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2600000010

第10章 三空书院(9)

除了必要的历史的真相,更重要的就是对历史抱以痛感。痛感不是仇恨,更不是对某个人物的厌恶——单纯的厌恶往往出于无知,痛感才是正义感的孩子。产生痛感的第一步偏偏不是计较,而是宽容。117年以后,再去喊杀日本的罪行还有多少意义?他们倒是乐得中国人无比廉价的仇视,既不能阻止你买我的东西,也不能影响你看我的电影电视剧;每年你来日本旅游,我笑脸相迎,保准你满面春风地回去。相反,“永远宽恕你的敌人,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他们恼怒了”——宽容就像一口幽深的古井,可以给路过的任何人解渴,但没有人会低估它的深邃,月光照在里面,整个宇宙都被它收下了。如果把它愚蠢地掘开,任甘甜的井水流淌成一条浑浊的泥沟沟,旁人轻松地蹚过去,还要怨恨你溅污了他的鞋袜。

当然,宽容绝不代表遗忘,越是宽容,越把一代人的记忆写成永恒的精神——后人接收到精神,翻译成各自听得懂的真话。真话使历史充满了活性,不必担心遭遇一连串假大空的口号,不必疑虑被一道道武断的宣判绊倒,不必负担艰巨的甄别任务和痛苦的自我开解的过程。自我开解是最痛苦的,把从小腐烂在脑子里的破烂清除出去,接受真相和新的思想,是对人巨大的考验。有些学者,穷其一生欲摆脱装在心里的垃圾场,倒不如生下来就听真话,用自己的脚感受大地的厚重和尘埃的轻薄。说谎的传统以及坚持传统带来的好处已经使几代中国人费尽心思地从垃圾场里突围,即便艰难地闯出来,如袁伟时教授所言 “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一身恶臭也终生不可去除。不把“教育”从“愚弄”的宝座上拉下来,我们只有白白浪费大好青春往脑袋里填送假话、空话,再耗尽余下的生命驱除偏见、拓荒宽容。

除了宽容,历史的痛感还来自对史料和史论的零距离感知。换句话说,就是“读”。学校里学到的历史大多是“听”来的,听来的东西受到太多的局限——讲授者的语言魅力,那一刻你的心情以及对该学问的兴致,甚至有人直接把偏见倒给你。声音是稍纵即逝的,文字却可以永恒,尤其离我们很久很久已经鲜有人讲授、更谈不上音频视频资料的历史,尤其需要“读”。读历史要读一辈子,即便是真话,20岁读和40岁读大不一样。《马关条约》之后,张之洞怆然地说:“坐视赤县神州,自我而沦为异域,皇上、皇太后将如后世史书何?”伊藤博文也同李鸿章讲过:“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15岁的时候,我开始关注真相,但是注意不到这些真相;20岁的时候,我关注到这些,但吉田松阴、山县有朋这些人如何针对中国一步一步地设计阴谋,我还说不清楚。不同的年龄,我们关注不同的真相——也许深度不同,也许角度不同。但无论什么样的真相,都要在兴趣的导引下一字一字地读进来,等着旁人来传授是等不起的。

不只是史料,给人更直接痛感的其实是史论,尤其是诗论。台湾割出去之后,丘逢甲写下那首著名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更有《往事》里“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的痛人心魄。黄遵宪的《台湾行》:“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诗人也许没有立即拿出“历史规律”、“唯物史观”这些东西,但他们近距离感受大厦将倾、废墟余烬而传递出的痛感是无比生动的。比我们云里雾里地读几篇论文、拨几拨故纸要痛得切近。历史带给凡人的除了温暖,就是疼痛,不管是温暖还是疼痛都以我们的有效接收为落实。如果无法接收,或者片面接收,不过是又种下一枚谎言的隐患。

那历史的痛感真的重要吗?我找不到比它更重要的事。感受历史的温度一如在基顿、劳埃德的喜剧里发笑,有人感受的是滑稽、有人体会得到悲喜;感受历史的痛感,仿佛看一出《哈姆雷特》或《赵氏孤儿》——悲剧直抵人心的效果总是更好一些,和喜剧相比,它穿过了更少的傲慢。往大了说吧,历史的痛感会让一个民族长记性,每当碰到一些伤口的位置,即便疤痕不甚清楚了,但疼痛的记忆还在——一个有疼痛的民族才有敬畏,一个有敬畏的民族才有可能把胸膛贴在荆棘上前行。往小了说吧,历史的痛感会不断提醒我们的良知,提醒我们曾经有多么愚蠢,而如今的一点点清醒竟然付出如此惊人的代价。

