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认识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1年;(3)单位价值较高。
一、固定资产的主要特征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如果某一固定资产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能确认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判断某项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是否流人企业,主要依据是与该项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了企业。凡是所有权已归属于该企业,无论企业是否收到或持有该项固定资产,均应作为企业固定资产予以确认;如果企业没有取得所有权,即使存放在企业,也不能确认为企业固定资产。
不过,这种所有权的归属,也不是判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到企业的唯一标准,有时某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并不属于企业,但是,企业能够控制该项固定资产并能使它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这就意味着与该项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到企业,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应该作为企业固定资产予以确认。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企业能够控制该项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到了该企业,因此,符合固定资产确认的这一条件。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确认固定资产必须满足的另一条件是企业取得某项固定资产而发生的支出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固定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为了加强管理,便于组织会计核算,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管理需要和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
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可以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固定资产。如生产经营用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等。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但又必不可少的各种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食堂、浴室等房屋、建筑物、设施、设备等。
这种分类的优点是:可以分别反映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数量规模,借以考核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情况,促进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
(二)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分类
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分类,可以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如表5—2所示。
这种分类的优点是:可以清楚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闲置及待处理资产的现状,有利于企业采取调剂措施,有效地使用、调配和处置各种固定资产。
(三)综合分类
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类,可以分为七类: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3)经营租出固定资产。
(4)不需用固定资产。
(5)未使用固定资产。
(6)土地(指过去已经估价单独人账的土地。因征地而支付的补偿费,应计入与土地有关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内,不单独作为土地价值入账。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能作为固定资产,应作为无形资产管理)。
(7)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指以融资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间,应视同自有固定资产管理)。
这种分类的优点是:能综合反映固定资产的用途结构及使用情况,有利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由于企业的经营性质不同,经营规模各异,对固定资产的分类不可能完全一致,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和经营管理、会计核算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分类。
第二节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使企业固定资产增加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同时也使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本节主要阐明了企业固定资产增加的渠道以及核算内容和方法。
一、固定资产增加的渠道
二、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一)外购固定资产的核算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企业购人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是指可以直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购人的成本包括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以及其他相关税费等。具体来说,应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企业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在购入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发生的安装费用,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安装完成交付使用后,按在建工程的累计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在建工程”账户。
购人的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继续发生在所购入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几乎不再发生;(2)与设计要求或合同要求基本相符;(3)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
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人账价值。其中,“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赞、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增值税税额、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并按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三)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账户。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按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分为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五)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核算
企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根据捐赠者提供的有关凭据金额,或按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人账价值。接受捐赠时发生的相关税费,也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公司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作为增加资本公积处理。在接受捐赠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如为旧的固定资产,应按估计折旧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六)盘盈的固定资产的核算
清查中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在未报经批准处理前,应按重置完全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账户;按估计折旧,贷记“累计折旧”账户;按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账户。报经批准处理后,再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账户,贷记“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账户。
(七)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核算
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这种租赁方式下,租入的固定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将全部转移给承租企业,所以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作为一项资产计价人账,并确认相应的负债和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限内,应先通过设置的“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账户进行核算,待租赁期满,所有权转归企业时,再转入相应固定资产明细账中。租赁资产的未付价款,在租入固定资产时,列入“长期应付款”账户,以后分期支付时再予以冲销。
第三节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能够长期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而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其实物在逐渐磨损,价值在不断减少,固定资产折旧就是把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转移到成本费用中的价值分摊过程。
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预期使用的期限。有些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也可以用该资产所能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数量来表示。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固定资产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其实物形态由于运转磨损等原因发生的损耗,如机器发生磨损等。固定资产本身的结构、质量和使用状况以及固定资产的维修情况对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起着决定性作用。无形损耗,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损失,如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等。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充分考虑这两种损耗的影响,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确保固定资产折旧科学合理。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为了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应明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一般来讲,在用的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不应计提折旧。
1.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2.不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三、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由于折旧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费用的计算,也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纳税,从而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科学、合理地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总额和规定的折旧年限来平均地计算折旧的方法,也称为使用年限法、平均年限法、直线法。它将折旧均衡地分配于使用期内的各个期间,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相等的。
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
采用年限平均法的优点是计算手续比较简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当固定资产在各个使用期间的磨损程度不同时,将应计折旧总额平均地在各个时期分摊不够合理。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在各个使用期间的磨损较均衡的情况下采用。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所能完成的工作总量计算每个工作量折旧额,然后按每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
采用工作量法的优点是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与其磨损程度相符,因而分摊比较合理。缺点是只注重固定资产的使用程度,而忽略了其自然侵蚀的影响。这种方法一般在固定资产各个使用期间的磨损程度不均衡时被采用,经常适用于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等。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年初账面余额为折旧基数,以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不考虑净残值)来计算各期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采用本方法计提折旧时,由于并不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这样会导致使用寿命结束时已折旧总额不等于应计折旧总额,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在固定资产使用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总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作为折旧基数,各年分别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作为折旧率来计提各期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中逐年递减的分数中分母是使用寿命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如使用寿命为4年,则分母的年数总和为1+2+3+4=10;分子则为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这两种方法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能创造较高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计提的折旧额大,转移的折旧费用多;而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经济效益可能会逐渐降低的情况下,计提的折旧额小,转移的折旧费用少。这既能反映收支配比要求,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又能尽快收回投资,实现固定资产快速更新。
