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5700000035

第35章 与生物学家相约(8)

施旺在研究脊椎动物如蝌蚪神经时发现,脑神经和脊神经中的有些神经外面有髓鞘细胞。髓鞘细胞经过多次缠绕神经,可在神经外面形成鞘,即髓鞘。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发现,人们又将髓鞘细胞称为施旺氏细胞,髓鞘称为施旺氏鞘。施旺氏鞘在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研究发现,施旺氏鞘具有良好的绝缘作用,使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大大加快,同时节约了大约5000倍的能量。

1836年,施旺还详细地描述了酵母菌的增殖。他第一次公开宣布酒的发酵同酵母菌生活周期之间存在着某种密切的关系。他指出酒精发酵是在生物体细胞内进行的,细胞是代谢的基本单位。现在看来,这个观点相当正确,但在当时却遭到了许多知名学者的反对。施旺性格内向、胆怯,过于虔诚、温文尔雅,不愿与别人争论,也不适宜争论。在激烈的学术争吵中,他在心理上被压垮了,并将微生物这一领域留给了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巴斯德去保卫、去占领。巴斯德是一位从不放下武器,一直战斗到所有敌人都被征服为止的人物。

施旺在早期还曾写过一篇《论空气对鸟卵孵化的必要性》的论文,颇受弥勒的好评,在这篇论文中,他发现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氧气这一事实。

1839年~1848年,施旺在吕温天主教大学期间,曾发明利用胆汁瘘研究胆汁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并推断出胆汁分泌不足将有碍于健康的观点,但胆汁究竟有什么作用,他并未对此进行深入研究。1844年,他发表的关于胆汁瘘的论文是他最后几篇生理学论文之一。

建立细胞学说

施旺最大的贡献是与施莱登一起创立了细胞学说。早在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罗伯特·虎克(R.Hooke)就提出了细胞的概念。他在自制的能放大40~140倍的显微镜下发现中空的小室结构,并称为细胞。虎克发现细胞后,使生物学研究进入了细胞这个微观领域。同一时期,意大利科学家马尔比基(M.Malpighi)用显微镜证实了虎克的观察,并把活细胞称为“小泡”。1675~1683年,荷兰的列文·虎克(A.Leenwenhoek)制造了能放大270倍的显微镜,并首次描绘出骨细胞和肌肉的细胞图。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对细胞的研究再度升温,贝尔(C.Mirbel),法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他把显微镜的观察与对植物结构特点的推测结合在一起,强调指出细胞是植物界所有结构的基础。后来德国博物学家奥肯(L.Oken)又拓宽了人们对细胞的理解。1828年,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发现了细胞里的分子运动,后来人称“布朗运动”。1831年,他又在兰科植物表皮细胞里发现了细胞核。1837年,捷克的科学家普金叶(J.E.Purkinje)用显微镜发现了神经细胞和小脑神经节细胞,提出了原生质的概念,并认为原生质在细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后来,他又在动物脾脏和淋巴腺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提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具有相似性。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细胞学说的建立凝集着许多科学研究者的智慧,正是有了这些知识,才使得施旺和施莱登创建细胞学说成为可能。

施莱登在1838年发表的《植物发生论》中指出,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即提出了植物的细胞学说。施旺在施莱登的启发下,进一步研究,于1839年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的论文,提出了他的细胞理论。这篇论文共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描述蛙的幼体蝌蚪内有脊索和各种不同来源的软骨的结构和生长;第二部分,提出证据,论证了一切动物组织,无论特化到什么程度,其结构的基础还是细胞;第三部分,详细阐明了细胞学说。

施旺对蝌蚪的脊索和软骨所作的仔细观察表明:“它们的结构和发生的最重要的现象与施莱登所描述的植物相一致。”第一部分研究的主要结论是:某些动物组织确实起源于细胞,这种细胞在所有方面都与植物细胞相似。施旺写道:“现在我们已推倒了分隔动物界和植物界的巨大屏障,这就是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

施旺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对特化程度很高的各种组织进行研究。他想证明多数或全部动物组织均源于细胞。但要想证明这些,难度很大,因为有的细胞个体相当微小,并且细胞膜很嫩很薄,细胞膜和细胞的内含物折光能力相似,即使用放大400倍~500倍的显微镜也很难看清楚。在施莱登的“细胞核在植物细胞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观点影响下,施旺指出:有无细胞核的存在是有无细胞存在的最重要、最充足的根据。这一观点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仍有指导意义。为了证明所有动物组织均是由细胞构成的,施旺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用显微镜观察了动物上皮、蹄、羽毛、晶状体、软骨、骨、牙齿、肌肉、脂肪、神经等多种组织,最后证明它们都是由细胞分化生成的,从而显示了动物整体是由细胞或细胞产物组成的,如同施莱登描述的植物那样。

