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1000000038

第38章 植物未知(3)

众所周知,一颗种子播下以后,就会萌芽生根,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最后成熟,收获新的种子。这就是种子植物的一个生活周期。植物就是这样周而复始、遗传变异地传宗接代的。

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生长,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只知道植物的生长是由细胞分裂和细胞体积增大而引起的。可是,是什么物质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的呢?这个谜直到40多年前才被揭开。当时,植物学家是这样进行试验的:把正在萌发的燕麦幼苗的茎尖割下后,幼苗则停止生长;若把切下来的茎尖放上去,幼苗又继续生长。这说明茎尖影响着幼苗的生长。若把割下来的茎尖放在一块特制的琼胶块上,几小时后,只把放过茎尖的琼胶块套在被切茎尖的幼苗上,幼苗又能正常生长。更有趣的是,如果把这块琼胶放在幼苗切口的一侧,结果这一侧的生长加快了,使幼苗弯向另一侧。这也说明茎尖内存在着一种控制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它能通过琼胶去影响植物的生长。

但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呢?后来,科学家们从植物体内把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命名为“植物生长素”。现在,已经发现的植物生长素有3种:生长素甲、生长素乙和异生长素。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极少,多集中于各生长部分的顶端。据介绍,七百万棵玉米幼苗的茎尖,只含有1毫克植物生长素。然而,它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和增大、影响细胞分化、增强新陈代谢等作用。同时,植物生长素还有一个特点,如果浓度过大,反而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1984年,苏联科学家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生长素,命名为“百那希来脱”。经研究,这种新的植物生长素效力很高,如用它的极稀溶液来浸泡黄豆种子,可使黄豆生长速度提高一倍。用它喷洒萝卜、莴苣等蔬菜,平均亩产可增加15%—30%。

新的植物生长素虽然有无污染、效率高的优点,但从油菜花粉中提取,得到的数量甚微,无法大规模使用。人们期待着能够人工合成植物生长素,到那时就可以大规模使用了。

但是,要想人工合成植物生长素,首先得弄明白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机理是什么。可就目前来看,这一问题对科学家来说,还是个谜。

植物心理活动探秘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植物根部缺水时,叶子的光合作用就停止了。这时,如果在根部浇水,一般来说要隔好几分钟才能传递到叶子上。可是,在浇水的同时,光合作用马上就恢复了。后来,又经过多次实验证明,植物机体中有一种类似动物神经的系统,遍及全身,在各个部分之间传递消息。在植物的这种调节系统中,人们已经分离出了一种原质,这是任何神经系统都具备的。

198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植物生理学家曼多利经过4年研究以后发现,有些植物有一个纤维光学系统,在自己体内的组织中上下传递光,所用的方式像电话公司用来传递它的许多电话呼叫的那种方式。曼多利在完全不透光的蜂房式的小屋里,依靠自己的触觉将燕麦、绿豆和玉米的切片组织安放在单独的容器里。接着她用一束氦——氖激光照射植物切片组织切开的一头,或者照射未切开的一边。随后就用一排感光设备在被切开的一头测量所传递的光。这束光可以沿植物茎,甚至绕弯把原来光型的真空映像传递25厘米以上。她发现,植物组织传递光的能力大约相当于玻璃纤维的10%。她在另一些实验中发现,植物茎的遮光的一面传递光比亮的一面传递的要多。由于光加速植物的生长,人们认为,植物的这个独特传输光的能力就是大多数植物的茎、柄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向太阳的原因。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说明幼苗大部分埋在地下时,为什么也能对光产生反应,而这个过程正是植物学家们长期感到无法理解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国际商业公司的化学博士麦克·弗格在实验中发现,植物被撕下一片叶子后,产生了明显的反应,特别是植物能对他行为的动机和想法作出反应时,他入了迷。他认为,植物也存在一种可测的心理活动,植物会思考,也会记录人的各种感情。

苏联心理学家维克多·普什金的研究更进了一步。他通过实验发现植物确是有心理活动的。他先是用催眠术控制一个人的感情,用脑电仪与植物相连,然后对试验者说一些愉快的事或懊恼的事,使他高兴或悲伤。脑电仪上的图像表明,植物同试验者产生了类似的反应。

苏联科学家还发现,植物能够预感到一些事情,例如,在暴风雨到来前,植物的茎和叶子都会出现一些异常的活动。人们准备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植物采预报天气。

既然植物有心理活动,就一定能思考:既然能思考,就应有支配思考的大脑。可迄今为止,还没有报道哪位植物学家发现了植物的大脑。无疑,这个问题对持植物有心理活动的人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植物自卫之谜