在这个不算特殊、易于淡忘的日子,可否请你闭眼一听:听听117年前急骤的雨声?——那阵雨在历史的穹顶上哔驳作响。再捡起书来读一读,可防止彻底的淋湿。

写于英国Swansea

2012年4月17日

巴黎路尽

——纪念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诞辰

2月29日是历法上一个特殊的日子。小学的时候学“闰年”,就觉得人类有点矫情,非得四年凑一天,去盛放那些“多出来”的光景。当时甚至连一个月要区分30天和31天也觉得麻烦,“平头齐”多省事啊。孩子是无所谓“愚蠢”的,愚蠢是掌握了足够知识和经验的大人们的事。

2月29日却是罗西尼的生日。这个遥远的意大利人,如此有才华,又如此风趣、庸俗,听听他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当然还有《〈威廉·退尔〉序曲》,一种玩儿精致、一种玩儿深沉,都各自达到了艺术世界和世俗人心的巅峰。——这么多年过去,这是我为人类设置2月29日寻到的一个意义。

罗西尼这个人在那些星光熠熠的名字里是个不大不小的异类。“不大”在于他并未登上睥睨众明星的高度,他在那些嫌贫爱富、附庸风雅的欧洲贵族心里一度接近艺术上的基督,但历史的尘埃落定,罗西尼究竟剩下什么也是很清楚的;“不小”在于他贫寒的出身,大音乐家里也有苦出身的,舒伯特、帕格尼尼,但更多见的是李斯特、梅耶贝尔一样有家学传统的,即便如此,舒伯特等人也始终对音乐维持着比较神圣的想象,音乐不曾横断他们做人的尊严。——罗西尼不然。

大环境上来说,当时的意大利受尽法兰西和奥地利的欺凌,文艺青年罗西尼甚至还被奥军扔进过监狱;小环境更不如意,他的母亲是一个爱唱歌的家庭妇女,父亲是一个屠宰场的检验员兼本城乐队的号手,每天只有可怜巴巴2个半法郎的报酬。——多年之后,功成名就的罗西尼还向瓦格纳念叨父亲的2个半法郎,和他写作《塞尔维亚理发师》时头一稿1300法郎的稿费相比,这伶仃的几个铜子儿敲在记忆里,只格外清晰地漾出了几圈苦涩。如果说罗西尼得了一点遗传的便宜:母亲爱唱歌,父亲会吹两下小号——这就是全部!

音乐在年轻的罗西尼眼里并不意味着辽阔的想象力和深沉的情绪化,母亲为了生计只好带着他参加一个乡间草台班子的剧团,四处奔波,在自己的故乡做流浪者。甚至有理由相信:罗西尼或许曾恶狠狠地盯着舞台,他在心里诅咒着贫穷,也顺便诅咒着如此卑微的谋生方式。37岁的罗西尼即停止了歌剧的创作。37岁远远不到封笔的时候——临终前的巴赫还能写出《赋格的艺术》,69岁的海顿拿出了不朽的《四季》,威尔第在80岁的风烛残年也能写出饱含激情和爱意的《福斯塔夫》……太多大师级的人物一直把艺术燃烧为血肉生命的余烬,罗西尼何必37岁就甩手不干了呢?

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罗西尼赚够了钱,多到足以他狠狠地报复贫穷的记忆。罗西尼这个人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庸俗,即便已贵为王侯的座上宾,出入大理石雕塑簇拥下的宫殿,但金钱对罗西尼而言更意味着对心理空白的填补。他的暴发户心态,以及一系列暴发户的做法蜚声音乐史。在罗西尼的晚年,人们筹集巨额资金准备在米兰为他塑一尊雕像。他居然说:“只要他们肯把这笔钱送给我,我愿意在有生之年,每天都站在市场旁的纪念碑的石台子上。”——简直和郭德纲的段子不分伯仲!朗多米尔这样评价他:“罗西尼对于自己的艺术,并没有给以应有的尊敬和热爱。他把它看做商品,按照社会的需要来确定他的劳力。他滥用了他那敏捷的才能,他有时写下那样纯洁明朗的旋律,有时也写出了那么平庸的乐句。”