在第三部分,施旺总结了他的全部研究成果后指出:细胞是一切动物体所共同具有的结构特征。动物和植物结构上是统一的,他认为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共同特征。同时,他还用物理学的某些观点解释了生命现象,他提出“有机体是通过细胞分化而发展的”这一有价值的观点。虽然在施旺的细胞理论中有些概念还很模糊,甚至有些观点还是错误的,但是他的理论主流是正确的、积极的,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地方有待人们去研究、去修改、去完善。

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分别发表了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基本认识的论著,他们两人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看法,都认为细胞是构成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从而导致了两人共同建立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阐明了有机体发展和分化规律,无论是植物界还是动物界都具有普遍的有效性,这充分的表明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的建立,激发了人们探索细胞秘密的激情,使得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入到细胞这个微观领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更深刻,在研究层次上从宏观的个体水平上升到微观的细胞水平,大大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在以后几十年中,很多有关细胞的研究成果问世,从而构建了一门新的生物学科——细胞生物学。为了表彰施旺在这一领域中的突出贡献,人们称他为“细胞学之父”。

施旺和施莱登的细胞学说使得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统一起来,这样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彼此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从而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恩格斯对细胞学说给予高度评价,他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施旺和施莱登发现的有机体细胞,它是这样一种单一有机体,除最低级以外,都是从它的繁殖和分化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有了这个发现,对有机体的、有生命的自然产物的研究——比较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才获得了巩固的基础。有机体产生、成长和构造的秘密被揭开了,从前不可理解的奇迹,现在已经表现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依据一切多细胞的机体本质上按共同的规律进行的。”恩格斯同时认为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内向、虔诚、温文尔雅的施旺虽然没有勇气和别人唇枪舌战,但他勤奋、严谨、求真、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巨大的科学贡献,仍使他在竞争激烈的科学界占有一席之地。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

巴斯德曾任里尔大学、巴黎师范大学教授和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在他的一生中,曾对同分异构现象、发酵、细菌培养和疫苗等研究取得重大成就,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被后人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化学家”

巴斯德是一位法国制革工人、拿破仑军队的退伍军人的儿子,小时候家境贫困。巴斯德勤奋好学,再加上聪明伶俐,颇具艺术天分,很有可能成为一名画家。然而,他19岁时放弃绘画,而一心投入到科学事业中。

巴斯德最早是从事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关于酒石酸的光学性质。他通过实验制备了19种不同的酒石酸盐和外消旋酒石酸盐的晶体。在显微镜下检查时,他发现,这些晶体能用机械的方法分作两类——左旋和右旋晶体,它们具有旋光数值相同,但旋光方向相反的偏振光特性,从而揭示了酒石酸的“同分异构现象”。

巴斯德在化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获得了荣誉。然而,他并未将自己的视线仅仅停留在化学领域,而是将实验化学的原理、技能等广泛地应用于发酵问题,从而开辟了人类科学历史的新纪元。

微生物工程学之父

巴斯德从化学研究转入生物学研究,发现微生物对酸的选择作用。在研究酒质变酸问题过程中,明确指出发酵是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的微生物会引起不同的发酵过程。改变了以往认为微生物是发酵的产物,发酵是一个纯粹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错误观点。同时,巴斯德通过大量实验提出:环境、温度、pH值和基质的成分等因素的改变,以及有毒物质都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不同的微生物。例如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最佳pH值为酸性,而乳酸杆菌却喜欢pH值为中性的环境条件。

巴斯德把微生物发酵原理广泛应用于指导工业生产,开创了“微生物工程”,被人们尊称为“微生物工程学之父”。

巴斯德在发酵问题的研究中,确立了他的学术地位,但他并不满足,仍然奋斗在科学实验的前沿阵地上,因为他坚信“科学实验”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是最有力的证据之一。1868年10月,他患上脑溢血,使他的身体左侧刺痛、麻木,最后失去活动能力。在这期间,他仍然口述一份备忘录,论述他富有独创性的实验——如何检查发现刚刚开始感染到疾病的蚕卵,最终实验获得成功,使纯净的“种子”(即蚕卵)得以传遍整个欧洲和日本。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使他成为伟大的微生物学家。

