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53300000009

第9章 关于党报群众工作的经典论述(1)

自1848年《新莱茵报》在德国科伦创刊以来,无产阶级政党报刊的历史已经有160年。自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机关报《人民国家报》创刊以来,无产阶级政党机关报的历史已有140年。自1912年《真理报》创刊以来,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央机关报的历史也有近百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新青年》改组成中共中央的理论机关刊物,同时创办了中共中央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的历史至今也有近90年。

显然,对于党报100多年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需要好好总结,对这些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也需要深入发掘。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希望能够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为搞好当前党报群众工作服务。

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论党报群众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不仅是党报理论的奠基者,而且是党报实践的亲历者。在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上,他们的重要论述和相关做法,不仅在当时对发展党报起到了积极作用,就是在今天也依然有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与党报群众工作

当我们谈到党报群众工作的时候,一般把理论渊源追溯到列宁那里,因为他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党报群众工作的概念,并对如何搞好党报群众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诚然,马克思、恩格斯对此问题论述比较分散,也没有直接说报刊的群众工作,但是也可以从有关文献中看出其对党报群众工作的看法。具体而言,马克思关于党报群众工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理论上,马克思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报刊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集中体现为他提出的“人民报刊”思想

“人民报刊”是马克思使用的一个概念,在专制制度下,它主要指与官方、半官方相对应的民主主义民营报刊;在资本主义商业社会,它主要指与上层人士创办的报刊相对应的工人创办的报刊。1842年4月到1843年3月,马克思发表在《莱茵报》上的《<;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等一系列文章中提出了“人民报刊”思想。尽管这个时候马克思还没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其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党报。

1842年4月,马克思撰写的《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首次使用了“人民报刊”这个概念,明确提出人民报刊是“历史的人民精神的英勇喉舌和它的公开形式”,认为“真正的报刊即人民的报刊”,“是‘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公开的‘表达者”,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在《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一步强调:“报纸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报刊的义务正是在于为它周围最近的被压迫者辩护。”虽然马克思所说的“人民报刊”不能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党报党刊,但是其人民报刊思想对党报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报刊植根于人民群众当中,真切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一核心观念一直是党报的行动准则。

2.在实践中,马克思非常重视报刊的群众工作,尤以其创办《新莱茵报》最为突出

《新莱茵报》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来推进报纸的群众工作,一是广泛建立通讯员网,并加强通讯员培训。《新莱茵报》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都设有固定的通讯员,而在莱茵省通讯员网几乎遍布所有城镇,这些通讯员包括各国“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盟员、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普通的工人群众等。为提高通讯员的政治水平和写作能力,马克思通过经常通信,在国内旅行期间的会见,参加会议等各种形式保持与通讯员的联系,并给他们以具体的工作指导。对通讯员的来信来稿马克思则认真给予修改,一些重要的稿件、信件还加上按语和短评一同发表。二是大量刊发读者来信。《新莱茵报》十分重视读者来信,从中获取社会信息,了解群众情绪,据以撰写报道和述评。每期报纸要刊发十几封读者来信,直接反映群众的呼声。这些来信的读者有工人、农民、大学生、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也有对政府不满的官吏和士兵,还有国外侨民及欧洲各国的民主主义者。编辑部对这些来信都认真进行处理,尽可能给予发表或答复。特别是对一些工农来信,更是给予特别的重视,甚至刊登在第一版,还加上按语说明,在刊登这些来信时大都不作改动,尽量保持原作者朴实、纯真的思想和语言风格。可以说,《新莱茵报》在通讯员网建设和处理读者来信方面的做法,对今天的党报也有借鉴意义。

(二)恩格斯与党报群众工作

在过去的研究成果中,我们通常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在一起论述,一方面是出于两位革命导师不可分割的革命情谊,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一起活动一起著书立说,某些观点很难分清彼此。不过,本课题研究中发现,他们关于党报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较为完善的论述,因此我们分开论述两人的观点。