植物如果想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除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外,还要有一套自卫能力,否则是不行的。因为它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微生物、昆虫、脊椎动物的破坏,还受到自然灾害的侵扰。所以,一些植物为了使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自卫本领,有的可以抗寒、抗涝、抗盐、抗病,有的还拥有强大的化学武器,有的还能以棘、刺及毛状体等为武器进行自卫,有的还具有逃避灾难的本领。更奇妙的是,有些植物在受到敌人侵害时,能迅速调整自己体内的化学物质,进行更为有效的自卫。

1970年,美国阿拉斯加的原始森林中,野兔繁殖得极为迅速,严重威胁了森林的存在。当地人为了保护森林,采取了很多办法,对野兔进行大规模的捕杀,可是效果不大,野兔仍有增无减。当人们眼看森林就要遭到毁灭时,奇迹出现了,野兔竟然集体生起病来,大批大批地死亡,就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野兔就在森林里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科学家们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发现在被野兔咬过的树新长出的芽叶中,有一种叫萜烯的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导致了野兔的生病、死亡,森林被保护了下来。

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生。1981年,在美国东北部的大片橡树林中出现了一种叫舞毒蛾的森林害虫,很快便把一千万亩的橡树叶子啃个精光。可是过了一年以后,舞毒蛾竟然销声匿迹了,橡树林又焕发了往日的风采。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人们对灭蛾并未采取什么措施。经研究发现,在舞毒蛾咬食之前,树叶的单宁酸含量并不多,可在咬食之后,单宁酸却大量增加。这种单宁酸同舞毒蛾胃里的蛋白质结合之后,吃进去的叶子就难以消化了。舞毒蛾吃了这样的橡树叶子后,便会浑身不适,食欲减退,行动迟缓,不是病死,就是被鸟类吃掉。原来是单宁酸保护了橡树林!

植物学家对这样的事情是不能无动于衷的。英国植物学家厄金·豪克里亚通过观察发现白桦树被昆虫咬伤后,树叶中的化学物质酚就会增加,影响了叶子对昆虫的营养价值。酚在桦树叶子中生成很快,一般在昆虫咬食后的几小时,最多几天内就会形成,这样便有效地抵制了昆虫的进攻。酚在桦树叶子里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危害解除,酚也随之减少。还有一些科学家通过对枫树、柳树以及其他植物叶子的观察研究,也都发现了酚醛、树脂等抵抗害虫的化学物质。

以上种种现象听起来就够离奇的了,接下来植物学家的发现听起来就更像是天方夜谭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植物学家戴维·罗兹和达特默思学院的学者伊恩·鲍德温都发现,有些植物在受到害虫袭击时,不但自己起而自卫,还会向周围的伙伴发出警报,让它们也做好自卫的准备。罗兹发现,当柳树受到毛虫攻击时,不但柳树本身会产生抵抗物质,而且3米以外的柳树虽然没有受到攻击,也会产生抵抗物质,进行集体自卫。糖槭也是这样,受攻击的树还会产生挥发性化学物质,通过空气四处传播,通知其他糖槭树有敌人入侵,要做好准备。

这一切都好像是有意识进行的。因此有些植物学家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没有意识,怎么能进行自卫呢?这些还都是谜,科学家们还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同类推荐
  • 有趣的物质循环(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有趣的物质循环(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自然环境可分为四个圈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总称生态圈,这是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形成的。自然界是强大而复杂的,它所包括的所有物质并不单独的存在,而是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联系。人类就是在这些物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下生存着。自然界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在一种不断的运动变化中,这个运动变化就是循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个大的循环,而这个大循环要经历极其漫长的岁月。这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这个循环只有在我们的地球年代不足以作为量度单位的时问内才能完成它的轨道。
  • 数理化之谜

    数理化之谜

    学习中也是乐趣多多,趣味无穷。当你小时候仰着头向你的父母询问着这个,那个“为什么”时,那也是一种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否带给你了许多求知的满足感呢?同时你是否会头疼于这种学习呢?你可以好好回忆一下这些经历,再作出回答。实际上,数学、物理、化学并非你所想的那么枯燥无味。除了一大堆演算以外,它里面也包含着无穷的神奇。本辑所辑的便是这些令人费解的神奇现象。若能通过此书的阅读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我们便是欣慰之至了。愿学生朋友们能早日遨游在科学的海洋里。
  • 大劫难(300年来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纪实)

    大劫难(300年来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纪实)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与自然协调、适应和斗争的历史。大自然一方面哺育人类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往往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不幸与灾难。人类活动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相应的自然后果,而这样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关系包含着非常丰富、复杂的内容。可以说,近三百年以来这种互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最能够集中体现这种互动的关联程度和复杂性的领域便是本书所要展示、讨论的自然灾害问题。
  • 地球与环境(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地球与环境(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觉醒。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在想尽办法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出路。世界正行进在环保之路上,这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参与。只有今天对环保付出努力,才有人类明天的健康。刘芳主编的《地球与环境》从地球与环境的角度来阐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破解的天书(下)

