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5200000041

第41章 夏衍精神的传承(2)

故园有迹绿苔深——访夏衍旧居

方淳

建筑的价值在于它的灵魂。

仲春四月的清晨,我站在夏衍旧居前,仰头凝视赵朴初题写的匾额“夏衍旧居”四个拙朴的大字,心中却怀有一丝模糊的不安与困惑:夏衍,这位革命文艺的领军人物,我国电影先驱,文人出身的官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何以这样一处所在诞生了如此杰出的人物?他的最后长成与这片土壤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这处90年代初新建的旧居,真足以承载夏公的英灵吗?他的灵魂真否回来,隐藏于门墙屋舍下、花木林荫间?

人是一种奇妙的存在。诚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死亡属于此在最近的存在,而此在其他可能性的存在都排列在死亡后面。生死的分割,从另一视角来看,死即是生的延续,是生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罢了。

这处旧居,又能让我寻觅到夏公曾经怎样的此在以及如今怎样的存在呢。带着悬念,我一脚迈入及膝的门槛。

夏衍旧居,位于杭州城东严家弄50号。1993年,经夏衍首肯,于老宅故址上建造而成,1994年底竣工。2000年,夏衍百岁诞辰,复又扩建,占地915平米,建筑面积467平米。

旧居是一处仿古江南院落。大门前狭窄的巷道与小商品市场相邻,左近都是农居楼,楼底满藏矮小的店铺,嘈杂与喧嚣此起彼落。院落坐北朝南,两米见宽的朱红大门,进门是四五平米的小小的厅堂,矗立着夏衍的半身塑像,身穿西装,古铜色,与夏公生前风貌契合,一派深沉儒雅。左壁悬着王伯敏的书法,是夏衍等革命志士从香港辗转桂林途中,田汉的诗作:“高歌一曲动华筵,老凤新声似昔年。碎玉正悲香岛远,衔杯何幸桂江边。剃须不作行商状,抵足曾同海盗眠。且把犁锄收拾好,故乡犹有未耕田。”右壁是1991年元宵节江泽民总书记与夏公的照片。左右两厢是展厅,图文并茂,辅以实物,展示了夏衍作为“世纪老人”革命生活创作的一生。

出展厅北门,隔着游廊花圃,正对的是“八咏堂”,堂前正中高悬郭仲选题写的匾额,内置长案桌椅。沈家祖籍河南开封,于宋室南迁,战乱中安家,结亲于官宦,城里城外置下房产。全家人住于城内骆驼桥,这处郊外的老宅只是春秋下乡祭祀的别业。老宅五开间七进深,足以容纳三百人居住,高几丈的风火墙,将大院团团围住,雄踞街弄。打听沈家,只消告之“墙里”。沈氏家族传承到夏衍祖父和父亲,已经败落。夏衍便诞生在敝旧古老的宅院里。

游廊向左穿门而过,豁然开朗。约二十平米见方的空地,遍植花木,爬山虎蔓着高墙,满眼葱绿,称作“后院”。夏衍的父亲沈学诗,字雅言,是落第秀才,一生没有正式职业,教过私塾,行过医。教书不收学费,只逢年过节收点鱼虾、鸡蛋,后院便是种百草的地方:薄荷、甘草、麦冬等,有百余种。