与马克思一样,恩格斯也非常重视人民群众在党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847年恩格斯写的《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一文中,谈到党报党刊的任务时,他认为“人民只要不掌握政权就不可能改善自己的处境”,党报党刊“应当说明,无产者、小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因为德国,构成‘人民的正是这些人)为什么受官员、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压迫。”在《马克思和<;新莱茵报>;》一文中,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和《新莱茵报》的群众工作,他认为“没有一家德文报纸———无论以前或以后———像《新莱茵报》这样有威力和有影响,这样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在《给<;社会民主党人报>;读者的告别信》中,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群众对党报的支持,“如果说资产阶级读者在1848年前夕只是在极其少有的情况下才出钱支持自己被禁止的刊物,那么工人却在十二年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地出钱维持自己的《社会民主党人报》。”在《<;新莱茵报>;审判案》一文中,恩格斯就报刊如何履行“保护公民不受官员逞凶肆虐之害”职责,在法庭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恩格斯还多次告诫《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要代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志,他指出:“群众比几乎所有的领袖都要强得多。”与此同时,恩格斯还针对党报的群众工作提出具体的建议。1894年12月至1895年3月,恩格斯多次通过书信对奥地利《工人报》提出建议,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日报建立自己的通讯员网,他建议:“需要在每个城市设立一个组织完备的机构,其中一名首席通讯员专门为你们工作。”至于党报群众工作的实践方面,1848年《新莱茵报》创刊,马克思任主编,恩格斯为编辑之一,马克思不在时恩格斯代理主编职务。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新莱茵报》在群众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也有恩格斯的心血。

(三)列宁与党报群众工作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党报群众工作的思想,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中关于党报群众工作论述最系统的一位,他最大的希望和幻想得最多的就是能够为工人写作。在他的革命活动中,创办、领导和编辑过约40种报纸和杂志。列宁创办和编辑的党的报刊多数在国外出版,为了及时而准确地了解国内工人运动和阶级斗争的情况,他特别关注党报的群众工作,注意与国内的广大报刊通讯员建立联系。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后,他依然十分关注党和苏维埃报刊的群众工作,经常要求各报提供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具体的读者来信,通过这条途径了解基层的情绪。

列宁不仅有丰富的党报群众工作实践,而且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党报群众工作思想。具体而言,列宁对党报群众工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人民群众在党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列宁强调党报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工人和<;真理报>;》一文中,他高度评价了工人群众对办好党报所起的积极作用,认为,正是由于工人积极捐款、提供材料、参与讨论、为报纸宣传,报纸才得以生存,因此报纸应进一步反映工人生活,关注工人关心的话题,发表工人的言论。最好“让工人们有更多的机会给我们写稿,可以写各种各样的问题,尽量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兴趣的问题和工作情况,没有这种材料,社会民主党机关报就一文不值,我们也不配称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列宁认为,党的报刊要把争取最大多数的读者作为努力奋斗的目标。他在1913年《致真理报编辑部》的一封信中谈到,“现在主要的是不要忘记,我们应当为争取达到10万读者而奋斗。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危险是失去广大读者,失去争取读者的阵地。”二是注重通讯员队伍建设。列宁认为,党报需要几千个非专门著作家的工作人员,即通讯员和推销代办员,通过这些人同广大读者建立密切的联系,这是报纸工作的基础。他在一封《给同志们的信(关于党内多数派机关报的出版)》中写到:“要把机关报办得生动活泼,生气勃勃,有5个负责领导和经常写作的著作家,就需要500个、5000个非著作家撰稿人。”列宁还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主张,他要求“所有社会民主党人都应该为社会民主党的报纸工作。我们要求所有的人,特别是工人,给我们写通信稿。”他十分重视通讯员的培养,在创办《火星报》期间,他曾用近一年时间在国内挑选优秀工人做通讯员,并对他们进行政治和业务训练。

