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4000000008

第8章 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训练(4)

(2)轶闻趣事

①莫扎特的创作才能

在莫扎特5岁时有这样一个故事。莫扎特在弹钢琴时,音乐老师问他:“你弹的是哪首曲子呢?”他羞涩地回答:“是我自己写的。”老师十分惊喜,看到乐谱上歪歪扭扭的音符,就照乐谱弹了起来。突然老师发现除了两只手需要弹的音符外,还有一个音符需要同时弹出来。老师说:“没有第三只手了,怎么弹呢?”莫扎特弹到那里时,突然头一低,用小鼻子敲到了琴键,按照乐谱完成了演奏,老师忍不住哈哈大笑。

又有一次,老莫扎特接受剧院老板委托,创作《小步舞曲》,完成之后让小莫扎特送去。莫扎特因为路上贪玩不慎弄丢了,情急之下只好涂鸦一曲交给老板。几天之后,老板带着女儿到莫扎特家,对老莫扎特说:“你写的《小步舞曲》实在很美,我女儿特别喜欢,请她弹给你听吧!”老莫扎特听完弹奏,脸色大变,因为这根本不是他写的曲子。小莫扎特只好承认父亲的曲子被他弄丢了,这一首是他自己创作的。于是父亲再一次感到了儿子的音乐天赋,进一步培养儿子的作曲才能。

②莫扎特音乐带来的经济价值

日本人认为酵母菌跟人一样是有生命力的,对音乐也会产生反应,实验中发现播放莫扎特的音乐,酿造出的日本酒口味特别好,而放其他音乐家的音乐或是流行音乐,效果根本不行。正因为如此,酒坊出产了“莫扎特日本酒”。看来莫扎特不仅是乐神的代表,还是酒神的代言人。

(3)代表作《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1779-1780),原是《D大调第十七嬉游曲》的第三乐章,后来常用做单独演出,是莫扎特著名的音乐作品之一,曾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据说,本曲是为庆贺萨尔茨堡贵族罗比尼希的长子齐格蒙德从萨尔茨堡大学毕业而作,具有明显的17世纪宫廷音乐风格。

乐曲采用三部曲式,乐曲的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八度齐奏呈示,音乐优美典雅。随后出现的主旋律,宛如连绵不断的涓涓细流,柔和而舒展。后来出现的中间部主题,以流畅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具有华丽而典雅的色彩。最后,乐曲再现第一部分,在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3.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1)生平介绍

贝多芬(1770-1827)是古典主义作曲家,同时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可以说没有一个作曲家像贝多芬那样,对音乐进程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

1770年12月16日,德国莱茵河畔靠近法国的一个小城市波恩,在一间墙壁歪斜的简陋小屋里,出生了一位被称为历史里程碑之一的世界文化的伟大天才贝多芬。

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个脾气古怪、个性自私,又没有责任感的人,他原是宫廷歌手,总梦想成为富翁,名利双收。于是他决定培养4岁的贝多芬成为钢琴演奏家,希望贝多芬成为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他经常三更半夜大吼:“贝多芬弹琴。”贝多芬只好掀起被子练习,如果动作慢了就会被痛打一顿。贝多芬常常陪伴母亲到半夜,等待酗酒的父亲回来,而父亲一回来,哪怕是午夜,也大吼着让他练琴。

每当黄昏时分,贝多芬经常一个人躲在阁楼上看广场,趴在窗台上看小朋友天真的笑容,听他们开怀的笑声,感受轻松愉快的气氛。对于整天愁眉苦脸的他来说,只有这时候才领会到什么叫快乐的童年。

贝多芬8岁时就开音乐会,在独奏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12岁时担任宫廷管风琴助手,14岁获得正式职位,很早就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的1789年,贝多芬19岁,德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革命的期待、向往、热情、赞颂都深深吸引了贝多芬。

1787年,贝多芬到维也纳见到了莫扎特,莫扎特当时就认为这位困窘失措而又急躁的青年,未来将是一位卓越的音乐大师。

从1792年起,贝多芬离开了波恩,来到维也纳。他开始频繁出入上流社会,幻想从那里得到幸福和爱情。但资产阶级的平等意识和他的倔强性格又使他感到自己和贵族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贵族们的恩赐和任性无知都激怒着他,与贵族小姐的恋爱也从未成功。

