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4200000059

第59章 “十年之痒”——探析回收废旧电池的尴尬现状(2)

我们的思考

话说到这里,采访进行到这一步,经过我们再三的讨论之后,似乎离答案还是始终隔着那么些许距离,观点很多,意见很多,我们在各种想法和说法的冲撞中有点迷失,电池回收的尴尬境地到底是谁造成这个问题的现在看来或许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我们最后需要的答案,并且答案也不可能唯一,于是我们最后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分成各个角度阐述开来,希望这些角度四散开来最后像网状一样包裹住我们最初的问题,不能说指明出路,希望至少能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也能给我们这条探寻之路画上一个并不完美但至少完整的句号。

经济技术原因

2006年时,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秘书长王敬中说:目前,中国电池180多亿只的年产量占世界电池总产量的30%以上,年消费量达70亿-80亿只,但回收率却不足2%。时隔两年,中国废旧电池的回收状况不增反减,让人十分困惑。当潜藏在其后的经济原因被高女士一语道破时,我们顿时开朗。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我们有了自己的解析。

回收处理废旧电池作为一个环保事业,为什么在中国一直做不起来呢?这涉及到环保事业性质的本身,我们的观点是环保不能单单作为一个公益事业,这样的做法是没有长远性的。

传统的处理做法是用工艺方法,将电池里面的金属分离提取,进行再利用。而这种方法的成本大、周期长,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收益甚微。能够回收起来的金属量极其有限,而且大多数是锌、锰、铁这些不太值钱的元素。所以,在没有经济做支撑的情况下,环保行动如履薄冰。而且单个企业的力量微乎其微,只有依靠产业链带动整体的经济效益,才能真正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正如高女士所说的那样,废旧电池的回收陷入了很尴尬的境界:一方面,电池源头有限,主动上门回收的这个量跟中国电池的消耗量比起来,跟可以让企业盈利的目标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他们主动收回来后,又不知如何处理。

既不能汇集填埋,又无法再利用。只能盼着上级给他们找“下家”。而如此种种,都是因为经济产业链还没有建立起来。在中国电池回收走过十年后,怎么还没能形成一条产业链呢?

要形成这样一个产业链,重重阻碍摆在面前。大众对此有这样一些看法、观点。首先,工艺制法使得废旧电池的金属提取非常麻烦,成本高且周期长。而要形成产业链的话,必须得用高效廉价的处理方式。所以有一种看法是,中国废旧电池的回收事业目前受制于科技的不发达,无法在这个产业链的起点——提炼有用金属元素上开个好头。然后,由于这个起点成本高、短期收益少,而使企业对它望而却步。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企业不加入进来,或者只有少数企业孤军奋战,整个产业链都无法形成。如何平衡商家的短期利益与环境的长期利益?如何让企业投资的同时也能最终获得回报?这是困扰这条产业链形成发展的一个难题。

在这个问题上,要想通过小规模的投入企图获得短期高回报,那只能是望洋兴叹。应该解决企业的思想意识问题,让他们理解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如果联合各企业大量投资,在规模扩大的时候,成本相应减少了,效率提高,再随着科技的普及,就使得这件事进入良性循环。任何事情,前期都是需要一定程度的“砸钱”,只有人们意识到此事的长远利益,才能厚积而薄发。但是,真的有长远利益吗?它是什么呢?这个是目前还没有求证,无法回答的问题。

说到底,要想形成产业链,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至少看得到希望的经济利益来“牵头”,而这个“牵头”是需要建立在一个规模的基础之上的,这个规模又依赖大量的资本,然而没有一个社会资本愿意把自己的钱砸在一堆看不到希望的事情上去。

于是我们的社会永远跳不出这个怪圈了。

宏观政策原因

2003年10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制定实施的《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规定“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不鼓励集中收集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要求的废旧一次性电池”,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处理废旧电池技术,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目前不宜集中收集处置。

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问题的未来走向。在废旧电池回收的问题上,政府的态度相较之前已经有所改变。那么,废旧电池回收的道路又将延伸至什么方向呢?