再朝西便是沈家蚕房,墙角置放高高的匾架。夏衍出生第三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沈学诗祭祖上香,突然中风去世,终年48岁。母亲徐绣笙要养活六个孩子,养蚕是家中重要的经济来源。徐氏系养蚕高手,每年养一次“头蚕”和“二蚕”,三四张蚕纸,劳动力不够,还得请短工,夏衍五六岁就是养蚕的辅劳力。“掸蚁”、“上山”,一整套养蚕工序没有不会的。这在他改编茅盾《春蚕》时,便派上了大用处,明星公司的摄影棚里,夏衍是唯一懂养蚕的技术顾问。蚕房北墙悬着朱关田的书法“蚕缘”二字,西墙挂着夏公嬉猫的巨照。鼠是蚕的大敌,防鼠得养猫。夏衍爱猫,小时候猫是他的睡伴,常常去陈家荡钓鱼喂猫。及至少年求学,寄居于德清舅父家,感受陌生和孤独时,最好的玩伴也是小花猫。夏衍之爱猫在文艺圈内出了名。夏衍85岁时,华君武画了他的小像,坐在一只大白猫怀中,黄苗子还题了诗:“一个老头八十五,创作生涯五十五。果然有‘纸’万事足,却道无猫终身苦。你爱猫来猫爱你,‘猫道主义’也可以。不拘黑白拿耗子,人生乐事猫怀里!”蚕房前一株高大的桑树,旧居初建时种下,而今绿荫入盖,高高地遮蔽了屋顶如鳞的瓦檐,清风嬉戏,落下萧萧风语。地上散落的桑葚,汁液饱满晶亮,醉紫荼蘼。

蚕房之南,是小小的私塾。五六平米见方,内置几条板凳,一张木桌,甚为简陋。夏衍六岁,母亲送儿子进了私塾。私塾设在邬家店后的小屋里,三张板桌,几条板凳,先生坐在骨牌凳上,前面用一个破旧的柜子作书案,教授《三字经》、描红和写字。这样的穷私塾,与沈家书香门第不相称,不到两年,经城里大姑母劝说,转入“新式学堂”正蒙小学。12岁,送到德清念县立高小,起居在舅父徐士骏家,学费由两个嫁到德清的姐姐供给,直到毕业。

私塾之东,是夏衍的两间卧室。西边一间按照北京寓所的格局布置,只几件简单陈旧的家具:一张小木床,两个木柜,一个铁柜,两把柳条椅。东边一间是童年的居所,更考究些,内置一张雕花大床,一条厚重的桌案,一个龙纹嵌玻璃镜的脸盆架,上面放了黄铜脸盆。楼上是夏衍电影播放厅。

底事无常吟白头,故园有迹绿苔深。夏衍20岁离家东渡日本求学,此后因地下工作需要,足迹历经上海、香港、桂林、昆明、北京等地,回乡大概只有四五次。1954年,随谭震林到浙江视察,住了一星期。故园不再,于抗战时期被烧毁,成了浙江大学农学院的农场。“文革”“监护”期间,也许心生感慨吧,常常梦到自己还在后院橘子树上捉金龟子,出生的旧屋,地板朽烂、墙壁剥落,细节历历在目。1981年,中国电影第一届金鸡奖、第四届百花奖授奖大会在杭州举行,他回到严家弄,无限感慨:“树长高了,我也老了。”还能忆起在这儿钓鱼,为学游泳差点淹死。然而,走到哪里,这里都是他的根,因为“游向社会这个大游泳池,是从这里开始的”。1988年,他获得日本国际文化交流基金奖,向浙江省政府捐赠教育基金5万元。1989年,又将珍藏的明清以来中国文物字画94件捐赠省博物馆。1995年2月6日,夏衍95岁,无疾而终,溘然长逝。临走前,他曾说,自己活得够长了,该回杭州老家了,并嘱咐将骨灰撒进钱塘江。

展厅最东侧的展柜内摆放着12本夏衍先生的出版物,其中有一本薄薄的册子是当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写于1935年夏衍在上海杨树浦日本纱厂调研之后,发表于1936年《光明》创刊号。据夏衍回忆,里面的人和事都是真实的,没有虚构和夸张,甚至“芦柴棒”也确有其人。大抵旧社会反帝反封建的文章,血泪控诉,以感情和思想见长,通过小说、戏剧、杂文等形式表现的文章居多。报告文学追求真实质朴,战斗性强,作家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1935年,是上海党组织遭到破坏的时期,夏衍利用隐蔽机会,在纱厂青年工人的帮助下,换上工装,足足做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早上3点多起床,步行十几里,实地察看包身工上下班的情景。这种身体力行、不怕吃苦的个性与少年时期的磨砺是分不开的。

