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1600000031

第31章 真实与想象空间的交织:媒介呈现的“软性城市”(6)

“街角社会”的成员作为媒介的关注对象,通常出现在社会新闻版面,或者成为影视剧的创作来源。与其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相吻合,街角成员们在媒介中的形象也多以边缘群体而出现。他们并不会成为主流人群的重点关注对象,对他们的情况也了解得相当有限,但一旦发生非法事件与犯罪,或者其他越轨行为,“街角社会”就会进入媒体的视野,然后成为人们的谈资。就像威廉·怀特所描述的那样:假如一名非法团伙成员犯了谋杀罪,那是新闻,而假如他悄悄地做他的日常生意,那就不是新闻。通常情况下,“街角”是容易被遗忘、被冷落的,但又被报纸或者电视作为一个富有话题的城市空间。当街角青年们偷窃、抢劫,就毫无疑问地会占据新闻版面。

长此以往,人们在媒介的作用下习惯了街角社会的混乱状况和街角青年的叛逆行为。而作为另一些写实性与创造性兼具的媒介——小说和电影而言,街角社会则是一个绝佳的创意来源和创作样本。在非主流的艺术电影、小成本的独立电影、纪录片里,不乏以之为表现对象的例子,甚至商业片也会将街角社会作为样本。如美国电影《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1984)描述的就是类似于“科纳维尔”的贫民区,这个城市中的特殊空间,集中社会层级和权力冲突,对法律、传统道德的挑战等丰富的内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街角道德地形图。而英国电影《猜火车》(Transporting,1996),更是充斥吸毒、斗殴、坑蒙拐骗等被主流社会所不齿的生活图景,影片中的伦敦街角是污浊、混乱、肮脏的。

主流社会与街角社会之间的差异,表现出一种道德与非道德之间的对抗。而此过程中媒介对不同的城市、街区等地理空间与道德之间的评判关系,或多或少都有所揭示。大众媒介对主流的价值观念予以宣扬,而对城市“街角”的亚文化行为方式则表现出不认同,由此构建了所谓“对”与“错”,“好”与“坏”的道德地图。

(三)道德与不道德的空间设定

道德与不道德,从来都是在特定环境中才生成其意义。因为道德本身不是客观的,它总是被主观地进行解释,并与社会、政治、美学等议题相连。因此对于道德的评判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而定。而城市中特定空间的确立,例如学校、家庭、教堂、修道院等,有利于建立、复制与沿袭已有的道德秩序。这些空间具有明显的道德边界,也就是说,在这些区域内有着明确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如果规范被打破,将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这些规范不断地被媒介强化,进而形成固定的道德空间。人们被告知,在这些区域内需要严格遵守既定规则(如校规、家庭伦理)。而另一些区域则是为惩罚那些未能遵守道德规范的人而设(如管教所、监狱等等),他们在此类空间中失去常人的自由,而被强制性地再社会化。所以,在一个社会中,所有的空间道德秩序都被确立下来,而且通过有形的地理环境(如围墙、建筑)或无形的形式(如社会制度、法律、媒介等)予以固化。作为与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媒介,无论是新闻媒体、小说或是电影,都会依此建立得到社会共识的道德图景。于是,人们在主流媒体中看到对非法行为的批判、对道德价值观念的宣扬等等。

所谓的道德准则,其对社会人群产生的作用是约束性和压制性的。为了释放长期以来的压力,那些“不道德”的区域有其存在的必要。所以,一个城市中通常会有被称为“道德休假”(moral holiday)的空间和相关活动(例如美国大学生的春假spring holidays),用以缓和社会规范带来的紧张感,同时也展现道德的相对性,城市的道德图景因此而富有生动的层次。除了道德遵守的空间、对不道德行为的惩罚空间之外,第三种区域则较为复杂。人们在此中虽然进行着“不道德”的行为或交易(例如红灯区、赌场),却是被默许的,只要不超过这些区域的边界,就不会被谴责或者追究责任。当然,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这种特殊区域的存在仍然有着“地下”“地上”之分。以“红灯区”为例,无论是被承认的还是被排斥的,它们都存在于一种禁忌的空间之中。在一些国家或城市(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已经被公认合法化,另一些国家仍在讨论是否应当非罪化(例如中国)。社会为此类区域限定了严格的界限,不得跨越。也正是由于社会制度与大众媒介之间的共谋,在后者所建造的图景里,对这些传统价值观念中被划为“不道德”的限定区域有着不同程度的关注。“红灯区”作为一种隐秘的存在,往往充斥着低俗、诱惑和罪恶感。主流媒体将其排除在大众视野之外,而电影、小说等艺术创作形式则将其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对这个阴暗暧昧的城市空间进行表现。第77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生于妓院》(Born Into Brothels:Calcutta's Red Light Kids,2005),以犀利深入的镜头,以旁观者的态度触及这个灰暗空间令人震惊的真相以及出入其中的各色人群。而依赖这种“不道德”交易为生的女人及她们的孩子,是需要拯救的对象。

