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1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传统上人们对历史的研究是借助文字和出土文物等物化资料进行的,这些用于历史研究的物化资料就是史料。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但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并不只是文字和物件。声音是人类表达自己和与他人沟通的媒介,也是人类获取自然界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声音是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界同时存在的。它虽然不是一种物化的实体,但也是一种物理现象和过程,而且这种物理过程中包含和承载着丰富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界变迁的信息。

在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上声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有空气的地方就有声音。所以声音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历史的产物和见证。在声音记录媒介和录音技术出现之前,人类活动所发出的声音全都消失在空气中了,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声音本来是历史的产物和见证,却无法用来研究历史。在有些文字资料中有对过去的声音的描述,但这种无声的声音,已经失去了动感的声音所包含的绝大部分特有的信息,仅仅是文字史料而已。自录音机发明以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声音记录媒介和录音技术不断涌现。记录下人类活动的声音并把它作为历史的见证,已经不是一件难事。许多重大的活动和场合都有同步的录音资料记录,在图书馆和档案馆里,录音资料也逐步在不断地增加。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今天和以后的史料形式就不只局限于文字和文物了,声音资料也可以用来研究历史,成为史料的一种。虽然声音资料可以用来研究历史,但并非所有的声音资料都具有史料价值。历史是由人类活动的一幕幕场景所组成的,有背景、有剧情。因此有史料价值的声音资料必然是由声音所构成的声景生态资料,它以声音的形式反映和记录了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时间节点上人们的社会生存状态。

声景的概念起初是从景观学的概念借用过来的,声景生态所关注的问题起初也是从环境保护、环境审美、环境生态研究的角度出发的,并没有特别注重它的史料价值。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以声音为传播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存的重视,对声景生态资料的价值赋予了新的理解,使得它具有了史料的价值。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历史研究中如何采集、整理、使用史料,必须遵循一定的史料学方法。而不同物态的史料,其史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对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的研究和论著,目前还见得不多,基本上处于起步研究阶段。本书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试图探讨和研究声景生态资料作为史料的采集、整理、和传播方法。本书的依托课题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06BaLS008),书中的内容也是这个课题总结报告的一部分。书中的观点不一定准确,内容不一定全面,许多工作都是初次涉及,难免有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但是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学术界探讨和研究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全书由三个部分共八章组成。前三章是第一部分,论述了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基本概念、观点、以及具体方法等。第一章系统阐述了声景概念的由来,声景的基本要素,声音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以及声景资料的属性和分类等。第二章是本书关于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的理论阐述核心。首先根据历史学研究论著,梳理阐述了历史研究的原生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声景生态资料作为史料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原生性。在此章首次提出了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标准,即如何判断声景生态资料是否具有史料价值的问题。这一章的最后,论述了“无声的声音”,即声景生态的文字史料的考证问题。

为了给不具备声学知识和录音技术的一般读者提供必要的如何录制声景生态资料的基础知识,第三章一般性地介绍论述了声景生态资料的采集、整理、和传播方法,声景录音的特点与要求,录音环境和录音对象的声学特性,录音资料的后处理与标注等。在录音技术和录音艺术领域,目前还没有声景录音这个分类,本书中关于声景录音的提法和论述也是首次,也是希望在录音领域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声景录音的具体技术和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书的第二部分。本书起名《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的意图,一是论述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的相关理论问题,第二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北京的声景生态中具有史料价值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作为对所提出的理论问题的支撑或应用。在北京的声景生态文化遗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声音就是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和老北京的响器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许多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声音渐渐远去了,积淀下来的东西就成了文化遗存。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支持下,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对北京市传承老北京吆喝叫卖声和响器表演等民俗艺术的民间艺人进行跟踪研究。这件工作的目的除了采集整理老北京的声景文化遗存外,也希望对这种声景文化的传承、变异、传播、甚至它的“被”商业化等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第四章和第五章就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总结。对老北京的声音的研究,得到了目前还活跃在京城的民间艺人和老北京民俗传人的帮助。