我们先来看看国外是怎么处理废旧电池的。

目前在国际上,德国、瑞典、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废旧电池回收方面有着非常完善的体系。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一次性电池已全部实现了无汞化。这些国家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对消费者征税等措施来保证废旧电池的回收。德国官方规定:只有能够被回收的电池才能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要将使用完的各种类型的电池交送商店或者废品回收站,他们必须无条件接受,并转送处理厂家进行回收处理。美国是在废电池环境管理方面立法最多最细的一个国家,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废电池回收体系,而且建立了多家废电池处理厂,同时坚持不懈地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让公众自觉地支持和配合废旧电池的回收工作。在废电池处理技术方面,很多国家采用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回收废电池并进行提炼处理。比如美国、日本,废旧电池回收后交给企业处理,每处理一吨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些国家在废旧电池的处理方面应该说是有了显著成效的,也给了中国处理废旧电池起了一个借鉴的作用。在上面的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国家在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过程中,国家的支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果离开了政府政策的颁发和实施,对废旧电池的处理问题就像是一个无头苍蝇一般,胡乱转悠而毫无收获。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国家的成果应该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教材,我国应该加以利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利用只应该属于借鉴的范畴,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而不应该全盘照搬。

回观一下我国在废旧电池回收方面制定的一些政策和通知:《循环经济法》规定,对于目前普遍面临的干电池回收、处理难问题,草案规定废干电池的分类收集、利用、储存和处理责任由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承担,包括建立收集、储存和处理设施,以及对当前条件下不能利用的进行安全处理。

《关于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的规定的通知》:“首先实现低汞,最终达到无汞。

低汞的含义为电池中的汞含量小于电池重量的0.025%,无汞的含义为电池中的汞含量小于电池重量的0.0001%。”

我国的这些政策规定中,虽然对电池的含汞量做了详细的规定,也可以说从源头上有助于解决废旧电池的回收问题,但是这种力度是不够的。《循环经济法》中政府把回收废旧电池的责任交给了地方政府环保部门,虽然说可以就近治理,但是其实也是一种回避政策,收效甚微。我们认为,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是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经济等各方面共同的支持,而最有实际收益的做法就是除了控制电池里面有害物质成分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建立起来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体系。政府可以积极引导各个产业建立一个有循环作用的电池生产、回收、处理的市场体系,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不但可以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在这个方面,显而易见政策上我们还是需要继续调整,加以扶持,这样环保事业才能得以继续。

大众媒体舆论导向原因

对于废旧电池的危害、回收废旧电池的做法,媒体是持什么态度的呢?我们观察了部分媒体的相关报道,而这些报道无疑都在指向一个方向——媒体是极力推崇废旧电池回收工作的,并认为其是环保工作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废旧电池的危害,也是竭力“揭露”。

居民对于废旧电池,究竟态度如何呢?我们经历了问卷调查,并分析数据,从中得出有90%的居民认为废旧电池污染环境相当严重。

但事实真的是如媒体报道和居民认为的这样吗?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导师聂永丰教授,带领课题组专门对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做过研究:

聂教授介绍说,电池产品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机)、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三大类。用量最大、群众最关心、报道最多的是普通干电池。下面所说的电池均指普通干电池。

电池主要含铁、锌、锰等,此外还含有微量的汞,汞是有毒的。有报道笼统地说,电池含有汞、镉、铅、砷等物质,这是不准确的。事实上,日常使用的普通干电池生产过程中不需添加镉、铅、砷等物质。电池中虽然含有汞,但由于是添加剂,其含量很少。即便是高汞电池,含汞量一般也在电池重量的千分之一以内。况且电池使用了不锈钢或碳钢做外包皮,有效地防止了汞的外漏。因而废电池分散丢弃在生活垃圾中,其危害微乎其微,在客观上不可能造成水俣病之类的危害。

在1997年底,国家经贸委、中国轻工总会等9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限制电池汞含量的规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要求国内电池制造企业逐步降低电池汞含量,2002年国内销售的电池要达到低汞水平,2006年达到无汞水平。从实际进展来看,国内电池制造业基本按照《规定》要求在逐步削减电池汞含量。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电池年产量为180亿只,出口约100亿只,国内年消费量约80亿只,基本已达到低汞标准(汞含量小于电池重量的0.025%)。其中约有20亿只达到无汞标准(汞含量低于电池重量的0.001%)。谜底揭开,废旧电池的实际污染,远没有如大多数居民想象中的严重,一些令人们对废旧电池望而生怯的结论,如“1节废旧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1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和1.6平方米土地”纯属危言耸听。况且,以中国目前现状,根本无法解决回收来电池的再利用问题。现在看来,浩浩荡荡的废旧电池回收,难免有些“全民愚乐”。而媒体在这过程中,俨然是一个虚张声势的推动者。