过去乐师身份低微,是像门卫和厨师一样的仆人。在维也纳,钢琴家如果受到欢迎,就可以给贵族私人演奏或教授名门子弟弹琴以维持生计。贝多芬希望有固定的收入,决定去做拿破仑弟弟的宫廷乐师。维也纳贵族为了挽留他,讨论决定给他发年薪,贝多芬才有了固定收入。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背后的故事,不论虚实,都不曾间断。这首曲子写好后,他献给学生兼情人朱丽叶·琪察尔迪,他曾说她是“我热爱并爱着我的小姑娘”。在他给挚友的信上写着:“我想过更上一层的社会生活,做一个更自由的人,是一个可爱的少女使我产生这些念头的。她爱我,我也爱她。这几天是我两年来最幸福的时光。”只可惜这段恋情只是昙花一现,两年后,朱丽叶嫁给了一位芭蕾舞作曲家。

1804年前后,贝多芬以音乐教师的身份来到布仑斯威克家。这个家族原是匈牙利的名门贵族,18世纪末迁居维也纳,贝多芬在那里结识了法兰兹伯爵和他的两个妹妹——约瑟芬和泰丽莎。

1805年,贝多芬把《热情奏鸣曲》献给法兰兹伯爵。伯爵的妹妹泰丽莎高雅美丽、了解音乐,虽然与贝多芬相爱,却没有答应嫁给他,并终生未婚,只留给贝多芬一幅自己的肖像作为爱情的信物,画的背面写着“给善良的男人,伟大的艺术家”。贝多芬曾写过几封动人的情书给泰丽莎,她在贝多芬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贝多芬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抽屉里发现一封没有收信人的信,只写着“致永远不朽的恋人”,人们推测就是泰丽莎。据说在贝多芬死后的30年里,每到祭日,泰丽莎总要请人代她放一个花圈在贝多芬的墓碑前,直到她去世。

1810年贝多芬40岁时,丘比特的箭射向一个比贝多芬小22岁的小女孩,她叫爱丽丝。她是贝多芬的学生,贝多芬向她求婚,受到女方父母严厉的反对,贝多芬又尝到了失恋的痛苦。一直到去世为止,这位多情的音乐家始终没有找到情感归属,一辈子过着独身生活。他去世后,人们在他未发表的作品中发现了钢琴小品《致爱丽丝》。

1789年革命新政的法国大使进驻维也纳,革命使一切领域都发生了变化。音乐从贵族的宫廷走向广场和战场,走向民众,音乐家不再是奴仆,而是共和国的平等公民,音乐不再供贵族娱乐消遣,而是为崇高的共和国服务。在贝多芬面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它真实、崇高、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贝多芬决定为此而斗争,为此而牺牲。

贝多芬热烈地向往自由,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激烈的冲动,在他激动而有力的乐曲中咆哮着,上流社会的宫廷贵族们都感到困惑不解。他的音乐像雪崩一样奔驰,像熔岩一样沸腾,诉说着苦难和对幸福的渴望以及热情的憧憬和悲伤的哀求。

当时德国诗人席勒号召“亿万人民拥抱起来”这句话,就像烙印一样铭刻在贝多芬心里。1823年,贝多芬在他登峰造极的《第九交响曲》中,把席勒的这句话用音乐全部诠释出来。

不幸的是1811年,36岁的贝多芬开始耳疾,41岁时完全失聪。在贝多芬生命最后的十多年间,他经历了思想和艺术上的深化过程。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为最优秀的人物必定会经受痛苦,并从痛苦中得到欢乐。

当时贝多芬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差,他不善于处理生活细节,生活没有规律。他无法找到适宜的住处,有时要不断搬家,身边没有一个照顾他的人,晚年更是穷困潦倒。

晚年患病的贝多芬腹部剧烈疼痛,还伴有吐血等症状,当时这样的病症任何医生都束手无策。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去世,享年57岁。在他临终的那天,狂风怒号、大雪冰雹齐降,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可怕,像一个统帅在指挥自己的军队,又像在呼喊,它表达了贝多芬全部的性格——自傲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当时为他送葬的有三万多人。

对乐圣贝多芬的崇拜者来说,能得到偶像的头发做纪念是最大的安慰和满足。贝多芬死后,先是守护者剪走贝多芬的一撮头发,瞻仰遗容时一些友人又剪走了一些贝多芬的头发,所以传言贝多芬入土前已是光头。

回顾贝多芬的一生,可以看到贝多芬是一个精力充沛、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想拥抱和征服整个世界,而征服是为了把世界改造得更好、更高尚和公正。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类的爱和为崇高的目的而进行英勇斗争的思想,这就是贝多芬伟大的原因。

贝多芬又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劳动者和艺术家。他在艺术上严格要求自己,有时一小节要修改几十次。他知道,通向完善的道路是漫长的,而精绝的技巧总是在道路的尽头。贝多芬从不向权贵献媚,他一直高高昂起狮子般粗线条的大头颅,傲然挺立。

