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35500000016

第16章 佛法的传布(2)

法的意义,一般通指“任持自性”与“轨生物解”二义。“任持自性”指“法”能保任执持自体性相而不变不失。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木有花草树木的自体性相,一切万法都各自具有“任持自性”的特点,不会混淆不清。“轨生物解”指“法”皆有一定的规则,能够使我们对事物生起了解、认识。就轨生物解的意义来说,“法”指认识的标准、规范、法则、道理、教理、真理、善行等。

02.佛法的内容

佛法的内容虽然无量无边,然总括来说,不出有为与无为、善与不善、色与心、有漏与无漏、染与净、世间与出世间、可见与不可见、心相应与心不相应、小乘与大乘的分别。就法的分类而言,最常用来概括诸法者,有俱舍宗的五位七十五法以及唯识宗的五位百法。

佛陀所宣说的佛法,例如四圣谛、三法印、十二因缘、空性等,都是佛教的真理。所谓真理,必须具备普遍如是、必然如是、本来如是、永恒如是四个条件。譬如“有生必然有死”,古今中外,含识有情,人人莫不如此,此即合乎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永恒性的真义。

“佛法”是佛陀所觉悟的真理;“佛教”,则指佛陀的教导、开示。佛教讲的一切道理,称为佛学或佛教学。佛学包含三藏十二部经典与八万四千种修行方法,是一门伟大、丰富、深奥的学问。广义的佛学,含摄教、理、行、果四法。教法与理法是理论的,行法与果法是实践的,二者不偏不倚。

《心地观经》说:“法宝能破一切生死之牢狱,犹如金刚,能坏万物;法宝能照痴暗众生,犹如日光,普照世界;法宝能与众生喜乐,犹如天乐,乐诸天人;法宝能使众生渡彼岸,犹如坚牢大船;法宝能破世魔,证无上菩提,犹如金刚甲胄;法宝能割断生死,脱离系缚,犹如智慧利剑;法宝能运载众生出火宅,犹如宝车;法宝能照破三途之黑暗,犹如明灯;法宝善诱众生达宝所,犹如险路之导师;是名法宝不思议之恩。”

佛法是宇宙人生恒常不变的真理,依之而行,可以绝思虑,去缠缚,得自在;可以使众生离苦得乐,转迷为悟,超凡入圣;可以成等正觉,到达涅槃彼岸。是故佛陀说:“我初成道,观谁可敬可赞,无过于法,法能成立一切凡圣也。”

03.三藏十二部

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当时并没有任何文字记录佛陀的言教,皆以口传记忆方式传诵。佛陀入灭后,弟子们深恐佛陀的遗教散佚,同时也为了确立教法的流传,于是由大迦叶领导五百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七叶窟举行第一次经典结集,由阿难诵出经藏,优婆离诵出律藏。百年之后,再有第二、三、四次的经典结集,使得三藏十二部经教渐次完备而流传于世。

三藏是佛典的三种分类,是佛陀教义的精华,如果加上杂藏、菩萨藏则为四藏、五藏等,但一般多采用“三藏”之说。三藏,即指经藏、律藏、论藏。

佛陀说法,善举譬喻,善用诗偈,有时则把相关内容作成佛教法数,比如三法印、四圣谛、五根、七菩提等,以便听法的人容易记忆。后世弟子将三藏典籍,就佛陀说法的方式、文体及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部类,即一般所谓的“十二部经”,又名“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中,其中的契经、重颂、讽颂,是从经文的体裁来立名;其余九种是从经文所载各别的事义而立名。从多分义摄来说,契经、重颂、记别、讽颂、自说、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是为经藏;因缘是为律藏;论议是为论藏。又此十二部究竟摄于经律论三藏之何者,诸论亦有异说。

三藏十二部的范畴从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说到人一期生命的生老病死;又从小乘法说到大乘法;从森罗万象的客观世界,说到内心的尘刹无明。从时间上能贯穿三世因果,从空间上则横遍十方世界。三藏十二部所记载的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的真理,世人若依三无漏学修行,必能脱离生死轮回之苦。

04.经藏

三藏十二部是佛教经典的总汇,一般称之为“大藏经”或“一切经”。广义言之,佛陀所说一切教法,均称为“经”;狭义而说,则专指十二部经之“契经”,亦即以散文直接记载佛陀的教法,此为三藏圣典之一,一般又分成小乘经、大乘经两种。“经”所阐扬、诠释的教法,称为“经教”,记载经教的书籍,称为“经典”。有了经典的流传,始有正法住世。经藏,梵语“修多罗藏”,正译为“契经藏”,即上能契合诸佛所说的真理,下能契合众生的根机。“经”含有“贯穿”与“摄持”的意思,亦即能贯穿各种义理而不散佚隐没,并能普遍摄化众生而无遗漏之意。众生依循佛陀教法行持,能够了脱生死,达到自在安乐的目的,所以“经”又有“路径”之意。

