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4500000001

第1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1)

——在“人民日报校园行”系列活动北京大学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张研农

*本文是作者2009年11月23日为“人民日报校园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所作的首场演讲,收入本书时文字略有变动。

如果要回答人民日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那么首要的前提,就是要走近人民日报、认识人民日报、了解人民日报。所以我们今天来,就是想向大家介绍一些人民日报的情况,人民日报的变化和对未来的想法。

先请大家看我们的《抗震救灾特刊》《奥运特刊》《国庆特刊》。大胆的照片、疏朗的版式、醒目的标题、特色的报道,是不是跟你们心中的《人民日报》不太一样?

再给大家念几个标题,《“雷”伤了群众信任》《辩证看待“火星文”》《我向省委书记“拍一砖”》。这样的词语,你们会想到是《人民日报》上的标题吗?

还有一些批评报道(比如“‘被就业’是这样发生的”、“官员入股煤矿为何查而不处”、“万里长城为何屡遭侵犯”)、热点事件追踪(比如南京“徐宝宝事件”)、深度报道(比如“五问中国教育”),是不是在选题、标题、内容上都还是有些锐气、生气?

再看最能代表《人民日报》特点的评论。字正腔圆的评论员文章,是人们对《人民日报》的第一印象。我们随便找了两篇最近的评论员文章:国庆60周年的系列评论,大家看看那种不容置辩的口气是否已经变得娓娓道来?还有我们的大型政论任仲平文章,在网络上被200多个网站主动转载,这样的政论在表达上、在视野上是否有些变化?

有位网友发了一篇《请静下心来读一读〈人民日报〉》的博客文章说,“作为长期的读者,我感觉到了它的改变、它的改变的决心。如果我们还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它,也应该说是不公平的。”

一、从三个维度认识现在的人民日报

1.历史坐标下的人民日报

2008年年初,针对人民日报创办的“民主政治周刊”等版面上的调整,南方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评论,认为不必过度解读这件事情,因为“国家越来越开放,政治越来越有迹可查,《人民日报》的政治晴雨表功能也该淡化了”。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民日报》曾是政治“晴雨表”,人们习惯在《人民日报》报道的字里行间寻找政治讯息,揣度政策取向。比如1980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在五版发了一个“小豆腐块”的文章,叫《长途贩运是投机倒把吗》,当时被很多农民贴在扁担上作为“合法”的依据,挑着货物去赶集,因为报道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农民挑着农产品进城卖掉,不是“投机倒把”。

《人民日报》在历史上有过一言九鼎的地位,但是现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让新的舆论格局“群雄并起”,《人民日报》不再是一枝独秀,社会也不再会一呼百应。甚至由于历史的原因,让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人民日报》产生了一些刻板印象。比如2009年7月,我们新创刊的“社会新闻版”的年轻编辑,在“天涯社区”发了一个征集新闻线索的帖子,引来大量网友“围观”。少部分是叫好:《人民日报》放下身段到网上来找线索;大部分是怀疑:《人民日报》报道这些吗?其中很多言辞还比较激烈。

这样的情况,要求我们辩证地认识人民日报的历史和现实。

一方面,党中央机关报的独特地位,让我们有了独特的“话语权”,但并不是“传播权”,因为“说话”是单向的,而“传播”是双向的。目前的舆论格局,因为极大的开放和包容性,而带来了极大的竞争性,任何媒体都不能置身其外。如果我们不能用好党中央机关报的政治优势,不能将这种“话语权”转化为传播力,“主流舆论的代表性声音”就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人民日报积淀很深、积累很厚,积弊也不少。时代进步了,我们如果不做增量改革,不紧跟时代,那些积淀就会蜕变为包袱,转化为负资产。比如,我在人民网参加访谈时,就有网友将《人民日报》的文字称为“土星文”,新闻研究界也早有“新华体”、“人民腔”的说法。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在纷纭复杂的舆论场,仅仅有导向的正确性和权威性,而没有导向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我们秉承的“主流话语体系”就会面临被边缘化和空壳化的危险。这就是为什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当然,在保持忧患意识的同时,我们也充满信心。从各家报纸国庆社论被网络转载情况看,《人民日报》社论的转载率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媒体。

这可以说明: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事件中,在重要评论的影响力上,《人民日报》依然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在海内外读者看来,《人民日报》依然是中国社会主流舆论的代表性声音。

对于《人民日报》而言,政治“晴雨表”作用或许淡化了,但社会“风向标”的使命必须承载,主流舆论的旗帜依然要扛,主流舆论首席代表的责任仍然要担。不遗余力地传播主流价值观,是《人民日报》不可回避的责任与使命。