北京市海淀区市容科科长李然提到,政府在推行环保活动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形式重于内容的情况出现。废旧电池的回收就是典型事件,在政府和媒体的渲染下,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60%的居民认为中国有能力将废旧电池进行集中处理。

我们相信政府倡导的初衷是好的,毕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但回收废旧电池在中国目前已成了一个尴尬局面:没有处理能力,却花费人力、物力进行庞大的回收工作,而回收来的废旧电池竟仅仅是堆在一起。

媒体有义务,甚至是必须让受众知道真相,关于废旧电池尴尬现状的真相。哪怕这样的报道,会损害政府环保的形象工程。我们能够理解这其中环保部门也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双重境地,一方面是民众对于电池回收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一方面是我们其实没有能力对此进行消化,但是,我们想说的是:重点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调查后记

离这次记忆深刻的社会调查竟也快有两年时间了。

那时,我们是五名大二的学生,20岁左右光景的女孩,在举办北京绿色奥运之间,原本只想做北京居民环保意识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废旧电池回收这一有价值的选题,抑制不住地往前走了下去。这是第一次,站在校园里,眼望社会,开始怀疑从未质疑过的事物。我们摒弃了“理所当然”的这套价值体系,从最本源开始思考,挖掘出了大多数人所不知的真相。

最后,我们得出了结论,中国还不具备处理废旧电池的能力,而我们所呼吁的回收来的电池最后只是集中堆在一起,而这种处理方式,甚至比分散地扔弃掉电池对土壤的危害更大。

真相的背后,究竟是何种力量促成了这一局面?这是我们现在都仍在思考的问题。中国更多更大的问题其实与之有着相似之处:过多关注和过于追捧的形象工程。

现在,我们站在了大四的结尾,来不及伤感别离,扑面而来的却是生存的压力。

较少地关注时政、经济、民生等公共话题,陷入了对个人前途的过度担忧中。回看两年前的夏天,我们的无惧和无畏,竟感觉如此遥远。渴望力量的回归,不要丢失寻找真相这一原动力,是以自勉。

教师评语

对一篇社会调查报告而言,好的选题往往意味着成功的开始,而一个好的选题有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有时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能否在“长期思考”中“偶然得之”,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足够的敏感度和判断力。《“十年之痒”———探析回收废旧电池的尴尬现状》的选题来自于“一位官员随口说出的一句话”,而这句话很快变成了调查者“心中的惊叹号”。这个惊叹号后来变成了问号,变成调查者的实际行动,于是我们就看到这篇颇具社会价值的调查报告了。

在这篇调查报告中,作者敏锐地抓住了人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却对其不甚了了的话题(废旧电池的回收),运用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以翔实的材料、丰富的信息,回答了人们的疑问,解除了认识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可以说,这是一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调查报告,体现了作者作为新闻学子良好的专业素养。

(哈艳秋)

同类推荐
  •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影视翻译语境论——对译制问题的语言学思考、从单性到双性:格·斯泰因的《埃达》解读、国内ESP教学与研究综述、浅析话语实践分析教学法、略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缘起及其三大主要流派、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对二语教学的作用、英汉翻译中对含义的处理、论“情境演播”的语用意义——对促进快速掌握英语语言能力训练法的语用学理论点分析……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 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有四个特点:一是知识性。特别是俗语,它的产生都和历史、传说有关,每条俗语都有它的历史根据或传说故事。俗语的形成,本身就是知识的积淀,这本书就是用知识积累成的小小“知识库”。二是趣味性。俗语的来源,既谐且雅,趣味无穷。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源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是宰相,是为大雅,可这则俗语的产生却十分有趣。三是工具性。它可以像词典一样查阅,用起来十分方便。四是收藏性。它不是应时性、流行性书籍,过时不用,它是知识性书籍,可以永久保存,飨及后人。
  • 倾听传媒的声音

