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认为,人应该追求道德气节,不能像现在很多人那样整天去讨论吃穿、讨论房子。有的朋友会说,这是现实所趋,我们很无辜、很无奈、很受伤,但重要的是不能把这些当做人生全部的追求。人生的目的,应该在于去明白天地万物的大道理,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培养出至高的道德。这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息的精神力量,应当成为我们的理想,我们追求、向往的境界,即使达不到如此,但还是应该不停地为之努力,心向往之。
有时我们不如意,会骂这个社会乌七八糟、人心不古,但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这些精神财富来修养自己、改变自己,待人接物之时慢慢地把自己的格局养成,即便做不成天下的事业,也可以尽一份力、尽一份责做成局部的事业,乃至去影响周围的人,社会就能够往好的方向发展。
三、知足
中国文化常讲知足常乐,尤其是主张清净无为的道家,认为知足是关系到一个人安身立命、荣辱安危的大问题。《老子》言: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人要是能知足,能够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受到他人的欺侮,不会留下终身的耻辱。
人要知足,第一是要明白做事总有尽头,总有界限。老子讲的“知止常止”,就是此意。《大学》讲的“知止而后能定”,也是在说一个人要定下志向,要有目标,志向、目标即是自己为人行事的界限,是决定自己何去何从的起点,立意不同,指向也有差异。人做事没有界限,就很容易自取其辱。比如说中国官员的待遇很好,但总有人不满足,最后把自己弄得锒铛入狱。最近网上有新闻,一个官员言行不谨,却又很高调,使人们很是反感,结果就有人在网上开始调查,发现他抽高档烟、戴名牌表,这样的奢侈不是一个普通的局长可以负担的。由于舆论的压力,引起了政府的调查,最后查出他确实有很严重的经济问题。人不知足,不知道界限,自然不可避免做出狂妄的事情,自取其辱,甚而身败名裂。
第二是要知道欲望的边界。《老子》就一直在讲这个道理: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若不懂得知足,欲望过盛,难免会招来祸患。一个人对一种东西特别地喜爱,特别地想占有,他就会费心、费神、费力、费财地去追求。而等到得到的时候,便再也舍不得放弃,一定要深藏起来,惜之爱之。庄子认为越是这样,失去的就会越多。把东西藏在柜子里,最后可能连柜子都被拿去了。古代帝王对待其下贪赃的大臣就是如此,自己手下有贪官了,就先养着不惩戒也不杀,等到太子即位再来处置,一是可以把大量的钱财收来充实新君的国库,二是借以树立新君的威严。乾隆不杀和珅而让嘉庆杀之,就是这个道理。
人要知道欲望的底线,做到知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就不会轻易受到侮辱,也不会轻易招致败亡。“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三国·魏·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也是这样的道理。
“乐天”是一种心境,“知足”则是一种气度。对于要培养人的知足之气度,古人常有教训:“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又要洞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格言联璧·持躬》)生活上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意即做事都要留余地;但是做人则是要洞得、做得、耐得。洞得,就是要洞晓世事、洞悉人性。做管理,做服务,交朋友,甚至恋爱、教育孩子既需要明白晓畅,又要能留有余地。做得,就是在明白通晓之后,一定诚心实意地去做,还要能做、会做。耐得,就是做事的坚持,读书要有“坐十年冷板凳”的精神,做服务就要能耐得住繁杂琐碎,这是成事的最后一关。
知足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智慧,还有要意识到:
难消之味休食;难得之物休蓄;难酬之恩休受;难久之友休交;难再之时休失;难守之财休积;难雪之谤休辩;难释之忿休较。(《格言联璧·持躬》)
不好消化的东西不要吃,不好保存的东西不要储存,这是在讲有的事情一定不能去做。有人给他终身都难以酬答的恩情,自己就一定不要接受,否则很难做到用一生去还,就容易将其辜负。人不能滥交朋友,一定要寻求那些真正志同道合的、能够长相切磋、相互扶助的人做知己、做朋友。一日难再晨,一生难再少,珍惜光阴的道理我们都懂,那就要立刻去行动。很多不义之财就是难守之财,积攒这样的财富,早晚会有祸咎。另外,自己不能驾驭的财富也是一种难守之财。比如现在炒股票的人把几十万元、上百万元投到股票市场里,就像把一片树叶扔到汪洋大海里面一样,自己根本就不能驾驭。我们不能把梦想寄托在这样的财富上面。同样,面对毁谤、误解而自己又解释不清的时候,就不要再去辩白,由此而起的无名愤怒和恼火,也要让它化解,一定不要太在意、太计较这些。
既然讲知足是一种气度,一种博大的胸襟,那就要把自己的修养与对天下生民的关怀联系起来,只要想想那些其他人的艰辛、无助、无奈,就知道自己的幸福所在:
家坐无聊,当思食力担夫。红尘赤日,官阶不达,须念高才秀士,白首青衿。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自乐。将劳役者比,则优闲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自乐。(《格言联璧·持躬》)
平时在家无聊闲坐的时候,或者觉得自己生活不幸福的时候,他就要去想想街上飘荡的人、做力工的人,相比之下,他便不会觉得自己不幸福了。如果自己是一个职位较低的官员,经常红尘赤日、到处奔波,感觉自己的职务做得还不够高,就要想想那些怀才不遇的秀士们,至今还白首青衿,没有功名。所以说,多想想那些饥寒交迫的人,自己淡饭简蔬能得饱足,布衣粗帛能得温暖,就要感念知足。看到别人的辛苦劳役,自己就会珍惜眼前的快乐;看到别人病体奄奄,自己就会爱护难得的康健。与别人不停地遭受祸患相比,他会觉得平安才是自己的福分;与那些早夭的、短寿的人相比,好好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能常常这样想,自然消除了几分郁闷,获得了一丝安慰,能想到天下生民的痛苦,再想想自己的安定现状,他就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一个人若能知足,无所欲求或是欲求很少,他就能忍辱、能随遇而安、能够看透生死,不会有贫贱穷困之感,不会有病痛祸患之叹,不会觉得不会孤单,也不会觉得陷入绝境,这只有懂得知足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如果“人人知足,则天下有余”(《呻吟语》),这样的社会便会少了争斗、阴谋、算计和杀掠。
四、简约
讲简约,“简”就是简朴、简单,“约”就是少而精。我们看小孩穿衣服,越鲜艳越好,年轻的时候也是红男绿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就越来越抛弃大红大绿、姹紫嫣红的装束,心态上也不像早年那样充满一种姹紫嫣红的梦想,这就是简约起来了。
前面已讲,人的成熟有一个标志,就是闲言碎语的废话越来越少。清代赵翼评价陆游诗时说他:*
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