2.传播场域中的人民日报

讲到现在的传播场,先给大家讲一个小例子。前不久,我去参加人民日报社澳门分社的成立仪式,仪式还没结束,人民日报社的手机报上就已经发出了信息:手机已经迅速地成为了新兴的媒体终端。而实际上,在仪式开始的头几分钟,就已经有随行记者通过手机,把相关消息上传到自己的“围脖”上进行了共享。当下,微博(“围脖”)成了网络上一种新的言论平台。

随着技术进步,我们看到各种新技术,把从电脑到手机甚至到身边的任何物件,都打造成了出其不意的媒体。在这样的时代,甚至连讨论互联网都显得有些过时了。

当然,互联网在舆论场中的重要性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了。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第一次与网友在线交流。短短几分钟后,中国各大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都在首页推出了这一信息。总书记是为人民日报成立60周年而来考察的,但总书记去人民网的这个新闻迅速遮蔽了这个原有主题,“总书记在线与网民交流”成为举国甚至举世瞩目的新闻,两个小时之后,路透社就发出了述评,其后法新社、俄新社等多家外国媒体给予了报道……这个细节生动地说明了新媒体的力量。

确实,信息技术的进步,让中国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传播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是我们听你说,而是我们都在说,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打个比方,年轻人都喜欢去KTV唱歌,大家一起唱歌时,有一种人叫“麦霸”,拿着话筒,不管唱得好不好,什么歌都唱。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媒体场”就好像是一个KTV包房,但没有“麦霸”,“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从我们国家来看,现在网民人数是3.3亿,手机用户接近7亿,这是近10亿只麦克风啊!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所面对的是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所描绘的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在这样的传播场域中,人民日报不能总是霸占着话筒却唱不出好听的歌,也不能光是干坐着听别人唱歌,而是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一方面是党和国家对新闻传播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人民日报自身发展的要求。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不同媒体的竞争,核心是舆论引导能力的竞争,是传播能力的竞争。紧跟时代,勇于变革,赢得受众,就是新的传播环境给人民日报的挑战和机遇。

3.国际格局中的人民日报

奥巴马在上海跟青年交流时说:“在美国的学生中,学中文的人数增加了50%。”实际上,虽然增加了50%,但在美国2 800所大专院校中,学中文的学生人数只有5.1万多人。而中国2 600多所高校中的2 300余万在读学生,基本都要学习英文!这个数字上的差距,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成在国际舆论场中,中国媒体跟国际媒体的差距。

与这种差距相对应的,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故事”的渴望。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就是过去马克思所说过的一句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有一组数字意味深长:到2008年1月份,共有来自54个国家及国际机构的378家新闻机构约700名记者在华常驻。这个数字与2002年相比,驻华外国新闻机构增加了100多家,记者人数翻了一番多。

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中国的分量、中国的块头和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时代场景的切换,意味着我们新闻舆论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如果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声音说话,如果在国际舆论场中没有响亮的中国声音,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就只能是一个“任人涂抹的小姑娘”。

同类推荐
  •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中的网格化管理等机制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来分析政府职能转移的法律规制问题、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员队伍建设问题、以及宜昌市探索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等非政府组织运行机制和宜昌特殊的三峡移民管理机制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但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也随之变得轻而易举,个人信息侵权事件频繁发生。网络和媒体频繁曝光各类个人信息侵权事件,使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在网络中输入个人信息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个人信息,同时也可以看到学生个人信息受侵害事件,如甬江职高“五十四名学生信息网上曝晒” 事件中,54名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身日期、政治面貌、民族、入学年份、是否住校、户口性质、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共13项信息全部可以看到。
  •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如果不树立对生态环境的一种道德观念,就很难指望他们将来担负起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道义和责任,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空中楼阁”。
  •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下册)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下册)

    本书内容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评估方法、步骤和评估实例等,以及甘肃省防治土地退化法规、政策和机构能力建设评价综述。希望能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行政官员、科研人员以及关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社会公众了解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提供有益的参考。
热门推荐
  • 驱魔灭魂师

    驱魔灭魂师

    一个还算富有的高中生,父母出车祸而亡,因此他的性格大变,有一天夜晚,在回家的路上,他突然看到一个两个黑影闪过,驱魂密法,拘灵,随着灭魂师占先的咒语响起,他走上了跟鬼怪打交道的路,一条可以走到黑的路……
  • 武僧也称帝

    武僧也称帝

    有着啸傲九天旷世奇才的国防科技大学研三学生武啸天蒙受着不白之冤,救人反被讹诈,英雄未成无钱手术身惨死,科研成果被导师无耻觊觎,他死不暝目。带着满腔的恨意和科研成果重生古代,从沉论无所求到淡然有追求再到奋起享需求,文韬武略,高科技政治体制,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甚至工业发展,军事未来型武器,一路有亲情、友情,更少不了爱情,看武昇(武僧)打造怎样的大同世界,人间天堂……人生可以有缺憾...
  • 善谋下