    倾听传媒的声音

    本书为近三年来浙江省新闻出版行业的深度报道文集。本书包括2008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一系列重头稿件,如《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杭州全力打造出版传媒高地》、《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等等100多篇。此外还有一部分书评和媒介人物专访。这些稿件呈现了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热门推荐
  • 天降软妹灵梦

    天降软妹灵梦

    古语有云,天上不会掉馅饼。秦昊点点头,古人说的不错,天上确实不会掉馅饼。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却会掉妹子。啥?你问秦昊为什么会知道?那丫就砸我身上了你说呢!?吓的我一屁股摔到地上。
  • 玄武神甲

    玄武神甲

    因为从小对金属过敏,所以他成了全学院里唯一的一个机甲设计师。因为遭女神们的鄙视,所以他成了全银河里唯一的一个星际整容师。因为经常被敌人逆袭,所以他成了全星系里唯一的一个破甲狙击手。因为不曾拥有方向感,所以他成了全宇宙里唯一的一个光速机甲王因为……你懂得……玄武神甲,不一样的机动风暴,看超级星际土豪如何绝地逆袭全宇!!!
  • 神二代战记

    神二代战记

    一个机智的少年带领一群逗比小伙伴冒险,结果一不小心有了逆天的神展开。本书有萌点有槽点有爽点,最重要的是各、种、属、性、的、妹、子、都、有,机智的小伙伴一定会马上收藏,机智又帅的小伙伴一定会推荐本书,机智又帅又有才华的小伙伴还会打赏本书~
  • 首席的娇蛮妻

    首席的娇蛮妻

    死里逃生成为了黑道女头目,居然被一个贱男人设计,靠,我怎么在他的床上了?你他妈居然还想强暴我?
  • 燃情密爱,帝少专宠复仇妻

    燃情密爱,帝少专宠复仇妻

    传言A市帝都身价上亿的帝少萧轲闫,不仅冷酷无情,还有非常严重的洁癖,不仅仅是对事和物,对女人也是,任何接近他的雌性必死无疑。然而……只有秦暖阳这个唯一可以接近他的秘书才知道传言有误,非常有误,这个男人其实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对她上下其手不说,明明每天都有从五星级餐厅送过来的超级豪华午餐,还每天从她带的饭盒里抢菜……这个样子的萧轲闫哪里冷酷无情了?哪里有像是有洁癖了?“喂,帝少,你手往哪里放?”“喂,帝少,把我碗里的鸡腿给我放下!”
  • 猎女世无双

    猎女世无双

    一个被逐出山门的小修仙,来到了繁华都市,等待他的是各式各样的美女,人类、妖孽甚至还有圣女,他该做何行动?没错!哥就是世间无双的猎女超级男!
  • 异幻魔修

    异幻魔修

    上官云遥的意外之举,让他来到了修真界,而在这个修真界里,却充满着处处危机。传承了万年之久的死亡森林到底存在了多久?而在天地的变动下,上官云遥能否找到神魔之路?时光的轮回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上古遗迹是通往仙界的道路?还是古神的坟墓?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迷。。。。。
  • 庶女难为

    庶女难为

    一朝穿越到不受宠的小女儿身上,算计阴谋接踵而来,拜托拜托!她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丫头,要文没文,要舞没舞,怎么还被那么多人惦念着。主母想利用她来结亲,祖母利用她来制衡,姐姐利用她来攀比。还好,嫡亲哥哥护着她,同胞哥哥念着她,只是有个讨厌鬼经常出现讽刺她。这坑爹的古代生活,什么时候才能顺风顺水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渊九天

    重渊九天

    神的时代,世分三界,天划九重,仙魔神只在一瞬之间儿时的羁绊只是个意外很久以来,你注目的是我,我追逐的是他,经年过后纯真不再只是爱还在不在?
  • 玻璃城堡

    玻璃城堡

    泰坦尼克号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船沉了。寂寞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花是寂寞花,芬芳却是热烈的,初恋之殇,热恋之变,婚姻鸟散,红杏逸墙,哦,爱是一条长长的河,漾起了多少清凄美动人的漩涡,孤独是岛,寂寞是花,美丽的永远是故事。婚姻这座玻璃城堡,无疑是容易破碎的,但它的产生并不仅仅是为了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