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0500000016

第16章 有啥别有病(5)

频频发生的精神疾患恶性事件,反映出了精神卫生领域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这问题之一就是防治体系过于薄弱,从事精神病患防治工作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太少了。全国精神疾病医疗机构数量少,精神科床位少,注册精神科医师少,全国平均每10万人里面才有一位精神科专业医师,这位医生怎么能够满足10万公众的就医需求?你就是让这位医生长出八只手他也忙不过来!越是不能解决现有问题,矛盾就会越来越突出。问题之二就是我们现有的精神卫生法规是相当的不健全。没有足够用的法律规定,就要影响对公众和精神疾患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像治疗、求医、就业、救济以及不受歧视等方面,都是存在问题的。精神疾病可不同于一般性的疾病,它的特殊性非常强,要是没有极为明确的法规,那么涉及到精神病人救助的各个有关部门就只能按照对待一般残疾人的规定来对待和处理,这就让精神病人的具体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说到专门的立法事宜,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了“精神卫生法”的相关筹备工作,并且还先后进行了长期的相关调研,可是到了现在仍然没有出台的信息。法律上的缺失就造成了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仍然长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更为关键的是,精神病患的救助、管理等工作始终难以让公众满意。

应该如何帮助你?

强迫、抑郁、恐惧、焦虑这些属于神经症的心理障碍,和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疾病是有天壤之别的。不管是抑郁症、强迫症,归根到底都是心理问题所导致的,只要是把心理问题给妥善解决掉,患者就会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上,就不会中断自救的过程,就可以慢慢地好起来。

心理问题不是不治之症,不是没有医疗应对办法。

现在有一个比较突出却又让人很无奈的现状,就是不少心理医生本身就有问题,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学常识和人文关怀。作为心理医生如果在人文关怀上存在问题,后果就很难讲了,医生要是对于求助者根本没有经过认真的观察和判定,只是以求助者或家属的自述为标准,甚至还有医生诱导求助者,然后就根据一些表象判断为心理疾病,就开出大剂量的处方或安排住院。这种情况可不少,尤其是一些孩子由于学业等压力产生了幻觉等问题,听了家长忧心忡忡的陈述后,心理医生就轻易地说成是精神分裂,甚至说需要吃好多年的药才能转好。医方是如愿地卖出了大量的药,可是这种大量吃药的后果一是有强烈的副作用,让患者非常难受;二是会产生赖药性,因为有不少药物都是从神经系统发生作用的,用药时间一长神经系统本身的功能就要降低了,就需要再大量吃药以维持住效果;三是会导致病情反复,大量用药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让躯体症状得到缓解,同时也能获得到一些心理安慰作用,让患者抑郁、焦虑的情况得到一些缓解。但是如果生活中原本存在的不良刺激仍然在发挥着作用,患者的心理问题往往还会再次复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发生的话,不但患者的躯体本身会产生很强的耐药性,药物所产生的调节作用也会在心里对药物信任度下降的基础上逐步减退。

作为治疗手段,对于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研究也应该是心理医生的工作,你不能总是坐在诊室中开药或进行简单的心理开导,这只是做了工作的一小部分,因为对于每一个病人的治疗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现在,对于解决部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这是个好的趋势。想要解决问题,就要从多种角度来审视重性精神疾病。

病人需要通过系统化和规范性的治疗过程来缓解和控制病情,不过,精神病人中八成都需要终身的康复治疗,这就让不少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难以承受。据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要是住院治疗的话,一年至少也需要数万元。就算是采取家庭病床治疗,一年最少也需要1万元。长期支付高昂的治疗费是一个制约治疗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绕不开的。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对于重性精神病人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管,也没有相关专门救治经费。只有他们肇事惹祸了,才会有公安部门出面把他们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鉴定。要是被确定当事人在肇事期间不能辨认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那就可能因为不负刑事责任被遣送回家,这就形成了精神病人肇事之前没人管,发案之后仍然没人管的局面。

针对这个两难的尴尬问题,各地都推出了一些措施,现在看起来效果还不错。有的问题就是这样,不是没法解决,是没人专门去做,只要做了就会有效果的。比如把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列为重点进行管控,由当地的卫生部门负责精神病人的随时监测,督促精神病医院做好鉴定、收治和管控工作,对于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或无法查到监护人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由精神卫生机构接收、治疗,残联对治疗出院后生活贫困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免费发放维持治疗的基本治疗药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落实精神病人的医疗费用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报销,财政部门负责核拨收治、管控经费,基层社区负责协助开展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随访管理、应急处置。

