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9200000028

第28章 后记(3)

拉瓦锡最重要的发现是燃烧原理,这是他对化学研究的第二大贡献。伟大的科学家描述了最重要的气体:氧、氮和氢的作用。之所以能够有此发现,是因为他第一次准确地识别出了氧气的作用。事实上,科学家确认燃烧是氧化的化学反应,即燃烧是物质同某种气体的一种结合。拉瓦锡为这种气体确立了名称,即氧气,事实上就是“成酸元素”的意思。

拉瓦锡最终排除了当时流行极广的关于“燃素”的错误看法。按照那种理论,在燃烧期间,任何被燃烧的物质同一种被称为“燃素”的物质相分离。“燃素”被认为是整个燃烧过程的主导者。

拉瓦锡还识别出了氮气。这种气体早在1772年就被发现了,但却被冠以一个错误的名称——“废气”(意思是“用过的气”,也就是没有燃素的气,因此不会再被用作燃烧的气)。拉瓦锡则发现这种“气体”实际上是由一种被称为氮的气体构成的,因为它“无活力”(来源于希腊语azofe)。后来,他又识别出了氢气,这个名称的意思是“成水的元素”。拉瓦锡还研究过生命的过程。他认为,从化学的观点看,物质燃烧和动物的呼吸同属于空气中氧所参与的氧化作用。

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定量的红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灰烬(五氧化二磷,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竟然增加了!他又燃烧硫黄,同样发现灰烬的质量大于硫黄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黄吸收了。于是他又改进实验的方法:将白磷放入一个钟罩,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钟罩里的空气用管子连接一个水银柱(注:测定空气的压力)。加热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水银柱上升。拉瓦锡还发现“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灰烬(P2O5)。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基本接近”。

拉瓦锡的发现和当时的燃素学说是相悖的。燃素学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在1773年2月,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道:“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

1775年,拉瓦锡对氧气进行研究。他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以前认为可燃物燃烧时吸收了一部分空气,实际上是吸收了氧气,与氧气化合,这就是彻底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学说。

1777年,拉瓦锡批判燃素学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非常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以及有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

1777年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神秘和臆测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实验和定量研究。化学由此也进入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

拉瓦锡对化学的第三大贡献是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

在1789年出版的历时4年完成的《化学概要》里,拉瓦锡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元素被分为四大类:

(1)简单物质,光、热、氧、氮、氢等物质元素。

(2)简单的非金属物质,硫、磷、碳、盐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等,其氧化物为酸。

(3)简单的金属物质,锑、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等,被氧化后生成可以中和酸的盐基。

(4)简单物质,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等。

含冤而死

拉瓦锡曾在政界被推选为众议院议员。对此,他曾感到负担过重,曾多次想退出社会活动,回到研究室做一个化学家。然而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当时,法国的国情日趋紧张,举国上下有如旋风般的混乱,处于随时都可能爆发危机的时刻。对于像拉瓦锡这样大有作为、精明达识的科学家的才能也处于严重考验的时期。

这时,似乎百年前波义耳在英国的处境,现在又转移到拉瓦锡所在的法国来了。国情是很相似的。但是这两位科学家的命运却截然相反。波义耳不闻窗外的世间风云,只是一心关在实验室里静静地进行研究。而在同样处境下的拉瓦锡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应当说是一种命运的不幸,而且这种不幸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极点,以至最终夺去了他的生命。

拉瓦锡不论在何处都像是一棵招风的大树,因而每当雷雨一到他便成了最危险的那一棵。最初的一击是来自革命的骁将马拉(J·P·Marat)之手。马拉曾经也想做一名科学家而取得荣誉,并写出了《火焰论》一书,企图作为一种燃烧学说而提交到了科学院。当时作为会长的拉瓦锡对此书进行了尖刻评论,认为并无科学价值而予以否定。可能因此而结下了私怨。马拉首先叫喊要“埋葬这个人民公敌的伪学者!”到了1789年7月,革命的战火终于燃烧起来,整个法国迅速卷入到动乱的旋涡之中。

