义系统都变得混乱”,而“意识形态作为图解‘真实’和‘想象’之汇交点的一种方法也失去了作为批判性‘工具’的有效性”(Wakefield,1990:105)。简而言之,仿真的时代已经取代了意识形态的时代。

■后现代主义中的话语、权力与利益

倘若福柯思想的一个具体成果就是声明意识形态概念不能作为充分的分析工具,倘若后结构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声称意识形态概念毫无意义并缺乏理论根基,那么后现代主义顺着新尼采主义的脉络对理性、利益与权力的关系的重新陈述,就使整个意识形态概念成为多余(Eagleton,1991:xii)。这种重新陈述并不属于哪个特定的流派。相反,它已成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发展中许多理论家的广泛共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深深根植于启蒙运动传统,深信逻辑、理性和客观知识的可能性。但是,既然后现代主义者对启蒙运动传统及其相关的理性与真理概念不屑一顾,那么知识与意识形态之间便难以作出区分。既然像福柯所说的那样,我们只能通过语言和话语来了解世界,而且话语永远充满权力,我们便陷入了尼采式观点的黑暗之中:所有的思想都是意识形态化的,因为它们都是特定利益的表达与合理化。意识形态于是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但倘若每一种话语都是充满权力因而是意识形态的,倘若意识形态解释了一切,那么它便什么也没有解释。这个概念被扩大到毫无意义。它是多余的,没有任何批判性。于是得出的逻辑结论是,我们还不如把这个概念全部一笔勾销,而这正是一些后现代主义者所主张的。比如,罗梯(Richard Rorty)就建议我们采纳福柯的观点取消意识形态分析,而聚焦有关权力运行的详细的历史叙事分析:这样的叙事不可能以不为权力产生而被称为“真实性”或“解放”的名义揭露那些被权力所造成的叫做“意识形态”的东西。这些叙事仅仅解释了谁现在获得并使用权力,为了什么目的,然后(不同于福柯)暗示其他一些人如何也可能得到权力并用于其他目的。其结果不会是怀疑而惊骇地认识到真理和权力不可分割,也不会是尼采式的幸灾乐祸,而是意识到笛卡尔给予我们的……让我们相信“真理和权力曾经(were)可以分离”是错误的指向,于是我们可以更加认真地相信培根所述的“知识即权力”(1985:173,着重号为原文所加)。

■意识形态新批判的贡献与局限

以上所述是当代社会理论中预示着新的“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种种学说。但是,这些学说所带来挑战的性质比一眼看上去要更为复杂。由于存在着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概念,由于对马克思原著有不同理论取向的阐述,最重要的是,由于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广泛讨论和复杂历史在这些新理论中很少得到详细的分析,似乎有必要澄清究竟是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概念被挑战和否定。例如,女性主义哲学家弗雷泽(Nancy Fraser,1989)就提出,福柯所摒弃的只是将意识形态看做是扭曲的信仰体系这一粗糙的观点。也有人认为,拉克劳和墨菲所批判的只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经济和阶级的化约主义倾向(Geras,1987)。同样,伊戈尔顿(Terry Eagleton)论述说,后结构主义经常将意识形态设定为“稻草目标”,将其看成是一套静止的思想,它“无时无刻而且无处不在地包含了固定的或‘先验的’(transcendental)能指,想象的统一个体,形而上学的基础和目的论的目的(teleological goals)”(1991:198)。因此,可以这么说:那些被挑战的意识形态与再现的观点大多是经验主义和阶级化约主义的理论。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就以这种方式对意识形态的新批判嗤之以鼻。这种新批判提出了更为重要的挑战,而这些需要在更重要的层面上进行评价。

第一,考虑这种挑战的贡献是不无益处的。话语理论和后马克思主义转向研究意指行为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signification),它们的贡献在于强化了对语言和话语基本性质的认识。这些理论学说对任何声称摆脱语言自反性的知识理论进行了理所应当的批判(Wakefield,1990:36)。在媒体和流行文化的研究领域,这些理论运动号召分析“意指(原文是表象)之外的媒体”(media beyond signification)(Angus,1989),并否定了主流媒体研究对媒体和社会的机械分离。它们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的经济决定论和阶级化约主义倾向做了重要的(虽然不是崭新的)修正——经济决定论和阶级化约主义至少部分地导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左派对文化政治重要性的忽视。后现代主义对话语和意指行为政治的强调已然导致了“对形象和话语的生产作为任何符号秩序再生产和转换过程的一个重要侧面的认识。审美和文化政治的确至关重要,而它们生产的条件值得最密切的关注”(Harvey,1989:355)。