朗多米尔写下这句话时,心里一定有惋惜。我太能理解罗西尼的做法,身边太多这样脱贫的例子,他们中的多数还被当做励志的教材。罗西尼究竟对音乐有多少热爱?这个很难讲。我们并无必要去强迫一个伟大的天才非得忠实于他的天才。天才首先是人,当民众多余的道德想象攒和成一团不清不楚的历史感,天才便无立锥之地。天才的灵魂一旦不寂寞,他留给历史的惊叹也会随之弯腰。

作为观众也好、非天才也好,我们往往对不起天才。罗西尼当年创作《塞维利亚理发师》时,首演并不成功;他的《威廉·退尔》,今天我们更多也只是欣赏序曲,可能是音乐太过杰出的缘故,故事情节被排在很后的位置,越来越多的人忘记它原本是一部完整的歌剧。真的有足够多的鉴赏者能配得上这样的天才吗?导演冯小刚说得好:“大多数人看交响乐,快感就是鼓掌的一分多钟,中间也睡。”每年有太多游客从卢浮宫“镇馆三宝”跟前路过,几个人流连于艺术?几个人浮受于名气?

罗西尼取得过巨大成功的巴黎就是一座出了名的薄情寡恩的城市。巴黎除了记得罗西尼的作品,更记得罗西尼的餐馆和那道著名的“罗西尼风格的里脊牛肉”。我甚至觉得:罗西尼脱贫后把餐馆开在巴黎,心里不无对这座城市的嘲讽。尝尽人间冷暖的他太晓得这座光鲜靓丽的城市里都居住着一帮什么样的蠢蛋,事实上他们对牛肉的理解远远超过对《威廉·退尔》。何止是罗西尼,肖复兴先生在《罗西尼与比才》一文里为罗西尼的后辈——同样是歌剧大师的比才鸣不平:“真不敢想象那时的巴黎竟然会如此的良莠不分,艺术的品位是如此的败坏,他们只能欣赏那些香歌曼舞,纸醉金迷,只能接受陈词滥调,靡靡之音,只能消化香水脂粉,矫揉造作,只能喝彩豪华排场、高贵上流。”当比才拿出《卡门》,巴黎的态度是生冷的拒绝,从普通观众到歌剧界,无一不应被看为杀害比才的刽子手。

历史就是这样坦白不做作。后半生享尽荣华富贵的罗西尼高高兴兴地活过了70岁,而创作出《卡门》、《阿来城姑娘》的比才,则像一个真正的天才那样死去——死在不满37岁时,这正是罗西尼封笔的年龄。如果罗西尼继续写下去,很难想象他能活得这么长,上帝赋予这些伟人才华的同时也在吸血鬼一样抽干他们的生命。太多的天才拥有极其相似的悲惨命运,如果他们中止天才一样地活着,厄运就不会过早地骑上他们的脖子——贝里尼、门德尔松,英年早逝;唐尼采蒂和舒曼一样不到40岁患上精神分裂症;福莱、贝多芬,晚年患上耳病;巴赫晚年失明……罗西尼实在是个生活的智者,他看清了“巴黎路尽”这回事,明白了:这条路走下去只能供后人在自己的坟墓前多生出几许尊敬,尊敬到底值几个钱?——对这些愚蠢的成人的脑袋。天才和芸芸众生的关系其实是极其紧张的,他们中的多数并不为任何人创作,甚至看不起那些买票捧场的观众——不管这些粉丝是贵族还是苦力。正如高行健总结的那样:他们觉得非写不可才会写,不写就憋得难受。事实上,艺术家作为一种职业是“社会分工并不美妙的结果”,这帮人就该被伯爵夫人豢养起来,每天琢磨一些与“改天换日”、“发展就是硬道理”毫无关系的事情,一旦攒够了钱后半辈子就被放回社会,既留下了艺术品,也留给自己一个完整的人生。

我们平常人是残忍的,在我们的冷落里,有无数条天才的性命;在我们设计的无聊的游戏规则里,多少玲珑剔透的心被玎玲咣当地投掷在为生计的饭碗里,摔出一片乞讨者的媚态。罗西尼才不惯着你,才不搭理你,我玩够了就歇了,人类灵魂的世界交给其他天才接管去。后人又凭什么觉得惋惜?难道天才就要不得好死吗?