在这块天地里,科学似乎已经没有容身之所。实际上所有的法国学术界,诸如学会、科学院、度量衡调查会等,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甚至还有一种不正常的说法,认为“学者是人民的公敌,学会是反人民的集团”等。在此情况下,拉瓦锡表现得很勇敢。他作为科学院院士和度量衡调查会的研究员,仍然恪守着自己的职责。他不仅努力于个人的研究工作,还为两个学会的筹款而四处奔走,甚至无偿地把私人财产作为同事们的研究资金。他的决心和气魄,成了法国科学界的柱石和保护者。

但是,意想不到的恶敌却早已潜伏着。他就是化学家佛克罗伊(Fourcroy,1755—1809)。他本人也是科学院的院士,曾经是一位很早就同革命党人的国会有着密切联系、并对科学院进行过迫害的神秘人物。他在危难之际,也曾在多方面受到过拉瓦锡的保护,但是却施展诡计企图解散科学院,直到最后动用国会的暴力而达到了目的。于是,1793年4月,这个从笛卡儿、帕斯卡和海因斯以来具有百余年光荣历史的科学院遭到了破坏(直到1816年巴黎的科学院才又得到重建)。

这时,拉瓦锡通过教育委员会向国民发出呼吁。他指出,教育界的许多元老,曾经为法国的学术繁荣而贡献了毕生精力,然而现在他们的研究机关被剥夺,衣食的来源被切断,宝贵的晚年受到了贫困的威胁,学术处于毁灭的边缘,法国的荣誉被玷污了。如果学术一旦遭到毁灭,恐怕就是再经过半个世纪也难以再得到恢复了。他虽然这样提出了警告,但结果仍然无效。

1793年11月28日,包税组织的28名成员全部被捕入狱,拉瓦锡就是其中的一个,死神越来越向他逼近。不久,度量衡调查会的6名研究员被开除,其中也有拉瓦锡。

学术界震动了。各学会纷纷向国会提出了赦免拉瓦锡和准予他复职的请求,但是,已经被罗伯斯庇尔领导的激进党所控制的国会,对这些请求不但无动于衷,反而还更加严厉了。1794年5月7日开庭审判,结果是把28名包税组织的成员全部处以死刑,并预定在24小时内执行。

佛克罗伊所采取的阴险手段,对于事情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无疑起了很大作用的。佛克罗伊是巴黎植物园化学研究室的教授,曾长期和拉瓦锡在一起,也为化学理论和化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本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但是为什么却会进行这种恶劣的活动,是不是由于长期以来对拉瓦锡的嫉妒呢?后来,当罗伯斯庇尔失败以后,在为拉瓦锡举行的庄重和盛大的追悼会上,这个厚颜无耻的佛克罗伊却又反过来对拉瓦锡表示悼念,还做了歌功颂德的演讲。像这样卑劣的人,在古今的科学家中恐怕也再难找出第二个人了。

拉瓦锡的生命已经危在旦夕。人们虽然在尽力地挽救,请求赦免,但是遭到了革命法庭副长官考费那尔(J·B·Coffinhal)的拒绝,全部予以驳回。他还宣称,“共和国不需要学者,而只需要为国家而采取的正义行动!”

第二天,5月8日的早晨,就在波拉斯·德·拉·勒沃西奥执行了28个人的死刑。拉瓦锡是第四个登上断头台的。他泰然受刑而死……著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

有一种传说,拉瓦锡和刽子手约定头被砍下后尽可能多眨眼,以此来确定头砍下后是否还有感觉,拉瓦锡一共眨了15次,这是他最后的研究。这一传说不见于正史。

拉瓦锡的一生是令人崇敬的一生,是光芒四射的一生。

同类推荐
  •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幸福之门

    幸福之门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大学英语写作理论与实务

    大学英语写作理论与实务

    本书在介绍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大学英语写作的技巧和实际应用。
  • 名师之魂

    名师之魂

    本书收录了对49位浙江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访谈,展现了这些优秀教师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文化,深刻的语文教育反思,以及他们在语文教学中的机智和个性。
  • 哈克·贝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哈克·贝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本书讲述少年哈克摆脱了收养人道格拉斯寡妇和常常虐待他的父亲之后,遇到逃跑的黑奴吉姆,并与他结伴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故事,兼具冒险性及启发性。
热门推荐
  • 血皇图

