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8800000007

第7章 我的采访实践和体会(2)

那么,怎样才能突出“新”字呢?下面先从立意谈起。

(一)立意

立意,讲的是一篇文章的主题。立意要新,也就是作者选择的角度要新。不管是写消息、通讯,或别的什么文章,都要求作者选择的角度要新。新的角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作者脑子里想出来的。新角度的选择,我概括为四个方面。

1.新角度从生活中来

1978年4月底,《光明日报》刊登了我写的一篇通讯《贴心人——记数学所五学科室党支部书记李尚杰》。这篇通讯曾引起强烈的反响。但是,这篇通讯的角度恰恰不是从文件中来,也不是从领导机关指示中来,而是从生活中选择的。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我经常到中关村去采访。因为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等同志当时已是著名数学家,我经常要去数学研究所。我每次到那里采访,他们总是建议我写一写他们的支部书记李尚杰同志。

开始我还不以为然,但时间久了,我的脑子里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科研人员爱戴李书记呢?

我去访问李尚杰同志,他很谦虚,不愿意谈自己。我当时想,你不谈也行,我找科研人员谈。于是我每次到数学所,总要找几个同志聊一聊。我的采访本记了整整一本。我发现,人们之所以爱戴李书记,是因为他是大家的贴心人。这篇通讯的角度,就这样在反复采访中酝酿出来。后来,我在一个星期天早早地去李尚杰同志家里把他堵住了。我拿着笔记本对他说:我已经记录了一整本,这回你该同我谈谈了吧。因为我们已经交上了朋友,所以他这次倒挺合作,从上午9点一直同我谈到下午3点。角度已经选定,采访业已成功,我仅用一天的时间就写了这篇《贴心人》。

2.新角度从群众中来

1980年1月5日,《光明日报》刊登了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室主任谈镐生》。对于这篇通讯,社会上的反响是比较好的。一位地质学界的老前辈读这篇通讯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不少读者还写信给我和谈镐生同志,谈他们读后的体会。

为什么人们喜欢这篇通讯呢?我认为是角度选得好。在这篇通讯里,我着重写谈镐生同志爱护、帮助青年科研人员,尊重青年科研人员劳动的事迹。这是一个科学界相当注意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选择这个角度的过程是这样的:

力学所基础研究室的关德相、王永光同志来报社反映情况,说他们的室主任、二级研究员谈镐生教授办了一个研究室,成果累累。他们希望宣传一下。领导叫我来接待,并且办理这个事情。我立即抽出时间到力学所采访。

这个室共有三十余位科研人员,我接触了其中的25人。事实告诉我:这是个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研究室。谈镐生的威望很高,人们介绍了有关他的许多故事。新闻的依据有了,写这个研究室——可以,写谈镐生教授——也可以。究竟写谁呢?我在采访之余,专门向室里的同志请教了一次。他们说:“这两方面都可以写,但是,我们希望你写写谈镐生同志。他的行为太感人了。”大家都这么说,我就拿定主意了,写谈镐生同志,写他关心青年科研人员的事迹。这个角度就在采访过程中、在与群众商谈中定了下来。

3.选择新角度要抓住能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

《光明日报》从1980年3月26日起,分三次登载了一篇通讯《权威》。这是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张泽权同志和我一道采写的,是写声学研究所所长汪德昭同志的事迹的。

声学所是1979年受到国务院嘉奖的先进单位。老张和我去采访的时候,听到许多好人好事。我们感到这个所的所长好,科研人员也好,为有这样的研究所而欢欣鼓舞。

采访过程中,我们为选择宣传角度讨论了好几次。第一次,我们想写这个所的年轻人,但是碰到困难。因为许多年轻同志都不愿写自己,一再吁请我们写老所长汪德昭同志。我们放弃了这个想法。第二次,我们想写所长和两位副所长的协作。但是当我们翻阅报纸时,发现这个主题也有人写过,而且不容易写好。最后,我们才决定写老所长汪德昭,写他的权威,写他为何受到科研人员的爱戴。