这个世界在艺术感上的抽象体就是一座缩小的巴黎,它永远是不识货的,永远是愚蠢、自以为是的。它唯一可贵的是:多年之后,它一旦醒悟,还会挠着头、满心愧疚地反思。——当然,彼时彼刻,它靠在老去的传奇上,而看在眼里的只有一片沉没着回忆的波光。

写于英国Swansea

2012年2月29日

胡适是一种武侠

——纪念胡适先生逝世50周年

经常读一些拿胡适和鲁迅作比较的文章,老实说:凡能静一静读下去的,大都写得不错。敢拿这两个大先生说事的,不仅要有“文勇”,还要有“文谋”——有勇无谋,往往得出一些蹩脚、甚至哭笑不得的结论,“老不读……少不读……”的;有谋无勇的,机巧聪明而已,“问问明月”,再“问问内心”。

我武侠阅读的经验非常可怜,断断续续、影视剧掺着小说,有两个人物钟爱有加,巧的是这两个人还有伯侄关系——郭靖、杨过。胡适先生和鲁迅先生都是有侠气的知识分子,胡适先生很像郭靖,为国为民、十八般本事,没有太了得的创举却有唐德刚所言“大名重宇宙”;鲁迅先生很像杨过,特立独行、个性鲜明,充满了美学上的“鬼气”,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江湖传奇。至于辈分不对应,不好意思,我只熟悉这两个武侠人物。

同类推荐
  • 怒砸官箴碑

    怒砸官箴碑

    宋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的一天,当朝宰相秦桧以“不服诏命”和“蓄意谋反”的罪名,在朝庭上弹劾率兵抗金的名将岳飞。文武大臣有的惧怕秦桧的势力,不敢为岳飞保本;有的想保本,却又不清楚岳飞率兵在外的详情。就在秦桧奏请皇上削夺岳飞兵权的时候,一名从七品的小吏竟出面诤谏起来。这位小吏名叫辛次膺,官居规谏讽谕的右正言之职。
  • 希腊神话故事(二)

    希腊神话故事(二)

    天和地诞生的时刻,大海在咆哮,汹涌的波涛拍击着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玩耍,鸟儿在空中展翅歌唱,大地上奔跑着成群的动物,但是却缺少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一切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这位先觉者是神祇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儿子伊阿佩托斯。普罗米修斯异常聪慧,他知道天神将种子藏在了泥土中,便手捧泥土,和着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将泥土捏成人形。待泥人捏好之后,他又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出善与恶,将它们封进泥人的胸膛里。这一切完成之后,普罗米修斯请来了天神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对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泥人深感惊奇,她朝这些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们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 禅的心态

    禅的心态

    你知道这些吗:世上最痛快的事就是了断,最智慧的事也就是了断。内心不觉悟,穿金戴银只是乞丐。越放得下,收获越多。不是别人让你不自由,而是自己让自己不自由。我心不动,就没人动得了我。既然哪里都一样,不如留下来。挖人参要挖根,做学问也要挖根……禅,你可了解,你可理解?!禅不是高不可攀,禅可以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其实,我们活在世上,随缘得缘,随便得便,到处都是禅!
  • 乡韵沃土(彭阳)

    乡韵沃土(彭阳)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精美卷首语

    精美卷首语

    挡不住的青春无遮无掩,让我们揭开人生的序言,映着青春年华的生命火花,读我们的身影,读我们的心灵,读我们的感情,读出我们自己。
热门推荐
  • 蜜宠二婚老婆再嫁我一次

    蜜宠二婚老婆再嫁我一次

    一场家族联姻,让顾沫九找到了小时候的那个意中人。家族的联姻让两个不想干的人连到了一起。开始的时候非常的好,但是后来的事情让顾沫九从此恨上了帝君豪。男人说:“要想爱我,你还没有资格。”一句话,打破了她心中所有的幻想,他再也不是他。一张离婚协议书飘在她的面前,含泪签下离婚协议。可是离婚以后,他看见了她不一样的性格,还有一个小包子,“妈咪,这个大叔是谁啊?”“我是你爹。小妖精,你还往哪里逃?这辈子我是你的劫......”
  • 媒人

