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3300000016

第16章 中西美学视域融合中的海德格尔(4)

其次,疏明之境的抵达意味着人与在世之界达成同一关系,在世之界为人所认知、把握。在疏明之境中在世之界得到展开,而此在则有所领会。此在,在此存在(being there),意味着有一个通过人展开的场所与情景。世界先是作用于人的五种感觉:视、听、触、味、嗅,在疏明之境中世界还作用于人的心灵,“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心灵通过语言系统对感官接受的信息进行提取、体验、领会、感悟、归纳、判断、推理等,从而得出结论,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先有感觉,后有心灵反应,语言系统在其中充当了媒介。

所以,通过“无言之言”和人类的语言系统,也就是广义上的语言,道由此与人进行对话。语言成为存在与思之间的桥梁。

在人类与道的对话中,实际上是直接运用形象进行的,因为人类与世界接触的直接通道是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而感觉直接接触到的是形象,形象展现了世界。后来才逐渐产生形象化的符号,远古人类直接运用形象化符号展现世界,往往能详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灵反应,因为信号中能指与所指的一一对应,不易产生歧义,存在反而容易得到准确的呈现。

此后,形象化符号逐渐被简化,而逐渐向物符、形符、音符、影像转化,抽象化符号逐渐产生,思维以符号为媒介直接进行,语言才经过长时期发展逐渐兴盛。通过观察汉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创造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形象向抽象发展的脉络。所以,后来的语言符号是抽象化的产物,越来越适于交流,适合于高难的逻辑思维。但是这些抽象的语言符号是从形象符号中进化而来的,能指从形式上看来,虽然已不具有形象性,但能指总与所指相连,抽象的能指总是指向形象的所指,指向一定生活场景,指向人类生动活泼的生存状况。这其中转化过程需要人类能动地解读,把抽象的符号“转译”为形象生动的生存状况展现。维特根思坦有言:“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

于是,语言就成为人类言语主体和言语客体之间的媒介而产生,语言产品承载了言语主体要表达的信息。人类交流从此不再像原始社会那样,言语主体与言语客体必须见面。这就使人类的思想情感超越了时空距离,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人可以交流,在不同时代的人也可以交流,个人之间可以交流,个人与人群之间也可以交流,人群与人群之间也可以交流。语言这一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由此承载了人类文化。“除了在一切动物种属中都可看到的感受器系统和效应器系统以外,在人那里还可发现称之为符号系统的第三环节,它存在于这两个系统之间。”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展现,展现此在和世界的本真存在。而每个人所处的在世之界都不一样,所经历的生活体验都不一样,所以由之而来的疏明之境、真理之境都不一样。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语言之中,产生视界融合,经过理解与解读,以语言为中介完成人类世界文化的共通。

语言的本质是道说,道实际上存在于此在(人最深刻的本质其实也是存在)、世界之中的存在者和世界之中,道说是把这种规律性的本质表述出来,前面讲过,在世之界通过人的感官,心灵传递经验,从而人类心灵感受到它,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符号表达这种感受,通过记忆、判断、推理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样就间接地展示了世界与世界之中的存在者,直接展示了此在。由此,感性之光与理性之光照亮了疏明之境与真理之境。

所以,最后我们可以从以上所说中归纳出语言的序列:真理←→本真的语言(道说)←→此在的语言(人化的语言)←→语言产品(物化的语言)。本真的语言是道说,它是本质的语言,前面已经详细论述。此在的语言是已经人化的语言,是人的语言思维、语言活动、语言符号、语言系统、语言活动等,是人对本真语言的阐释与读解。语言产品是已经物化的语言,是人的语言活动的产品,以物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三种语言都属于广义的语言。它们的共同之处是能够传递信息。本真的语言把宇宙大化运行规律与状况的“原始召唤”传递给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人化的语言把诗人观照本真存在获得的信息在人类之中传递,人类的审美活动就是传递这种信息的活动;物化的语言是人化的语言的凝固,是符号化的过程,人类把自己的“言语”用物质材料记载下来,使不同空间和时间的人类都能通过精神的还原,获得人类记载的信息。而且,道说←→人语←→符号的过程是可逆的,人类在庞杂的文化系统中往往远离现实的生存场景,接触的主要是符号文本,通过理解阐释,人类把抽象的符号文本转化为自己想象的存在,转化为人语。然后人语在实践中逐渐进入本真存在之中,获得道说的语言,道说在“既澄明着又遮蔽着之际开放亦即端呈出我们所谓的世界”。