但在现实中,则会有一些“边缘的”、“另类的”元素未得到重视。它们是对既有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的怀疑,与主流社会价值观表现出极大差异。在电影媒介塑造的空间图景中,有一种类别突出表达了对伦理道德相对性的关注,以及城市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如电影《天生杀人狂》,家庭这个传统的空间中,正常的伦理关系被无情地破坏,从而引发了其后男女主角米奇和梅乐莉的一系列犯罪活动,但残酷冷血的杀人行为之下,展现的是更为深层的社会景观:畸形的家庭、恶俗的媒体、充满暴力的警界与监狱……这些地理空间原本是社会规范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但是潜藏在其中的却是更严重的道德失范:家庭的意义不是关爱和温暖,而是暴力与性骚扰;代表正义的警察以更为血腥和无耻的手段来对待罪犯;监狱里对人性的残酷践踏;媒体对人们消费欲的疯狂刺激,完全无视媒介道德,将杀人狂魔制造成媒体明星;而大众在媒体轰炸之下,好奇心与窥视欲被充分激发,逐渐被媒介左右了自身的道德观念。这部极富争议的公路电影,以主人公反道德的行为来质疑现有的道德规范,揭露了暗藏病态和阴暗面、外表却秩序井然的社会各级机构。结尾处杀人者非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自由地享受天伦之乐,现实的道德体系与空间遭到彻底颠覆。

二、大众媒介与城市“后窗”

爱德华·霍尔在研究中提出人际交往的距离地带,分为私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等四个空间地带。人们总是偏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并将私密和个人空间留给他们,而与其他人保持距离。在陌生人汇聚的城市中,由于地理和心理距离的存在,他人的生活是不可触及却又充满吸引力的。社会道德规范阻止着人们涉入他人的私领地,却无法遏制窥视的欲望。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便揭示了现代城市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即强烈的好奇心。他在电影中描绘了城市中陌生人共处却彼此淡漠的邻里关系,以及在漠不关心的表象下难以掩饰的偷窥欲。《后窗》中公寓大楼是城市生活的缩影,而窥视他人的男主角也深知自己窥视行为的不道德,因此他总是躲在黑暗中。尽管希区柯克为其偷窥行为寻找了一个道德的理由(揭发一桩谋杀案),我们仍然能从中看出导演本身的立场,即偷窥是不道德的,但它是人类的本性与弱点。

如果说《后窗》中所描述的偷窥是一种直接、面对面的行为,而由大众传媒所促成的好奇心的满足,则在城市中更为普遍。在现有的媒介情形下,既有的道德空间有可能不再遵守固有的规则。前文曾经论述过大众传媒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边界的冲击与改变,事实上这就是城市道德空间的一种显著变化。“后窗”形象地描述了城市人对他人生活的一种窥视欲望的隐秘表达方式:通过一扇“窗”进入私人空间。这些形形色色的“窗户”实际上就是大众媒介。在媒体集中的城市里,报纸、电视、电影、网络的触角无处不在。诺曼·丹任(Norman K.Denzin)在他的著作《电影社会》中曾经计算过,从1900年到1995年间,好莱坞生产了1200部涉及偷窥活动的电影,其中偷窥者的身份经常是以新闻记者、侦探、性变态或精神分析师等角色出现。由此我们看出,媒体从业者在偷窥者的身份中出现频率较高,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大众传媒对于道德地理的频繁介入。