确定“权威”作为文章的角度,是因为当时我们听到不少科研人员反映,有的研究所所长有职无权,没有权威。而汪德昭恰恰是有职有权,又有威信的所长。这个角度新,材料又丰富,我们就选定了。这是一个能够普遍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果然发表以后反响不错。有的同志给我们来信,希望多宣传这样的人物。

4.选择角度要注意抓住宣传时机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宣传要抓住时机。这是千真万确的。

1978年夏天,科学部朱军同志和我去参加物理年会。在会上,我们见到了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同志。我们还接触了他的一些学生。

许多人对我们说,王老是个永葆青春的老科学家,要求我们写写王老。会议结束后,一回到北京我们就开始采访。我先后发了几封信给王老的同学、学生和儿女,还利用一个星期天去看望王老。渐渐地手头的材料多了,写王老的欲望也就愈益强烈了。

但是,正当我们准备写作时,我们发现一个难处:王老是研究物理学的,他的不少工作不宜见报。看样子稿子写不成了。但是,我们并不因此而气馁。我们把已经采到的材料妥善地保存起来,等待宣传时机的到来。

1979年底,朱军同志听说王老入党了!王老年逾古稀,还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对于那些有信仰、信任、信心危机的人该是多好的教育。我们立即抓住这个时机来写王淦昌同志。我们专程到原子能研究所补充采访了一天,又翻出原先积累的材料,仅用半天时间,就写了一篇通讯——《信仰,信任,信心》,介绍王淦昌入党的经过。这篇文章发表在1980年1月26日的《光明日报》上,是很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

选择角度的办法相当多,各人有各人的体会。我概括了以上四条,不想以偏概全,仅供同志们参考。

(二)谋篇和布局

你买到了一块花布,是把它裁成秋装,还是裁成夏服呢?这个过程,在写文章时,叫做谋篇。如果你要把布裁成夏装,如何才能裁得合身得体,又省布料呢?这个过程,在写文章上,叫做布局。

当你收集到很多材料,又捕捉到好角度的时候,你一定要学会谋篇和布局。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谋篇和布局,要注意新巧,要有点儿文学素养和逻辑知识。我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有点儿创新的精神。不要图方便,总按别人的框框去办。学习别人的经验自然也重要,但在学习中要动脑子,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招数。同时,不要怕失败。有的同志,想创新,但怕失败。我想,不管是谁,只要写文章,总有失败的时候。不然,大作家怎么也会有败笔呢!我们谈论创新,但新的路子、新的办法很可能不被人们所理解,这是暂时的现象,用不着为此而担心。

我在写《室主任谈镐生》一文时,曾经遇到怎样在谋篇、布局上创新的问题。我想,新闻不是讲究事实吗?通讯亦然,我就来讲故事吧。想到这儿,我又感到单写故事,通篇太散了。于是,又想到结尾再写上一段,叫“大家的话”,介绍谈镐生治理研究室的经验。这篇通讯的布局是:

前言;

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

大家的话。

这最后一段并非画蛇添足,恰恰是个黏合剂,能起通篇不散之用。

我的写作实践告诉我:用心谋篇和布局,对于写好一篇文章,作用实在太大了。

(三)选材和剪裁

有些通讯员能采到不少事例,但是不会选材料,不会裁剪,结果还是写不好文章。

写人物通讯,据我所知,采访时面可以宽一点,材料可以多拥有一些,但在下笔时要反复琢磨选用好的材料。有时为了选用一个材料,要花费相当长的对比时间。这个时间要舍得花。工夫下得深,功到自然成。我最反对那种图捷径、图省事的工作作风。

选材和剪裁,要善于勾画细节。这是写人物通讯时,万万要注意的。有时,你的采访对象能给你说10个故事,但是当你确定角度以后,发现其中只有一个故事最能说明问题。这时,一定要下决心把其余9个故事舍去;同时要认真地勾画这一个故事的细节,把这仅有的一个故事写活、写深、写透。