第三节审美四维空间:以海德格尔语言

美学核心思想为支点每一个人的存在,即生存,一定是处于现实世界之中的,按照海德格尔的意思,他是处于在世之界。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烦”是其生存方式,精神上有“畏”之类情绪体验。这在世之界有空间、时间两方面的本质性因素。空间上可以说有地理上的空间位置、民族性、地域性、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等,人只有了解自己这些空间上的位置才会有准确的精神定位。时间上可以说有现实时间上的位置、精神上的历史位置等,人的精神定位一定要有准确的时间定位。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使人准确地了解自己。人,有一个主要的问题:你在哪里?它也应是“认识你自己”这一问题的重要方面,个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是个人思想行为的基础。

疏明之境则是此在于现实中所构筑的精神时空,由于此在于现实中时间、空间的定位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视域,使自己对世界形成不同的看法、观点,从而由此构筑了一个不同于现实时空的精神时空。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构筑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疏明之境。疏明之境的时、空两方面构成都来源于现实时空,是对现实时空的反映,虽然两者会有种种不自知的错误和滑移。每个人都生存于一定的现实时空之中,一定的在世之界,更主要的是,每个人都生存在一定的自己构筑的精神时空之中,即疏明之境。

真理之境是展现本真存在的境界,它是一定社会群体意向性构筑的理想之境。来源于在世之界和疏明之境。海氏的真理之境的学说带有浓厚的唯心论色彩,他总认为人在世意味着沉沦,不是本真的存在。他认为在在世之界、疏明之境以外有一个神圣、奇妙的本真之境。它是一个客观存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境界。但究其实却只是一个意向性的产物,具有许多乌托邦色彩。就像人们总以为万能的上帝存在一样,其实世上并无上帝。所谓真理之境并不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其实它是人们主观构造的精神时空。

真理之境是去蔽之境,是人的感性与理性之光照亮的场域。它的构筑需要一定的形象和场所,这就需要一个空间容纳此一境界。人的意向性产物——意象来源于现实中的事物,意象存在亦需要空间。这一空间性是真理之境的基本属性之一,它的另一基本属性是时间性。

在《存在与时间》中,“存在”就是时间,不是别的东西:“时间”被称为存在之真理的第一个名字,而这个真理乃是存在的呈现,因此也是存在本身……

当本真存在出场时,有一个“现在时式的绵延——在进行着”,时间是本真存在必不可少的,因为海氏之存在的思想本就强调一个动态的过程,这远比静态的空间重要,它牵涉到海氏存在的核心观念的确立。可以说,正是由于对存在的时间性的强调方导致基础本体论的产生,哲学的转折发生。这样,真理之境无疑也具有两个维度:空间与时间。只是海氏的思想重心落在时间之上。真理之境其实可以说是一个对象化的精神时空。当存在者处于去蔽之境时,本真存在趋于澄明。

这种澄明之光在作品中闪耀,它就是美。美是无蔽真理的一种呈现方式。

真理之境的光辉就是美,这是海氏对美的理解。这种光辉作用于人,会引起人的心灵的审美体验,人就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美的存在。美成为笼罩在真理之境中的“光辉”,我们可以感觉到它。如果把存在比作佛像的话,那么,美就是佛像辐射的光芒。在这里,海氏终于提到了美,给了美一个定义。但其实也只是简单的几句。美在他的哲学中并不是核心概念。更重要的是存在,美成为存在的附属品。

海氏的真理之境指的是宇宙间天地之道的呈现空间。科学是臻于真理之境的方式。比如说,中世纪地心说占统治地位时,人们就处于地心说主导的疏明之境中,而等到日心说盛行时,人们才明白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从而进入真理之境中,此时宇宙才进入去蔽之境,“真相”被揭露,真理进入去蔽状态。而艺术则与科学的方式不一,不是用判断的方式而是运用语言从而使人臻于真理之境。它的方式主要是以构筑审美空间的方式进行,尽管所用的语言媒介不同。文学运用符号;绘画运用色彩、光线;音乐运用音符;雕塑运用物质材料;建筑运用钢铁、石材、木材;影视运用音像;等等。

