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0500000009

第9章 曾经的天使(1)

1.好医生,坏医生

好医生在哪里?

红包,红包,让患者恨之入骨,长期以来,卫生行政主管机构对红包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围剿,但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不但解决不了,还让民愤越来越大。不久前,有个省又发布了一个“医疗机构及医生索要、收受红包、回扣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按照这个办法,凡是向患者索要和收受了红包并且回扣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医生,都要面临行政降级或撤职的处分。一位卫生部的负责人也说要全面整顿行业不正之风,要向医生收红包的行为开刀,卫生部门要专门设立患者投诉电话,凡是收红包、拿回扣,被举报被查出来的医生都要被吊销行医资格。

这些措施能让医生不再伸手要红包吗?医生不要患者就不给了吗,或者说患者敢给医生就不敢收了吗?关于红包问题,上面已经要求过好多次了,医生们还是照收不误。要是从必要性上说,医疗行业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社会公众对医疗行业的满意程度是很低的,如果说医疗行业是目前各个行业中最让公众不满意的行业也不为过,因此大搞整顿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其必要性是不用置疑的。可是如果还像以前历次整风一样,只是从医患关系的表面现象下手,简单地走一回过场,最终只能是把深层次问题再掩盖一回,等下一次矛盾爆发再说。

深层次问题在什么地方,是个什么问题?是医务人员常说的医生待遇差吗,要是解决了医生待遇问题他们就不收红包了吗?这个问题很难说,就算给医生提工资他们也不一定收回拿红包的手,北京很多著名医院的医生年收入超过十万,可是他们对于红包照样来者不拒。所以那些所谓的深层次问题并非这个。

医疗与医药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医疗处在医药的下游,中间以药品经销这个环节相联系。不少人认为处于上游的医药生产环节获利最丰厚,而处于底端的医疗环节获利低微。有的卫生领域专家也说,目前在我国病人所付出的总体医疗费用之中,医疗机构所收取的医护人员劳务费用其实是很少的,在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只有不到十分之一,这不到十分之一的费用也并不全都付给医护人员,还有其他的用途。大多数医疗技术服务项目的收费价格已经不能补偿医疗服务中的成本消耗,由于这个原因,各个医疗机构就只能想办法从药品的销售和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中求得补偿。

医药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这已经是公认的了,而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医疗行业,则是药品和医疗器械经销商那里的延伸,他们负责把药品、器械从经销商那里转送到病人的手上,在这个过程中索取一定的“跑腿费”。行医本来是一项高智力的劳动,但是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得到的报酬却不高。收入非常高的医生是有,但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有这个能力,绝大多数医生只能是清汤寡水。在整个医药行业中,医生的收入不多,在医生群体中,高收入的医生不多,在收入不高的医生群体中,道德形象好的医生也不占多数。可是作为全部医药行业“形象先生”的医生,却是全行业中与社会公众进行互动最多最直接的一个环节,尤其是众多拿着不算高的工资却背着高收入低道德黑锅的普通医生们。公众并不清楚这些穿制服的医生是怎么分工的。

说了这些,事实就很清楚了,并不是所有医生在吃病人,也不只是医生在吃病人,吃病人的是一个系统,只是医生处在这个系统的末枝就担负起了与公众打交道的任务而已。当然,也不排除有更聪明的医生,他不愿意处于系统的终端,他要获得更多的好处,于是就顺着链条向上走,而且还成功了,并且这样的医生还真的不少,一边拿着少量的工资继续“高尚”,一边在身后接着大单的生意。

在患者付出的高额医疗费用中,药品、消耗品、器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是由药品器械虚高的价格造成的。本来药品和器材在出厂时价格就不低了,作为中间环节的分销商又赚得太多,你要摊派一些费用他也要分一些利益,最终价格就上去了。这些都是用于救命的,应该加的利润你可以加,这一点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加得多了患者就无法接受了。比起中间环节的分销商,生产商和终端的医生还算好的。虽然物价等部门对医院管得还是很紧,但他们所管到的都是一些小钱,对于利润非常高的药品器械还是不容易监管到位。对于这些高费用的消耗品,经销商向监管部门报价是多少就是多少,监管部门也并未就此类商品在价格上作严格的限定。病人在就医时支出费用最多的也往往就是那些高价医用消耗品,像有的抗菌素价格是1000多元钱一支,有的药是20元钱1片。当然,这个系统的各个环节也有反复、交叉之处,不少时候,医院和医生本身也就是经销商。从这一方面来说,医疗费用的急剧攀升并不只是医生所致,这是整个医药行业各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说红包和提成并没有那么简单,背后还有不少故事呢,因此只是从这一点上骂医生没良心是没用的,并不能改变什么,挨了骂的还会心安理得地收红包和回扣,没有挨到骂更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医药医疗市场还在不断地扩张,产业还在不断地膨胀,医院和病床不断地增多,这种状况可以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好处不大,主要收益还在于可以刺激G D P的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医院经营成果、让红包更鼓涨一些。