半导体专家王守武同志是半导体研究所的副所长。他的事迹相当多。我把听到、看到的材料略微整理了一下,就有半本多的记录。在写他的时候,我只选择他就任109厂厂长以后的事迹,把几件事写清楚。对于他的过去,仅在必要时穿插交代一下。《新厂长上任以后》发表在去年6月19日的《光明日报》上,只有3000字左右。数学家华罗庚的学生王元同志,他的事迹也是很多的。但是,在下笔时,我仅选取与他治学有关的材料。而对于其他方面的东西,则暂时不提。我写的通讯《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一文,也只有3000多字。

这里还想简单讲几句有关人物通讯的语言问题。

我认为,我们应该追求朴素的美。你看,赵树理的小说,很朴素吧,但至今还脍炙人口。有的人一提笔来写文章,就搜肠刮肚地找形容词。好像水必须是“碧绿”的,天必须是“湛蓝”的,非如此则不过瘾。我并不一味反对使用形容词,我只是想说,过多地堆砌华丽的辞藻是于写文章无益的。我希望,作者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语言风格,编者也要允许别人发扬自己的风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林业》杂志会涌现一批有特色的、有语言风格的人物通讯来。

三、怎样写科普文章

20世纪30年代,我国出现科普小品。近几年,科普文章在科学春天的百花园里竞相怒放,成为文艺园地中绚烂的一丛。我曾经看过不少科普稿子,也编过一些。其中,有不少稿子是我所喜爱的,也有不少稿子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病。

比如,有的科普文章题目太大;有的科普文章专业性太强,写得太深,难懂;有的不够活泼,读来如同嚼蜡;还有的比喻极不妥帖,科学性差。

我认为,科学小品之类的文章,应包含下面三方面的内容:

古往今来(讲历史);

当前应用(讲现实);

未来前景(展望)。

我讲的这三方面仅是指内容,绝不是什么模式,不可生搬硬套。

写作科普文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作者往往要看一大堆书籍,才能写出千把字的短文来。要写好这类短小精悍、为群众所喜爱,又能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好的文章,作者起码要做到:(1)读书时要认真,要钻得进去,同时跳得出来。只有你自己钻进去,又跳出来以后,你才能写出别人都看得懂的科普文章来。(2)要用一些悬念的笔法,吸引读者的注意。(3)要用文艺的色泽来修饰自己的文章。

我很喜欢林业工作,也关心林业战线通讯员队伍的成长。关于新闻采访和写作,要谈的问题还相当多。今天,我啰里啰唆地讲了这三条,不见得都对,权当抛砖引玉之用。我希望大家把我当做林业战线的一名志愿兵,一起携起手来,为搞好林业战线的宣传报道工作,为办好《中国林业》杂志贡献力量。

(写于1981年9月)

同类推荐
  •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以“还文字原始之功能,与生活自然相吻合,自然地写,写得自然,会写字就会写作文”的全新理念,阐述了学生作文的原理和方法,揭开了作文神秘的面纱,使作文不再难学难教。该书最大特点是把小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方法凝练成通俗的诗句,并加以讲述,易学、易懂、易用,使该书在众多作文辅导用书中独树一帜。
  • 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

    本书之对历史谣言做一番研究,分析了谣言从古到今其威力和破坏力将是多么巨大,无论是对谣言者自己还是对别人。
  •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讲述了初起于留日学生爱国风潮,最终消逝在日军侵华炮火中的中国公学近30年的校史。中国公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的私立大学之一,由爱国留学生发起、依靠民间集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所存在时间不到30年的学校,先后有一大批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外人士与它有密切联系,他们或执教于此(胡适、罗隆基、沈从文……);或求学于此(胡适、冯友兰、张兆和、吴晗、罗尔纲……);或讲学演说于此(梁启超、于右任、罗素……)。
  • 被颠覆的村庄

    被颠覆的村庄

    本书分为村庄表情、村庄审美、村庄文化、村庄政治、村庄意识、村庄未来六章,内容包括:一个村庄的记忆、一个村庄的风水、一个村庄的名字、一个村庄的政治等。
  •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