在艺术作品生成过程中,艺术家固然会运用语言材料塑造一定的物质形象,更主要的是,在这一生成的过程中必然要在大脑精神时空中构筑一个审美空间。主体投入地浸润客体的存在,深入地把握其本真存在,这一过程也就是海氏所谓的在场与退场的过程。只有此在展现“世内存在者”的本真存在,抵达去蔽之境,才会在思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材料,在意象思维过程中逐渐地物化这一真理之境。艺术与其说是在表达主体的思想感情,还不如说是在表现其所“安居”的疏明之境及其所观照到的真理之境,也就是他的整个的内心世界。此在就是这样照亮在世之界,反映其他存在的。

由上可知,在世之界、疏明之境、真理之境均为一时空体所容纳,在世之界是现实时空,是人的精神时空产生的基础。疏明之境是人建立的精神时空,是人对现实时空的反映。当人真实地反映了世界时,此时人便进入真理之境,同时也进入了审美境界之中。由于现实时空在构造审美境界中的基础作用,我们有必要对现实的时间、空间进行集中考察。

在现实世界中,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四者是紧密不可分的。海氏关于存在的思想也证明了,任何存在都是离不开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一切物质皆有运动,一切运动皆离不开一定的物质。物质在这里实际上指的就是存在者,而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融合整体即是海氏所谓的存在。也就是说,任何存在者必然有存在,任何存在必然要有存在者。而时空是一切物质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是一切物质内容的外部体现。作为物质,必然存在于一定空间之中,自身必然具有一定的空间属性、空间结构。而物质的运动过程必然会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度量,运动物性可以用时间进行表征。

现实世界之中的时空固然是一体的,然而,由于科学分析的需要,往往分别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剖析判断。现实中时间是单向的,“没有人可以走进同一条河流”说的就是时间的单向流动性,任何事物都会在时间维度上由过去向将来流逝,这无法避免。现实世界是无法从将来回到过去。尽管爱因斯坦生前曾致力于研究四维空间,努力寻找速度越过光速的物质微粒,这样就可以依靠它从现在返回过去,但至今为止,科学家尚未找到速度超过光速的实物。

现实时间的另一特性是匀速性,时间的计量单位秒、分、小时、日、月、年对人类、对世上万物都是等值的,没有地域上的不同,也没有种族的不同。这一特点形成世界有一个共同的时间观念基础。

现实空间则具有长、宽、高三维,具有广延性和伸张性。现实中的事与物一定会占有一定空间,没有离开空间的事与物。物体占有空间为人耳熟能详,而事件同样也占有空间。事件往往发生在一定的行为主体之间,行为主体活动在一定的空间中,因此,事件也发生在一定的空间内。空间的社会属性、民族性、地域性会对事件本身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而且,由于现实时间与现实空间的不可分离性,时间与空间往往是统一的,这一点在科学分析中往往为人忽略,时空一体是现实时空的基本属性,这也是一种格式塔特质,由时间与空间两个部分组合会产生新的属于整体的属性。我们研究对象时,应该在事物的运动过程中进行研究,也就是在海氏所说的存在之中进行研究,不割裂事物的时空体,不片面地、静止地研究事物,这样方可以展现事物的本真存在。

同类推荐
  •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 张葆荣书画论文选集

    张葆荣书画论文选集

    本书收录《书家·文化·艺术》、《临帖与审美》、《三书并记》、《灵感》、《王羲之与顾恺之》、《关于圣教序》等文。
  •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以魔术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领略百变缤纷的魔术传奇,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最吸引人最能提高人气的技巧。
  • 建筑知识

    建筑知识

    《建筑知识》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推荐教材之一。内容按照《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和该方案对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进行编写,重点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本教材主要作为高职二年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岗位培训教材或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铜鼓鉴赏及收藏

