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劝一史鱼,而千万人立直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杂沓参差,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译释】
有人这样问:“人死后,精神散灭了,形体消失了,遗留下的名声和评价,也不过是蝉壳蛇皮、兽迹鸟痕罢了,对死者又有什么用处,圣人还要用他们作榜样去教育人们呢?”我回答说:“劝诫人们仿效某个人,其实就是要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歌颂一个伯夷,千万个人就会树立起清高的风操;歌颂一个季札,千万个人就会树立仁义的风范,赞美一个柳下惠,千万个人就会形成贞洁的品行;赞扬一个史鱼,千万个人就会造就刚直的人格。所以,圣人想让他所确立的这些道德高尚的人,纷纷繁繁,层出不穷,流传不绝,这不正好弘扬了他的道德吗?四海之内,人口众多,无不羡慕美名,圣人以先贤作为榜样,也就是想利用人们的慕名思想而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修养。
【悟语点拨】
圣贤和统治者为了推引他们的道德和价值标准,总是把已经死了的名士抬出来树立为典范加以宣扬,让人们以他们的言行为准则加以效仿。这是古代统治者的愚民手段。对于古代遗留下来的楷模风范,要加以分析,不能全盘继承,好的我们应当接受,不好的则应加以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