老北京的声音已经是文化遗存了,对它的研究是从抢救、还原、整理、传承的角度出发的,尽可能地发掘正在逐渐消失的声音资料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对现存的声景生态如何从史料的角度进行记录和研究,这就是本书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三章所尝试探讨的问题。第六章论述了“北京的心跳—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天安门广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标志性极强的场景,在那里发生的一切包括声景都具有历史价值,并且这种历史价值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越来越凸现出来其珍贵性的。这一章首先论述了天安门地区的历史变迁及其声景意蕴;对天安门地区的声景概观做了一个整体论述;在现场录音的基础上整理出了天安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声景档案。第七章论述了“北京的脉动—交通声景中的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的超级大都市,北京虽然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但早已不是一个可以朝闻鸟语花香、夜听风吹雨落的自然田园式的地方了,北京是一个被交通噪声所包围或处处弥漫着交通噪声的城市。从环境和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现代交通所带来的更多的是噪声污染。但是从史料的角度来看,交通声景包含了大量的反应当下社会历史进程的信息,是一类非常有价值的史料。因此,这一章从史料采集的目的出发对北京的城市交通发展史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探讨了北京的现代交通声景概观,制作了部分典型的现代北京的交通声景档案。

本书的最后一章对声景生态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别—音乐声音生态做了初步的探讨,并对承载音乐声音生态的场所,北京的几个著名的音乐厅的音质状况进行了评述,并给出了民族音乐传播生态的一些调查结果。音乐声音生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流行的音乐的形式和偏爱;二是大众化的音乐欣赏或音乐传播环境的声音生态问题。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第二个层面的问题。音乐声音生态反映了一个社会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音乐文化的品位和大众的音乐文化素养,从而也反映着社会的精神生活的某种现实。

论著声景却没有声音,似乎是说不过去的。本书的附录给出了与第四章到第七章配套的声景档案资料,和一些相关的声景录音资料。本书的意图是从史料的角度去录制这些声景资料,但是由于水平所限,许多问题还在摸索探讨当中,因此不敢说这些声音资料可以作为史料来应用。虽然录音避免不了人为的加工和处理,本书对附录的声音资料尽可能不做刻意的雕琢,而保留它本来的面貌,因此录音资料显得粗糙在所难免。

本书的依托课题《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的立项源于著者对声景生态和老北京声音文化的兴趣,但在具体的工作之上,把这项工作上升到史料研究的层面并撰写一本相关的论著,对笔者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甚至是力所不及的任务了。著者和相关课题组的专业背景是传播声学,着重与传播科学与实践领域与声音有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对历史学研究特别是史料学研究都是外行,对老北京的民俗文化虽然有兴趣,但对文化本身的理解都很肤浅。因此,开展这项课题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起初甚至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幸运的是,在课题的开题阶段得到了有关历史学研究专家的指导,特别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李建平先生,还有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先生的专业指导。李先生和姚先生的指点使我们意识到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研究不是一个在短期内可以达成的目标,重点是通过探索性的工作,提出有启发性的观点和方法,为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研究开启一扇门,因为这项工作还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前人的研究结果。因此,在课题研究和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的重点就放在提出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重点就北京的声音从声景史料观的角度进行探索分析。

本书的工作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也许实在算不上系统和严谨,甚至有多处错误,希望读者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著者并非史学研究出身,斗胆以外行的身份撰写本书,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就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史料化的声景录音等问题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毕竟,声景生态的史料录制不是一个单纯的录音技术问题,需要史学家和录音技术人员共同来思考。也许,它会成为一个新的录音学科,如同音乐录音、影视录音等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学术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的多位研究生先后参与了《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课题,以及本书的文字编撰工作。这些同学包括戴璐、范玮、安翔、丁雪、郑之风、庄周、薛云霞、孙文艳、吕艳华、董强国等。其中安翔和丁雪就老北京的吆喝声、响器声等在她们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一直在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研究。关于北京历史的论述,参考和引用了这方面有影响的著作,具体的参考文献在相关章节中给出。在此一并感谢。

孟子厚

二零壹零年八月八日(立秋)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本书介绍了能够代表兰州历史文化的文物珍宝、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让人们由此了解兰州历史发展大体脉络。
  • 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谜语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化艺术的伟大创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的文字游戏,也是中华民间语言花园里一枝色彩诱人、异香扑鼻的山野奇葩。它曲折别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与社会文化功能,而且源远流长,凝聚着民族的丰富智慧和美好情趣。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中华茶道(第四册)

    中华茶道(第四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意大利美术史话

    意大利美术史话

    本书为中国学者研究外国美术的重要成果,分国介绍美术史,此书主要介绍了意大利的美术历史。
  •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