“经”还有出生、显现、绳墨、常、法、结鬘、泉涌诸义。佛经除了由佛陀亲口宣说之外,佛陀与弟子间的对话,以及弟子所说,经过佛陀印证无误者,或由天人、仙人、化人等所说,契于三法印者,皆称为“经”,此谓“五人说经”。

根据《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所载,佛陀每次说经,有时先入定;又诸经所明,皆是安心之法,依此摄心,即不散乱。若将三藏配于三学,“经”相当于“定学”。依《大乘庄严经论》所举,为对治众生疑惑,为说戒、定、慧三学,为讲说法、义,所以设立经藏,则经应为广诠三学之教。总之,佛陀说经,目的是要让众生“因指见月”,借着经教,断除无明,找回自心本性。因此,学佛当如经首安立之“如是我闻”,必须听经闻法,理解经教,同时更要力行实践,所以经典总以“信受奉行”结尾。

05.律藏

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随犯随制,属随缘制戒。律藏就是整理佛陀所制戒法的典籍,亦即“戒”由律藏所诠说,而律藏则为“戒”的根据典籍。

律藏的内容通常分为波罗提木叉与犍度两部,包括僧团应守的禁止条文及生活礼仪规范等。在三藏圣典中,“经藏”有佛及弟子、天人等五种人说;“律藏”则“唯佛所制”。根据《四分律》记载,佛陀制定戒法,始于成道后十二年,因须提那犯了淫泆之行而起。

佛陀制定戒法的本意,是专为摄僧而令正法久住,所谓“戒住则僧住,僧住则法住”,佛陀入灭二千五百多年,至今佛弟子仍能见闻佛法,即是由于佛陀“制戒摄僧”之故。中国佛教依照传承,凡经披剃出家者,必须登坛受戒,始为正式的出家人。

中国依律传戒开始于曹魏正元元年(254年),由昙摩迦罗在洛阳白马寺翻译第一本戒本《僧只戒心》,并请梵僧立羯磨法授戒,而朱士行则是中国第一位受具足戒的比丘。戒律关系着佛法命脉的维系,也就是说佛法慧命的住持,是建立在戒律之上。因此,戒律极具重要性。

有关律藏结集的因缘,根据《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记载,佛陀入灭后,弟子均极悲伤,有一名曰跋难陀的比丘却兴奋地说:“那长老去世甚好,他在世时,经常拿戒律来约束我们,如今他去了,我们可以自由自在,为所欲为了。”

大迦叶听后深为痛心,因此发起结集律藏,由优婆离分八十次诵出根本律法。此后由迦叶、阿难、末田地、商那和修、优婆多五师相承。后经优婆多门下五位弟子再从八十诵律中各执所持自成一部,就是所谓的五部律,分别是《四分律》《十诵律》《僧只律》《五分律》《解脱律》。在这五部律中,我国仅传译前四部,外加五部论,共四律、五论,为中国律宗重要的典籍。

06.论藏

论藏,音译“阿毗达摩藏”、“阿毗昙藏”,意译为“对法”、“大法”、“无比法”、“向法”、“胜法”、“论”。原指有关教法的研究,例如研究律藏者,称为阿毗奈耶,后来广至对经、律二藏的论述,乃至以论解论者,都称为阿毗达摩。

根据《俱舍论》卷一载:“胜义的阿毗达摩系以智慧对观四谛之理,而对向涅槃之最高智慧,具有慧、无漏的意义。”也就是说,论藏旨在明示教法,引导佛子入佛知见。《大乘庄严经论》亦指出,设立论藏是为对治自心的见取,为成就慧学,为通达法、义,故知论藏实通于三学中的慧学。

佛陀的教法,经过弟子数度结集,分为经、律、论三藏。论藏约成立于公元纪年前后,此时佛教已由原始佛教进入部派佛教,并随着部派的分裂,对教理和戒律产生种种的异说和争论,各个有力的部派都成立各自的论典,于是在两三百年间,分初、中、后三期,完成了阿毗达摩论典七部。部派佛教完成论藏,三藏典籍至此完全成立,这是部派佛教的一大特征。

原始佛教所结集的经藏中,实际上已含有不少能归入论藏的经典,只是最初仅为简单归纳一些佛教名词,后来逐渐演变成解释、论义的形式,也就是借着往复问答以显扬教义的“论议”。