同类推荐
  •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本书内容涉及心理修炼、自我修炼、课堂修炼、教学修炼、真爱修炼和创新修炼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永存阳光心态、让微笑伴随左右、优秀教师的三大特质、组织管理好课堂等。
  • 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本书是一本社会学专著,主要阐述了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的相关理论,并从宏观上论述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及其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社会概述、从传统到现代——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社会分层与社会结构、城市化与流动农民工问题等.
  •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在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个电视节庆活动,展示的是一群电视人组织创办的大众娱乐活动。我们汇编它,是因为这里记录了浙江广电集团举办中国电视观众节的生动历程和精彩瞬间以及他们对于推动和创新大众文化的全新认知和不懈追求。我们的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被仰视的。它集国家政治、现代技术和精英文化于一体,登高远播,凌空独步,传入千家万户,引来万人空巷。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它的影响面、渗透力和关注度是以往任何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在相当一个时期,我们置身于这种居高临下的精英文化之中,执着辛劳且乐此不疲,沉醉其间而陶然自得。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本书内容全面指导学校如何制定各项科学的管理规划、如何明确学校长远的内涵发展目标、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规范管理的每个细节、如何规范管理思想和提升管理理念、如何规范化管理的全过程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是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在校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关人员进行学校管理和研究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银发微动媚长安

    银发微动媚长安

    什么?被小三了?被休弃了?什么?师父带她飞?什么?大神是男神?我嘞个神啊,她自认没什么运气,如今运气滚滚来是要闹那样?“我萧陌在这里跟大家保证,我会一辈子爱她,疼她,照顾她。”“一直以来我都在责怪上天,为什么我这辈子总是在霉运连连?但是现在我再也不会了,因为我知道,上天用我这前半辈子所有的好运带给了我这辈子最最重要的人。”年少轻狂,不问情深缘浅,相思无常,愿回首,你还在。
  •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

    本书融思想、智慧、创新于一体,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原则。本书通过阐述爱和规矩的关系以及重要性,改变了千万家庭中国式传统教子观念和模式,纠正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种种误区,是家长和老师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同时,书中列举了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为父母解决管教孩子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其思想独特,视角新颖。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孩子不按着规矩去做怎么办,孩子不喜欢被规矩所缚怎么办,怎样让孩子学会将规矩变成习惯,怎样让孩子从规矩中感受父母博大的爱和良苦用心……本书都会告诉你答案。
  • 毕业季分手季贰

    毕业季分手季贰

    大学分手的那一年,他们彼此错过,如今十年后再次相遇,新的一轮爱情之路再次展开,当初的两人如今变成三人,这段爱情是否真的能够接受挑战呢?敬请期待
  • 人性心理分析

    人性心理分析

    过去的人性或心理研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研究人性不充分研究心理行为活动,二是研究心理心理行为活动不深入研究人性,这两者脱节的结果,便是既不能真正认识人性也不能真正认识心理行为活动。人性是心理行为活动之内涵和本质,心理行为活动是人性之外延和表达,它们是一个钱币的两面。只有把人性和心理行为相结合,才能真正认识人性及其心理行为活动——而这正是本书的研究方法。
  •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展示了2007年7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中选录了参会论文中的五十二篇。这些论文大致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思潮及知识分子类;学术、史学类;教育、艺术类;社会文化及文化事业类;中外文化类等六部分,作为《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的主体内容。
  • 异世妖娆世子妃

    异世妖娆世子妃

    当云兮潆决绝的她穿越到懦弱的她身上……他的命运是否被改写
  • 愿为奴妃

    愿为奴妃

    皇帝算什么,本小姐就是不喜欢当皇后,不管你说什么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我只求和我的小奴隶长相厮守在一起。皇帝哥哥,有能耐你抓我啊,就算你追到天涯海角,我的这颗心依旧和他在一起,我就是他唯一的妃……
  • 普兰誓言 (全本)已出版

    普兰誓言 (全本)已出版

    忘情水是世间最好的药,却不知我为什么没有喝,徒留了前世的纠葛,在寂寞中坚守……今生的我——云想依,已经29岁了,是典型的都市“白骨精”,至今单身。因为我不相信世间还有誓言,所以我不相信任何男人,所以我视爱情如粪土,所以我去了尘世中充满信仰的一方净土——西藏。蜿蜒的孔雀河、深蓝的拉昂错、蓝色的琉璃草、受诅咒的雪豹、红色的圆月亮,那里,唤醒了我前世的记忆,以及和我一起遗失在千年前的誓言,真实的美女与野兽的爱情故事就这样拉开了……欢迎大家加入QQ群:44983769
  • 不一样的美男子

    不一样的美男子

    一次严重的游艇相撞事故,改变了一群年轻人的命运。快艇上的生物公司X1项目总负责人吴教授心脏病发去世,因为他身前曾签署器官捐献协议,他的心脏、眼角膜和皮肤分别移植给了高远树、安逸飞和何小歉。从此三个人和身边的小伙伴拥有了超能力,张翰拥有磁场和电击功能、范世琦拥有读心术、张云龙可以预见未来、方逸伦拥有快速愈合能力、纪亚文拥有控制思维的能力。这几位本应该恣意享受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因为这突发的变故卷入一件件离奇的事件中,爱人不能亲近、友情面临着质疑、被恶人设局陷害、生命深陷险境……
  • 问剑传奇

    问剑传奇

    少负恩仇,持剑问道。豪情万丈,问剑传奇。一部真正的传统武侠,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无论是你喜欢古龙还是金庸,我想我们都有共同语言。问天,问地,问剑,武林之中,总有波澜起伏,又有儿女情长,我和你们一起见证!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