贝多芬的重要创作有: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还有大量各种形式的重要作品及声乐作品等。

贝多芬作品所包含的内容和情感,要比他之前的音乐家的作品博大丰富。他的音乐中有沉重的痛苦、悲哀,也有强健豪迈、近于粗犷的冲击力;有含蓄、温暖的柔情、深沉的思索,也有胜利凯旋的喜悦和狂欢。这些极其丰富的情感,是激烈动荡、冲突起伏的时代在贝多芬内心的反映。为了表现复杂而广阔的内容,他突破传统风格、形式、手法,开拓了新路。他既继承了海顿、莫扎特的旋律特点,又形成了自己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漫长的欧洲音乐史延续到19世纪初,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顺应资产阶级取代封建阶级的趋势,带来了启蒙主义时代音乐艺术的繁荣。贝多芬作为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美学理想和音乐文化的最高体现者,把古典派的音乐成就推向高峰,又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做了铺垫和准备。法国大革命时代造就了贝多芬,他的音乐又使这个革命时代的精神流传下去。

恩格斯1841年写给他妹妹的信中,谈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说:“昨天晚上听到的是那么好的一部交响曲啊,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也没有听过。第一乐章是惨痛的绝望,慢板乐章是挽悼的哀痛与柔和殷切的申诉。第三、四乐章是自由的号角和青春强力的欢呼。”

列宁在谈到《热情奏鸣曲》时说:“我没有听过比《热情》更好的音乐。我准备每天听它,这真是一种了不起的音乐。我时常骄傲地但可能是天真地想着‘人类竟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罗曼·罗兰曾把《热情奏鸣曲》比作“花岗石河床中熔岩的巨流,它充满着斗争激烈的精神和极大的戏剧性。”

(2)代表作

①《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作于1799年,题献给李希诺基伯爵。通过“悲怆”这一标题,我们可以领悟到这部作品是一部激昂、热情的奏鸣曲。这部构思雄伟、手法简练的作品以其戏剧性的力量动人心弦,是贝多芬早期奏鸣曲的杰作。

第一乐章先是庄严的慢板,然后是活跃的快板,由奏鸣曲组成。引子好像是沉重的压力伴随着痛苦的叹息,这是乐曲的重心。在快板一段音乐中,表现了汹涌起伏、不可遏制的热情。第二乐章,如歌的慢板,抒发了宁静诚挚的感情,由回旋曲式组成。淳朴、优美的抒情旋律,响彻着圣咏式的和声和管风琴一般的音响。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充满田园风味,富于幻想性格。作者用这一乐章的优美、轻巧,与第一乐章的冲动、热情形成对比。最后,在尾声中又提出了严肃的问题,并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表现出坚强不屈、斩钉截铁一般的意志和力量。

②《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该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1799-1860)把该曲第一乐章比作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而来的。贝多芬作于1801年,是题献给第一个恋爱对象——朱丽叶·琪察尔迪的。当他恋爱失败并患上耳疾之后,他在作品里反映了自己痛苦失望的心情。作者自己把这部作品标为“幻想曲式的奏鸣曲”。它自由、即兴的性质突出地表现在结构上。全曲共包括三个乐章,打破了传统奏鸣曲各乐章的排列次序。

第一乐章是慢板,表现的情感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克制着的冲动。第二乐章是小快板,与第一乐章的情感形成对照,好像是瞬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第三乐章是激动的快板。结束部分表现了热情的冲动和强烈的意志。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潮并没有就此平静,而是做了最后的冲击。

③《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作于1804年到1806年间,贝多芬认为这是自己最好的一首钢琴奏鸣曲,并献给他的崇拜者弗兰茨·勃伦斯维克伯爵。“热情”的名称是汉堡出版商克朗茨所起。由于它确切地点明了该曲的本质,因此沿用至今。评论家们把该曲比作“火山的爆发”、“火山般的奏鸣曲”、“花岗石河床中的火流”。总之,离不开火一样的热情。关于“热情”一名,贝多芬曾说过:“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暴风雨》表现了人的意志和智慧必将战胜大自然的力量,与这首f小调奏鸣曲所表达的热情奔放、英雄主义的思想正相吻合。

同类推荐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本教材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职业指导篇、第二部分为职业生涯指导篇、第三部分为就业指导篇。
  • 百家姓(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百家姓(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战争与和平(一)

