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4900000026

第26章 教育与成才(2)

认为人民是上天的赤子,是受上天护佑的。国君的任务代天治民,即对人民进行政治统治;师的任务是代天教民,即对人民进行思想教育。二者地位相当,同是上天的代言人。

《吕氏春秋·尊师》篇则把师的地位提高到圣王、贤君上,认为圣王、贤君也不能不学而能,无师自通,也要以能者为师。

文章列举了古代十圣王、六贤君的从师情况,如舜以许由为师,汤以伊尹为师,齐桓公以管仲为师等,然后得出一个结论:

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大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

这就是说,教人是最大的义,学习是最大的智。因为教可以给人带来最大的利益,学习则可以使人“成身”。只有经过老师教诲,努力学习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活动。他不仅向学生传授古代积累下来的各种业务知识,而且教育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曾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他的功绩既为当时社会所公认,又为后代所尊崇。人们把孔子誉为教师的祖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古代对教师的地位、职责和作用的重视。

墨子把“有道者劝以教人”作为三大治国措施之一,指出: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

以道以义教人的人是有很大功劳的。有人认为,“义”主要是指为天下兴利除害的行动,哪里需要用语言去教呢?墨子问:

“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

对方这才承认:“教人耕者其功多。”墨子认为,推广先进的科学知识对人民有好处,是一种义举,因此这样的老师有功于天下。

孟子也重视师的作用,而且身体力行,成为孔子之后为师的典范,人称亚圣。但儒家最重视师的代表人物却是荀子,他从正反不同的侧面论述了师的作用。首先,他认为师是礼的化身,其主要职责是正礼。在《荀子·修身》篇中他指出: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强调没有教师,人们就不可能弄通礼、乐、诗、书、春秋等艰深难懂的经典,不可能掌握君子之道,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其次,他认为一个人必须接受老师的教化,才能改掉种种恶性。在《儒效》篇中,他指出:

人无师无法而智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恻必为怪,辩则必为诞。

就是说,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化和效法的榜样,那么有智慧者就会变成盗贼,勇敢者就会去伤害他人,有才能的人则会作乱,明察者则会提出一些奇谈怪论,善辩者则会发表荒诞不经的言论。因此,人们必须接受教师的教化。

第三,荀子还特别从治理国家的角度突出了师的重大作用。

在《礼论》篇中,他强调: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认为没有天地就没有人类,没有先祖就没有自己,没有君师就无法治理天下,从而把天、地、君、亲、师提到了同样高的地位。

《礼记.学记》继承了荀子的思想,认为师是学问渊博、能明辨是非善恶、了解知识难易深浅,能启发诱导别人的人。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

学为君也。

孔子把读书做官当做培养人才的目标,他的后代弟子们也把为长为君当做人生的最大荣耀,这是打上了剥削阶级印记的人才思想。但在原始社会,为人师表的人确实也是各级首领,他们是一身而二任焉。儒家认为师不仅有资格做官,而且有资格当国君,认为只有尊师向学的人,才能成为各级统治者。这里主要是强调一切政治人才都要受教育,接受教育就要重视师的作用,因为他们正是帝王之师。

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于是儒家倡导的尊师重教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中央正式兴办了太学,并选择“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者”为五经博士,负责传授儒家经典。从此,教师的地位得到封建朝廷的正式确认。到了东汉,开始采用荐举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挑选博士,要求博士具有较高的道德风范和精深的学识,足以为人师表。当时,博士虽然不是很高的官职,但却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朝廷的礼遇。后来,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对教师的职责与作用做过论述,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扬雄、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熹、王夫之等。他们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传道作用。传道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育人。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家都强调思想道德教育,并且往往把德育放在首位。孔子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到了唐朝,韩愈特别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将“传道”作为教师的主要职责。认为教师如果不“传道”,就不成其为师,没有师也无从传道,从师的目的主要是学其道。当然,韩愈所强调的“传道”,是传儒家之道,传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之道,这同我们今天所讲的传道、育人在内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的职责却是古今一致的。

第二,授业作用。授业即教书,传授知识。将人类积累下来和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韩愈在著名的《师说》中指出: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他认为,“传道”,还要授业、解惑,即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不解的问题。因为任何人都不是生而知之者,他必须虚心向教师、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才能不断有所进步。而教师之所以为“师”,就是能够承担此项任务。

当别人向他学习,向他求教时,他要把自己的知识无保留地传授给人家,帮助下一代人成长。我国古代社会特别强调尊师、敬师,恐怕道理就在于此。

第三,长善救失作用。长善救失即开展批评教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人才培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他们克服缺点、错误,发扬优点、长处,不断进步的过程。正像王夫之所指出的,教育可以使人改恶为善。所以,教师的又一重要职责,就是长善救失。要通过批评教育,使受教育者不断去掉自身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许多东西,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第四,为人师表作用。为人师表即做榜样。教师的人品、学业,乃至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从古至今,人们历来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诸子当中不止一人曾多次讲过,欲明人者先自明。还说身教重于言教。他们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用“正言、正行、正教”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实践证明,教师为人师表十分重要,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人物,都是以自己的教师为榜样,最终成为杰出人才的。