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全部医生都推上风口浪尖。医生虽然不算是冤大头,但他们之中不都是“聪明人”,更多的还是小鱼小虾,只想着安安稳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敢也没本事做坏事,普通“没本事“的医生也只能维持基本生存,还要承受着强大的舆论压力,被千夫所指。对患者冷漠、生硬和草菅人命的医生是有,但不能因此就一竿子把船捅翻,让好医生也掉到水中。

那么,到底好医生有没有?如果有,他们在哪里呢?不用找,到处都是,看看非典时期的医生吧。在那次事件中,最让人敬佩的就是那些医护人员,他们虽然眼见着一个个同事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倒了下去,但他们却依然挺身而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阻挡着肆虐的病魔。这些当时被称作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平时就是被人们又恨又不敢得罪的那些人。

非典事件倒是给中国医学界提供了一个道德体验机会,医生们没有放弃这个机会,在职业道德的感召下,医护人员也体现出了很高的职业素质,面对着巨大的威胁,也是像战士一样冲了上去,让公众出于真心自发地对医务人员表示谢意。不要说别的,1/5的感染者都是医护人员,而且在初期医护人员的患病率还要高,这就相当能说明问题了。

医生是提供服务的,而患者是服务的享受者;医生是收取服务费用,而患者是付出服务费购买服务的。在非典事件中这两个方面整合到一起了,没有你我,患者与医生大家都一样了,医护人员和病人一起体验和咀嚼着痛苦,共同面对着死亡的威胁。医生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又是医疗服务的享受者,在道德上,内心深处的崇高与纯粹、悲悯与敬畏被唤起来,并且付诸行动,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感动的境界。

不过我们的医患关系还是相当紧张,并没有因为非典事件中医生的表现就有所改变,公众还是经常慨叹看病难、医务人员缺乏温情,甚至说某些医生道德败坏,只知道坑人、骗钱。为什么医生身上的两种角色反差会有这么大?

别奢谈提高待遇,能调整到位就满意了

有人说医生的待遇太差了,工资少得要命,都快活不下去了;有人说医生的工资很高,又是红包又是回扣的,正常收入比起灰色收入来可以忽略不计。到底是多还是少,应该不应该给医生加工资?其实这个问题不是加不加工资的问题,是一个应该怎样把医生工资调整得合理的问题,把没有得到灰色收入却背上黑锅的普通医生恢复清白之身,把那些一心向钱甚至不惜用患者生命去交易的黑心医生彻底法办,把那些以药助医、以副补主的混乱逻辑完全停止,把应该属于医生的待遇还给人家,把不良医生多吃多占的追索回来。这是根本问题,不是要你选择什么角度的问题,不要粗暴地站在反对的角度一味地说医生都是富得流油,也不要轻易就为涨工资鼓噪,凭什么还给那些已经高得离谱的工资单再来个加法?

有争议?没关系,我们先来听听医生们的意见吧。

一位武汉的三甲医院住院医师说他的明暗收入每月加到一起大约2000元左右,他说倒不是在意工资少,就怕病人闹事。

辽宁三甲医院的一位工作了三年的住院医师说,他的工资是一个月1700元,他认为还能凑合接受。

上海一位三甲医院的住院医师每月工资加奖金2000元左右,他说提高收入的唯一途径就是想办法快点做主任,可以多赚点外快改善生活。

北京一位三甲医院的内科住院医师说,他的月收入2400元,没有年终奖,每周的工作时间大概是60小时左右,工作以来从来就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公共长假。

还有位硕士毕业6年的医生,每月工资1200元,奖金looj己至200元,另有灰色收入大概在300元左右。他说还好是生活在一个中等城市,生活还算可以,但还是买不起房子,好不容易交到一个女朋友,也不敢和人家谈结婚的事。