    战争与和平(一)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书中共有五百五十九个人物,上至皇帝、王公、外交官、将领、贵族;下至地主、商人、农民、士兵,如此众多的人物,在最善于表现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的艺术大师的笔下,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视觉和色彩,男女主人公们以自己精神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独特性出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具有史诗的气魄,画面广阔,人物众多。书中既有俄国和西欧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血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议人论世,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述怀。
  • 科学发明家

    科学发明家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飞扬:第十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B卷】

    飞扬:第十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B卷】

    也许这本书说不上有多么强的文学性,但我希望,它至少会拥有它该拥有的历史性,就算在很多年以后你拿出来读一读,依然会为这些真实的人字感动。
热门推荐
  • 让你的谈吐打动人心

    让你的谈吐打动人心

    本书从心理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出发,用大量生动的例子讲述说话的艺术与技巧。
  • 唯我独鬼

    唯我独鬼

    人死不能复生,那么就叫他以鬼体修出个大神通的人物来!只有想不到,没有遇不到!看书的男生,请极力幻想女神的出现吧!看书的女生,请极力幻想白马唐僧的出现吧!切记这不是灵异类,而是恶搞类!
  • 灵调特警:我经历的那些诡异案件

    灵调特警:我经历的那些诡异案件

    女大学生庙小倩网购给差评,离奇收到寿衣,三个月后,莫名生下死胎……公安部门火速展开调查,网警罗大冬稀里糊涂被推进悬案……刑警队的韩龙宝、治安队的老彭,更有国外归来的维和警察相继卷入……民间传说中的“老变婆”,似人非人,似鬼非鬼的黑户接连现身……一杯和尚油,几杯诸葛酒,两颗狗牙齿,送人入地狱的鬼门十人组!这一系列骇人听闻的灵异事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阴谋?
  • 无为寻道录

    无为寻道录

    十数年的隐忍,数千个日夜里的坚持,万般的欺辱刁难,谁道不尽修仙梦?难道我所有努力和决心仅仅因为你想杀便杀,就可以画上句点,就可以终结的吗?!少年心有血,即使匍匐在地也要大吼道:“我此生必杀你!!【我的弟弟啊——】”一切从这里开始,少年带着决心。光怪陆离,洪荒遗存,烟绕浩瀚,万道争锋,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将随着许方的一步步走来徐徐展开……然道途漫漫,修之不尽。天道不悟,圣道何存?众生谓道,何以我道?且看《无为寻道录》。
  • 岁月情劫

    岁月情劫

    爱不一定在身边还有你原来陪我的那几年..
  • 永世修生

    永世修生

    一曲伤歌一部族谱我是一个没有心的神也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别期待我也别相信我
  •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时间跨度数千年,从诸神创世到明治维新前的历史;人物涉及成百上千万,从高天原的神灵到难以定论的神武天皇,从大权在握的女天皇到美艳绝代的宫妃,从奇谋异策的豪杰到权重朝野的将军……各色人等,一个个惟妙惟肖;事件不胜枚举,从诸神创世到神武建国、大化革新、仿效汉唐、源平合战、德川幕府。一幕幕内乱纷争、勇武好斗的惨剧;一桩桩争权夺势、君臣反目的闹剧;一件件家族情仇、父子相残的悲剧……以全景视野扫描日本历史,透析她错综的步伐、曲折的轨迹,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日本千年历史的传奇与真实。在潇洒流畅的笔锋中启悟智慧,在幽默诙谐的解析中知史明鉴。
  • 剑与葫

    剑与葫

    倒霉的考古家穿越高等位面成猴子,不懈奋斗之后,凭着手中的剑和葫芦,逍遥长生。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上)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上)

    新派历史小说名家,与《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同期于天涯社区一战成名,出版有《流血的仕途》、《嗜血的皇冠》等历史畅销佳作。《流血的仕途》于2007年7月首版推出仅四个月后,即达四十万册惊人销量,斩获中国书业评选的“2007最受读者欢迎历史小说”殊荣。五年来,《流血的仕途》创下畅销百万套的市场佳绩,反响巨大。
  • 飘缈修神录

    飘缈修神录

    “妙算,你这一卦已经算了近十年之久,可有结果?”一中年文士皱眉问道。“开尊兄,不枉你们四人为我护法如此之久,幸不辱命,已经有结果了!”“真的?结果如何?”一赤足女子开口问道。“呵呵,根据卦象推测,你我五人飞升神界的钥匙竟然掌握在一凡界之人手中。”“凡界之人?”中年文士眉头一皱,不过随即便朗声说道:“好!既然掌握在一凡界之人手中,那我们便帮你打通一条通往凡界的空间通道,让你找出这一凡界之人。”.......................................(看书赠送花生瓜子爆米花,板凳请自带,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