2.先秦诸子论求师与尊师

既然教师对人才的成长具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那么求师、尊师也就成为十分重大的问题了。《吕氏春秋。劝学》篇认为,必须首先树立求师的思想,不能等着老师去教,而要主动求教;不要用命令去召师,更不能看不起老师。

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不主动求教,等着老师去教的人是不能教化的;依靠权势,用命令的方式去召师的人也是不堪造就的。被召者必自卑,召人者必然看不起老师;使老师处于卑贱的地位,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理想的。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强调尊师,主张给老师一个较高的社会地位,对于老师不能像奴隶那样呼来唤去。

儒家就是根据这一原则接受学生的,孔子叫做“来者不拒”,对于主动求学的人都可以教,可以实行“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但对不主动求学的人就不管了。这就是孟子说的“君子共己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

墨子认为:

今夫乱世,求美女者众。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

意思是说,当前社会风气不正,许多人摆不正“好色”与“好学”的关系,“好德不如好色”,你不主动宣传正确的主张,无论国君与人民就都不了解。因此他说:“仁义钧,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他主张要“强说人”,即用灌输的办法宣传正确的理论。另外,墨子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农与工肆之人,因此并不摆架子,并不强调别人应该主动登门求教,而是主张要登门送教,用“强说人”的办法积极推广教育。

儒墨两家这种不同的主张是由他们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的的不同决定的。但儒家要求被教育者虚心求教,墨家要求教育者主动送教,对我们今天来说都有可取之处。

关于如何求师,孔子提出了“无常师”、“每事问”、“不耻下问”的思想,他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后来发展为“圣人无常师”,“转益多师是吾师”的主张,即以众人为师、能者为师,兼采各家之长,这种思想是可取的。孔子还提出了以圣贤为师的思想,主张效法文、武、周公等,并提出了“见贤恩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孟子也曾说过:“圣人百世之师也。”荀子则说:“以圣王为师。”又主张“求贤师而事之”,因为“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

我们说,对这种思想要一分为二,人们应该学习历史上一切有益的知识,但对那些过时的、落后的东西就不能当做效法的榜样。

荀子还说过:“非我而当者,吾师矣。”谁能正确地指出我的毛病,谁就是我的老师。这里有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克服自己缺点的意思。老子则提出:“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认为先进者是后进者的榜样,后进者也可以作为先进者的借鉴,使他们有所警惕,防止犯类似的错误。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为善人,不仅需要向善人学习,而且应该重视反面教员的作用。“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但老庄主要主张听其自然,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受到启发。法家则主张学习各种有用的技艺,在政治上则以官吏为师。

求师必须尊师,《吕氏春秋·劝学》篇说: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古代的圣王都尊师,当代的“后王”(指当时的统治者)更应该尊师了。尊师主要是尊重他们的知识学问,因此应该“不论贵贱贫富”,凡是有学问的老师都应尊重。文章还提出:

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

只有尊师才能相信他的教导,接受他的道德思想,将他的学问真正学到手。

荀子特别强调了尊师的重要性: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对老师是否尊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盛衰兴亡,因为在他那里,师是为治之本,是礼的化身。他要求树立老师的绝对权威,将老师与弟子的关系视为君臣关系。

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内,朝士大夫遇诸涂不与言。

这是战国后期君主专制主义思想在师生关系上的反映。在这个问题上,荀子还不如孔孟多一点民主性。孔子还曾说:“当仁不让于师。”孟子则主张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反对那些学问不扎实的人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做法。战国末年出现的《学记》则基本上接受了荀子的观点,明确主张实行师道尊严。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从此,师道尊严成为封建社会处理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原则并不符合先秦诸子尊师重道的原意,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严师出高徒”的思想还是应该肯定的,这主要是讲对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而不是说不允许学生有任何创新,不许他们越雷池一步。

3.当代学者谈师承效应及求师艺术

国内外不少人才学家研究了教师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名师出高徒。王通讯先生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在《人才学通论》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师徒型人才链。他认为虚心向才能高强的教师、师傅、学者学习和求教,是人才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外历史上的许多师徒型人才链,例如:孔子~子思~孟子,子弓一荀子一李斯、韩非子,苏步青一谷超豪~李大潜,熊庆来一华罗庚一陈景润,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一阿那克西末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一亚里士多德,汤姆森一卢瑟福—博尔等,都证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会出现名师出高徒这种效应呢?原因很简单,名师不仅有渊博精深的学问可以传授给学生,而且一般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刻苦攻关的精神、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治学方法。这自然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名师的严格要求下,学生也必然会自觉去效仿。因此,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学问,还包括怎样做人、怎样治学等一整套影响他走向成功的理论和方式方法。世界各国的名牌大学,包括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德国的柏林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前苏联的莫斯科大学等,之所以培养出了大批杰出人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大学名师云集。正如王通讯先生所说:

“师徒型人才链得以延续的内在机制乃师承效应。”学生在名师的指点下,继承了名师的知识与才能,并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就成为一条长长的人才链条。