1914年夏,夏衍从德清县立高等小学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回家,家里穷得几乎断了炊。母亲几件“出客”衣服和一床备用的丝棉被也当掉了。交不起学费,夏衍只好一直在家呆着。冬天,漫漫长夜,夏衍听到了母亲的啜泣。为了撑持家庭,他瞒着母亲,进城找工作,终于在太平坊“泰兴染坊”做了学徒。每天四五点,他就得起床烧火、抹桌子、摆碗筷,然后在大铁锅碱水里练染。艰苦的劳动,磨炼了意志,强健了身体,使之养成了不畏艰苦、勇于担当的个性,由此踏上了南征北战之路。

忍看朋辈成新鬼。革命路上,处处是陷阱,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夏衍凭借稳妥机警的个性得以保全。1935年5月,夏衍接到电通公司拍戏的王莹转来的袁殊的一封信,约他到北四川路虬江路新雅茶室见面,他坐电车到海宁路,忽然想到虬江路是“越界筑路”地区,由租界工部局和国民党市政府共管,不安全,就下车到良友图书公司会了朋友,不想因此躲过一劫,差不多同时,王莹被捕了。这种性格的养成与他少小寄人篱下、学会察言观色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展厅西厢房侧壁张贴着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图片。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曾经笔战多时。1929年秋,夏衍接到江苏省委宣传部潘汉年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停止他们之间的战争,划归到统一战线下,为筹建左翼作家联盟做好准备。在长期从事革命文艺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夏衍必须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协调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谨慎处理各种人际矛盾。这种稳妥、干练的个性与幼年的经历也有着蛛丝马迹的联系。幼处僻乡,父亲早逝,少小离家,出身贫寒,养成了他不爱热闹、真诚质朴、谨言慎行的性情。1928年,茅盾发表《从牯岭到东京》,大家对《动摇》、《幻灭》反感,洪灵菲要夏衍写一篇批评文章,他答应了,但是因为和茅盾的夫人孔德沚在一个小组,经常见面,不时一起散传单、写标语,怕伤了感情,就没参与争论。这种善于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能力在他负责文化和统战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正因为他没有搅入这场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去,夏衍才被委以成立左翼作家联盟的重任。

夏衍因为家贫,从小有自卑感,家里来客或出门做客,总躲在角落里,惟恐受人关注,被称为“洞里猫”。以后“年纪大了,也只想做一个不为别人注意的常人,夹在人丛里面。我不注意人,人不注意我,就觉得心安理得,畅适无比。从这种习性出发,在人多口杂的地方,我就尽可能少作惹人注目的行为,不发引人注意的议论,积习既久,遂成癖性”。这种性情对于一个地下工作者确是必须的素质,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也因之少获很多罪名。表现在著文上,就是不喜欢专用一个笔名。有人问过他用过多少笔名,他自己也不清楚。他平生最怕被人称作什么家,只想做一个用笔杆为人民服务的记者,写东西尽可能不署名,必须安上的时候,就随意用一个,被人认识了,马上就换。也没有一般文人“敝帚自珍”的习性,在《华商报》工作期间,很多文章都在乱哄哄的编辑室或会客室里草就,有的甚至在车马劳途中赶制而成,一个笔名几个人合用,根本谈不上版权和稿费。正是这种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不引人注目的性格,使之在二十多年的地下党生涯中吉人天相,在后来的文革中,也没有让专案组抓住太多把柄。

展厅西侧壁上张贴着一副碳晶素描,是夏衍入党宣誓的画像。夏衍从1927年入党,直到1949年5月任命为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兼文艺处处长,之间从事地下党工作20多年,没领到党一分工资,全家生活来源仅靠稿费。是什么因素促使他对党抱着如此忠贞坚定的信念,怀有如此持久不衰的激情,如此无私忘我的奉献之情?

