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类生产计划
(1)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是预先建立的一份计划,由主生产计划员负责维护,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生产数量的计划。
这里的最终产品是指对于企业来说最终完成、要出厂的完成品,它要具体到产品的品种、型号。这里的具体时间段,通常是以周为单位,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是日、旬、月。主生产计划详细规定生产什么、什么时段应该产出,它是独立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根据客户合同和市场预测,把经营计划或生产大纲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使之成为展开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起到了从综合计划向具体计划过渡的承上启下作用。主生产计划必须考虑客户订单和预测、未完成订单、可用物料的数量、现有能力、管理方针和目标等等。因此,它是生产计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是指企业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它把企业的年度、季度生产计划具体规定为各个车间、工段、班组、每个工作地和个人的以月、周、班以至小时计的计划。它是组织日常生产活动、建立正常生产秩序的重要手段。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的计划安排和生产调度工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保证企业每个生产环节在品种、数量和时间上相互协调和衔接,组织有节奏的均衡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收集为编制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资料,核算、平衡生产能力,制定期量标准和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从纵向方面来看,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生产作业计划有厂部、车间和工段(班、组)三级作业计划形式。厂部生产作业计划由企业生产科负责编制,确定各车间的月度生产任务和进度计划;车间级生产作业计划由车间计划调度室负责编制;工段级生产作业计划由工段计划调度员负责编制,分别确定工段(班、组)或工作地月度、旬(或周)以及昼夜轮班的生产作业计划。
(二)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是:标准化、目视管理和看板管理。①标准化就是将企业的各种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②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③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
(三)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计划下达、采购单生成、采购单执行、到货接收、检验入库、采购发票的收集到采购结算的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包括采购计划、订单管理及发票校验三个主要方面。
采购计划管理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采购计划和执行路线。采购计划包括定期采购计划(如周、月度、季度、年度)、非定期采购任务计划(如系统根据销售和生产需求产生的)。通过对多对象的采购计划的编制、分解,将企业的采购需求变为直接的采购任务。采购订单管理以采购单为源头,对从供应商确认订单、发货、到货、检验、入库等采购订单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准确的跟踪,实现全过程管理。通过流程配置,可进行多种采购流程选择,如订单直接入库,或经过到货质检环节后检验入库等,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实现对采购存货的计划状态、订单在途状态、到货待检状态等的监控和管理。采购订单可以直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发向对应的供应商,进行在线采购。发票校验则是最后的收尾工作。
(五)库存管理
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资源的闲置就是库存,与这种资源是否存放在仓库中没有关系,与资源是否处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汽车运输的货物处于运动状态,但这些货物是为了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就是库存,是——种在途库存。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包括工厂里的各种原材料、毛坯、工具、半成品和成品,而且包括银行里的现金,医院里的药品病床,运输部门的车辆等。
1.库存的分类
按作用不同,可以把库存分为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和在途库存。
由批量周期性形成的库存称为周转库存,周转库存越大,订货周期越长,订货频率越小。安全库存又称缓冲库存,是生产者为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供应的不确定性,防止出现缺货损失而设置的一定数量水平的库存。调节库存是为了调节需求或供应的不均衡、生产与供应的不均衡而设置的库存,如淡季的库存。在途库存指在两个工作地之间的库存,如正处于运输状态的库存。
2.库存控制方法
任何库存控制系统都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时候订货,每次订多少。在库存管理中,针对这两个问题,对独立需求库存控制主要采用订货点法,订货点法有分为连续检查控制方法和周期检查控制方法。前者是通过连续检查,观察库存是否达到重新订货点来进行控制,即定量不定期;后者是通过固定时间间隔的检查、周期性的观测实现对库存的控制,即定期不定量。此外,还有一种库存重点控制方法,即ABC分类法。
订货点法也称为安全库存法。指对于某种物料或产品,由于生产或销售的原因而逐渐减少,当库存量降低到某一预先设定的点时,即开始发出订货单来补充库存,直至库存量降低到安全库存时,发出的订单所定购的物料刚好到达仓库,补充前一时期的消耗,此一订货的数值点称为订货点。从订货单发出到所订货物收到这一段时间称为订货提前期。
订货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某种物料库存量虽然降低到了订货点,但是可能在近一段时间企业没有收到新的订单,所以近期内没有新需求产生,暂时可以不用考虑补货。故此订货点法也会造成一些较多的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
库存重点控制方法:ABC分类法,是一种对重要物品进行重点管理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库存物品按其占用资金的多少,一次划分为A、B、C三大类,并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六)质量管理