他主办的报纸上,1/3以上的文章是通讯员写的。他对通讯员的作用和地位给予充分肯定,在悼念《火星报》通讯员巴布什金的文章中,列宁写到:“在伊万·瓦西里耶维奇被捕以前,《火星报》从来没有感觉到纯粹工人通讯稿稿源的不足。”并评价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巴布什金是《火星报》“最热心的通讯员和最热烈的拥护者”。

列宁主张正确处理通讯员和编辑部之间的关系。通讯员与编辑部之间不是简单的写稿和采用的关系,通讯员和党务工作者要与报刊编辑交流思想,反映人们的情绪和平常的生活,反映他们对运动的不满、疑虑、需求。在《无产者报》第20号的一则编者按中,他指出:“没有这种同实际工作者的交换意见,国外报纸的编辑部就永远不可能真正代表全党的呼声。”为了能够了解到真实情况,他要求各级党组织让通讯员直接同编辑部通信。在《给<;经济生活报>;编辑部的信》中,列宁建议建立地方通讯员网、吸收党员和非党员参与报纸工作、多刊登来自基层的通讯、出版重大经济问题的分析专刊。1921年以后,列宁把建立党的和非党的地方通讯员网,规定为社会主义报纸群众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列宁认为,编辑部要认真对待通讯员的来稿,在1912年《致<;真理报>;编辑部》的信中,他谈到了对通讯员来稿的反馈问题:“一般来说,对没有采用的文章通知一下,也是应该的吧。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为字纸篓写稿,就是说,写了文章被扔掉,是非常令人不愉快的。未采用的文章应该退还。”在稿件编辑处理过程中,重要观点应该征求作者意见,在给通讯员梁赞诺夫的信中,列宁写到:“说到删节,那是我们做的。当然,对于作者的实质性的重要观点,事前如不征得他的同意,我们并不认为有权做任何改动。”通讯员写稿是要给报酬的。在《致高尔基》的信中,列宁写到:“如果所有替工人报纸工作的人都开始多少得到一些报酬,那有什么坏处呢?”为了保持与通讯员的密切联系,编辑部应当及时地而不是拖延地付给撰稿人稿酬。在1913年《致<;真理报>;编辑部》的信中,列宁为一位叫尤·加的通讯员得不到稿费准备不再写稿而批评了《真理报》编辑部,他说:“他那篇有关阿列克先科的文章好极了。这位作者无疑能够经常提供这样的文章。可是你们不付稿酬给他,这太不像话!!

失去撰稿人,无论对《真理报》还是《启蒙》杂志都寸步难行。因此,我坚决地主张,你们立即作出决定,每月付给尤·加75卢布。对报纸和杂志的固定撰稿人来说,这是最起码的。”为了吸引通讯员来稿,列宁主张提高稿费标准,在《致<;涅瓦明星报>;编辑部》的信中,他写到:“每行字2戈比的稿费是找不到通讯员的”。

同类推荐
  • 重构文学场

    重构文学场

    该书运用传播学、社会学、文化与文艺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结合当代文学情境和文化实践,探讨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并对媒介变迁与文学转型、电子媒介时代文艺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也出现了了一些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但罗列现象的较多、深中肯綮的少见,运用前沿理论进行分析阐释的寥寥可数。本书另辟蹊径,将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比较成功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的电视新闻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最要创新,达到了同类研究中国内的高水平。作者的观察和批评比较尖锐,分析也相当具有新意,是一本住学术上有重要创见的优秀著作。
  • 勾栏胭脂

    勾栏胭脂

    八大胡同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赛金花、小凤仙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胡同游”也涉及了八大胡同,并由此引发媒体的争论,争论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作者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前门一带所有胡同的地图,力图将真实的八大胡同展现在读者面前。
  • 弓萧缘;石榴记