    破解的天书(下)

    宇宙太广大了,以至于宇宙中的地球小得如同一粒尘埃。宇宙太神秘了,以至于地球人绞尽了脑汁、穷尽了假设,仍无法窥测其中的全貌和究竟。虽然如此,由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地球上的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宇宙未来的探索、对宇宙天书的破解。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地球及其所有的生命皆属于宇宙。
热门推荐
  • 黎昕沐云华

    黎昕沐云华

    “我的名字叫赵云华,取自李白的清平调。”“很好,那么具体是哪两句呢?”略略发福的语文老师这样问道。“嗯…是云想衣裳花想容…嗯…然后,然后我忘了。”这是几年后,穆黎昕总是在梦里见到的一幕,他的心总想再见云华一面,然而他知道不见,才是最后的爱。只是,云华,我真的好想你。这是赵云华和穆黎昕的故事然而他们终有一日会明白:有时爱情,需要多会几次头。
  • 萨满巫事

    萨满巫事

    她轻轻的叫了我一声,那都会让人尿的声音,完美,她伸出手来,我竟然不自觉的伸出手来,我来之前告诉自己不要有身体上的任何接触,否则就有生命危险,可是此刻我似乎什么都忘记了一样,控制不住自己,伸出了手。我握到了莉莉的手,那手软得跟棉花一样,细得如水之柔,倾间,我就化了一样。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莉莉突然把手抽出来……
  • 黑白天使

    黑白天使

    白色,代表纯洁。但白色的海洛因却是罪恶的化身。它用它特有的魅力引发着人类内心的贪欲,把人们带进着白色的漩涡。以清除罪恶为己任的警察,背负着家族仇恨及职业使命的卧底,来地球公干的外星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垄断山泉毒品市场的黑帮。
  • 炼域记

    炼域记

    现代孤苦普通瘦弱少年鬼使神差越至异世魂武大陆,却身受重伤浑身经脉尽段成为废人,但为了生存,为了有尊严、有价值的生存,他历经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客服重重艰难险阻,炼域强身,秉持苦修,杀出一条震慑异世的强者血路来!终赢得绝世美女青睐,奸吝小人胆寒、万民顶礼膜拜之盖世英豪!
  •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 炮灰万万碎

    炮灰万万碎

    叶绮箩逛完街回宿舍的路上,意外被车撞倒。而刚买的工艺品二龙吐珠狠狠砸在了脸上,其中那颗珠子更是镶进了自己眼睛里。这颗珠子竟然是个系统,而她做任务赚够积分就可以回家。可是……为毛性别可以变化!变成男人的叶绮箩欲哭无泪!本文无男主,女主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女主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并且金手指很少,解决问题也是用普通人会用的办法。本文会出现校园,娱乐圈,末日,网游,宫斗,穿越,重生,女尊,武侠,神话,修真等剧情!内容为作者脑洞所得,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尽量不小白。新手开坑!不喜勿喷
  • 离天魔神

    离天魔神

    吾欲顺天而行,奈何苍天负我,今日化身为魔独斗苍天!
  • 武之神尊

    武之神尊

    “哼,我叶枫就是要逆天夺命!”“天地阻止?那我就打破苍穹!”叶枫手持禁忌神器,杀天弑地,逆天夺命!!!
  • 万界掌门

    万界掌门

    手无寸铁的中学生突兀的穿越到了修真的世界,在这里仙剑齐飞,天才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出世。而作为一个即将接管掌门之位的少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穿越一党的孔羽自然也得到了福利,但他没想到这个福利却是一个魔兽系统。更加让他匪夷所思的是,这个系统逼着他传承、把宗门发扬光大,凡入他门下者,便拥有同样的系统。在别人苦苦突破元婴之际,孔羽却带着亡灵族的石像鬼四处寻找资源,准备建造埋骨之地。“师尊,大师兄骑着狮鹫带着小师妹找人决斗去了!”“恩,为师知道了,还有其他的事?没看我正忙吗。”“但……大师兄好像还带走了你的冰龙。”
  • 健商保证智慧(下)

    健商保证智慧(下)

    “健商”是健康商数的简称。它反映人的健康才智,是评估个人健康的全新方法。健商作为一种保持人身心健康的崭新理念,开启了一个激动人心、生机勃勃的全新领域,它将数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现代医学的恩赐和最新的生命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大大满足了个人健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