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8700000048

第48章 科学.革命.救国——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之审视(2)

任鸿隽在倡导科学的人生观的同时,也强调各种人文知识对于塑造国民性格的重要作用。《科学》杂志是以传播自然科学为职志的学术性刊物,在其“例言”、“缘起”和“发刊词”中,贯穿着任鸿隽的总体思想。“例言”中称:“美术音乐之伦虽不在科学范围以内,然以其关系国民性格至重,又为吾国人所最缺乏,未便割爱,附于篇末。”他阐扬科学的人文价值,但又对科学价值的意识形态化和社会功利化保持着高度警惕。与倡导“科学救国”的思想家们不同,任鸿隽首先承认科学是知识的正确来源,从科学作为认知工具的意义上理解和接纳科学。面对因过分强调科学的社会价值而忽视科学自身发展的倾向,任鸿隽可谓喜忧参半。其喜在于,在“还不曾享着科学赐福的中国”,这种倾向具有扩大科学影响和捍卫科学地位的作用;其忧在于,这种偏执可能会导致清谈乃至贻误科学的不良后果。他认为,唯有“研究所之成立,乃能由空言而进于实行也。”为此,他敦促同仁脚踏实地从事科学研究。为了澄清人们关于科学的模糊认识,他于1918年归国后便写了《何谓科学家》一文,指出科学家不是文章家,不能只会掉弄文字,而不会做试验搞发明;科学家不应只图个人财利或社会功利而漠视科学法则,科学研究实践过程是培养真正科学家的唯一途径。文章还阐明了研究与发明的区别及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之后,他更是全力以赴于科学研究所的设立,扶助和奖励科学研究。在他和其他同道的不懈努力下,近代科学研究机构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这不仅使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归国留学生有了用武之地,而且也对科学的社会体制化具有开创之功。

在近代“国将不国”的危机中,作为一个极具忧患意识的科学事业者,任鸿隽必然要将救国作为一种政治理想。不过,与许多“科学救国”论者不同的是,他始终致力于科学自身的发展,积极倡导“为科学而科学”。这看似矛盾,实际上是要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与救国理想的统一。在他看来,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固然是缺乏近代科学,但必须正确认识科学与富国强兵之间的关系。他说:“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其他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而于知识界精神界尤有重要之关系。”与他有同样救国理想的数学家胡明复也主张,“提倡科学,以养‘求真’之精神。……此为中国应究科学之最大原因。若夫科学之可以富国强兵,则民智民德发育以后自然之结果,不求而自得者也”。因为,真正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不是外在的功利,而是内在的好奇心。这也是科学首先出现在西方的主要原因。救亡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特殊的国情决定了科学界不可能像西方那样标榜“为科学而科学”。

不过,如果一味强调科学的社会功用,无视科学自身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那么,“科学救国”的理想就会流为空谈。也就是说,如果仅把科学当作一种富国强兵的手段,而不懂得从根本上促进整个科学事业的发展,其结果只能是重蹈洋务派的覆辙。基于这种认识,他反思自己早年为制造炸弹而主攻化学是急功近利之举,并不了解科学之真谛。科学是关系着立国建国和强国兴国的长效性事业,急功近利之举和因噎废食之论,都无裨于科学效用的正常发挥。任鸿隽主张“为科学而科学”而又心系“科学救国”,既尊重科学自身发展规律又不放弃科学对国家的责任。此种对科学发展与救亡图存之间关系的正确体认,颇值得当今“科教兴国”的践行者们深长思之。

二、殊途同归的科学救国与革命救亡

任鸿隽是由一个革命救国的追随者,转变为坚定的科学救国信仰者的。他将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奋斗终生的事业,完全是为了适应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他所热衷的科学救国事业,在促进近代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现代化进程方面,与当时的革命救亡运动有着殊途同归之效。