20世纪早期的中国,“道术将为天下裂”,围绕中国的出路问题,百家争鸣,主义纷呈。但总体说来,最有吸引力的,在“五四”之前,是以个性自由为基调的由胡适倡导的自由主义,“五四”之后,是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目标的激进主义。激进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核心,主张用暴力革命手段来摧毁旧世界。马克思主义要革资本主义的命,却没有在殖民印度和资本主义日本生根发芽,偏偏选择了封建古老的中国。因为印度有佛学传统,百姓坚持忍让,国父甘地想赶走殖民者,采取的策略是“非暴力”、“不合作”,宁可饿死,也不肯以暴易暴,唯期敌人良心发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泰戈尔为首的民族主义者坚守东方文化主张,试图以东方智慧挽救处于物欲危机中的西方文明。而日本治国传统是改良。中国人却有革命基因。先秦开始,两千多年来,民间底层无不赞同革命。他们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只有革命才能打倒富人,才能使自己摆脱贫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即是普众革命心理的最好表达。于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普罗大众的有利武器,迅速和中国文化土壤相结合。因为它为底层人民说话,因为它有助于“民生主义”理想的实现,在当时就自然为大多数所接受,代表了进步势力。人们相信,马克思就是革命暴力的燎原之火,其目的是要烧掉旧世界,并最终将在废墟上建立金灿灿的新世界。

1915年9月,夏衍在德清高小校长曹续康先生的推荐下,进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工学院的前身)就读。校长许炳堃是学校创始人,是夏衍人生道路上的决定性人物。许先生以“实业救国”思想治校,对教育事业怀有抱负。他希望学生“有坚强的体魄,健全的道德,正确的知识,果毅的精神,敏活的动作,娴熟的技能”,做到戒欺、戒妄、戒虚、戒浮、戒骄、戒侈、戒惰“七戒”。但是,夏衍入校不久就突破校方阻挠,成为“五四”运动的活跃分子。这种自醒自觉与他苦难的早期经历、改变自身命运的迫切愿望是分不开的。

少年泰兴染坊做工的经历使夏衍从小就接触底层劳动者,了解他们受奴役剥削的真实生活状态;因为家道中落,自己穷得一双防雨的“钉鞋”都买不起,每次会计处墙上张榜公布学生的欠费通知,夏衍就在同学面前压抑得抬不起头来。这种处境,迫使他早早思考自己的命运,思考人生的出路问题,“穷,苦,这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这仰头向天的发问,是清醒自觉的开始。“在当时,我只是对现状不满,自己穷,又不想向有钱人低头,但根本想不出也找不到改变这种现状的出路,而这本小册子,才使我想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改造社会。”当宣扬民主和科学的五四思潮来到身边,他立即踏上了对光明执着追求的人生之路。“看了《新青年》这类杂志后,学古文、看旧书的劲头消失了。”就这样,革命的火种就在夏衍小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穷得交不起学费,创办《双十》和《浙江新潮》刊物时,他却不知从哪儿搞来一块袁大头。1920年夏,夏衍在染色科成绩虽然名列第一,却因为参加学生运动,“品行”不及格,如果不是许校长的袒护,差点就拿不到毕业证书了。展厅西侧张贴着夏衍当年7月从“甲工”毕业的文凭证书。

甲工毕业,穷困依然是必须直面的现实,正彷徨不知所往之时,又是这位许校长既往不咎,由学校公费出资,将夏衍送上了日本留学之路。谈话中,许校长叮嘱他“好好用功,不要再干那些与学业无关的事”,希望他成为一个能够报效祖国的工业人才。但小小火苗,却已经在夏衍的心中炽烧成火焰。留日期间,他的兴趣完全转变到文学与政治上来,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如《进化论》、《自然辩证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23年和日本进步人士一起,偷偷参加群众示威运动,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实业救国”的念头渐渐消失了,对于学业,制定了“七十分”方针,努力方向调整到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大方向上来。1924年,幸运之船将他载渡到孙中山身边,由李烈钧介绍加入了国民党,成为国民党驻日总支部的组织部长,这是他从事政治活动的开始。1927年,正是大革命处于低潮的时期,共产党人到处遭到屠杀,报上常常可见有人退党,在党最危难的时刻,夏衍冒着连累全家杀头的危险,5月底6月初,在郑汉先和庞大恩的介绍下,在上海毅然加入了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在革命道路上惊涛骇浪的人生。