再者,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固定资产无形损耗是折旧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实行加速折旧,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固定资产因技术陈旧而遭淘汰。
五、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企业每月计提的折旧额,应按照固定资产的用途和使用部门,记人不同的成本费用账户。企业按生产车间计提的折旧额,借记“制造费用”科目;按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折旧额,借记“管理费用”科目;按专设销售机构计提的折旧额,借记“销售费用”科目;按经营租出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按企业计提的月折旧额合计数,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累计折旧”科目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因此,当增加已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时,应按其已计提折旧额,记人“累计折旧”科目的贷方;当减少已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时,应按其已计提折旧额,记人“累计折旧”科目的借方。“累计折旧”科目的余额在贷方,反映的是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第四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定义
企业需要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改建、扩建或改良,这些支出就是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经不断使用后,往往会发生局部损坏,或者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处于落后状态。为了保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它们在使用寿命期内的效能,就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造或修理。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人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则应将其予以资本化,计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但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在其他情况下,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方法
(1)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不可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即通常所说的维修费),则应直接计人当期费用。
(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应计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增计后的金额超过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3)固定资产装修费用,如符合资本化条件,应确认为固定资产,并在“固定资产”账户下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账户进行核算,还应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下次装修时,原资本化的装修费用余额减去相关折旧后的差额,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4)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比照上述原则处理。发生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以资本化的,应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5)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改造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并重新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等,后对其进行折旧。
第五节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清理的定义
固定资产的清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出售,以及对因各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而遭到损坏和损失的固定资产所进行的清理工作。
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是为本企业生产经营和非生产经营使用的,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已满或丧失了使用功能以及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企业需要对其报废;对那些不适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可以出售转让;或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等非常损失发生毁损等,这些都将减少固定资产。企业因报废、出售、毁损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算。
二、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是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公司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其借方反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贷方反映清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和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承担的损失等。
该账户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清理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损失,清理完毕后应将其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账户。
(1)企业因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等原因处置固定资产,按该项固定资产账面净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2)固定资产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科目。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3)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本科目的借方余额,属于筹建期间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属于筹建期间的,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
(4)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以及清理净损益(清理收入减去清理费用)。
三、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毁损和报废的核算
固定资产的报废包括正常报废和非正常报废两种。正常报废包括使用磨损报废和由于技术进步而发生的提前报废;非正常报废主要是指自然灾害和责任事故所致的报废。下面是企业固定资产正常报废的核算。
(二)固定资产出售的核算
企业因调整经营方针或考虑技术进步等因素,可以将不需用或不适用的固定资产,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对外出售,以便使固定资产做到物尽其用,调剂余缺,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
按照税法规定,公司销售不动产,还应按销售额的5%计算交纳营业税。
第六节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因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
二、固定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
固定资产的价值除在使用中因实物的局部损坏而造成损失外,还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发生贬值。因此,企业必须于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的单项或资产组逐一评估,判断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可收回的金额。
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信息来判断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
从外部信息看,当存在下列情况时则表明固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
(1)当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的情况下,会影响到企业计算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等。
(2)固定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降,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3)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及固定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从内部信息看,当存在下列情况时则同样表明固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
(1)企业有证据表明固定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2)固定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3)有证据表明固定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
当出现上面的情况时,尽管并不必然表明固定资产发生减值,但存在减值的可能性,企业应当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合理判断。
三、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在期末或者每年年终,企业应对固定资产进行逐项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该科目的贷方登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方登记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的金额和因固定资产减少而冲减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该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单独列示。
企业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后,引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发生变化的,每次都要重新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2)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3)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
(4)已遭毁损,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5)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四、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
第七节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一、什么是固定资产清查
为了保护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充分挖掘企业固定资产的生产潜力,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以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查明有无丢失、毁损或未列入账的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每年在编制决算报表之前,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以保证报表指标的真实可靠。
固定资产的清查可分为日常清查和年度清查两种。日常清查是根据需要而进行的重点或局部清查;年度清查是在办理年终结算时进行的清查。
二、固定资产清查的会计处理
在清查时发现固定资产毁损和盘盈、盘亏,要查明原因,报经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计人当期营业外收入;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如盘盈、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应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为了核算在清查固定资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及其处理情况,企业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借方登记盘亏固定资产的净值和报经批准后盘盈的处理金额,贷方登记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报经批准后盘亏的处理金额。月末,该账户若有余额,则其借方余额表示尚未处理的固定资产盘亏金额,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处理的固定资产盘盈金额。
企业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在批准处理之前,应先将其价值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并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等批准处理之后,再按不同的原因和处理结果转销“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三、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盘盈的核算
在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规定程序批准处理后,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二)固定资产盘亏的核算
在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盘亏的固定资产,在按规定程序批准之前,应将固定资产卡片从原来的归类中抽出,单独保管。并且,要按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已计提折旧数额,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按照规定程序,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应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累计折旧和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同时,按过失人及保险公司应赔偿款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