论藏原本是对经典所说的要义加以分别、整理或解说,后来随着僧团的纷争日起以及外道邪说猖狂,论藏于是负起摧伏外道、破邪显正的任务。例如佛陀入灭后八百余年,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提婆菩萨于是作《百论》以防止闲非,彰明宗义。

此外,龙树菩萨有感修行人或因内心滞惑,或生倒见,或执偏误,于是作《中论》,令离二边之相。又著《十二门论》,以“十二门入于空义”,除正面阐述佛教“缘起性空”的理论外,更针对当时印度思想界流行的胜论(主张因中无果)、数论(主张因中有果)和小乘部派佛教等作了系统的批判。乃至佛陀入灭后九百年,针对当时印度佛教界对世界本质问题,有人执空,有人说有,争论不已,于是有世亲菩萨所著的《辩中边论》一书问世,以辩明中道和两边,目的为剔除边见,求得中道。

《百论》与《中论》《十二门论》合称三论,为三论宗的依据论典。佛教的各个宗派中,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为律宗;以论立宗者,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法相宗等,称为论宗。

01.经典结集缘起

佛陀在世的时候,不但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当时也没有用文字记载佛法,抄录成书的习惯,所以佛陀说法四十五年,都是以亲自证得的经验,来开示徒众。因为没有经本可读,所以徒众们听了佛陀的教示之后,只有牢记在心,反复背诵,互相授受。等到将经文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用线将其贯穿成册,已经是佛陀入灭以后的事了。至于用纸墨抄写或版印流通,那更是过了好几百年以后的时代才有的。

口传的教说,经过辗转的传述背诵,难免会发生错误;又口口相传,时间久了,佛法也容易散佚;为了延续正法,佛弟子深恐佛法没有正确记录下来,将来可能被外道的邪说掺入,混乱真相;此外,在佛陀众多弟子中,个个根性不一,受教的因缘也不同,因此对佛陀的教法,在解释、记忆方面,也往往会有出入,日子一久,就产生很大的分歧。

因此,佛陀入灭以后,僧团长老通过集众会诵反复讨论后,经大众认同,有系统地整理教说,编定成典,这就是所谓的“经典结集”。历经数百年的努力,佛教透过一次又一次的结集,不断演绎、增删,三藏圣典才告完备。

佛教圣典的流布,从佛陀入灭后,第一次的王舍城结集,一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在陆续整理研究,薪火相传,至今不绝。所结集的三藏教典,将佛陀的教法流传下来,使佛弟子们的修行有真实的依据,负起了正法弘传的功能,使佛法能广住久行于世,是佛教发展中的一大伟业。

02.王舍城结集

佛陀涅槃时,首位弟子大迦叶正带领弟子们行化在摩竭陀国的南山一带。一行人在赶往拘尸那罗城途中,从一名外道口中得知佛陀已入灭七日的消息,证果的比丘都默然肃立,还没开悟的比丘则恸哭失声,有的还捶胸顿足,甚至仆跌在地,伤心翻滚,哀号着:“佛陀入灭得太早了!世间的法眼隐闭得太快了!”呈现出一片哀恸悲凄的景象。

突然,六群比丘之一的跋难陀竟高兴地说:“大沙门在世时总是说,这是如法,那是不如法;这应该做,那不应该做。我一直感到很厌烦。现在我们总算可以任意而为,自己决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了!”大迦叶听到这样的话,心中异常难过,唯恐僧团中出现更多这样的比丘,造成佛教的衰败。为防患未然,大迦叶尊者下定决心,要推动经典的结集,让正法流传下来。

结集之前,大迦叶尊者在提名的五百大阿罗汉中,将多闻第一的阿难摒除在外。因为阿难当时尚未证得阿罗汉果位,不被允许参与结集,尤其大迦叶一直不能接受阿难帮助女众出家。此外,他还数落阿难,说他当时既然在佛陀身旁,为何没有请佛住世等种种罪过。

然而,僧团大众认为阿难尊者随侍佛陀二十五年,亲闻佛陀应机教化不同众生,被誉为多闻第一,所谓“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他是最具有资格担任诵持法藏任务的人。最后,由于阿难勤奋精进,一日一夜间忍辱加行,终于证悟,参与了结集的盛会。