信仰至上,理想第一。做一个职业革命家的人生追求,对于家人来说,却是沉重的代价。1930年暮春,夏衍已经成长为中共左翼运动的干将,他和蔡淑馨经历了六年风雨磨难,终于花好月圆。夏衍的公开身份是学者、翻译家,蔡淑馨也从日本留学归来,可谓金童玉女,天造地设。展厅西侧张贴着两人的结婚照,蔡淑馨头戴缀着花冠的婚纱,温柔端庄外,眉宇间有男子般的英姿和睿气。但是,倚在青年才俊怀抱里的幸福的新娘何曾想到,从此五十多载的人生,要受尽聚少离多、担惊受怕的折磨。丈夫是地下工作者,随时有性命之虞,变换居所,谨慎设计逃生机关,是家常便饭。为了不给丈夫带来危险,蔡淑馨做教员也不得不经常变换学校,一所学校刚呆熟,又要换了,无论家庭氛围还是工作环境,到处充溢着不安全的气息,很难交到贴心的知己和朋友。丈夫离开香港,辗转于香港、桂林、昆明等地,蔡淑馨一人操持家庭,为远在天边的丈夫提心吊胆。好容易等到解放,总算可以从此过上太平生活了,不想到了文革,丈夫被抓,家被查抄。展厅里有一双夏衍的皮鞋,右脚的鞋子是特制的,比左脚大而高,就是因为夏衍在文革牢狱中右脚被踢断。蔡淑馨一生受尽精神折磨,文革后已到晚年,更陷入了极度的忧虑和恐惧,身心遭受严重摧残,神志失常,时有幻听幻觉,去世前成了植物人。对于这样惨痛的人生灾难,夏衍却无怨无悔,初衷未改。在回忆录中,他引用了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骥伏枥,壮怀激烈!何等的胸怀与气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是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夏衍,与党一生肝胆相照的人生写照。

夏衍是党的革命文艺路线方针的传播者、贯彻者、执行者,又是革命文学的倡导者、研究者、实践者。夏衍坚持“文学为政治服务”的主张,文学在他手下的确成为革命的有效手段和有利武器。1930年3月,在夏衍的精心组织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路线。作为左联的灵魂人物,鲁迅对联盟的纲领是同意的,表明了他晚期政治倾向性的转变,但同时他也申明:“反正这种性质的文章我是不会做的。”正是这种文艺观的分野使夏衍作为文艺家的人生充满矛盾和纠结。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主张真实描写和揭示人类的现实关系,并把所描写的事实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联系起来,提出作家要表现和歌颂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19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对反映工人阶级生活斗争的文艺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如恩格斯赞扬宪章派工人爱德华·波米德的诗歌《蒸汽王》“正确地表达了工人中的普遍的情绪”,赞美海涅的《西里西亚织工之歌》是他“所知道的最有力的诗歌之一”。列宁1905年也提出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的问题,其内容要服务对象,表现对象,要求文艺来源于生活,真实反映生活,并更高更典型。他指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第一是政治标准,第二才是艺术标准,要求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可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时代的需要,是为社会变革、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提供服务的产物。

夏衍一生的文学艺术创作正是这种文艺观的实践。1929年上海艺术剧社成立,夏衍和郑伯奇、沈西苓等人一起,喊出了“无产阶级戏剧”口号,为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准备了条件。1932年,夏衍进入电影界,以夏衍为代表的左翼电影艺术家,将电影艺术推进到一个全新时代,掀起了中国电影百年的第一个高潮。1933年至1935年,编剧出品了《时代的儿女》、《脂粉市场》、《上海二十四小时》、《女儿经》、《自由神》、《风云儿女》等作品。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夏衍提笔代枪,先后创作了电影《压岁钱》、《白云故乡》,戏剧《法西斯细菌》、《心防》、《上海屋檐下》、《芳草天涯》、《愁城记》等反映抗战的作品。解放战争打响后,夏衍枕戈待旦,笔耕不辍,创作了《恋爱之道》、《结亲》、《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等经典作品。解放后,创作了《人民的巨掌》、《祝福》、《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等优秀电影作品。1994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除戏剧、影视之外,还有大量杂文、散文的创作。在回忆录中,对于自己的文艺创作,他有明确的论定:“现在看来,我写的东西极大部分是为了配合政治,为政治服务的。”对自己的创作,夏衍始终抱着谦虚的态度。在晚年论创作的文章中,说自己“只是一个文艺园地里的杂工,干了一些碎活”。