    媒人

    因为电视曾被称作“最富魅力的大众传播媒体”,这部描写电视人的小说就叫了“媒人”,“拉郎配”也好、“诱嫁”也好,已经不是婚介场所独霸的买卖了。中国电视剧草创初期,呈现出日后必将大大发达的迹象。作为文化圈人,作者以荒诞小说为载体,以离奇夸张的故事来讽刺现实,将娱乐界的丑陋一面集中放大,揭示了当今商品经济的大潮之下,电视媒体人苦海沉浮、追逐名利的众生相,以此讽刺现实,以警醒世人,促使社会人和圈内人都反思,呼唤他们回归理性和人生的终极价值。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探灵诀

    探灵诀

    大学放假一次帮家里卖包子的意外偶遇,一群外地的过客,一位神秘的老头,远古遗失已久的探灵秘诀,长存地下的南爵王地宫!让我们一起跟随主人公杨十郎一起体验一次惊心动魄的人生旅途!
  • 冒牌富二代

    冒牌富二代

    吴刚本来是一个屌丝,纯屌丝,但有一天,他正在嘲笑某个富二代因为炫富而被人打死的消息时,他挂了!然后,他更离奇的发现,自己没有死,而是重生在了那个本应死掉的富二代身上,金钱、美女、权势,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突然间全部唾手可得!虽然有钱有势,有个好爹好妈,但他的骨子里还是一个屌丝,他要为屌丝正名,所以,当其他富二代都在炫车、炫房、炫存款时,吴刚却在买猪买羊买农田,当其他富二代吃着鲍鱼燕窝时,吴刚正在吃着煎饼卷大葱,蘸着辣椒酱……然后,一个不走另类风格的富二代,在上流社会的圈子里刮起了一阵旋风,所有人都在争相模仿,原来有时候,穿着一双农鞋,披着一件褂子,卷上一颗老旱烟也成了时尚……
  • 世界锁

    世界锁

    子弹与枪给我勇气,剑与魔法赐你信仰。妖兽饮血,蠕虫吃人,天上的神仙又发狂。死人在歌唱。五个国王勾心斗角,五万烈士血洒他乡。宝剑成废铁,炮膛变水缸。魔鬼与毒虫苟合,产出背叛之卵,虔诚的修女撕开裤子,和异教徒上床。死人在歌唱。百万勇士钻针眼,千万恶魔从天上降;西边的太阳不落山呀,长臂猿猴要摘月亮。背负一切的恶徒,迷失在回廊。早该死去的人,却悠然歌唱。“那早该死去的人啊,独自歌唱。”
  • 红

    这是一部以1934年红军长征前后为时代背景,以赣南苏区各个层面发生的故事为题材的记录那难忘的红色岁月的长篇小说。它真实展现并讴歌了我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 独宠医妃

    独宠医妃

    杜晓璃,人人瞻望的传奇人物,却抵挡不住可笑的命运!再次睁眼,坚定如她还是被自己枯枝一样的小手,和眼前四处漏风漏雨又漏鼠的景象惊得嘴角直抽!父母双亡,三餐不继,唯一的财产便是一座破房子和一个可爱的小哥哥。这都叫什么破事!买山头,种果树,开酒厂,酿果酒,发展产业链,从此财源滚滚来,带着哥哥发家致富!交知己,拐王爷,斗牛鬼蛇神,农家女也能混得风生水起,一朝笑看天下!
  • 那朝

    那朝

    一个原本在三流大学混吃等死的毁容学生,因为一场手术事故莫名其妙来到了...这是什么朝代?不知道?那就叫那个朝代吧...一心想回家,但可能吗?在陌生的朝代同样混吃等死梦中回家,还是...自己建造一个家?看男主在新世界的生活、奋斗、争夺。“不忘初心,不忘本心。”
  • 人若有情,天荒地老

    人若有情,天荒地老

    从小被送人的颖儿好不容易走出大山,不料养父母相继去世,出身豪门的林和一起长大的天逸都爱上了这个让人疼得女孩,林的求婚让颖儿不知所措,天逸因给不了她幸福装作若无其事让颖儿伤心无奈,天逸与许昵雅结婚给颖儿带来巨大的伤痛,无奈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