    血皇图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洪武十三年,开国元帅徐达的嫡长子徐辉祖从北平带回来了一个私生子,也带回来了一段传奇的开始。这个私生子,就是徐景天,奇妙的时代,别样的精彩!游龙天下间、煮酒点江山,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群号:207815796
  • 网游之再现

    网游之再现

    这是一个充满了刺激与未知的世界,又是一个激情与仇恨并存的世界,这里有怒发拔剑的万丈豪情,也有肝胆相照的铁血友情,更有缠绵婉约的痴恋爱愁,它一个神奇的世界,是一个现实之外的虚拟世界。一个懵懂小子无聊中进入了虚拟的游戏世界,当打怪、升级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流行语的时候,他已经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经历了他的爱恨情仇,同样也见识了在虚拟世界里同样有着人性丑恶的一面……更多精彩敬请期待《网游之再现》。
  • 懒猫小姐趴趴走

    懒猫小姐趴趴走

    天啊!地啊!这世间还有天理吗?别人穿越都成美女,她为什么变成了一只猫,还是一只丑到不行、胖到彪悍的大肥猫?!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而这家主人还偏偏是个有“特殊癖好”的大变态。一天玩她,两天气她,三天逗他,四天虐她......无论他怎么欺负她,他都咬紧牙关的迎战他的......,无奈后来被一只公猫给性骚扰了,明明错的是。。。死变态却非说是她“招蜂引蝶”!哼哼!没得说,离家出走!可是为什么做流浪猫的日子却让他越来越想他了。糟糕!莫非她是被虐待狂!!!
  • 神之军神篇

    神之军神篇

    我与吾等签订永生契约,力量、剥夺、不死、智慧、胜利之精灵,为吾之成就创造辉煌,吾是军神,吾是战争之神是战无不胜的胜利之神。
  • 安住我身

    安住我身

    本书由星云大师序文选改编,包括大师编著的自序、为外界人士和佛光山徒众所写的推荐序,大师以笔作为修行的福田,努力灌溉佛教文化的花园,从关怀现今人类所面临的生存、生活、生命等问题,乃至忧心升斗百姓的生计,令人感怀一代大师对世人的温柔。
  • 鬼出惊魂夜

    鬼出惊魂夜

    他注定灭鬼祖,救苍生!他注定和魔尊一决高下!他注定他一拜师学道就掉进了美女窝子,他注定一入仙界,那就是公主爱,郡主追,小姐赶!没办法柳公子注定就是桃花命,天下美女都争着给他三分颜色!问生活怎么逍遥?那就是美女在怀,无忧无虑!问天下谁为君主?那就是弹指可破苍穹,震足天地摇晃!本书美女如云,笑点百出,看本书者————英雄可流千滴泪,诸君也能破肚皮......
  • 傻丫头古代赚钱记

    傻丫头古代赚钱记

    要问世界上什么人最厉害,最吃香,最最有本事?某只鱼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有钱人。砸场子?搞独立?用官场?搞暗杀?想在某只鱼的管辖范围内搞小动作,那某只鱼只会跟你说再见!祝您好运!但某人偏偏不怕死,再三挑战腰缠万贯的她,会被扁得连妈都不认识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妖浮生

    天妖浮生

    穿越成了一头老虎,父母却被杀,身负大仇的他毅然上路,誓要报仇雪恨!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神、仙、妖、魔一个个粉墨登场,现身做法,搅动风云。面对着一个个大能的算计,他只是安静的擦拭着手中的剑,淡然说道:“我手中,有剑!”
  • 拳道升天

    拳道升天

    这是拳的世界,这是梦的起点;我们不打怪,不欺负小朋友。因为,这只是开始……
  • 感动欧美:快乐只在一念之间(下)

    感动欧美:快乐只在一念之间(下)

    人生原本是快乐的,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远离纷扰与烦恼。快乐是一种心态,它左右我们生活的质量;快乐是一种责任,它承载着我们精神的砝码。拥有快乐,我们才能将生命画卷渲染得明媚亮丽。快乐只在一念之间,你愿意握住快乐,悲伤与阴霾就会烟消云散。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人,用我们欣悦之情面对生活所有的馈赠,并且,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将快乐打包,赠予每一个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让所有人的脸上绽放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