但是,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证明它不仅不很完善,而且很明显地带着左倾思潮的烙印。”1959年,身为文化部副部长的他,曾有过“离经叛道”的言论:“我们现在的影片是老一套的‘革命经’和‘战争道’,离开了这一‘经’一‘道’,就没有东西。这样是搞不出新品种的。”在长期的剧本创作实践中,他探索出了一条秉承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传统的创作之路,这使他的作品既因为“不够革命”而曾遭到左翼电影评论的批判,又因为“为政治服务”而受到批评。对自己作为文艺家的这种尴尬处境,他非常坦然,“任何一个人,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中,不可能不受到历史、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当时,正是革命和战争最剧烈的时候”,对于50年代以后的文章,他也诚恳地认为“难免有违心之论,歌德之词”。他并没有后悔的意思,也不想修改。“让它留下历史的斑痕,而没有加以装饰和掩盖。”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人生如梦,沧海桑田。一切怎么脱离得了历史的轨迹?从历史角度客观地分析,作为集翻译家、电影家、戏剧家、散文家、新闻家、社会活动家、文化战线领导人于一身的杰出的文化名人,夏公对后世的影响功垂千古,彪炳千秋。而他这种真实质朴的自我观照,坦荡的胸襟与浩然的正气,更令人高山仰止!

“八咏堂”前,枇杷荫荫,仿佛依稀听到童年夏公咳嗽,母亲熬好枇杷汁唤他喝下的声音。驻足旧居厢庑游廊间,看鸟雀在绿荫黑瓦上啁啾一片,我想,夏公,他的灵魂,应该回来了吧!

同类推荐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的古诗情怀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的古诗情怀

    《毛泽东的古诗情怀》:毛泽东创作的古诗词,以及在文章和讲话中引用古典诗文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运用之妙都是前无古人的。同时,他还古为今用,赋予传统文化以新意和时代气息。阅读本书使读者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领略到伟人独特的语言艺术,在经典中获得文化浸润和精神升华。
  •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孙伏园散文选集

    孙伏园散文选集

    孙伏园在《三弟手足》、《药》、《辛亥革命时代青年服饰》、《记顾仲雍》、《哭鲁迅先生》等文篇写到青少年时代他“也曾到府山下去瞻礼过秋(谨)先烈的白木棺材”,也曾在辛亥年参加“武装演说队”等生活片断。
  •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无话可说。就像是平时,见到陌生人,硬生生打完招呼就卡在那里,不会找话题不会聊天,甚至自己一个人开始发呆,不知道说什么。在那段时间里,我写不了一个字,连自己曾经的那点伤春悲秋都没有,连谈论自己的欲望都没有。那一段时间是我最难熬的。后来慢慢地我尝试写短句,每天记下流水账,写一点自己的心情。慢慢地我发现,不是我无法写作,而是时间改变了我。十年里,我们邂逅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久别重逢,而是故人归来。
  • 对错都是为了爱