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和政府的腐败无能,迫使进步知识分子自觉地组织起来,担当起救亡图存的责任。由于自身阅历、教育背景及其个人偏好的不同,他们对救亡图存的道路有着各不相同的选择,有的直接投身于政治斗争,有的则把学术当成了救亡的武器。在政治革命的努力失败之后,倾向于“学术救国”者不乏其人。通过对中西社会的对比研究,他们认识到,中国的民族危机不仅是外国侵略者带来的,更主要的是中国社会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落后造成的。要挽救国运,仅靠发动民众抵御外侮是不够的,只有把中国变成像西方国家那样的现代化强国,才能获得国家的独立与富强。蔡元培指出,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是通过发展教育事业而使其国势转弱为强的。因此,“吾人苟切实从教育入手,未尝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明确提出了“教育救国”的思想。留学美国的任鸿隽,亲眼目睹了异邦之强盛,而知“芸芸众生所托命者,其唯科学乎,其唯科学乎”!从而发出了“科学救国”的呼唤。他们的进步性在于,能够较早地体悟到教育与科学对国家强盛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毕生事业。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他们的理想是不易实现的。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了社会革命的必要性。他认为,当“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只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真正独立和民主的国家,才能确保科学事业的顺利发展。1923年,恽代英论述了科学发展和社会革命之间的关系。他说,“我们并不反对人学技术科学。但是我们以为单靠技术科学来救国,只是不知事情的昏话”。因为“政府只知打仗,只知抢钱,只知逢迎外国人,全不肯用这些人做这些事。在这种政府之下,再有几百几千个专门技术人才,也仍然找不着正经事做,也仍然做不出正经事来。他们怎能讲甚么科学救国呢”?所以,“技术科学是在时局转移以后才有用,他自身不能转移时局。若时局不转移,中国的事业,一天天陷落到外国人的手里,纵有几千几百个技术家,岂但不能救国,而且只能拿他的技术,帮外国人做事情,结果技术家只有成为洋奴罢了”。他认为,在当时秩序混乱、百业不兴的环境下,政治革命比科学救国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

由于阶级和认识的局限性,任鸿隽虽在反对封建主义和鼓动思想革命方面能与马克思主义者结盟,但在对政治和经济革命的认识方面,又表现得相对保守。在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之际,他依然反对学生走出书斋,投入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认为“维持几个重要的教育文化机关,比多买几架机关枪或飞机要重要得多”。他的基本立场是,“有政府胜于无政府”,“改善政府总比推倒政权为更经济的办法”。因此,反对使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政权,希望蒋氏政府能够创造一个统一的局面,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积蓄物质力量,并通过科学方法的运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进而团结御侮,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此,他曾遭到一些激进人士的批评,并被指为“右派”。而他依然从学理上对“右派”和“左派”进行区分,申明其政治见解的合理性。

1933年,徐炳昶在致傅斯年的信中,把任鸿隽等曾支持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人士归为“右派”。任鸿隽就此申辩道,“就普通常用的意义说,‘左派’是指世界主义的,社会革命的,激急改进的,而‘右派’则是指民族主义的,少数专制的,维持现况的各等分子。至于谁是激烈,谁是温和,却不能作左右派的分别,因为右派的分子,也不少采取激烈的手段以推行他们的政策的,……又反对政府或维持政府,也不能作左右派的分别,因为这要看政府当局的属于某派”。在徐先生看来,右派的人是根本不主张战争的,且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了同情的态度。而事实上,他们这样做是有自己的原则立场的。当初之所以支持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是希望通过外交谈判达到“取消满洲国,恢复领土及行政主权的完整”的目的。然而,结果却是令人大失所望,日军步步进逼,领土相继失陷,这与他们的初始希望相距甚远。在这种情形下,他们才转而督促政府坚决抗战。他声言,他们之所以不轻言以武力解决问题,是由于“理智上的训练”使然,并非为了附和政府。尽管他极力标榜自己是本之于客观理性的精神,做出反对武力并支持蒋氏政府选择的,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革命,从而发展科学,拯救国家,不过,这也恰恰反映了他不切实际的一面。

虽然任鸿隽服膺“科学救国”,而对革命采取保留态度,然而,正如戴逸所说:“20世纪众多的思潮和主张中并非只有对立的方面,也有着彼此呼应、相互影响的方面”。他为实现“科学救国”理想所做的努力,客观上起到了反对封建主义、促进国民觉醒的作用,呼应了革命救亡运动的主题。其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民主的愿望,与主张革命救亡者是一致的。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他呼吁政府和军队担当起抗战的责任,并主张用科学精神塑造人格和国格,形成一个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局面;为了适应“建设大后方,以为抗战根本”的需要,他放弃了坚守多年的疏离政治的信条,“基于民族大义”,接受了国民政府征召他为四川大学校长的任命;为了发展国防事业,以应抗战之急需,任鸿隽不顾美国董事的反对,主张不计成败得失,甚至不惜动用基金会本金,勉力资助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了推进民主化进程,他倡导科学精神,反对封建专制,以改变国民普遍存在的愚昧落后心理;他坚持自由主义的批判立场,撰文抨击国民政府的腐败、私斗及对人民利益的漠视,以促其朝着廉洁、高效、民主的方向发展;他虽然不能认同于共产党的激进革命手段,但当国民党反动派于抗战胜利后发动内战、摧残民主时,他不顾特务横行和白色恐怖的威胁,支持共产党在科学工作者外围组织中争取民主的斗争。由此来看,他的“科学救国”努力与革命救亡运动,实有殊途同归之效。因此,我们在充分肯定革命救亡的无可替代作用的同时,对“科学救国”的进步意义也应予以客观的肯定。