为什么这些医生报出的收入这样低,尤其让人吃惊的是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医生,也只是每月2000;~左右?当然不会都是这样的,有位网友说,他在大城市有好多做医生的年轻朋友,在一般市级医院的月收入都在3000~己左右或更多,至于在大医院里工作混得好的,一个月收入怎么也要有万八千,假期还可以去国外旅行。

另一位网友也说了他的经历,他毕业于一个正规的医学院校,1997年的时候他在内地的一个乡镇卫生院上班,当时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一个月才350元钱,可同他学历、水平一样的朋友在深圳经营药品,月薪是1loooy己。到了2007年他去深圳一家医院上班,收入比原来高了好多,每个月所有收入加起来是3000;~左右,但他的那位朋友已经是十万月薪。一个月就可以拿到十万月薪,就算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医生的工资、红包、回扣加到一起也很难拿到这么多。真是人比人气得死,医院中一个刚毕业的专科生工资700元,本科生750元,中级职称档案工资1000元左右,医生的工资是高还是低呢?

现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关系普遍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中,要是对公众提出由于医生收入低需要给他们涨工资、提高待遇的问题,表示不理解、不支持的人可能要占大多数,有好多人会觉得医生都是会赚钱的人,他们的待遇会相当的好,比普通人要强出许多。可事实上是不是真的如此?很难说得清楚,因为各地、各级、各种性质医疗机构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医疗机构里的医生的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果以偏赅全,说全体医生都是收入很高的人就不符合事实了。一般来说,传统性的医院中医生的工资标准都是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就算是已经工作了十多年的专家教授们,工资也往往只有2000多元,拿着不高工资的专家们也不都是善于赚取灰色收入的聪明人。对于不少医生来说,他们的工作是一个高强度、高风险的,对于工作上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并不一致。

是的,如果只看到那些既拿工资又收红包、回扣的医生,而看不到只可以规规矩矩拿工资的医生,对于后者就是不公平的。有人说,如果不考虑私立医院医生的情况,现在医生的基本工资总体上是低于公务人员的,要是觉得与公务员没有可比性,那么可以与教师比,整体上也是低于教师工资的。媒体上报道,现在北京大医院工作4年左右的住院医生基本工资是1000多元,工作了20多年的教授基本工资是2000多元,而工作在农村的乡村医生却只有数百元。

北京协和医院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医院了,据说在这里工作了50年左右的顶级专家到了退休时基本工资也只有3000多元,相当一部分在协和医院工作了一生的专家教授也有可能会因为患上了大病而需要全院职工给他募捐筹集治疗费用。公众都觉得医院对于患者在收费时是毫不客气的,而且是在想尽一切方法搜刮患者的钱财,因此医务人员的工资就相当的高、道德就相当的差,这个看法至少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是工资高、道德差。很多公立医院就职的医生一旦退休以后,就只有10002j至3000元左右的基本工资,因此有相当一大部分高龄的老教授仍然需要坚持出门诊,一是不甘于寂寞,二是为了从医院获得挂号费收入提成以贴补家用。

由于目前医生面临着待遇与工作强度不相符的情况,许多医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很低,不平衡的心态导致一部分人选择离开了医生队伍。大医院里面的医生尚且如此,基层医院和乡村医生的状况就更难了,由于乡村医生人数大幅度减少,在北京的一些远郊区县已经出现了没有医生的情况。