HBO电视台在2007年耗资近700万美元打造了一档以偷窥为主题的室内剧集《偷窥狂》(Voyuer)通过HBO网站、Youtube、手机等方式进行播出。节目的创意来源就是电影《后窗》,只是它借用了更为先进的媒介手段即网络来窥视他人的私生活。虽然是电视剧,但其表现方式(通过“望远镜”偷看公寓房间内的众人生活场景)极大地满足了城市人的心理愿望。而在其宣传片播出期间,则出现了拥挤的人群冒雨观看的震撼场面。媒介的发达,使得城市中的人们更加封闭在自己的空间中而足不出户,但又能轻易探入他人生活。大众媒介就是如此清晰地对城市生活进行分割。传媒通过新闻报道以及影像的表达告知人们关于道德的界限,同时又模糊这些原本清晰的界限,而诱发人们的不道德行为。

同类推荐
  •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易于让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展开论述。阐述了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等全面素质能力。
  •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经济犯罪现代著名作家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
  •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社会与文明》精选胡适先生的著作或者演讲整理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说社会,下篇说文明。全书选编的篇目既能够很好地体现胡适思想,又照顾到了大范围受众的阅读习惯。同时,加入大量图片,对于《社会与文明》内容上的无形扩展,以及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热门推荐
  • 绝剑如歌

    绝剑如歌

    剑撼天道,新书,搜索不弃明月qd新书剑撼天道正是上架,已肥,可以开宰了。,会持续以往的风格。题材是东方玄幻,为转型之作,希望朋友们收藏。相信这个故事也不会让大家失望!也希望大家支持!有什么意见请大家不吝赐教!再次感谢大家支持!不弃明月拜谢!
  • 黑客纪元

    黑客纪元

    自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网络便成为了最重要的通讯方式和信息储存方案,有这样一个群体,为保护网络而生,也为威胁网络而生。
  • 经典魔术

    经典魔术

    在朋友聚会、家人团聚、爱人约会的时候把一些精彩的魔术SHOW出来,用你灵巧的双手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甚至,哪天在节日晚会、表演专场上你也能登台露一手,说不定哪一天,你就成为“魔术师”这个高雅、高薪职业中的一员了。
  • 鬼媒人

    鬼媒人

    我叫楚小天,职业是一个媒人,但不是给活人牵线搭桥的那种,而是专门给死人搭骨的鬼媒!追溯鲜为人知的鬼媒来历、讲述一个个惊悚的恐怖故事,我就是楚小天,我要带大家走进我的灵异世界……
  • 韩娱彗星

    韩娱彗星

    看了那么多的韩娱小说,居然没有写T-ara的,也很少有写Kara的,放眼望去,尽是少时,既然如此。从我做起!
  • 极度人生

    极度人生

    山村少年叶凡被‘逼着’来到繁华都市寻找二十多年前指腹为婚的未婚妻,却遭遇了退婚的尴尬境地。物欲横流、喧嚣浮华的现代都市中,叶凡的极度人生就此展开....
  • 离殇

    离殇

    本书是重庆作家雪燃继《西部志愿者》之后,一部关注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讲述何谷子、黄冬冬、穆青月等几名农村留守儿童的不同遭遇,揭示了留守儿童“亲情饥渴”的心理,由于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的不得力,儿童厌学、逃学、辍学现象屡有发生。女童受到不法分子的性侵害、被拐卖强迫卖淫;男孩被不法分子引诱参与偷盗抢劫、贩运毒品等。小说多视角地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和成长经历,手法新颖,视角冲击力强,故事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 异探

    异探

    无意中的一次驱魔行动,让顾白认识了许婷。一个是背负千年诅咒的家族继承人,另一个是身怀天风血脉而不自知的少女。两人的首次邂逅便像磁石一般相互吸引,但没有人知道这一切其实是有心人的安排。操控梦境的大学生,下笔成真的三流作家,成为日囚的可怜人……迷雾下的鬼棺,诡异的蓝月,恐怖的血画,从风中传来若有若无的呼唤声:来吧,我们在这里等你。————一样的灵异,不一样的惊悚。
  • 故事会(2017年5月下)

    故事会(2017年5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中国当代武术之传承与使命

    中国当代武术之传承与使命

    中国当代武术之传承与使命中国当代武术之传承与使命中国当代武术之传承与使命中国当代武术之传承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