应该说这些办法都是有效的好办法,只要做到位了就能把危害公众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好,但要是还按原来一样一切总是粗线条,制度到位了工作不到位,那问题还是问题,想要肇事肇祸病患不脱管、不失控就是一句空话了。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既是管的问题同时也是帮助和保护的问题,“转变思路”这个提法在这方面还是应该提倡,不然有的人的做法还是不对路。杭州、上海等地对于精神卫生方面出台一些规定还是相当人性化的,应该说是很对路的。这些城市规定了精神疾病患者在发病期间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其本人及监护人均无力承担赔偿责任的,受害人可以向市、区县人民政府申请适当补助。

对精神疾病患者权益的保护也做出了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遗弃精神病患者,禁止非法限制精神疾病患者的人身自由,如果不是患者本人真实意愿或经过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公开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快乐并痛苦”的流浪身影

在全国各个城市和乡村里,我们都能看见流浪精神病人的身影,随之出现的社会问题也是非常有必要特别说说的。

导致这些身影到处流浪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疾病因素直接导致的,如重性精神病让病人身不由己。二是社会心理因素间接导致的,如社会支持缺乏和社会歧视。三是缺乏有效的社会系统化监管和治疗措施。这些流浪者们生存在社会最底层,他们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医疗保障,虽然有时也很快乐或表现得很平静,但由于衣、食没有保障,让他们总是处于“快乐并痛苦”之中,时常还要面临着正常人群的歧视,还要面临着人身安全的威胁。作为普通的公众,你可经常看到媒体上报道什么地方有精神病人在施暴、在破坏社会秩序,但是对于那些精神病患者受到来自于正常人群的人身、语言攻击的报道却少之又少。为什么会是这样,那就是出自于正常人内心深处对于患者的歧视。

精神病患者和正常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自然也要享受相应的权利,而正常人对精神病患者的隔离和排斥总会让人缺少人性,特别是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冷暴力和人身攻击行为更让人觉得这个社会的文明缺失。我们看到的只有精神病人下岗,却没有精神病患者就业的事情,那些企业不管是国营的还是私立的都设置高门槛,把被贴上和曾经被贴上精神病疾患标签的人排挤在门槛以外,就这样出于歧视、不信任把有精神病和精神病史的人群搁在一边。

失业,这是与精神病相关的一大社会问题,也是让流浪精神病问题恶化的原因,正常群体对于流浪精神病人的态度,也在造就着越来越多的精神病人和流浪精神病人。这些流浪精神病人就生存在我们的身边,可是却又如同鬼魅一般地游离在我们的生活之外。正常人对于流浪精神病人的伤害、殴打并不少见,但是对精神病人的施暴行为却很少受到惩罚,原因是什么?就在于精神病患者没有用法律维护自己人身安全的能力,更没有多少正常人为他们讨公道!

城市中的失业人员、农村的贫困农民都需要救助,流浪精神病患者也应该受到同样甚至更多的照顾。他们总是衣不裹体,一身破烂甚至有的人根本就没有衣服穿,他们食不果腹,只能是靠捡垃圾中的食物为生,就这样自生自灭,直到有一天黯然死去,才让正常人卸下了包袱。

现在关于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保障性法律、政策是非常缺乏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上的保护都是不到位的。涉及流浪精神病人的机构是不少的,如民政、公安、城管等,但他们这些机构对于具体的救助工作也是无法做到位的。相关的医疗保障是由各个地方医院负责的,但是流浪精神病人接受治疗是长期的,费用之大使得医院也不堪重负。在各种相关的工作中,现在最为首要的就是如何推动精神卫生立法和对流浪精神病人救助立法问题,要是有了相关的具体规定,指定了具体的机构职责,情况就要好出许多。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财政投入上的,现在关于精神病的医疗投入和流浪人员管理经费投入都是比较少的,没有足够的经费支出是没法开展工作的。再有就是社会工作者在这方面可以做很多具体的工作,职业性的和公益性的社会工作者们作为与流浪精神病群体接触最为密切的人员,还可以负起推动精神卫生立法和流浪精神病人救助法规、政策规范化的工作。流浪精神病人群体的法律意识基本没有,所受的权益侵犯也最严重,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发动社会筹资,改善流浪精神病人的状况。

同类推荐
  • 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简要介绍了心脏、血管及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知识以及血管性疾病形成的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血管疾病的病因、症状、临床类型、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知识。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方便阅读和查询。本书适合医疗保健人员、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患者朋友阅读和参考。
  • 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临床常见病的诊断要点,简明扼要,易于查阅、记忆、掌握。治疗要点中具体治疗方法比较详尽,用药具体到剂量、用法、疗程等,充分体现了《全科医师速查手册》内容的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针对影响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一一剖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为强调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应从婴儿抓起,《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增加了婴儿情绪和行为障碍及心身疾病的内容,介绍了发达国家中已兴起的“婴儿精神医学”;为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设专篇讨论预防问题;鉴于我国儿童少年精神医学起步较迟。
  • 综合征ABC