这次的结集,被称为“五百结集”,也称为“王舍城结集”,是佛教史上第一次经典结集,对后世而言,意义殊胜。

同类推荐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红尘禅影壹

    红尘禅影壹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热门推荐
  • 名侦探柯南之醉流年

    名侦探柯南之醉流年

    名侦探柯南同人文,原创作品。新兰同人,喜欢新兰,以后的文都会是新兰同人,微虐,里面有快斗青子白马红子灰原琴酒等等各种cp,保证圆满结局甜文,基佬走开,新兰党戳进另外第一次写文,更新时间较慢请大家谅解!
  • 异能学院:腹黑小公主

    异能学院:腹黑小公主

    她,是皇家小公主,为了逃避父王的追捕而来到了天才集结的异能学院。。。。。。
  • 欧赫贝的秘密1

    欧赫贝的秘密1

    为了追寻能吸收天空色彩的云绸,满怀梦想的北方商人之子科尔内留斯,将开启一段奇幻之旅!这不是一般的冒险旅程!他将穿越能射出万千尖刺的红花森林,走过人与巨龟合一的石族国、埋藏月光宝石的穴居国,来到珍藏云绸并用天尘墨制作地图的翠玉国,然后行经飞虎出没的塞尔瓦丛林岛、美丽却危险的食人岛、生长巨龙的科莫多岛,最后去往地球另一面的欧赫贝大岛。欧赫贝!那才是真正的秘密所在!那里有你想象不到的面具麋鹿、章鱼象、无首族,更别说无法横渡的薄雾之河,无际的长草汪洋,i形的靛蓝双岛,以及岛上永不相遇的神秘族群,最后是无人能及的远方之蓝山……等待科尔内留斯的将是什么?让我们跟随他的每一个足迹,一起揭开欧赫贝的秘密……
  • 当无赖校花撞上tfboys

    当无赖校花撞上tfboys

    一直喜欢三只的萧筱默,经历了和三只搞笑又难忘的相遇,从此和他们结下了渊源,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敬请期待。
  • 执爱之月灵传奇

    执爱之月灵传奇

    她与她,是一同被创造出来的双生子。然一个是神之爱女,一个却是被神遗弃的魔族。他与他,一个是孤傲的天界战神,一个是统领魔族的魔君。然他们都为了她放弃了一切,甚至爱她的资格。如果我不能爱你,那么就让另一个我来爱你。如果我不能爱你,那么就让我用另一种方式来跟你在一起。不论你是高高在上的神之爱女,不论你是在世界底端的魔族,不论你是娇弱的精灵,不论你是渺小的人类。都会有人执爱着你。
  • 拐个萌宠妻之夫君哪里逃

    拐个萌宠妻之夫君哪里逃

    九幽神谕大人曾经预测,万年后,洪荒魔神将出世为祸天下,需女蜗后人之精血方可毁灭魔神……女娲石乃女娲心脏所炼制,是打开洪荒之门的钥匙。殇芜卿是九幽神尊,为阻止六道大劫,千年前下凡等待女娲后人的降世……袭舞月是捉妖师世家袭家第三百六十五代后人,在一次任务中被死敌陷害穿越,就在她做高空自由落体运动很久很久终于要着陆时,却被某人一掌送到狐妖洞口……
  • 时崎狂三之跨时空

    时崎狂三之跨时空

    时钟之眼,崎岖之路,狂我之心,三世轮回。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一场时空轮回的战斗。你以为你活着,其实你早已死去。你以为你赢了,其实你一败再败。你以为你知道,其实你一直遗忘。这是一个以时崎狂三为女主的时空轮回,爱恨情仇,厮杀筹谋。
  • 爱情手记之千千心结

    爱情手记之千千心结

    爱情是千古永恒不变的话题,爱的主角只要两个人,有时却能惊天地,泣鬼神。正是这样,才能无可抵挡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古至今,他都是人们心中最美的歌,歌不完,唱不尽……你听见了吗?那以各种方式在人们生活中流行过的爱情,又以动人的曲调,缥缈地传来……
  • 星光蜜爱:金主Boss,请温柔

    星光蜜爱:金主Boss,请温柔

    两年前的一场悬案让她落荒而逃,如今进入娱乐圈,遇上腹黑金主,原本想要抱个金主好乘凉,没想到被金主吃干抹净渣渣都不剩。“你……别过来!”瞧见眼前正涨红着脸的小妻子,金主BOSS步步逼近……
  • 烟雨沧澜

    烟雨沧澜

    为救一个小女孩,就这么穿越了?金手指呢?怎么还失忆了!不过还不错呀,好歹是一个王爷。可是麻烦为什么总是找上我?世事无常,当他以为自己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安宁。乱世降临,战火燃遍,硝烟四散,风雨飘摇之中,他将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