伟大的贡献(一)巴斯德否定了微生物的自然发生说新鲜的食品在空气中放久了,会腐败变质,并发现其中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从何而来?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微生物是来自食品和溶液中的无生命物质,是自然发生的——自然发生说。巴斯德通过自己精巧的实验给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以有力的反驳。

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鹅劲瓶(曲颈瓶),现称巴斯德烧瓶。烧瓶有一个弯曲的长管与外界空气相通。瓶内的溶液加热至沸点,冷却后,空气可以重新进入,但因为有向下弯曲的长管,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不能与溶液接触,使溶液保持无菌状态,溶液可以较长时间不腐败。如果瓶颈破裂,溶液就会很快腐败变质,并有大量的微生物出现。实验得到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腐败物质中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这个实验也导致了巴斯德创造了一种有效的灭菌方法——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又称低温灭菌法,先将要求灭菌的物质加热到65℃30分钟或72℃15分钟,随后迅速冷却到10℃以下。这样既不破坏营养成分,又能杀死细菌的营养体,巴斯德发明的这种方法解决了酒质变酸的问题,拯救了法国酿酒业。现代的食品工业多采取间歇低温灭菌法进行灭菌。可见,巴斯德的功绩有多大。

(二)巴斯德和疾病的病菌说

巴斯德从研究蚕病开始,逐步解开了较高等动物疾病之迷,即由病菌引起的疾病,最后征服了长期威胁人类的狂犬病。

1865~1870年,他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蚕病的研究上。这个研究牵涉到两种病原微生物。在搞清蚕病起因后,巴斯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使法国的丝绸工业摆脱了困境。

而后,巴斯德又专心研究动物的炭疽病,他成功地从炭疽病的动物(如牛、羊)的血液中分离出一种病菌并进行纯化,证实就是这种病菌使动物感染致病而亡。这就是动物感染疾病的病菌说观点。但是,当时的内科医生和兽医们却普遍认为疾病是在动物体内产生的,由疾病产生了某种有毒物质,然后,也许是,由这些有毒物变成了微生物的错误观点。后来巴斯德又研究妇科疾病产褥热。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护理和医务人员把已感染此病的妇女身上的微生物带到健康妇女身上,而她他们得病。

由此可见,巴斯德虽不是一名医生,但他对医学的贡献也是无法估量的,他为医学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三)巴斯德与免疫学

巴斯德除了研究炭疽病外,还研究了鸡的霍乱病。这种病使鸡群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巴斯德经过多次尝试后发现,这种致病的微生物能在鸡软骨做成的培养基上很好地生长。一小滴新鲜的培养物能迅速杀死一只鸡。

巴斯德在研究此病过程中最值得庆幸的是:当某鸡用老的、不新鲜的培养物接种时,它们几乎都只有些轻微的症状,并很快恢复健康。再用新鲜的、有毒力的培养物接种时,这些鸡对这种病的抵抗力非常强,这样巴斯德就使自己的实验用鸡产生了对鸡霍乱病的获得性免疫能力了。这可以同琴纳使用牛痘对人的天花病产生免疫能力相媲美。

同类推荐
  • 生命的奥秘(奥秘世界知识文库)

    生命的奥秘(奥秘世界知识文库)

    本书内容包括:探寻生命的足迹、揭开私秘的话题、大自然美妙的旋律、追踪神秘的踪影、奇妙的人体之旅等。
  • 绿色发展(地球一小时)

    绿色发展(地球一小时)

    绿色发展理念来源于三方面: 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智慧,成为现代的天人合一观,即源于自然,顺其自然,益于自然,反哺自然;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处、共存、共荣,呵护人类共有的绿色家园; 二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成为现代的唯物辩证法; 三是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观。
  •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我们人类的主要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就是对自然界不断探索、不断解密的过程。而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探索和破解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前进的。随着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的认知也越来越广泛。
  • 飞碟追踪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飞碟追踪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之谜故事卷

    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之谜故事卷

    本书涉及的科普知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 是我们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心婚醉爱

    心婚醉爱

    “那个,咱们有话好好说,别动粗成吗?”看着像狼一样逼近的男人,钱米吓得一张小脸煞白。“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讨价还价。”冷厉的男人一步步将她逼到墙边,如同毒蛇盯住了猎物一般。他是腹黑的A城贵公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却只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阴差阳错之下做了豪门的替身千金。第一次见面就踢了他最脆弱的地方,接二连三的让他吃瘪,最后却想要拍拍屁股逃走。“惹了我,你还想全身而退?”冷厉的男人捏着她的手腕,似乎要将她望到心底去。
  • 何必去期许一如我初心