    善谋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妃当道

    医妃当道

    她,现代医学博士,搏击教练。重生在十一岁小女孩身体里,成为了谢家长女。为了生存,她主动前往谢府索要抚养费,与至亲之人展开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血战之后,拿着银两就此离去,却被告知有婚约将至。更可笑的是,那婚约之人却是个废人,与太监无异。而这一切都被她的父亲和蒙在鼓里,才会造就了小小的身体死在了山野密林。此仇不报非女子,她坚信,毒辣才能斗遍天下,你不害我,我不害人,你若动我,我必然十倍奉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的新娘

    神的新娘

    本是尊贵的公主,但是为了亲人和国家不得不作为新娘敬献给神明,以为会就此葬身于湖底,没想到竟然来到了众神所居住的神界。“我愿以此身,替你守护你的佛陀花开”贵为众神之主能得世间所有,但是唯独守不住他的佛陀花开“我不知道什么是爱,但是我知道没有爱的人生,便是没有她的,我的人生”一场美丽而又残酷的邂逅就此展开。
  • 中华军魂

    中华军魂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英烈们!现代特战队员穿越上世纪三十年代,思维意识与即将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寻淮洲军团长的记忆思维重叠,将会演绎怎样的热血故事?参加怎样的铁血抗战?建设怎样的强大中华?
  • 飞仙情史

    飞仙情史

    本书属于慢热型,越到后面越是精彩,相信唐家飞刀,唐家飞刀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 人生如此多娇丧尸如此邪妖

    人生如此多娇丧尸如此邪妖

    呵呵呵,打死她都不会相信自己居然会穿越到书里去。重要的是居然是自己写的小说!!重要的是这个结局没有一个人生还!!重要的是!!唉,不对啊,丧尸怎么全是男的!这不是我的设定啊!!QAQ————————我是咆哮分界线————————1.本书由于学业原因而周更,寒暑假日更,请各位看官大人放过!2.求收藏求评论求人气!!3.好吧其实我也没啥想说的各位开始朝我砸砖吧【抱头窜
  • 网王之妖夜

    网王之妖夜

    季月觉得她睡觉的姿势不对,不然怎么一觉醒来就在一间古老的日式房子里呢?而且,看着长到膝盖的头发,她记得她的是短发来着。看到网球王子里的人物,季月默了默,看到妖狐X仆SS里的人物时,季月抽了抽当有天看到自己身后长了一条尾巴时,她不淡定了
  • 只欢不爱:重生回到1986

    只欢不爱:重生回到1986

    李燕重生回到了八岁那年,这一次,她不再相信男人婚姻爱情。金钱、亲情、骨肉才是她最真切的渴盼,最值得真心拥有的全部。她要竭尽所能弥补那些曾经的遗撼,让这一世不再后悔。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遭遇丈夫出轨背叛,重生后只谈情不说爱,努力赚钱聚拢亲情,鼓动家人致富,走向康途大道的故事。二十一岁那年罗茜恨铁不成钢,气急败坏的道:“燕子,郭亮是个花花公子,你跟他在一起会受伤的你听见没有?”李燕不温不火,勾唇轻笑:“我心里有数,你不用担心。”“你们在聊什么,说给我听听?”勒小东迈着优雅的步伐从酒店大堂横穿过来,狭长的凤目一闪而逝冷冽的光芒。径直走到罗茜对面坐下,阴柔到有些妖孽的俊脸展开魅惑的笑容,道:“罗茜,郭亮是谁,你能告诉我吗?”罗茜后背窜起阵阵凉意,头皮发麻,带着哭腔颤声道:“勒大爷,我就是个打酱油的,内幕啥的真的是不知道——”勒小东眉梢微扬,轻描淡写道:“哦,是吗?”想到他的手段,罗茜当场就跪了:“我招,我招还不行吗,郭亮、郭亮就是你家姘头李燕看上的小白脸儿——”李燕‘噗’的一口茶口喷了出去。三十一岁那年勒小东气冲冲的进来,大声质问道:“李燕,我跟你好了这么多年,你今天就给我个准话,到底什么时候给我个正式的名份?”李燕一脸正色的道:“哦,让我想下,我得找那个人先领证结婚,然后确定怀孕了再离婚,最快也得半年吧,你确定要等吗?”勒小东当场翻脸,气疯了似的扳着她的肩膀狂摇怒吼:“李燕,你喜欢的人是我是我是我,为什么要跟个才见了两面的男人结婚结婚结婚——”李燕:“…勒小东,你确定自已不是台复读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