    铜鼓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感悟亲情

    感悟亲情

    以一颗纯净的心灵感悟人生,在父爱、母爱的亲情环绕下感悟友情、爱情,童年、恩师、故乡、智慧、平常心,不一样的感悟,一样的感动……
  • 天祭魔眼

    天祭魔眼

    当美好的画卷被残酷撕碎,留下的只是血淋淋的现实。少年开始看清这个疯狂扭曲的世界。九族共伐,十大仙法十大禁术之争。谁能主宰这世界。立于芸芸众生之上
  • 时空之殇

    时空之殇

    他本来不过是个低级业务员,但是自从带上了那诡异的同心坠,他平凡的生活,注定已成为历史。光怪陆离不过尔尔,腥风血雨何足道哉,或许远古之前,宿命就已经盖棺论定,或许苍穹之外,才会有片刻的安宁。即使前路迷途,经历过,便是永恒!
  • 罗文精神:企业员工敬业精神培养读本

    罗文精神:企业员工敬业精神培养读本

    成功的机会永远属于那些富于奋斗的人,而不属于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一百多年前,美西战争即将爆发,为了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美国总统急需人把信送给古巴的加西亚将军。安德鲁?罗文接到任务后,马上无条件地执行,并克服了种种困难,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战胜了艰难险阻,在预定的时间内把信送到。
  • 亲亲皇子举高高

    亲亲皇子举高高

    她是战战兢兢,朝不保夕的官家小姐。他是肆意妄为,阴晴不定的天之骄子。她跟他,是谪仙与鬼魅的对立,是奴隶与君王的臣服。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却硬要来招惹她,她自然是见招拆招,偏不避其锋芒。两两对峙间,不知是谁先遗了心,失了情。于是,他眸光宠溺,“那日桃林一见钟情,后来大殿再见倾心。”她冰冷的语气中满是讥讽与嗤笑,“一见钟情,还是见色起意。”她避之不及,仓皇逃窜,他寸步不让,步步紧逼。后来,她遭人设计,一夜迷离。清早醒来,看到身旁的男子,冷静应对,“抱歉,昨夜酒后乱性。”男子凤眸一挑,“什么酒后乱性,娘子分明是垂涎为夫的美貌,蓄谋已久。”
  • 贾文涛短篇小说集

    贾文涛短篇小说集

    贾文涛短篇小说集,顾名思义,就是收集了一些贾文涛日常创作中的短篇小说。
  • 凤惊华吾已归来

    凤惊华吾已归来

    墨千蝶:三世之间,爱你两世,轮回一世。当初你对我不屑一顾,我单纯的以为,我能用我的一片真心来打动你,直到,那个女人的出现……我可以为你默默地付出一切,可以忍受一切委屈,可以任由你践踏我的一片真心。可是,我累了,真的累了……南宫泠络:你永远不会知道,我在明白你的心意后的狂喜。可你知道吗?我是魔。是被所有种族所厌恶的恶、魔。你可以嫁给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却唯独我!每当我对你像垃圾一样鄙弃时,你若心疼委屈,我心必血流成河!从没想过失去你的痛,只想一直一直那么默默守护着你,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直到亲眼看见你坠入深渊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对你的爱早已深入骨髓,融入血液。若这是病,我想,我已病入膏肓……
  • 核桃里的歌声

    核桃里的歌声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阴缘人

    阴缘人

    我是母体死亡六小时后剖腹取出的死婴,是身为通灵巫婆的奶奶帮我续的命,奶奶说我命阴带缘。为了生命能坚挺的存活下去,我不得不继承奶奶的衣钵。绕在我的身边诡异事件层出不穷,古老的传承门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如影随形……这一切纷扰的源头,都源于我是一个命阴带缘的阴缘人。
  • 弃妇只为醉君心

    弃妇只为醉君心

    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叶清芷花了三年的时间,君家人终是没能接受她。一块红色胎记,让她成为所有人眼里的笑话。婆婆的刁难,丈夫的冷淡,让她伤透心。怀了孩子,满怀欣喜打算说时,他却和别的女子在一旁亲热。一纸休书,被逐出君家大门。胎记下,隐藏的是惊天秘密。六年时间,破茧成蝶。遇见了生命中的阳光—温少言。六年光阴,辛苦抚养儿子,君墨离却在这时想带走母子二人。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淡之喧嚣,坐拥宁静;舍之奢靡,但享温馨。爱恨纠葛,死生与阔后,却道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