    弓萧缘;石榴记

    弓箫缘:从长安出发,筹建北庭都护符的四十万石粮草意外遭劫,“镜铁山五义”之一李波也卷入此案中。陈澌,一个神秘的武林人士,奉唐皇之命调查粮草遭劫案,不料行程伊始就收到戍边将军张武威麾下秘密高手“威武十卫”的追杀。李波的小妹李雍容被箫声吸引,意外目睹了陈澌与“威武十卫”的对决,少女情怀一发而不可收。然而,这一段恋情终究不能弓箫齐鸣,就像当初那一箭,终究不能射中那个人…
热门推荐
  •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化问法经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化问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豪门千金的苦涩爱恋

    豪门千金的苦涩爱恋

    从前,他对她百般宠爱,舍不得她受一丁点苦,可……从失去她始,便离开R国,多年以后,又重新回到R国,却是那般无情。她,在舞台上看到了他,不知为何,明明她的男朋友在这,可她的眸光却看着他。四目相对,他仅仅只是看了她一眼便转移目光,这时,她才发现他身边不知何时有了一个女孩,那个女孩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妹妹——沐璃紫嫣。她不顾她男朋友的感受,走到他面前,“我们认识吗?”他抬眸看了她一眼,漠然一笑:“不认识。”语音刚落,他便拉着沐璃紫嫣绕过她身边,中途没有停顿。她转过身,迷惘的看着他的背影,“真的……不认识吗?为什么我会觉得你很熟悉?”他脚步微顿,“错觉而已,叶小姐不必在意。”
  • 神州剑吟

    神州剑吟

    数万年前,万妖之王席卷六界,无人能挡,生灵涂炭。一神密少年手持“破界”神剑将其封印,但他却不愿为神,坠入凡尘,数万年过后,黑暗之力再次强势侵入六界,如今少年该在何处,是否能再次拯救万民于苦海之中?
  • 一个僵尸的传奇

    一个僵尸的传奇

    几万年来,他每天不断认识新的人,却又每天看着自己认识的人不断的生老病死。。。这。。究竟会是一种怎样的悲哀?于是,他选择了失忆。。。既然身体做不了正常的人,那就让思想做一个正常的人。。。然而。。命运的转轮是如此的奇妙。。。有些事情要走,你留也留不住。有些事情要来,你想挡也挡不了。。当他的所有记忆在不经意间被打开的那一瞬。。他。。注定还会是那个拥有着无数传奇的僵尸。。。敬请欣赏我的新书----《一个僵尸的传奇》。讨论群:203406686。欢迎加入。
  • 权少驯逃妻:稍息,立正

    权少驯逃妻:稍息,立正

    怎么?吃完了就想要这样拍拍屁股走人?想要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是吗?呵!想要划清界限,那也要看他洛宇乐不乐意。想要逃也要看他同不同意了……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史诗起源

    史诗起源

    仙庭末年,天道沉沦,适时仙帝逝去,无尽异域邪魔降临,杀劫连环,生灵涂炭,仙庭纪元覆灭若干年后,三千道宫自仙庭废墟间崛起,执掌天下,护佑苍生,然终究难逃覆灭之命运。那一日,无尽黑色渊流自界宇星空之中降临,上接天,下连地,将一切生命抹杀但是坚强的人族不会放弃。现在,四十九座独岛自废墟中冉冉升起。。。。。。。
  • 养老护理营养学知识

    养老护理营养学知识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 犹太人一生信奉的传世智慧

    犹太人一生信奉的传世智慧

    在精明的犹太人眼中,任何有价的东西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堪称人生无价的财富。犹太家庭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你的财产被人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小孩如果回答是钱、钻石或是珠宝。犹太母亲就会接着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大人就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它比金子、宝石更值钱,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 混沌力量

    混沌力量

    本应是手足的师兄弟,竟然成了夙敌;成了夙敌的师兄弟,竟然又不得不携手合作。屡遭风险,时有奇遇的两人,在神魔两族都无力回天的时候,能得到传说中最强大的混沌力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