    对错都是为了爱

    30多个故事,30多种不同的人生,30多次直面爱与生命的本质后才得到的透彻感动。在这本书里,历尽世事的刘墉不再传授如何披着铠甲识破假丑恶,反而用一双慧眼和一颗柔软的心,来帮我们认识被淹没在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爱的面目。明明可以有更“精明”的选择,却义无反顾地选了“愚蠢”的那一项;明明爱本身一点也不公平,却从未想过舍弃;明明在心里深爱了一辈子,却无法说出一句简单的“我爱你”……在爱里,我们每个人都不那么聪明,却因为不聪明而幸福着。刘墉用朴素而干净的文字让我们明白,在爱里,不只是爱的形式没那么重要,就连对错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颗颗真挚的心。
热门推荐
  • 搞笑之王2:囧人雷语

    搞笑之王2:囧人雷语

    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而是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网络的流行,同时也伴随着网络语言的产生。网络语言的产生既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带来的新事物、新观念的社会背景,也源于网民们追求标新立异,以及网络交流所需要的迅速,简单等特征,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其发展神速。
  • 系统的力量:基业长青的秘密

    系统的力量:基业长青的秘密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系统。如何将它嵌入商业环境这部大机器,和相关企业环环相扣,带动大系统的运转?同时构建自己相对独立、良性运转的小系统?海水的威力绝对不等于无数水滴的合力,而是这些合力的几何倍数。企业系统所爆发出的威力同样比敏锐的商业嗅觉、合理的整体布局、有效的具体运营等综合实力强大数倍。如果你的企业已经发力到这种境界,那么恭喜你拥有了撬动巨头的能量。假使你还在为企业的商机选择、文化氛围营造、商业模式设计、资金来源、营销策略、组织架构等烦恼,同样恭喜你,选择这本书,聆听亚洲商业模式首席专家林伟贤的运筹帷幄之道,你的企业能量通过系统的整合将得以彰显。
  • 巴尔扎克作品选

    巴尔扎克作品选

    本书是巴尔扎克小说选集,包括《和睦的家庭》,《恐怖时期的一段插曲》,《信使》等名篇,详细描画了法国世俗百态。
  • 异瞳魔阵师

    异瞳魔阵师

    身怀异瞳,家族所弃,在被监视的三年后,强势崛起,一手上古文字,秒天才,泡妹子,不在话下。
  • 拟寒山诗

    拟寒山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傲世武极

    傲世武极

    任你千般法宝,万般神通,我只回一句:“美味否?”吞仙路,乘青龙,唯我傲世,武道之极!
  • 天堂路(上)

    天堂路(上)

    改革开放之初,制度的缺陷、法制的缺失,功利和趋利的人性激情相遇。讲述了矿党委书记周承恩;风发正茂,满怀忧国忧民之情的矿长凌云;矿工遗孤秦和平;在矿井里九死一生的煤矿青年干部杨建业;六十年代初大学毕业的徐峰;放荡不羁、嫉恶如仇的青年矿工“黄鼠狼”;矿工花容月貌的女儿朱玉萍以及形形色色的官场、商场和生活底层的人。这些人在那段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以弄潮儿的姿态和独有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与时代共舞,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图;在守望精神家园和放浪名利场的心路历程中挣扎前行,谱写了一曲人生咏叹调,展示了人性的美丑善恶、人情冷暖和人生无常,生动演绎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
  • 重建废墟

    重建废墟

    世界末日之后,为了自己的生存......QQ群:122155360
  • 相公,我是现代人

    相公,我是现代人

    一次一个人的旅行,却是一场寻找爱的旅程,来到一个陌生的时空,荆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不知所措,华丽的身份,卑微的地位,原来自己只是别人的一颗棋子,无奈无助委屈涌上心头,这一切的一切,她该怎么办……还好,尉迟段不算太狠,看穿了她的心灵,小妮子,原来你是这样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真神传

    真神传

    神,代表着绝对的权威,如果说这个世界真的有神的话,那就是命运。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强者试图打破命运的桎梏,但是不知道多少次,他们都是失败了。被莫大力量拉扯到这个世界的少年,在沦为“两脚羊”之后,机缘巧合之下得以逃脱,天生灵魂不整的他,能否成功克服障碍,到达世界的巅峰,能否破除命运的桎梏,成为真神?在这个世界,他能得到什么,兄弟,亦或是爱情,亦或是天下众生的信仰?