    综合征ABC

    本书较全面地收集和描述各类综合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治疗原则以及首次描述时间,通过首字母顺序及系统分类两种方式进行检索,可作为临床工作者解决疑难杂症的工具书。本书内容全面,检索方式多样,查找方便。
  • 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儿童骨与关节损伤》全面涵盖了儿童骨关节损伤的特征与处理原则、儿童骨折的生物学与生物力学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暗伤之命运的抉择

    暗伤之命运的抉择

    神圣的教堂,古朴的城堡,还有骁勇善战的骑士,这是一个充满魔法于奇幻的世界,战争杀戮不断。命运的抉择就在这一刻,狼人,吸血鬼都将一一登场!
  • 绝宠杀手王妃

    绝宠杀手王妃

    她;二十一世纪金牌杀手无情冷酷,与黑暗为伴;她洪武大陆上官世家废物五小姐。看她如何凤凰涅潭华丽重生。他;神秘,冷酷,残暴,却对她百般宠爱黄泉碧落紧相随。
  • EXO之不准追星

    EXO之不准追星

    女主考得了全年级第一的成绩,可妈妈依旧不让她追星,女主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而在韩国遇见她的偶像xo,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期待哦~(剧情发展较快,见谅。)
  • 晏子原来这样说

    晏子原来这样说

    走近晏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仁爱无边,躬亲示范……晏子是思想的圣者,行动的巨人,后世的尊崇。走近晏子的学说——去品读他的治国良策,忠君为民……晏子是旷世的贤臣,万民的榜样,永恒的丰碑。
  • 大喊亚麻跌

    大喊亚麻跌

    我不可能每天更新,但我会尽最大努力!我不可能每天更新,但我会尽最大努力!我不可能每天更新,但我会尽最大努力!
  • 陆家小媳妇

    陆家小媳妇

    凝香是侯府丫鬟,重生后早早赎了身,只是才回家就被邻村陆成盯上了,还带着他两岁的“儿子”一起来。禁不住这爷俩的死缠烂打,凝香羞答答嫁了过去,婚后日子越过越好,忽然某天新皇登门,说要带走他的种……陆成看看家里的两个萝卜头,脸绿了。凝香比他还绿:你再敢胡思乱想试试!
  •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被称为“第二书圣”。多少年来,他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气势磅礴的碑刻书法一起,声名远播,走进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寻常百姓家。他的书香和风骨传遍了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颜真卿以他正直、坚贞、刚烈的崇高人格和雄强伟岸、端庄肃穆、浑厚壮观的书法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颜真卿与颜体》介绍了颜真卿的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书法创作历程,对颜体也作了概要。
  • 我只害怕我爱你

    我只害怕我爱你

    你有没有长久地爱一个人,爱到想要逃离?五岁的宁以沫与辜徐行相识于一场意外,为了保护一棵树,她惨被辜徐行误伤拇指,而后父亲离世,她被辜徐行家收养,成了他名义上的妹妹。他处处嫌弃她,又时时关注她,嘴上的毫不在乎和心里的内疚让他作茧自缚。而浪漫桀骜的辜江宁与万人迷陶陶的出现,打破了这原本的安静。江宁成了以沫的守护神,陶陶与辜徐行纠葛不断,冷漠强硬的辜徐行让人捉摸不够,寄人篱下的以沫无法言爱,用一场逃脱来成全自己的新,爱情还未开始便已是千山万水。
  • 陈欧传: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陈欧传: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2014年5月16日,聚美优品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31岁的陈欧身价达到15.75亿美元,成为纽交所222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 一见生子:甜心送上门

    一见生子:甜心送上门

    初次见面,她说:“我想给你生个孩子。”他沉寂了两年的欲望第一次被唤醒。然而顺利产子以后,她却绝然离去。四年后,某奶宝扭着自己的小屁股,嘟起小嘴:“爹地,茵茵是怎么来的咩?为什么别人都有妈咪,就我没有?”“商场买尿不湿送的。”他无奈的答。……四年后,当邬瞳再看到这个男人,气不打一处来:“女儿说自己是买尿不湿送的,你什么意思?”男人眼神迷离的将她紧紧的拥在怀里:“我总不能说她妈咪不要她了。”他宁愿让女儿觉得是他骗了她,也不想在女儿心里有任何对妈咪的失望。因为从四年前他就知道,总有一天,她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