    何必去期许一如我初心

    她和他在大学相遇,苦苦追上他,她对他说:“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救了我,而是我喜欢你呀!”她和他在一起,度过大学里最后都两年。他突然对她说:“小霓,我不喜欢你了,但是我爱上了你!”最后一年初,她发现他爱着她,却还爱着另一个人,她苦涩的说:“他说爱你,没说只爱你。”还没等他好好的说清楚,她却已经离开了他,突如其来的判了他死刑。八年后,她回来了,她以为她对他的情感对随着时间的消磨而减弱,却因为日夜的思念更加深沉。就在他们度过十年的坎坷,他向她求婚时,却得知她癌症复发,他单膝跪下,手中是他为她设计的戒指:“嫁给我,好吗?”
  • 一生枯荣

    一生枯荣

    作为太白大弟子原本要断情却不料还是被爱情卷入,最后发现太白被灭,伤心欲绝的他决定彻底断情报仇。一场恩怨情仇开始在都市里面上演,到底是他赢还是他赢。无情的他,伪装的他,将如何在这个红尘开启他的复仇之旅呢。且看血之献祭。
  • 大世仙尊

    大世仙尊

    一个军户之子历经红尘,一朝明悟,本以为化龙腾飞,谁知一个更大的局展现在他面前!这个存在千万年的局是等待有缘之人,还是一个陷阱?天地之初,一段灵藤吞吐元气,是滋生万物,还是圈养种人?两个葫芦飘然飞来,到底揭开了怎样的万古大谜!看高平怎样逆反天机,走向辉煌,揭开万古星局!什么是历史,我就是历史!什么是传奇,我就是传奇!
  • 瑶光赋

    瑶光赋

    她,被无意唤醒,本想低调做人做事和姐姐一起避世隐居,谁料到麻烦事层出不穷都找上门来,这不是霸王硬上弓嘛。无奈之下只得重出江湖,哈哈这也未必是坏事啦,有美食吃能旅游更重要的是有美男!是滴,她赚到了!
  • 红裙

    红裙

    记得有人说“有好书相伴,永远不会孤独”我想这里书籍充当的不仅是良友更是灵魂知己,前进亦或是背后最坚实的力量。生而为人,身处社会,免不了有众多感慨。也许我们说不清道不明如在梗咽,但书籍可以,它总能帮你理清了,阐明了,舒畅了。
  • 无限求生

    无限求生

    全球连续四天出现超自然现象,直到了第五天,拉开了末世纪元。当旧秩序被破坏,人性释放,我,将建立新的秩序,属于我的国度!
  • 御剑至圣

    御剑至圣

    一把残破的古剑,一个奇怪的少年,任尔有千般法术,万般神通,我只问,你能挡我青尺一剑否?在这武道通神的世界,我只出一剑。修剑者,一颗剑心,一身剑骨,剑者,宁折不弯。任敌手三千,怎敌我手中三尺青锋。
  • 痞女寻夫

    痞女寻夫

    离家偶遇小灵猫,开口说话姻缘到,只是相隔一千年,还请穿越去寻找,眸子瞪圆不置信,灵猫轻摇肉球爪,一弹挥向千年前,繁华都市不见了,古香古色人飘摇,问句谁是我夫君,神秘兮兮说未到,有缘千里来相会。
  • 霜至夏未桃花溟末

    霜至夏未桃花溟末

    凤无溟,他是冥界的主人,掌管着世间的生死,却掌握不了他与她之间的缘分。夏阑霜,她是上古神灵,虽不管世事,但却终是逃不过她的劫。“看,下雨了。我阿娘说,因为我阿爹和她是在一个秋季的雨天,在那桃树之下相遇,在他们相遇的那一刻,那桃树竟然开出了桃花。我阿娘说那是上天的安排,所以她把我取名叫做夏阑霜。很好听的名字吧。”犹记得她与他的相遇也是在那桃花之下,一阵风吹过,卷起她的碎发,伴着飘落的花瓣消失在空气中。多年后,他们的相遇竟然成为了他千年挥之不去的梦魔。当她看着他对着另一个女子笑靥如花时,她终于相信了那司命的话,她与他是没有缘分的,她的执念不过是换来了她一人的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