    本书着重研究老人在高龄时与家中隔代人之间的关系:照顾关系模型和家庭的变化。本书告诉我们:最新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世代间的关怀和照顾是通过对个人培养的过程来探索家庭的意义,在亲近与疏远,责任与放任,传统与革新间徘徊。
热门推荐
  • 每天学一点礼仪常识

    每天学一点礼仪常识

    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著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这些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令人咀嚼不尽。
  • 豪门盛婚之诱娶娇妻
  • 《鮫人无泪》

    《鮫人无泪》

    先凑个字数哈,我爱你,就注定此生无泪,就为你,尝受世间轮回
  • 鬼颜毒妃

    鬼颜毒妃

    借尸还魂,她成右相府的嫡女大小姐,痴傻良善,柔弱无能!亲娘早逝,亲爹不爱!庶妹排队来欺辱,庶弟暗中下死手……冷眸睁开,她残忍狠毒,欺我者,十倍欺之,辱我者,百倍送还!修武术,种灵草,杀魔兽,得灵宠……废物变天才,叱咤穹天大陆!却偏偏栽在一群死男人手里!凰阁阁主墨非离,久微国四皇子千灵久夜,夕耀国国主华夕耀……个个都是她打不过的强大存在!她躲,她藏,她逃……都免不了被他们戏弄!阴谋,始终围绕不散,她初心不变,却在到达巅峰之际惨遭灭杀,拼死挣扎,只余破碎灵魂……古籍上说,唯有她的心头血,方可重启通往神殿的路……
  • 东林本末

    东林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空血源

    星空血源

    血脉基因逆转改造源,简称血源,又被称之为人类跨入宇宙时代后最伟大的发明,是一种可以植入人体,和人类血脉基因彻底融合,改造人体,开启人类新纪元的终极产物。这是一个宇宙新时代,讲述一个和血源有关的故事,为大家展现一个热血多变的世界。……新书已上传,国术宗师修仙录,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新书。
  • 不败武魂

    不败武魂

    口含魂石荣耀生,一念之间,成了被世人抛弃的废材!遭冷眼,遭离别,忍辱负重为亲情!为了重夺天才荣耀,为了复仇,为了兴旺家族,不惜踏上一条无尽的征途!冲冠一怒,血溅修罗殿!踏破万里路,只为当初一人愿!重情义,重信义,重仁义,终成王者范!
  • 吸血鬼的访客

    吸血鬼的访客

    以不同的恐怖故事、不同的奇特情节、不同的诡异场面,扣人心弦,曾经紧紧的抓住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好奇心,引发了恐怖小说爱好者更广阔怪异的想象空间。从《暮光之城》回归《德拉库拉》,布莱姆·斯托克塑造的吸血鬼形象铸就其不可颠覆的恐怖小说鼻祖地位。以其名字命名的布莱姆·斯托克奖,是恐怖小说之最高奖。
  • 诱妻深入,总裁欺人太甚!

    诱妻深入,总裁欺人太甚!

    他是传闻中残忍无情心狠手辣,逼死前女友的商业帝国霸道总裁;她是曾经的名门大小姐,为了赎罪成为“丈夫”公司的古板工作机器。秦屹寒强势的以滔天宠溺要接管伤痕累累的她,却在她渐渐沦陷的时候,终于露出了他的真面目——“我折磨你,是为了让你记住我,我逼得你无路可退,是因为我要让你只能走向我!”“你不对他死心,怎么会对我上心?你不恨他,怎么会爱上我?”“你不是她的替身,她……才是你的替身!”肖苒深深的觉得,这个男人的演技不去当影帝,实在太可惜了!
  • 惊世杀神

    惊世杀神

    像我这么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帅哥为什么要当杀手?我完全可以靠脸吃饭!当然了,挽救世界这么大的事情我倒是可以勉强承担一下,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没挽救成可不能怪我,毕竟我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