同类推荐
  • 青春期的思考

    青春期的思考

    这本书应当是一个意外吧。从来不擅长写作的我,初中时曾被语文老师称为“难产”的我,怎么会写出这些文章?我的文章有的用中文书写,有的用英文书写,无论是采取哪一门语言,我都从来没有热爱过写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愿意用心去生活,去体验,去思考,并写下我对发生在周围事物的看法。
  •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村官上岗必备知识手册)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村官上岗必备知识手册)

    本书是村官上岗必备手册,提供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村官的角色,胜任工作。
  •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美、英、德、法、俄、日等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轨迹,指明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使命,明确了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提出当代新闻传播教育应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以高等教育为主体,以复式专才教育为途径,以社会责任为专业理念,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以高素质的师资和雄厚的资金投入为保障。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新闻传播从业者、新闻传播史论的研究者和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学生。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热门推荐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恋爱48小时

    恋爱48小时

    这是穿越小说,市委秘书长死而复生,他在阳间差48小时没有做好要做的事,因此向阎罗王请假48小时回来办好最后的事,可是在他办事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是一个梦,因为他犯了神经病被送到仙台山疗养,结果发生了这种各式各样离奇的事……他为什么犯了神经病,他到底有病吗?小说前半部写鬼魂,后半部写现实,给人无限思索……这个故事说明不论什么时候,有多大本事也不可能完全符合个人意愿,还是有办不成的事,有未了心愿。
  •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这是一部大学讲义,共八讲。第一讲:小说技巧的缘起第二讲:故事与情节第三讲:角色与身体第四讲:场面与背景第五讲:谁在说与怎样说第六讲:切分与组合第七讲:语言与言语第八讲:意图与理念。从小说文本和小说创作技巧的层面,对现代小说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阐述。全书依托国内外名家名篇技巧分析,追踪故事、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之从体验到构思,再到语言生成的想象化与符号化过程,强力洞穿经典叙述技巧的秘密。全书既有开阔的理论视野,又有对小说诸要素清晰独到的论述和精彩的文本分析。
  • 雪女妖心之太虚轶事

    雪女妖心之太虚轶事

    我是太虚观里唯一的女弟子。有一天,我遇见了一个人,一个只活在别人传说里的人,一个只追求玄法终极奥义的人,一个亦正亦邪改变了我一生命运的人,他的名字叫玉玑子。自他出现,我的世界再无正邪,他正则天下正,他邪则天下邪。黄泉碧落,我都愿意伴他一生。
  • 君怜朱砂倾天下

    君怜朱砂倾天下

    本不该相遇的两个时空的两人,因为一个诡异的玉佩而相遇,一个是幻月国身份尊贵的太子,却沦为质子,备受欺凌。一个是玄墨国前皇后的长子,本不该有任何交集的两人,因为一次和亲而再次相遇,两个倔强而又别扭的人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看下去,你绝不后悔!我是高中生,只有寒暑假才更哦,亲们可以收藏了慢慢看哦!
  • 说话可以很艺术

    说话可以很艺术

    说话是门大学问,是门最实用且可赏可鉴的大俗大雅的真正的艺术。同样表达一个意思,但说的方式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一个人能否把事情办成,很多时候不在于作了多少,而在于说了多少和怎么去说,台湾著名的成功学家林道安说:“一个人不会说话,那是因为它不知道对方需要听什么样的话;假如你能像一个侦察兵一样看透对方的心理活动,你就知道说话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了!”
  • 升仙门

    升仙门

    修道原从苦中来,但得清闲处便清闲,此即是道。赵子林喝酒喝到甲醛,命在旦夕,经医院抢救,终于脱离险境。却被查出自己身患肝癌,相恋六年的女友居然是一个妖怪!张子林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无比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修真界的传奇。。(本书努力更新中,新人求收藏推荐!各位如果觉得少的话,可以先养着,养肥以后再杀)
  • 邪少霸宠俏丫头:我的世界我做主

    邪少霸宠俏丫头:我的世界我做主

    匆匆那年里,有的人走了,有的人留下了,许多事情我们都说不清楚,就像那甜甜涩涩的爱恋一般,它是人类最接近魔法的东西。无良俏丫头林若会在她的青春里谱写下怎样的乐章?面对自己逆袭的身世又该何去何从?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面她可以一直保持着那份不变的单纯吗?面对花美男的诱惑她又将与谁走到最后?爱的乐章开始了,一场关于青春的年少轻狂展开了。476951735这是群,欢迎大家加入
  • 御天灵帝

    御天灵帝

    少年林缺原本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纨绔少爷,只知道吃喝玩乐,无所事事。一场家族剧变后,他从天上摔到地下,受尽白眼。他忍辱负重,体会世间冷暖,人情世故。他开始重新振作,为了守护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人,他踏上布满荆棘、枯骨的强者之路。
  • 白发死神

    白发死神

    人生!权力!命运!而我一无所有―世界留给我的只有痛苦!孤独!黑暗!我努力的微笑着,可笑!我渴望跟蝴蝶一样的蜕变,从现在开始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