大致说来,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科学备受冷落、基础薄弱的中国,积极宣传科学的历史作用并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国人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意识,为后来科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基础。第二,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启迪民智、宣扬理性,对全社会进行启蒙宣传,使人们认识到科学在人类思想解放进程中的巨大作用。第三,心怀救国宏愿,而以发展科学事业为本,着意追求救国理想与科学发展的统一。第四,阐明了科学与国运的辩正关系,同时肯定了科学的认知价值和人文价值,有利于消除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隔阂。第五,在革命救亡已成时代主流的情势下,任鸿隽依然反对科学家直接参与政治救亡运动,虽然显得不合时宜,但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一个渐进和积累过程,需要尽量保持必要的连续性这一角度而言,他对“科学救国”理想的执著又不乏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侯春燕,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同类推荐
  • 西洋文化简史

    西洋文化简史

    本书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了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 歧亭古镇杏花村

    歧亭古镇杏花村

    “杏花村”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歧亭镇杏花村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本书是一部介绍麻城市歧亭古镇杏花村风土文化的书籍。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幼学琼林)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幼学琼林)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人类历史的发展成果,有很多的表现形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体现为文化的积累。本书选取了其中经典的一部分,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了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
  • 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多个世界未解之谜,分为宇宙疑云、文明探秘、自然异象、历史迷雾、科学谜团、艺术迷踪、军事秘闻、离奇悬案、考古传奇、名人奇事10个部分,生动剖析了这些谜团背后隐藏的真相与玄疑。虽然这些世界未解之谜目前还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是却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类的想象力更好地挑战极限、探索未来。
热门推荐
  • 赠你以年华

    赠你以年华

    喻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初恋竟会在满城烟花的映衬下戛然而止。可她还来不及抚平心中的伤痛,唐睿泽就这样闯入了她的生命。仿佛一夜之间,新的爱情就开出满世界的花蕾,让她措手不及。童话般的婚礼,王子般的爱人,女孩子梦想中的一切就发生在她的眼前。久违的幸福近在咫尺,却被一个个浮出水面的秘密逐渐打碎……这段爱情的背后,究竟是叵测的心机,还是难言的深情?她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究竟能否换他一世执手终老的爱恋……
  • 等待换来的是无奈

    等待换来的是无奈

    回首多年前,汝与我相见。不曾叹惊艳,目光复留恋。踌躇欲上前,恐天上人间。花开花落年,垂首对漪涟。恨彼此心坚,愁眉又重现。
  • 每天学点成功学

    每天学点成功学

    《每天学点成功学全集》是一部给渴望成功的人指点迷津的书。《每天学点成功学全集》没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没有空洞无力的说教,只有朴实无华的文字和生动翔实的例证。翻开《每天学点成功学全集》,你将知道怎样离成功更近一步,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每天学点成功学全集》以平实的文字和生动的语言,从认知成功、培养心态、注重细节、及时行动以及把握机遇几个方面人手,告诉你如何树立成功的目标,如何让自己拥有成功者的心态以及如何面对成功路上的挫折。
  • 五阴譬喻经

    五阴譬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第七龙皇

    第七龙皇

    龙皇是这个世界最强的统治者,而作为只存在都市传说中的‘第七龙皇’更是天灾的化身,嗜血的怪物,存在于这世间的灾祸。名为南门浅星的少女带着对付龙皇专用的最强武器,造访神族自治区。她在哪里遇到了“第七龙皇”,‘第七龙皇’的正面目又是——?
  • 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色彩;绿色校园,饱含着对未来的向往与追寻,凝聚着教育新理念的火花与期冀——为明天的腾飞插上绿色的翅膀,为未来的美好传输和谐发展的理念!
  •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创新力

    创新力

    一流的人主动创新,二流的人被动创新,三流的人拒绝创新。创新力是一流的人和末流的人的分水岭,是人的所有能力中的灵魂。开阔思路,塑造自己的创新意识,收获成功的硕果。
  • 爱别弃

    爱别弃

    主要描写两个寝室,八个人之间的故事,一起体会或还念这难忘的大学四年.......
  • 大戏剧论坛(第4辑)

    大戏剧论坛(第4辑)

    论《长生殿》的整本演出、伎乐:横游于亚洲大陆的艺术之舟、礼仪之属和娱乐之需:宫廷戏剧的两种文化属性、上海新式舞台的出现与海派京剧的确立、明清女性戏曲作品的“拟男”现象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剧神异情节及其渊源、王瑶卿经典剧目《悦来店》解析、定位李玉茹:从京剧表演艺术发展的角度、戏剧意象论、相通的戏剧源流及相似的审美理念——兼论梅兰芳访日公演成功的艺术因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