1.TQM的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就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概况为四句话十八字,即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数理统计方法。
一个过程,即企业管理是一个过程。企业在不同时间内,应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
四个阶段,根据管理是一个过程的理论,美国的戴明博士把它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总结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阶段的循环方式,简称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
八个步骤,为了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PDCA循环中的四个阶段还可以具体划分为八个步骤。①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②执行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③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④处理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在应用PDCA四个循环阶段、八个步骤来解决质量问题时,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书籍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他们是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分层法、相关图、控制图及统计分析表。这套方法是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不仅科学可靠,而且比较直观。
2.ISO质量体系标准
一般的说,一个组织能够为社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该组织应具备一个质量体系,但这个质量体系通常都是不完善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健全这个体系,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ISO9000系列标准,从而为企业有效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保证。
ISO质量体系标准包括ISO9000、10000及14000三种系列。ISO9000标准明确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适用于生产型及服务型企业。ISO10000标准为从事和审核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指导方针。ISO14000标准明确了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包括了3个体系标准和8条指导方针。3个体系标准分别是ISO9001、9002和9003;8个指导方针是ISO9000-1至4和ISO9004-1至4。其中首要标准是ISO9001,它为设计、制造产品及提供服务的组织,明确指出了一套完整质量体系中的20条要素。ISO9002为只制造产品但不设计产品及提供服务的组织明确指出了19条要素。ISO9003为只进行检验的组织明确指出了16条要素。ISO9000标准每5至7年修订一次。
(七)MRP、MRPⅡ和ERP
1.MRP阶段
MRP是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的缩写,即物料需求计划,其含义是:利用物料清单、库存数据和主生产计划计算物料需求的一套技术。物料需求计划产生补充物料订单的建议,而且由于它是划分为时间段的,当到货日期与需求日期不同步时,MRP会建议重排未结订单。最初MRP只被看成一种比库存订货点法更好的库存管理方法,现在普遍认为它是一种计划技术,即建立和维护订单的有效到货日期的方法,它是闭环MRP的基础。
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是指构成父项装配件的所有子装配件、零件及原材料清单,其中包括子项的数量。在某些工业领域,可能称为“配方”、“要素表”或其它名称。
2.闭环MRP阶段
闭环MRP(Closed Loop
MRP)阶段。在MRP系统的应用中,需要人工介入较多。此外,MRP系统没有涉及车间作业计划及作业分配,这部分工作仍然由人工补足,因此也就不能保证作业的最佳顺序和设备的有效利用。为了解决上述的矛盾,80年代初,MRP由传统式发展为闭式的MRP,它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生产资源计划及执行控制系统。
围绕物料需求计划而建立的系统,包括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与其它计划功能。进一步地,当计划阶段完成并且作为实际可行的计划被接受以后,执行阶段随之开始。这包括投入/产出控制、车间作业管理、派工单以及来自车间及供应商的拖期预报。“闭环”一词所指的,不仅包括整个系统的这些组成部分,并且还包括来自执行部分的反馈信息,目的在于使计划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有效。
闭式MRP将是一个集计划、执行、反馈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它能对生产中的人力、机器和材料各项资源进行计划与控制,使生产管理的应变能力有所加强。这时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实施,使未来的物料短缺不是等到短缺发生时才给予解决,而是事先进行计划,但是只有优先计划还远远不够,因为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还是无法生产,MRP所输出的生产和采购计划信息若没有传送至车间和供应商那里,这些计划一点价值也没有。所以必须增加生产能力计划,生产活动控制、采购和物料管理计划三方面的功能。
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CRP)是对物料需求计划(MRP)所需能力进行核算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具体地讲,CRP就是对各生产阶段和各工作中心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精确计算,得出人力负荷、设备负荷等资源负荷情况,并做好生产能力负荷的平衡工作。
能力需求计划是帮助企业在分析物料需求计划后产生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能力执行计划的功能模块。该模块帮助企业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及早发现能力的瓶颈所在,提出解决方案。能力需求计划制订的过程就是一个平衡企业各工作中心所要承担的资源负荷和实际具有的可用能力的过程,即根据各个工作中心的物料需求计划和各物料的工艺路线,对各生产工序和各工作中心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精确计算,得出人力负荷、设备负荷等资源负荷情况,然后根据工作中心各个时段的可用能力对各工作中心的能力与负荷进行平衡,以便实现企业的生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