待遇差不应该成为违纪的借口,但是由于长期的工作付出与工资收入不相符,不少医生就通过多开进口贵重药物和大处方来获得收入,因此就加重了公众看病贵的问题。

同类推荐
  • 生命的尊严与临终护理

    生命的尊严与临终护理

    为让每一个生命晚期的人都得到关爱和帮助,舒适、无痛苦、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临终关怀事业。本书通过人们对生命尊严的需求的揭示,提出具有指导性的临终关怀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从临终关怀的概念与观念、临终关怀运动与发展、临终关怀模式与机构类型、临终关怀服务特点和内容、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评价、临终关怀护理实践、症状控制、临终患者心理关怀及其家属的忧伤辅导、死亡教育等全面系统阐述了临终关怀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
  •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是一本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结合、融会贯通的奇书。它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也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抗拒死亡、抵御疾病、追求健康长寿的中国医学奠基性经典。它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作为医学理论之准绳,历久而不衰。
  •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被世界人民誉为“东方药方巨典”。《本草纲目》内容丰富,知识广博,不仅对古代人民的医疗、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对现代人认识和了解药物、加强养生保健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选本以药材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编选了一些觉的药方和常用药物,以便广大读者更好的阅读、理解和使用。
  •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以实用为原则,缩减理论阐述,力求简明扼要,对指导临床有实际意义。全书共10章,选择中医药有一定优势特色的病证88个。在病证下立法处方,以病统方,方证相对。每一种疾病均按照诊断要点、辨治原则、处方、警示四项编写。诊断要点一般按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三段式编写,以求精简易掌握。在处方中大多数是辨证用药,也有少数是辨病用药,力求临证用之有效。儿科处方用药剂量应根据小儿年龄、体重、疾病轻重缓急、药物多少及配伍而定,《中医儿科处方手册》除新生儿疾病外,一般中药汤剂处方用量,适用于4~7岁儿童;中成药剂量仅供参考,临床选用时以其药物说明书为准。
热门推荐
  • 不可不知的理财知识

    不可不知的理财知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总裁恋上涩涩小妻

    总裁恋上涩涩小妻

    一场变故,让她从富家小姐转变成为酒家小姐,原以为她的命运会一直这么下去,却没想到,一个霸道冷酷的恶魔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一切……他要她,却从来不说爱她。他爱她,却将她害的家破人亡……在一场爱情,两个男人之间,究竟她该如何选择呢?
  • 郁金香

    郁金香

    结婚两年的女兵连长罗曼对待爱情讲究情调和高贵,身为大摄影家的丈夫则要求妻子在床上是个荡妇在面上是贵妇。罗曼难以做到,两人的裂痕越来越大。由于罗曼在性生活上难以配合,摄影家又回到了过去的追逐女人的生活中,而且这次追逐的是罗曼连里的战士……
  • 魔教最佳教主

    魔教最佳教主

    魔教教主座下大弟子,这个身份很便利。可惜魔教被灭,上下死光,就剩自己一人。重建魔教,布道传教,复我荣光,听着很好听,那是因为事情没压在你身上。投投骰子,就有武功秘籍到手,这个工具很方便。可是你看看都是些什么武功,《裂骨一指弹》、《五马分尸拳》、《血海滔天大法》......就没一个文雅的吗?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我晕血呀!晕的厉害,到了一见血......不行,我先晕会。(一天最少两更,中午十二点和下午六点,加更的话会在晚上。)
  • 夜颂曲

    夜颂曲

    神圣大陆,神魔交战,魔界败退。魔君遣独子潜入人间,欲寻找本源之力反攻神国。其时,韩颂身佩墨玉,诞临人间。斗佞臣,诛奸邪,收神剑……神魔交战三千年,韩颂一人逆苍天!
  • 末日之怪物

    末日之怪物

    一个正常人与一个怪物的爱情故事!耽美,如果不喜欢耽美的朋友请慎入
  • 我的娘子是女侠

    我的娘子是女侠

    小仙多谢收藏的亲们,小仙想静静,所以输暂停更新,如果哪天突然更新了,那么说明小仙回来了。非常抱歉!·
  • 我为万法

    我为万法

    他是暗夜中的王者,他背负着杀戮的使命。从天而降的神罚天狱,将他与万古魔神捆绑在一起。他要活,便要杀!你们皆是善,那我便为恶!朗朗乾坤之中,争他个天崩地裂!
  •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的一生,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历程如同史诗一般;那深刻的底蕴,肤浅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内心深处。他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悲歌。在他身上,我们会看到自信和勇气,激情与幻想,勤奋与斗志,而他也凭借这些,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辉煌。今天,世界充满着变化,无数的机遇,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全欧洲的热血青年们,没有谁比拿破仑更适合做你们的榜样了!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独一无二,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掀起狂风巨浪,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代价。
  • 一人一孤岛,孤岛无孤独

    一人一孤岛,孤岛无孤独

    一个人一座孤岛,阳光碧海围绕,飞鸟为伴,却无人涉足。虽远离城市喧嚣,无悲欢离合,却也单调乏味。不知漂到哪去,在哪停留,未来一片迷茫。岛上渐渐到来各地的旅人,或匆匆路过,或驻足于此,那独一无二的记忆不将抹去。孤岛并不孤独啊,它曾经也有一片欢声笑语,一群人的狂欢,见证了一群年轻人的故事。而最后,小岛重归平静,却仍有一人不愿离去,他要常留于此,度过余生。那是她的爱人啊,她的心就是那座孤岛。从此再无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