    上辈子,因为爷奶将苏敏爸妈上缴的钱偷偷贴补给了养了儿子的二叔家里,苏敏一家子只能蜗居在村子里的老房子里,父亲更是因为没钱治病而早早的离开人世。意外而亡的苏敏重生在了自己十三岁的时候。这辈子,父亲还没有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母亲也是健健康康的,这个家还完整。这辈子,苏敏决定,一定要改变家人的命运,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
  • wendy地球90年游

    wendy地球90年游

    wendy是一名仙女,仙后的女儿,奉命来到地球选聘优秀的男女,让他们下辈子转世做仙子,拥有法术,wendy来到了地球……
  • 总裁老公,我们隐婚吧

    总裁老公,我们隐婚吧

    男,方寒诺。欧洲黑白两道让人闻风丧胆的凯撒,方氏财阀的掌权人。女,末轻言。方末两家的心肝宝贝,紫泉组织的一姐辛西娅,末氏集团的千金。他们就是天生一对的“诺言”。方妈妈说,臭小子,你媳妇刚刚胚胎的时候,老妈就给你订下来了,到时候再领不回家,你可别怪老妈不认你这儿子。于是,某女二十年来都生活在某男的五指山下。小时候,“言言要去哪儿一定要让哥哥知道哦,不然哥哥就叫坏人把言言抓走。”长大了,“有个好玩的地方,好玩的游戏,言言有没有兴趣。”于是某女就被拐到爱尔兰登记注册结婚了。但是某女就不愿意了,趁着某男去非洲出差,逃了。
  • 月落紫禁

    月落紫禁

    一场泥石流,使她魂归三百年前,于三百年前的紫禁城来说,她只是一个过客,看似拥有一切的她,却始终挣扎在阴谋的漩涡。他,众人眼中的侠王,重情重义。他爱她,曾为了她可以袖手天下,可爱与江山相比,爱没有江山重!他,一个任性骄傲,有勇有谋的皇子,他的爱很纯粹,也很霸道。他可以为了爱人付出一切,放弃一切,却始终不明白感情不能勉强。他,高高在上的孤独王者,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爱的自私,爱的残忍!他,一个真正的侠客,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从不隐藏自己的爱,却从不需要所爱的人回报。他,无父无母,受尽世人白眼,心机阴沉,手段毒辣,他是血滴子的首领,是一匹嗜血的豺狼!
  • 乱世佳人

    乱世佳人

    追忆我和嫂子在深圳三年的青春时光,以此祭奠热血又青涩的日常……
  • 喋血佣兵:残暴陛下真要命

    喋血佣兵:残暴陛下真要命

    他说:“女人,除了身体,你毫无价值!”她嗤之以鼻:“男人,你连身体,都是废物!”一个是喋血佣兵,一个是暴虐帝王。她穿越而来,助他登上九重皇位,却换来别的女人新婚之夜。十尺城墙,她带着他未出世的孩子,轰然跳下。若干年后,当冰冷的指尖掐住他的脖子。她说:“这世界上,我只相信一种人不会背叛,那就是死人!而你,非死不可!”天下三分,他们以彼此为诱饵,执掌生死棋局。江湖朝堂,他们互不相容却形影不离。当爱与恨纠结缠绕,她究竟是信了帝王无情,还是选择他说的白首不离?
  • 九阳仙尊

    九阳仙尊

    无上法诀在手,重生少年时代,一路披荆斩棘,直达九阳至尊。仇人,统统打倒。宿怨,踩在脚下。这一世,再不要留下遗憾。这一世,我要剑斩苍穹,直破云天。
  • 福州留守女人

    福州留守女人

    在福州,生活着这样一群女人,她们的丈夫和男友出国打工或留学,她们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艰难度日。她们纯洁善良、妩媚动人。她们守着一个花好月圆待几时的残梦,守着一个半分开的家,守着一份难以表达的寂寞。她们倾注爱情的方式只有无尽的思念。然而,在生活沉重而痛苦的压力下,在漫长而遥遥无期的等待中,她们被迫做出了自己无奈的选择……
  • 个人理财业务

    个人理财业务

    本书分为九个项目,内容包括:建立和管理客户关系、分析和诊断客户财务状况、熟悉和开展银行理财业务、熟悉和开展保险理财业务、熟悉和开展证券理财业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